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罗马与耶路撒冷(古代文明的冲突)(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英)马丁·古德曼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讨论古代世界里罗马文明和犹太文明的冲突。公元70年,在4年的战争后,罗马军团彻底摧毁了耶路撒冷城和雄伟的第二圣殿。犹太人不仅失去了自己的圣城,还被迫向罗马缴纳犹太税。几十年后,罗马在耶路撒冷的废墟上建起了完全罗马化的殖民地。再接着,一位信仰基督的皇帝将这座城市打上了基督教的烙印。而罗马,这座永恒之城本身也在这几百年中发生巨大的变化——与这场冲突有脱不开的关系。本书聚焦于公元70年前后的犹太战争,及公元1世纪的地中海世界,将罗马与耶路撒冷两座城市进行对比。本书还介绍了罗马人和犹太人在文化身份、哲学观念、生活方式、政府结构、政治和对彼此看法方面的对比。最后,本书还提到了基督教的诞生与反犹太主义的起源。
作者简介
马丁·古德曼(Martin Goodman),牛津大学
犹太研究退休教授,沃尔森学院成员。古德曼将他的学术生活分给了罗马和犹太世界。他编审过《罗马研究杂志》《犹太研究杂志》,并在罗马和犹太研究领域著作颇丰。
目录
致谢
家族谱系图
导言 主要见证人
序言 耶路撒冷的毁灭
第一部 地中海世界
第一章 双城记
第二章 罗马统治下的世界
第三章 多样性与宽容
第二部 罗马人与犹太人
第四章 身份
第五章 社群
第六章 观念
第七章 生活方式
第八章 政府
第九章 政治
第十章 罗马人与犹太人
第三部 冲突
第十一章 通往毁灭之路
第十二章 回应
第十三章 教会的发展
第十四章 新罗马和新耶路撒冷
后记 反犹主义的起源
注释
扩展阅读
出版后记
导语
罗马与耶路撒冷,古代世界里两个最著名的城市的故事。罗马人与犹太人,两个重要民族间的碰撞。他们有何不同与相同之处,这场史诗般的冲突是否注定要发生。
圣殿被摧毁,一位新皇帝登上帝位,一个虔诚的民族将被长期放逐到社会的边缘。与此同时,一个新的世界性宗教在默默发展,它会与他们产生怎样的故事。
后记
正如柯勒律治所说,耶
路撒冷的毁灭是最后的史诗
题材。因为这场冲突程度剧
烈,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人
在其中丧命,举世瞩目的圣
城和奇观被彻底摧毁,崇高
的国家宗教被掷于尘土之中
。它的影响巨大,为接下来
的世界性宗教的传播创造了
条件,也为未来更大的灾难
埋下伏笔。罗马与耶路撒冷
的故事,不仅是两座城市的
交锋,也是两个民族、两个
文化之间的冲突。
古德曼采用了古典史诗
的叙事结构,开篇就将读者
带入公元1世纪60年代末尾
的冲突的中心。据说,在艰
难的攻城战的尾声,一位罗
马军团的士兵,违抗了长官
的命令,将火把掷入第二圣
殿之内,引发大火,宿命般
地将其付之一炬。短暂的高
峰后,古德曼缓缓地向我们
介绍公元1世纪前后的地中
海世界,也就是这场冲突的
背景。接着,是罗马人与犹
太人——这个故事的主角—
—的特点、文化、观念以及
他们的社会。在最后的部分
,我们可以看到冲突的起因
,以及它带来的、一直持续
至今日的余波。可以说,这
是一个关于毁灭与新生的故
事,就像维吉尔的《埃涅阿
斯纪》,旧事物的消亡为新
事物的诞生留出空间。
不同于传统的史诗作品
,《罗马与耶路撒冷》不仅
将笔墨聚于神灵与国王,也
把视角放在那个时代的普通
人身上。在人物以外,我们
还能看到公元1世纪的政治
、经济、军事、哲学及日常
生活等方面的内容。作为一
名在罗马历史与犹太研究领
域皆有建树的跨界学者,古
德曼汇集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风
格,老练地使用了大量一手
材料,将其介绍给读者。
常常有人说,希腊人、
罗马人、犹太人提供了塑造
现代精神的三大元素。前两
者间的关系已经得到了更多
的关注,而本书主要着眼于
后两者间的互动。在公元1
世纪,罗马人以为人称道的
宽容统治着他们幅员辽阔的
帝国,犹太民族只是这个由
地中海不同民族组成的马赛
克中的一小块。但正是犹太
人,与他们的罗马统治者爆
发了最激烈和持久的冲突。
一般的直觉可能会认为,这
是他们彼此的特质导致的必
然结果。古德曼的结论是,
犹太人的遭遇是罗马宫廷政
治的直接产物;韦斯巴芗和
提图斯对荣耀的渴望与需要
,吞噬了那座地中海东岸的
圣城。
本书涵盖众多领域,如
有讹误,敬请读者指出,在
此谨表谢忱。
书评(媒体评论)
权威……巧妙……如果说
巴士底狱的陷落塑造了19及
20世纪的历史,那似乎可以
说,耶路撒冷近2000年前
的毁灭正在塑造着21世纪。
——汤姆·霍兰德,《星
期日泰晤士报》
他的风格轻快干脆,他
的学识渊博,他的视野广阔
……一本令人信服且适时的
书。
——多米尼克·桑德布鲁
克,《星期日电讯报》
精彩页
第一章
双城记数世纪以来,罗马和耶路撒冷在西方的想象中代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关于壮丽和神圣的典范。罗马,这座“永恒之城”,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以军事实力和法治著称的强权的典型,也是对道德败坏的危险的警示。帝国都城那如画的遗迹既让人痴迷又让人反感,并激起人们对前人辉煌成就的钦佩以及对人类渴望荣誉的缺陷的反思。此种印象甚至在今天的文学、艺术和电影中依然保留着。相比之下,耶路撒冷被理想化为启示、奇迹和精神力量的圣地。这些理想化形象源于这些城市在耶稣生活的年代的真实历史。在第一个千年之初,这两座城市都处于各自繁荣和伟大的顶峰,两者都在整个地中海世界和其他地区享有盛名。两座城市的居民也接触密切:罗马人作为士兵、政治家和游客来到耶路撒冷;而犹太人则作为请愿者、奴隶和淘金者来到罗马。这两座城市在文化上是部分相通的:从夏日艳阳下闪着微光的神圣的白色砖石建筑,到两者都将希腊语作为学术权威用语,并受到希腊哲学和建筑的影响。这两座城市共同享有一个通过友谊、联盟和庇护制建立起来的政治世界。但结果是,这两座城市陷入冲突之中,并造成了可怕的后果。
我们知道很多关于这两座2000年前的城市的知识,并不完全是一种偶然。罗马人和犹太人都高度重视写作的艺术,并且都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同样重要的是,双方的许多文献都是通过手稿抄写和保存的传统幸存至今的,这一传统从古典晚期一直延续到文艺复兴时期印刷术的发明。在犹太方面,用希伯来语和阿拉姆语写作的文献保存了拉比文学传统,其教义在公元后的第一个500年间形成,并奠定了中世纪和现代正统犹太教的基础。用希腊文写成的犹太著作被拉比忽略,但却被基督徒保存下来。这些基督徒,为了自身的宗教教育,挪用了大量在公元100年之前写成的犹太文本,包括《圣经》七十士译本(Septuagint,《希伯来圣经》的希腊语译本,并附当下通常作为《次经》[Apocrypha]收入英文版《圣经》的额外内容)、斐洛(Philo)的哲学论著、约瑟夫斯的历史著作,以及最初用希伯来语或阿拉姆语写成的更富神秘色彩的犹太著作的希腊语版本。
基督徒保存了许多古罗马文献。从公元4世纪起,基督徒将异教的希腊和罗马文学改为己用。一些异教徒,如尤里安皇帝(Julian,公元361—363年在位)认为,如果基督徒自己不信异教诸神,就不能彻底地教授关于异教诸神的文学;而基督徒圣哲罗姆(St.Jerome,约公元347—420年)担心在拉丁散文写作中坚持西塞罗式的文风会使他不忠于自己的信仰。但到了5世纪,希腊和拉丁文学的伟大作品与基督徒撰写的文本一同被许多基督徒视为罗马基督徒教育的核心要素。因此,许多文本通过僧侣虔诚的努力得以幸存,从公元6世纪意大利的卡西奥多罗斯(Cassiodorus),到15世纪拜占庭勤勉的学者们,都认为抄制手稿是一种奉献行为,并几乎不在意其内容;基督徒保存下来了许多异教著作,如维吉尔(Vergil)的《埃涅阿斯纪》(Aeneid)和塞内卡(Seneca)的哲学沉思。他们迟早会从这些著作中得到适当的道德教诲。
耶路撒冷和罗马的居民都不可避免地分享了地中海气候的自然变化所赋予他们的许多体验。对犹太人来说,地中海是ha Yam ha Gadol,即“大海”;yama,这个词在希伯来语中代表“西方”,反映了以犹地亚为原点的海洋观。对罗马人来说,地中海不过是mare nostrum,译为“我们的海”,有点像英国人将拉芒什海峡(La Manche)看作英吉利海峡一样。
P25-2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4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