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有很多孩子只听说过这些人,知道他们是有卓越成就的伟人。孩子们很仰慕崇拜这些名人,但实际并不很清楚他们真正有什么成就,怎么得来的成就,成功的秘密是什么……这套书完美地解答了这些问题,介绍成功者孩童时期对生活的憧景、学习成长、奋斗成材直到影响世界取得卓越成就的光辉历程,让孩子在体会学习成功方法。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诗词歌赋无所不通,绘画书法自成一家。他的人生经历也与众不同,几经起落。由余志慧编著的《苏轼(豪放派大师)/中外名人传记》将向您介绍苏轼不同寻常的人生。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独有的全才。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代表作有《水调歌头》《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苏轼(豪放派大师)/中外名人传记》由余志慧编著。
父亲母亲
在国学经典《三字经》里有这样几句话:“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苏老泉指的就是苏轼的父亲苏洵(1009~1066年),“老泉”是苏洵的号。欧阳修对苏洵也有过类似的描述:“(苏洵)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门读书,为文辞。岁余,进士再不中……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由是下笔顷刻数千言,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盖其禀也厚,故发之迟,其志也悫,故得之精。”从这两处记载中都可以看出,苏洵一直到二十七岁时,才开始发愤读书,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器晚成的典型之一。
苏洵天资聪颖,因此他发愤读书后,气质严谨,思想独立,且能名声大噪。
苏洵在年少时期并不缺少读书学习的机会,只是他没有好好学而已。有书记载,苏洵年轻时好游荡,不爱读书。而他的父亲苏序也不加以管束,任他自由发展。曾有人问苏序,为什么苏洵不用心读书而他也不肯管教。苏序回答说:“这个我不发愁。”这句话暗示了苏洵总有一天会自知犯错,痛改前非的。
二十五岁那年,苏洵与史彦辅、陈公美一起到峨眉山和岷山一带游玩。游玩归来后,他发现妻子面带忧虑,询问之后才知道妻子是在担心儿子们的教育问题。苏洵从这件事情上,意识到了自己的顽劣和不足,这才认真考虑自己和家庭的未来。
另一方面,苏洵看到自己的哥哥们都已有了功名,即将为官,而自己却一事无成,觉得十分羞愧。于是,他开始发愤读书,奋发向上。
苏洵发愤读书以后,参加了三次科举考试,但后都落第了。此后,他便绝意仕途,闭门读书,潜心于学术研究和创作。苏洵擅长写议论性散文,笔如兵阵,纵横捭阖。
苏洵曾给宰相韩琦写过一封信——《上韩丞相书》,信中有一段话总结了他人生道路上的重大变化:“洵少时自处不甚卑,以为遇时得位,当不卤莽。及长,知取仕之难,遂绝意于功名,而自托于学术,实亦有得而足恃。”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苏洵并不因年轻时不爱读书而自卑,也不像当时的绝大多数读书人一样认为科举是出路,他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苏轼的母亲程氏(1010~1057年),是大理寺丞程文应之女。她知书达理,善解人意,很有修养。她曾对丈夫苏洵说:“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你有志气读书上进,那么就把家庭的重担交给我吧!程氏的鼓励和支持给了苏洵很大的帮助。
据史料记载,程氏为人热心,经常帮助穷人,但对子女十分严格,绝不溺爱。据说,苏轼、苏辙兄弟俩上学读书时,大部分时间吃的是“三白”,即一碗白米饭、一撮白盐和一碟白萝卜。 在苏轼小的时候,父亲苏洵科考落第之后,经常到江淮一带游历。于是,母亲程氏便承担起了管教孩子的责任。
在《宋史》苏轼的传记中与苏辙为母亲写的长篇碑文里,都记载着这样一件事。一次,母亲教苏轼读《后汉书》中的《范滂传》,书中记载后汉时朝政治理不当,政权落入宦官之手,导致全国贪污、贿赂、敛财现象泛滥,正直的学者们一再进谏,却遭到审讯,许多人被迫害丧命。在这群正直的学者中,有一个勇敢无畏的青年,他就是范滂。范滂临死前与母亲诀别,其母深明大义,没有顾惜骨肉之情,而是慨然送子入狱赴死。小苏轼听完母亲的讲解,问道:“如果我也做范滂那样的人,您能同意吗?”程氏毫不犹豫地回答:“你如果能当范滂,那我就能当范滂的母亲!”
纵观苏轼的一生,他对待一次又一次的磨难,表现出了乐观、勇敢、不畏强权的精神,这与其母在他幼年时的引导是分不开的。
P4-P7
中国有句俗语,“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说的是在这大千世界中,各种类型的人都有。我们有时会疑惑:为什么有些人碌碌无为,平淡过完一生;有些人却有着非凡的名气,就如同天上那耀眼的星星,不仅让自己拥有精彩的人生,还影响着世界的各个方面一一科学进步、文艺发展、朝代变更……我们会好奇:他们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他们又是如何取得那些辉煌成就的。
《中外名人传记》系列丛书可以解答我们心中的困惑。编者精心挑选了30位在中外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名人,将他们精彩的一生,用精练简洁的语言和精彩纷呈的故事呈现出来。读完这些故事,我们会发现,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会不同。但是,这些成功的名人背后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在“天将降大任”之前,他们几乎都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磨难一一爱迪生曾被当作“低能儿”;拿破仑落魄的时候,和弟弟路易每餐的食物就是一块面包;莎士比亚在剧院打过杂……但是,面对种种困难,他们都没有放弃,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热爱的行业中。他们正是因为拥有坚强的意志、过人的胆识、超人的勇气,才能克服重重困难,披荆斩棘,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希望读者能通过本丛书了解中外名人的真实故事,探索他们成功背后的秘密,从而体会并学习他们刚毅坚忍、拼搏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品质,最终迈向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