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道养生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于江山//李明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大道养生》是一本普及健康理念的书,书中推出的“一纲十目”、“养生大趋势”、“养生六经”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实践意义,特别是“个性化养生、生活化养生、艺术化养生”三大原则的提出,对驳杂的社会现象不啻是一次正本清源和拔乱反正。

《大道养生》从黄种人特别是从中国人的体质、心理和文化出发,构建了一套适合国人养生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阅读《大道养生》,走进健康之门。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黄种人养生的“圣经”。

根据“博闻而体要,广见而善择”的原则,引导读者在众说纷纭的潮流中多维辩证,剔误去伪。在中华文明和中医药养生的理论框架内,推出了“生命在于衡稳”的理念。

在全面分析了中华养生大趋势以后,提出了养生的“一纲十目”和“养生六经”,着眼于吃穿住用休养生息等生活层面,对读者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大道养生》是树立养生理念,推广养生常识的普及读物。

阅读《大道养生》,走进健康之门。

目录

第一章 大道养生的“一纲十目”

 何谓大道

 一目:人种因素

 二目:性别因素

 三目:体质因素

 四目:年龄因素

 五目:地缘因素

 六目:时令因素

 七目:身心因素

 八目:治与养因素

 九目:中西医因素

 十目:职业因素

第二章 中华养生大趋势

 从追求享乐到关注健康

 从追逐时尚到回归生活

 从挑战极限到顺天应人

 从趋势从众到个性养生

 从体能锻炼到性命双修

 从肢体养身到艺术养心

第三章 养生六经

 个性化是养生的根本途径

 生活化是养生的基本形态

 艺术化是养生的理想形式

 心理健康是养生的重点领域

 中医理论是养生的指导思想

 恒心是养生的关键

第四章 吃出健康

 吃饭的三个层次

 理想的膳食结构模型

 “举家食粥”话养生

 常见谷物的养生功能

 食粥的最佳时间

 汤为天下首饮,养生不可无汤

 常见汤料的养生功能

 药膳与食补

 喝汤的最佳时间

 骨头汤、鲜汤,佐餐好帮手

第五章 养出美丽

 善睡者美

 远离风寒者美

 “慢生活”者美

 读者美

第六章 养生在行动

 养生不是养老

 养生不是另类

 养生不是祈寿

 养生不是减肥

 养生不是补肾壮阳

 养生功法要自己甄选

附一:《八段锦》打通内外

附二:《六字诀》安顿脏腑

附三:《太和乐》灵肉合一

附四:《百粥谱》万世良方

附五:《四季汤》和合宜人

跋:大道无疆

试读章节

何谓大道

何谓大道?盖取其不崇拜一说,不偏修一功,而是融会百家、教育化成、习得为惯、为我所用之谓也。

何谓养生?即以健康的主流生活方式,安心立命、涵养性情、达观顺变、以期百疾不侵,衡稳太和而已矣。

大道养生重生生之德,而非小道养身囿于一功之得。

套用一句古话:凡养生者,欲令博闻而体要,广见而善择。偏修一事,不足倚赖也。我们用这句话作为大道养生的总纲。

可见在养生一事中,多闻博见固然重要,但体要和善择更重要。如果舍去了体要和善择,那么多闻博见也不过是书篓罢了。

把握住这一点十分重要。否则在令人眼花瞭乱的养生大潮中我们很容易迷失方向,很容易上演“养生者多病”和“养生者短命”的悲剧。有纲则有目,在大道养生这一总纲下面有许多目,这些目从不同的角度交织成大道养生的坐标系,所有的养生者都可以从这个坐标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一般来讲,只要在这个养生坐标系中确定了自己的位置,就实现了共性(养生原理)与个性(个人具体情况)的匹配,从中不难梳理出属于个人的养生方案。对于有志于养生的人来说,梳理整合出一套属于个人的养生方案是最重要的基础工程和此后一切养生行为的出发点。认识不到或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一切努力都没有实际意义,说不定还会有负面作用。

那么大道养生总纲下的目到底有哪些呢?

一目:人种因素

之所以强调人种间的差别,是因为这是体质方面的根本差别,外表形象的差别是内里根本差别的外化。也就是说之所以外表不一样,其根本原因在于内。在养生过程中首先要把这一点牢牢记住,不可轻易做出无视种族区别的冲动举措。譬如说饮食习惯,刚刚改革开放时我们的许多营养学家都把中国人体质不如西方归结为膳食结构的不同,说西方人吃肉我们吃草(庄稼的种子),曾经有一个时期从事体育运动的人都热衷于改吃牛肉改喝牛奶,认为这样一改我们的体质就强起来,特别是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让他吃牛肉喝牛奶,那他长大以后一定能像西方人那么强壮。现在几十年过去了,一代人也已经成长起来,人们发现情况没有多大变化,而且因为放开了吃喝,体质反而越来越下滑,胖是胖起来了,但体力却下去了。有关部门近20年以来对中日中韩青少年体质追踪调查的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体质呈下滑状态。我看最重要的原因除了课业负担以外,膳食结构的肓目西化也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因为比起20年前来,现在的孩子们肯定肉蛋奶的摄人要高得多,结果体力不升反降。如果说近视是课业负担过重所致,那么小胖墩体型可主要是吃出来的吧。

由此可见通过学习西方的膳食结构不一定能改善我们黄色人种特别是中华民族的体质。其实吃肉和吃草各有所长,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一般来说前者爆发力强,后者耐力好,欧美运动员在力量、爆发力项目上占优,但我们在耐力、柔韧、技巧性项目上比他们强,很难说谁强谁弱。正如西方的拳击和中国的散打,尽管有些拳击手出拳的力量可达300牛顿,但并没有把握打赢中国的散手运动员。

盲目向西方攀比是幼稚的,想通过改变膳食结构来改善自身的先天体质更可笑。根据人类学的观点,气候、水土、膳食的改变从理论上能改变人种的遗传基因,但改变所需要的时间以万年记,就说一万年吧,谁能等一万年的时间来期待基因的改变?

人种的差别不止表现在饮食习惯一方面,而是面涉生存、生活的许多领域。特别是事关养生大事,不能不察种族之别,这是大道养生总纲下重要的一目。

例如“黄种人饮黄酒”就是我们大力提倡的。究其历史,黄酒才是真正的国酒。黄酒大多以糯米为原料,又经过发酵酿制,所以对黄种人的体质有独特的滋补作用。用现代科学的分析方法,能测出每升黄酒中含有的氨基酸、赖氨酸和维生素高达6770毫克,其中包括人体不能自己合成的8种氨基酸2250毫克,这一指标对人体意义重大,分别是啤酒和葡萄酒的11~12倍。黄酒的另一特殊功能是清除体内自由基的多酚和低肽。所以,饮黄酒对黄种人好处多多。

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提倡中老年人喝葡萄酒,据说能软化血管壁,减少脑心血管疾病,增强抗氧化能力,因此能延缓衰老。这只是为推广市场而做的功能强调,实际上并不符合传统医学综合施治的精神。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相关的全息系统,脏腑与经络之间的关系是“如环无端”,不能单纯对某些部分施以功能。很多人都发现常饮葡萄酒后肾气减弱伴随腰腿酸疼,这说明单单扩张软润一下血管是没什么大用的。养生界似是而非神乎其神的理论很多,惯用的手法是概念轰炸后让你胡里糊涂地跟着走,大把掏钱买其产品。等你买了产品后他的目的就达到了,至于结果如何,只有他知你知了。

二目:性别因素

性别不同,体质与生理构造当然不同,这固然决定了养生的路径不同。但更重要的一点往往被我们忽视,那就是男女之间的心理构成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思维习惯、方式、评价等方面都存在极大差别。有一句谚语说:男女之间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对方。虽然听起来有点绝对,但这是真实情况。那些自以为已经把异性彻底读通了的朋友常常是出于一种膨胀的自信,充其量也只是读懂或掌握了对方做事的方式、思维的惯性和总体认知水平而已,至于对方的心理诉求和潜意识层次的波澜永远是对自己封闭的,敞开的是能落实到语言和行动层面上的元素,但循着这些元素只能让对方接纳甚或喜欢,还谈不上走进内心。

这些误读同时也误导了养生,所以不少女权主义者们拼命拔高女性的体能、承受力,进而对女性解放做出功能性引导,得出:凡是男人能干的事女人也完全能干。这种无视性别因素的观念把养生屡屡引入歧途。结果是在很大程度上损害或摧残了女性的身心,尤其使心态受到重创。

中国传统的养生理念与方法对性别因素强调得恰到好处,指出男女之为人,既有共性的一面,又有差别性的一面。所谓因人而宜,主要是强调二者的不同。例如中国古代医学宝库中有生命科学的雏形,在那里面对男女的生命之旅做了不同的表述。

例如对女性和男性生命轨迹的不同描述。根据中医的经典理论,女性的生、长、壮、老、死全过程以7年为一个单位,女孩长到7岁,就基本走完了童年的道路。等到2个7岁也就是14岁时“天癸至”,也就是开始来月经,具备了生育的能力;3个7岁即21岁时为最佳生育期,28岁进人壮年;到7个,也就是七七四十九岁时便绝经了,失去了生育能力,进入老年期。男孩则以8岁为一个生长单位,16岁也就是2个8岁就开始具备交媾行精能力,可以结婚了;24岁是青春期顶峰,32岁最壮,8个8岁即64岁进入老年。当然这是在生活水平比较低下、平均寿命较低的情况下产生的规律,不能解释所有的男女,只是一个大体规律。大体规律常常是法规和风俗的依据,所以我国古代时兴早婚,早婚的年龄底线是女14岁男16岁。古诗中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其实不是诗人乱写,为什么是13而不是12或14,这是因为在一般的规律中12岁离性成熟还早,而14岁就已经成熟了,“十三余”的“余”字用的大有寓意,余表示正处在十三四岁之间,是将要性成熟的前夜,所以已经有了娉娉袅袅的体态。为了保证后代的身体素质,古代女子身负传宗接代的重任,而妻之后的妾是繁衍后代的主力军。妻在一个家庭中具有“后”的地位,是掌握家内大权的人。相对年轻的妾,与丈夫年龄有悬殊,有的甚至悬殊甚大,因为根据中医的理念男大女小才能生出优秀的后代。中医生命学的理论认为男主心智遗传,所以父亲年龄大的孩子成熟聪明,而女性主身体素质遗传,年龄较轻的母亲对孩子的身体素质有好的遗传作用。人类选择了男大女小是出于优生的宗旨。但到底男女之间的年龄差距多大才合适呢?

公式是:

(2+15)÷2=8.5

“2”是男女性成熟开始时的年龄差,“15”是男女绝精绝经时的年龄差,二者相加除以2是加权平均,8.5岁是男女夫妻比较合适的生育年龄差距。这不是绝对的,因为男女一旦结为夫妻,其年龄差距是终身不变的,30岁以前有8岁的差距就显得大,而80岁以后8岁的差距就不再明显。这里面有一个上下浮动的年龄,但不管怎样浮动,男大女小是一般规律。

除了生命中的生长壮老死过程有差别之处,日常养生、用药等方面男女也有较大差别,男性主要养气,而女性重在养血。同样是入药的红枣,男女所用的数据也不同。女用30枚、男用25枚。这里边的原因是女属阴,在数字上双数皆属阴,单数皆阳,所有的单数1、3、5、7、9之和为25,所有的双数2、4、6、8、10之和为30。

这种男女之间的差别是在中医理论框架中产生的。须知中医就是养生医学,正是中医的精微玄奥佑护了我们中华民族至少5000年的生息繁衍。

在传统养生理论中,性别因素是带有决定性意义的。同样,这也应该成为现代养生中重要的一个目项。

在考虑养生举措时,一定要做到男女有别。P2-7

序言

大凡要做一件事情,先要对该事情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和正确的观念,然后才能选一个切入点循一条或几条路径做下去。前者就是道,后者则为术。世间万事万物大抵如此。

养生保健当然也是这样,也需要分清道术,然后实施。

养生保健在我国已开始形成大潮,国人特别是中老年人以极大的热忱和努力投入到这个潮流中来。这是生命意识的觉醒,是提高人生质量的文化诉求,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巨大助推。

最近,国家卫生部发出“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号召,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积极响应,在全国开展了各种养生、保健的活动。

这一系列的活动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那就是首先在国民中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因为始终伴随着人类生存发展的全过程,所以与人类的身心健康水平息息相关,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健康身心的有力保障。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大道养生》应运而生。

《大道养生》的两位作者多年来从事中医药文化及相关领域的跨界研究,有比较厚实的学术背景和践履能力,热衷于健康事业的教育和推广。最近几年他们在全国各地推广“大道养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大道养生》基本是一本普及健康理念的书,书中推出的“一纲十目”、“养生大趋势”、“养生六经”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实践意义,特别是“个性化养生、生活化养生、艺术化养生”三大原则的提出,对驳杂的社会现象不啻是一次正本清源和拔乱反正。

《大道养生》从黄种人特别是从中国人的体质、心理和文化出发,力图构建一套适合国人养生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这种努力令人敬佩并值得大力发扬。

在养生保健的具体实践中,道与术皆不可偏废。但道乃经术可权,需要当事人“博闻而体要,广见而善择”,走出一条既符合规律又闪射出个性色彩的养生之路。

李深(李深先生现任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长)

2008年10月26日

后记

大道养生虽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思想,但决不是完全寄生在中医肌体上的附庸,中医理论为大道养生提供的是一种文化指向。中医在中华文明序列里,既是宝贵的结晶,又是一个开放型的文化体系。在中医这个体系的运行中从不拒绝异质文化的融溶,例子之一就是“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是一对捆绑夫妻,很难情投意合。业内人士都清楚这是两种生态不同的文化,虽然可以有核心理念的渗透和界面技术的借鉴,但在文化的干道形态也就是主体部分是根本无法结合的。可就是这对捆绑夫妻在几十年的体制生涯中,中医还是虚怀若谷地接受了结合,例如走进现代教育课堂,例如接受生化过程把传统药物变为针剂片剂,例如把“胖大海”之类的药物列入自己的嫡传等,更多的改造和包装也许还在后面,但中医却默默地接受并一次次面对命运的弹劾而很少做出过激的应对。这或许可以看做话语权的缺失,但我们更愿意相信这是一种源于自信的胸怀,是一种宏大的文化气象。倒是西医,每每对中医表现出不屑一顾的践踏,并始终对“结合”保持着高度的冷漠。

大道养生知道自己身上流淌着中医的血脉,但决不排斥西医。因为西医同样是人类文明的宠儿,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只是在关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大事上,大道养生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清醒,始终很清晰地厘定了两种文化的不同解读。

第一,在生命构成的本原认识上,西医秉承了近代科学,认为生命由原子为基本单位,然后分子、细胞以至肌体。而中医则完全是另一个理论基点,认为生命由阴阳交合而成,生命是不可分割的全息。

第二对生命的认识上,西医派生的观点是“生命在于运动”,而中医遵循的规则是“生命在于衡稳”。

第三在对人体潜能的认识和开发上,西医历来主张挑战极限:但中医一贯的做法是循序渐进,顺应自然。

第四,在对身体构造的认识上,西医以解剖学为理论来源。认为脏腑器官只是一个单独履行功能的器官,互相之间没有必需的因果联系;中医恰恰相反,认为所有的脏腑器官都是依阴阳五行的理论框架而存在,互相之间盛衰与共荣枯相关。

第五在对待疾病和疼痛的态度上,西医采取定点对抗方法,或消炎止痛或手术切换;中医用的却是全面辨证施治,有时头痛医脚,很少定点对抗。

以上五点大部分表现在医学领域,究其实却是文化的差别。大道养生认为,尽管两种文化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但人类发展到今天,却有着许许多多文化相通的可能。中医和西医之间也不会永远成为对方的绝缘领域。其实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捆绑夫妻”中西医虽然没有爱情,却产生了互相的需要。最让人受到鼓舞的医案是用中医的针灸麻醉做条件供西医做手术,从根本上消除了药物麻醉给患者带来的副作用。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时,亲自参观了“针刺麻醉胸外科肺部切除手术”、“神经外科颅脑肿瘤切除手术”。他亲眼目睹了患者在清醒状态下接受开胸开颅等大型手术,叹为观止。更巧合的是在此前一年,《纽约时报》驻华盛顿办事处主任詹姆斯·雷斯顿访华,不幸患上了阑尾炎,只好在北京一家医院做手术治疗,术后因有药物麻醉副作用,所以腹部殊感不适。在中方建议下他接受了针灸治疗,于是针到病除。回国后他在《纽约时报》的一版和六版用了一整版篇幅发表了他在北京治病的报道《现在我告诉你们我在北京的阑尾炎切除手术》,还配发了他拍摄的针灸治病的照片。因为正值白宫刚刚宣布了尼克松即将访华的消息,所以詹姆斯·雷斯顿的报道客观上起到了放大中国效应的作用,广大民众对神秘的东方大国更加充满了兴趣。

除此之外,在治疗、康复的过程中“中西医结合”的例子还有,遗憾的是中医学习西医、借鉴西医技术手段的事例多,西医主动求教中医的事例少。这反映了学术沙文情结和文化霸权主义还存在,但这不可怕。中西医会在PK中找准自己最终的位置。在这方面,大道养生取恢宏大器姿态,尽管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但也绝不排斥西医的技术和科学。大道养生以跨文化的宽容来取拾,终极的规矩是遵循心中的一纲十目。不问文化出身,只要中规合矩。一律奉行拿来主义,然后“体要” “善择”,根本不沉湎偏修。

不仅跨文化,而且跨物种。大道养生法自然万物。法社会人生。大到天相地貌日月星辰的造物轮回,小到草木鱼虫牲灵稼穑的生长壮已,无不因象取义以济养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大道养生是天道地道人道的精华,是超越任何偏颇的哲理,循大道以祈养生。何患不成!

除却中医西医之别以外,林林总总医事以外的保健健身也很多,项目、功法、用品可以说铺天盖地。对此大道养生一概不排斥,而是用自己的标准认真审视体验,力争一用不遗。

大道养生是没有认知藩篱的,在广阔的文化视野里,大道养生不是少数人手里的秘笈,而是可以为大多数人所用的武器。不管是形而上的理念还是形而下的器用,“为我所用裨益我生”,这就是大道养生的根本目的,也是我们推崇大道养生的根本宗旨。

大道无疆,无疆才成其为大道。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8: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