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的研究有两个目的。一个目的是在现象学的意义上来解释人在世界中的存在(即人的此在)。另一个目的涉及人在世界中存在的特殊方式,即精神病理的方式。这两个问题分别属于专业与方法截然不同的科学研究领域。第一个问题处于现象学哲学的框架中,第二个问题属于精神病理学。本书将在不同形式的现象学精神病理学(即以不同的现象学精神病理学家为线索)中来考察现象学对于精神病理学的澄明,以及精神病理学对于现象学的澄明。本书揭示了现象学在精神病理学和心理治疗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首先,通过对精神疾病体验现象重要性的强调,现象学是对越来越强的还原主义的有效补救。其次,现象学的方法论是掌握原初经验的重要路径。再次,精神病理学的现象学进路假设:人类实存的脆弱性是精神疾病的根源,而现象学对人类实存(时间性、具身性、主体间性)的三个方面的揭示,是有益于精神病理学的经验研究的。最后,现象学精神病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消除对于精神疾病的“污名化”,并促进社会对于精神疾病的理解与接纳。 作者简介 徐献军,哲学博士,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心理学系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多年从事现代西方哲学、现象学精神病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著有《具身认知论》《现象学对于认知科学的意义》,译著有《超越生命的意识》《人的自我理解》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现象学的三种形态 第一节 自然态度中的现象学 第二节 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 第三节 海德格尔的实存现象学 第二章 胡塞尔与雅斯贝尔斯的关系 第一节 胡塞尔现象学对雅斯贝尔斯精神病理学的影响 第二节 由现象学的直观到精神病理学的复现 第三章 雅斯贝尔斯:现象学精神病理学的开端 第一节 精神病理学的范围 第二节 异常心理中的主观经验 第三节 异常心理中的整体现象:五种意识状态 第四章 宾斯旺格:此在分析 第一节 现象学在宾斯旺格精神病理学中的作用 第二节 宾斯旺格对海德格尔实存现象学的创造性解读 第五章 闵可夫斯基:对疾病生命的结构现象学分析 第一节 对精神分裂症本质的生命现象学分析 第二节 对躁狂-抑郁症的时间现象学分析 第六章 斯特劳斯:感受现象学与精神病理学 第一节 对生命感受的拯救 第二节 基于生命感受的精神病理学 第七章 博斯:从精神分析到此在分析 第一节 此在分析的建立 第二节 此在分析对精神分析技术的调整 第八章 布兰肯伯格:现象学方法论与精神病理学 第一节 作为方法的现象学 第二节 对于症状贫乏型精神分裂症的现象学解释 第九章 弗兰克尔和兰格尔:意义治疗、个人实存分析与现象学 第一节 意义治疗与现象学 第二节 个人实存分析与现象学 附录 国内外有关现象学与精神病理学相互澄明关系研究的机构 参考文献 序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现象学在汉语学术界引发了 广泛的兴趣,渐成一门显学 。1994年10月在南京成立 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此 后基本上保持着每年一会一 刊的运作节奏。稍后香港的 现象学学者们在香港独立成 立学会,与设在大陆的中国 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常有友好 合作,共同推进汉语现象学 哲学事业的发展。 中国现象学学者这些年 来对域外现象学著作的翻译 、对现象学哲学的介绍和研 究著述,无论在数量还是在 质量上均值得称道,在我国 当代西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 地位。然而,我们也不能不 看到,中国的现象学事业才 刚刚起步,即便与东亚邻国 日本和韩国相比,我们的译 介和研究也还差了一大截。 又由于缺乏统筹规划,此间 出版的翻译和著述成果散见 于多家出版社,选题杂乱, 不成系统,致使我国现象学 翻译和研究事业未显示整体 推进的全部效应和影响。 有鉴于此,中国现象学 专业委员会与香港中文大学 现象学与当代哲学资料中心 合作,编辑出版《中国现象 学文库》丛书。《文库》分 为“现象学原典译丛”与“现 象学研究丛书”两个系列, 前者收译作,包括现象学经 典与国外现象学研究著作的 汉译;后者收中国学者的现 象学著述。《文库》初期以 整理旧译和旧作为主,逐步 过渡到出版首版作品,希望 汉语学术界现象学方面的主 要成果能以《文库》统一格 式集中推出。 我们期待着学界同人和 广大读者的关心和支持,借 《文库》这个园地,共同促 进中国的现象学哲学事业的 发展。 《中国现象学文库》编 委会 2007年1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