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拏云志/新创业史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李玉梅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孥云志》是李玉梅创作的一部关于中国电网以及电力人的报告文学。本书拟列入新“创业史”图书系列,本文以国网湖北超高压公司为线索,讲述了1982年到2022年中国超高压、特高压的披荆斩棘、波澜壮阔的四十年奋斗史。 作者简介 李玉梅: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已出版长篇报告文学《国碑》《生命交响》《大道》《风起胶济》等。长篇报告文学《国碑》入选2019年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短篇报告文学《黄河岸边有我家》荣登2022年度中国报告文学排行榜。 目录 楔子 上卷:风起云涌 望云篇 在碧水晴天处 我的爷爷苏洲 吴语未改鬓毛衰 傲娇的老林 永远的徐老师 慕云篇 红尘往来皆是客 愿为一座桥 青青子衿 茶是老的香 山高人为峰 异姓兄弟·上 聚云篇 襄阳魏爷 听罗鸣话超能 依依东望 我是一棵小草 向着快乐出发 中卷:壮志凌云 追云篇 人生从不惑处开始 自由空间 身心手谈 从一株芭茅谈起 起点与选择 耕云篇 Ming 寄语青年 异姓兄弟·下 有一种爱叫热爱 情系玉贤 踏云篇 在“日”字上的日子 山河新人 曹爸爸 彭老师儿 下卷:云蒸霞蔚 腾云篇 双龙会 相约百里荒 父子兵 北京,北京 我不是传奇 凌云篇 守护 高空的风 莫老爷在路上 斗笠十八春 海洋量子号 拏云篇 汤尧的长征 十年成师 越飞越高 张楚谦的调查问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后记:折一枝垂杨柳 序言 又一次来到了武汉这座 城市。 新绿萌发,春花初绽, 这是一个连空气都蓬勃生发 的季节。自然界的生物闹钟 深植大地的肌肤腠理,春生 发,夏生长,秋收敛,冬收 藏。嘀嘀嗒嗒,周而复始, 不疲倦、不懈怠,每天提醒 着斗志昂扬、精神抖擞的主 网人,一群与500千伏高压 线路、变电站朝夕相伴的人 ,提醒他们日复一日迎接朝 阳,挥别日落。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 ,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 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 事故隐患。海恩法则的幽灵 一直在游荡,肉眼可见的宁 静与平安,不过是因为它暂 时屏息凝气,藏起了嗜血的 獠牙。只要有一丝一毫的可 乘之机,它就会立时现身, 露出狰狞的原形,无情反扑 。平安,永远是一把高悬在 主网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 剑,“剑气纵横三万里,一 剑霜寒十九州”。 乌飞免走,流光易逝。 2022年,国网湖北超高压 公司迎来了重要时间节点: 从武汉供电局超高压输变电 工区筹建处,到湖北省超高 压局;从湖北省超高压输变 电公司,到国家电网湖北省 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再到如 今的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 司超高压公司——从1982到 2022,整整四十年。中国 超高压、特高压从湖北发端 ,以星火燎原的气势蔓延、 铺陈至全国,助力经济社会 实现跨越式发展。这四十年 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轨迹几乎 是重叠的,从开启新时期到 跨人新世纪,从站在新起点 到进入新时代,这四十年有 风雨同舟,有披荆斩棘,更 有砥砺奋进;既是一幅波澜 壮阔、气势恢宏的奋斗画卷 ,也是一曲感天动地、气壮 山河的拼搏费歌。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 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 “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 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 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 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 败、不打自垮。” 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 里风鹏正举。四十年对一个 人而言意味着不惑,四十年 对树木而言预示着成材,那 对一个有历史、有传承、有 追求、有愿景的集体而言, 四十年昭示着什么呢? 答案,就在这本书里面 。 国网湖北超高压公司现 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 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 时刻,是一个愈进愈难、愈 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 不可的阶段。管仲在《管子 ·乘马》中写道:“事者生于 虑,成于务,失于傲。”选 择在四十年这一极其重要的 时刻回顾、反思与展望,就 是立足于虑,着眼于务,力 求戒骄戒躁,在回顾中坚定 信仰,在反思中坚定信念, 在展望中坚定信心。国网湖 北超高压公司已走过千山万 水,但仍需跋山涉水。 本书不是表扬稿,其间 没有讴歌与赞颂;也不是功 劳簿,没有半点披红戴花的 况味。我来自遥远的渤海之 滨、黄河尾闾,行程数千公 里,武汉、宜昌、荆门、襄 阳一路迤逦前行,足迹遍及 整个超高压公司,采访的干 部职工达百人之多,遊选之 后被写进书页的有五十几人 。这里面有筚路蓝缕的开拓 者,有风雨兼程、承上启下 的奉献者,更有守正创新、 担当作为的奋进者。他们当 中有鲐背之年的长者,有正 值壮年、风华正茂的中流砥 柱,也有刚刚踏人职场、跃 跃欲试的90后新人。在书里 ,我用鲜活丰满的人物串起 了超高压公司的四十年的创 业史、发展史、奋斗史、创 新史,复盘历史,还原真实 ,书里既有歌声、笑声,也 有哭泣和抱怨,甚至疾病与 死亡。这是一本不带滤镜色 片、没有使用“美颜”相机的 创业、守业、兴业实录。 大先生鲁迅说:“只有真 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 和世界的人……”本书努力 恪守这个原则,用事实说话 ,不粉饰、不矫揉、不造作 。人世间的真实是最动人的 ,唯有真实的力量无可匹敌 。 武汉的春天,有神州大 地最美的春色。志存高远、 向着天际流淌的大江,亘古 不息。千湖碧波,柳绿花红 ,一片斑斓与锦簇。若偶有 闲暇,临窗听风时,请静下 心来读一读本书吧!见人, 见事,见思想。手可摘星辰 ,壮志堪孥云,这是一条了 解中国超高压、特高压的不 二通道。 导语 本书作者用鲜活丰满的人物串起了超高压公司的四十年的创业史、发展史、奋斗史、创新史,复盘历史,还原真实,书里既有歌声、笑声,也有哭泣和抱怨,甚至疾病与死亡。可以说是一本中国电力创业、守业、兴业的实录。 后记 《拏云志》是我继《生 命交响》之后写的第二本关 于湖北电网的书。相比第一 本书只写一个事件的一个节 点,第二本书的时间跨度有 点长,四十年。 与荆楚大地的缘分肇始 于2018年10月。那是我第 一次到湖北,因为写《国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我需 要遍访人民英雄纪念碑大须 弥座上八块浮雕事件发生地 ,其中的武昌起义,坐标就 在武汉。那一次采访的主要 精力放在参观博物馆、纪念 馆,是在今天的时空回望旧 日历史。2020年的5月、6 月实地感受了湖北新冠疫情 的“后疫情时代”;2021年7 月、8月的行程一直则徘徊 在国网湖北超高压公司及其 基层单位。2022年春节假 期刚过,再次奔赴武汉做补 充采访。我体验过武汉的暮 春、盛夏和初秋,但对于武 汉的冬天并没有直观的感受 ,要在心理层面真正拥有一 座城市,就要看过它的四季 、用脚丈量过它的街巷;深 嗅它的气味、品尝它的烟火 滋味。 我是一个没有文学原乡 的人,开始写作之初,就没 有刻画自己的家乡——山之 东,而是起笔写了云之南。 我用了三年的时间走遍云南 的山川、河流,又用了三年 的时间去了解、感知湖北, 调动自己的五感六识去靠近 、走近湖北从事特殊行业的 一个群体——主网人。采访 的时候,我会用手机录音、 拍照,在采访本上速记,笔 迹凌乱、潦草,堪比医生手 写的处方。当一本书完成之 后,我会把笔记本装进档案 盒,编号留存,在电脑里专 门建立一个文档储存照片, 录音则全部删除。很多人会 好奇我为什么能在很短的时 间之内挖到那么多的鲜活素 材,甚至是隐私。我其实不 愿意回答这个问题。采访, 从来不是单向的,那是一种 双向的作用力,我获取多少 ,其实我就祖露了多少。最 好的爱情是双向奔赴,一场 成功的采访也是如此。我了 解了彼采访对象,他同时也 了解了我,我接纳他的那一 刻,他同时也接纳了我。采 访是个极度耗费精气神的过 程,一天的采访结束,我一 点也不想吃饭,只想喝水。 我的胃里空空荡荡,却又满 满当当。中国的上古神话中 有一种动物叫食梦貘,梦是 它们赖以生存的食物。别人 的故事就是我的食物,一天 下来,我已经吃饱了,甚至 吃撑了,只想喝口水,稀释 一下自己的情绪。太多浓缩 的故事,有的笑中带泪,有 的压抑憋闷,它们囤积在胃 里,难以消化。物理的真实 的人间烟火就再也吃不进去 了。 采访是存储,写作的过 程则是单纯地提取。职业化 的写作不需要等待灵感敲门 再开工,坐在书桌前,双手 放在电脑键盘上,文字就会 噼里啪啦地从心里流淌出来 。我理解的灵感像个永动机 ,它其实一直盘旋环绕在写 作者的周遭,它一直在按照 它本身固有的频率运动着。 写作者在书写的过程中会一 步步接近它,直到与它同频 共振,四手联弹。灵感是等 不来的。 我热爱我笔下的每一个 人物,他们活在我的文字里 ,活在我的七情六欲里。我 写他们的时候,也是在书写 我自己。一本书从第一个字 ,到最后一个字,越到最后 我越不愿意结尾。我知道自 己生性凉薄,对远方和未来 充满着好奇与期许。这本书 一旦完结,我就会重复以往 的操作,删除录音、封存笔 记和照片,与这段曾经挥手 再见,然后投人下一段旅程 。我会故意拖稿,十天、半 个月,甚至一个月,满足一 下自己挽留的潜意识。我像 大观园里的宝玉,喜聚不喜 散,总希望那些个美好的妙 人儿能多在我的生命中驻留 ,哪怕一刻钟,一小会儿。 我是一个对永恒心存执念的 人。有人说,男人多情而长 情,女人专情而绝情。我笔 名一半,所以多情、长情、 专情、绝情都占一点儿。脚 踩大地,眼中有人,心中才 会有情,下笔写出的文字才 能有深意。文学的本质是人 学,从写作这个角度而言, 我希望自己永坠情网,终生 为情所困。 二月的武汉,江边的垂 柳芽苞鼓鼓的,只需再轻轻 用一寸力就可以喷薄而出。 春天的颜色是从鹅黄开始的 ,鹅黄、嫩绿、水绿、新绿 、翠绿、碧绿、青绿、油绿 ,最后是饱经风霜的黛绿、 老绿。绿色,给人希望,生 生不息。《孥云志》从采访 到成书,似乎就是一场告别 。在这段时间里,书中采写 的人物,有的退休告别职场 ,有的工作调整履新。第一 次采访结束,从武汉返回黄 河口,一周之后,得知书中 一个人物工作调整了;第二 次补充采访回到家,同样是 一周之后,又被告知另一个 采访对象的工作也调整了。 消息传来时,北京冬奥会闭 幕式正在举行,电视里正在 上演中国式浪漫,折柳送别 ,惜别怀远。 晴川大道的垂柳已经萌 绿了吧!如果已经迎风生发 ,那我就折一枝送给你,送 给2022年的早春二月。 一半于黄河口,梦梅书 屋 壬寅年丽月 精彩页 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神,离人类遥不可及。所以“要有光,便有了光”是神话,亦是渺如云烟、亦真亦幻的传说。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光与电是等同存在的,恰如歌中吟唱“你是光,你是电,你是唯一的神话!”相较于神祗创造光,电却是真实历经了几千年,才被人类一点点发现、捕捉、认识、掌握并完美利用,在某种意识上,甚至可以说,电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它推动着人类文明走进新纪元。 一块毛皮与一粒琥珀的偶然摩擦,那一根根松针般竖起宛若被施了魔法的毛发引起了古希腊人的沉思;1752年,一只摇曳着长长尾巴的风筝,在雷电交加中扶摇直上九万里赶赴闪电的邀约;1831年,电磁感应现象被发现,人类历史开启电气时代元年,从此,关于电的探索便路漫漫其修远兮…… 1878年的上海外滩,一台远涉重洋的小型引擎发电机,在中华大地上点亮了第一盏电灯。 1882年,依旧是在上海,中国最早的发电厂——上海电光公司成立。 1888年,慈禧太后的寝宫亮起了北京城的第一盏电灯。 1912年,中国第一座水电站——云南昆明石龙坝水电站投产,这是中国水力发电事业的开端。 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了《电气事业条例》,逐渐统一了频率和电压。频率采用50赫兹,用户电压①为380伏与220伏。这是中国电力工业最早的标准化,且沿用至今。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冉冉升起第一面电力驱动的五星红旗。中国电力事业迎来新生。 1954年,新中国第一条220千伏线路——松东李线投运。 1955年,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110千伏输电线路——京官线建成。 1958年,黄河上第一座大型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开工建设。 1981年12月22日,中国第一条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河南平顶山至湖北武昌输变电工程竣工。 1988年年底,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2009年,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全部完工。2012年,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1991年12月,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秦山30万千瓦核电站并网成功,中国实现内地核电的零突破。 2009年1月,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建成。 2010年7月,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建成投产。中国电网全面进入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时代。 2014年,中国特高压技术走出国门。 2015年,中国核电技术走出国门。 …… 中国电力,从无到有,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如今已在世界上成为一个响亮的中国制造名片! 在广袤无垠的原野、在峰峦叠嶂的山巅,一座座高压线铁塔,穿林海,跨雪原,飞越江河湖海,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把中国的第一阶梯、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勾连成一张无穷大的纵横捭阖的国家电网。 铁塔高耸入云,站在塔上的人壮志堪孥云。他们从望云、慕云到聚云,从追云、耕云到踏云,从腾云、凌云到孥云。“孥云志”是电网人的豪志,是电力史的志书,更是一部新时代的新创业史。我坚信,只有当历史有了名字,无论幸福还是疼痛都会变得具体而深刻。每一朵“云”都有真名实姓,都是人世间的血肉之躯。此刻,从“云”出发,邂逅他们——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