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著的《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书中所写故事主要是收录了民间的奇谈异闻、或世间万物的奇异变幻,成功地塑造了众多形象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再加上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巅峰。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李中天编的这本《白话聊斋(插图版)》特选取《聊斋志异》中的经典篇章,译成白话文,希望能让现代读者体味到作品的深远魅力。
本书为教育部颁布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定读本,由《百家讲坛》名师纪连海携30位名家、名师全程导读,在阅读的同时还配有:权威注释、英语学习馆、好句赏析、拓展阅读、语文必考点自测等辅助延伸性阅读。小读者通过高效的深层次阅读,可以开阔视野,提高阅读能力,进而提高文学修养,迈上人生重要基石的更高阶梯。
《聊斋志异》是一部清代文言文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书中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顾名思义是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本书根据故事的主角及其内容细分为以下几章:
第一章:神鬼官吏。通过描述神鬼官吏的正直善良以及阴间的赏罚分明等对黑暗现实进行无情的讽刺。
第二章、第三章:人狐恋、人鬼恋。通过描写人间男子与狐妖、鬼魅追求自由爱情的故事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及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第四章、第五章:义鬼、恶鬼。通过“义鬼”对人民高尚道德品质进行热情的讴歌;又通过“恶鬼”讽刺不良品行,对人们进行深刻的教育。
第六章:痴心人。通过描写青年男女勇敢追求自由恋爱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社会对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种种阻碍,表现了他们的反抗斗争。
第七章:负心郎。通过描写人鬼结合后,人类忘恩负义的故事对封建社会的包办婚姻及人类的虚伪面目进行批判。
第八章:幻由人生。通过描写一些具有玄幻色彩的故事或经历,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及小人的无耻行为等。
李中天编的这本《白话聊斋》精选《聊斋志异》中的经典篇章,翻译成白话文,让现代读者也体味到作品的深远魅力。
王子服孤零零地独自行路,一路上不见别的人影,无从问路,只顾往南山方向走。走了大约有三十多里,来到一片乱山丛中,这里满眼葱翠,令人赏心悦目,四周异常寂静,了无人踪,只有鸟儿能飞过险峻小路。举目四望,只见遥远的山谷下面,在花丛树林中,隐隐约约有几家小院落。王子服下了山来到村里,见这里房屋并不多,全是些茅草房,但感觉很清静幽雅。有一户人家门朝北开,门前种着很多垂柳,院墙内桃杏繁茂,花香宜人,高高的翠竹杂间其中,果树与竹林中有鸟儿在不住地啼唱,悦耳动听极了。王子服怀疑这是人家的别墅亭园,所以就不敢贸然闯入。他再回头看对面人家门前有块巨石,光洁闪亮,于是他就走过去坐在上面休息。
一会儿听见墙内有个女孩拉长声音在喊“小荣”——声音娇细甜润。他正倾耳聆听时,只见有个女子从东边出来向西走来,手里拈着一支杏花,微低着头。正准备往头发上插戴。她一抬头看见王子服,于是不再往头上插,含着笑拈花进去了。王子服仔细审视,发现这正是上元节时在郊野遇上的那位女子。他不觉欣喜若狂,但一想没有什么借口进去,喊声姨妈吧,却从未来往过,不免冒昧(mei),生怕弄错,但是附近却又无人可问。他坐也不是,去也不是,进退两难,这样一直从早晨挨到太阳西斜,真是望穿秋水,连饥渴也忘记了。时不时瞥(pie)见那女子露出半边脸偷偷窥视他,似乎在惊讶他为何不离去。忽然有个老妇人拄着拐杖出来,对他说:“你是何处少年,听说你清晨就来到这儿,现在还不走,你想要干什么?难道肚子不饿?”王于服急忙起身向老婆婆作揖说:“我是来访亲的。”老婆婆有点耳聋,没听清他的话,他就又大声说了一遍。老婆婆问道:“亲戚姓什么?”王子服答不上来。老婆婆笑着说:“奇怪啊!连姓名都不知道,访的什么亲?我看你这少年,是个书呆子。还不如跟我到屋里来,吃顿粗茶淡饭,家里有张小床你晚上可以过夜。等明天回去问清姓名,再来探访也不迟。”王子服这时正感觉饥肠辘(lu)辘想吃东西,而且进屋就可以和那美人慢慢接近,高兴极了。
他跟着老婆婆进到门里,只见脚下全是白石砌路,两旁红花掩映,台阶上落着片片花瓣,曲曲折折往西走着,又进了一道门,庭院里是满架的豆棚花。老婆婆把客人请进屋,墙壁粉刷得异常洁白,看上去明亮如镜。院里的海棠连枝带花,伸进窗户。屋里的桌凳、床铺之类,样样都整洁光亮。他刚刚坐下,就觉得有人在窗外偷看。老婆婆叫道:“小荣,快去做饭。”外面有丫头高声应答。相对而坐,王子服详细陈述了自己的宗族门第。老婆婆说:“你外祖父是姓吴吗?”王子服说是。老婆婆惊讶地说:“那你就是我的外甥,你母亲是我妹妹,多年来因家境贫穷,又没个能顶门立户的男儿,所以就隔断了音信。不想外甥已成大小伙子了,还不相识。”王子服说:“我这次就是来找姨妈的,匆忙中竞忘了姓什么。”老婆婆说:“我夫家姓秦,并未生育儿女。唯一的女儿,也是姨太太所生,她母亲改嫁,留给我抚养。女儿很灵巧,就是缺少教育,贪玩,爱笑,不知什么叫愁。过会儿叫她来见你。”很快,丫头就把饭端来了,菜肴里还有肥嫩的小雏鸡。老婆婆在一旁不停地劝他多吃。吃完饭,丫鬟收拾餐具。老婆婆说:“去唤婴姑娘来。”过了好大一会儿,就听见门外有隐隐的笑声。老婆婆朝外面一唤说:“婴宁,你姨表哥在这儿。”门外依然嗤(chi)嗤地笑个不停。丫头把她推了进来,她还是掩着口,笑声不断。老婆婆嗔怒地瞪着她说:“有客人在,嘻嘻哈哈,成什么样子?”女子忍住笑站在一旁,王子服向她作揖。老婆婆说:“这是王郎,你姨妈的儿子,一家人却不相识,真让人见笑了。”王子服问:“妹子多大年龄了?”老婆婆没听瞳,王子服又说一遍。女子笑弯了腰。老婆婆说:“我说她少教诲,这不是看见了吗?今年十六了,痴呆得像个婴儿似的。”王子服说:“比我小一岁。”老婆婆说:“外甥十七了,莫不是庚午年生,属马的?”王子服点点头。老婆婆又问:“外甥媳妇是谁?”王子服说:“没有。”老婆婆说:“像外甥这样一表人才,怎么十七岁了还未订婚?婴宁也正好没有婆家,本来该是天生的一对,只可惜有近亲之嫌。”王子服并不说话,目不转睛地看着婴宁。丫头在一旁小声说:“目光灼灼的,贼性不改。”婴宁听了又大笑起来,回头对丫头说:“去看看碧桃开花了没?”说罢,即刻起身出去,走时依旧用袖子掩着口,脚步细碎。到门外,便放声大笑。这时,老婆婆也起身,叫丫头给王子服铺床,说道:“外甥来一趟不容易,应住上三五天再送你回去。如果还嫌寂寞,后院有个小园子可供玩耍,也有书可读。”
P30-33
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因浮躁而充斥“浅阅读”的环境里,易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少年们,他们对读书的认识,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体验式阅读”“快餐式阅读”“图片式阅读”等阅读方式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
在公众场所,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妈妈,别再给我买这些没用的图书了,给我买个iPad就足够了,在那上面阅读既方便又快速。再说了,现在是高科技时代,我才不要看那些纸质书呢。”听到孩子们的央求,大多数父母下意识地就遂了孩子的愿,放下手中原本选定的图书。如此可见,孩子们真正的书本阅读退化到了何种程度!
中国是一个图书出版大国,但我们的购书量只有发达国家的十几分之一,更别说阅读了。如何进一步激发和扩大阅读兴趣,不仅事关中国能否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转变,更关系到全民族的文化素养。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因为不读书,有人说中国人现在已经进入“笨蛋时代”:没有常识的谣言,愣是有人信:长生不老的药方,愣是有人买。“人傻钱多”的歪理也开始成为当下很多人的正解,这与我们从前提倡的“知识就是力量”恰好相悖。在这种形势之下,如何让青少年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前提下,学习好的文化知识,能够有效地深层次地阅读一些优秀的图书作品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由一批资深教育专家和中小学骨干教师共同完成,编辑出版的“新课标无障碍经典阅读”系列图书,就是一套目前很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经典课外读物。全书遵循从“基础”到“拓展”的原则,体现层级深入的理念,展现精神成长的过程,关注阅读对青少年的精神塑造及人生成长的影响,将素质培养作为核心编辑理念。本书系所选内容篇目也均为教育部颁布的“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或为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考试试题中常见的世界文学名著。同时,在体例设置上,编辑对每本书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了独到的评析、介绍,用通俗明快的语言文字,将学术性、知识性的内容,通过浅显易懂的形式表达出来。
人类的文学成果是人类的文明成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一时代的重大文学现象和优秀文学作品,并不会随着这个时代的远去而成为过去。它们蕴含着客观的真理和历史的启迪、永恒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歌德说:“道不尽的莎士比亚。”别林斯基也说:“普希金是要在社会的自觉中继续发展下去的那些永远活着和运动着的现象之一。”这无异于说,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生命总是处在历史的永久运动之中,并且总是和世世代代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培养广大青少年对文学的爱好和阅读,了解文学的主要内涵,提高文学修养,应当是每个中学生的必修课。
开放的中国正走向世界。走向世界的中国需要继承人类文化的全部优秀遗产,需要具有世界意识的建设者。青少年朋友们,希望这套“新课标无障碍经典阅读”系列图书能够成为你们奔向未来的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
好书必然是能启迪人性和给人以精神滋养的。因此,我特别关注每一本名著中所传递的宝贵人生经验和成长智慧。希望本书能成为同学们喜爱阅读、乐于接受、可资引用的课外读物,能够给同学们带去知识和智慧,成为同学们的良师益友。
——纪连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