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遵循不同区域县域村镇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县域村镇要素的地域分异特征,是实现县域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的客观要求。本书是基于对全国不同区域尤其是作者所在华中地区的典型村镇的深度调查和实证研究而形成的成果。本书构建了基于“县域-乡镇-村庄”的多尺度分析框架。具体而言,在县域尺度,分析我国不同区域县域人口发展、经济条件、自然地理、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和文化等的差异对其村镇发展的影响,揭示我国不同区域村镇发展驱动力和动力机制;在乡镇尺度,结合大量典型乡镇的深度调查,探索人、地、资本等不同要素对村镇发展水平的影响,提出基于发展水平的乡镇发展模式分类;在村庄尺度,构建基于自然社会经济和遥感等多源数据的数据库,提出村庄发展模式识别方法和特征指标体系,研究村庄发展模式的分类模型和方法。最后,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县域村镇发展模式识别技术导则,构建服务于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实施需求的村镇发展模式识别与分类技术体系。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中国县域村镇发展历程与问题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综述 2.1 基本概念与内涵 2.2 县域村镇研究相关理论与视角 2.3 县域村镇发展模式及其识别方法 2.4 县域村镇规划治理 第3章 县域发展水平分异与动力机制 3.1 长江经济带乡村性的时空分异格局及驱动机制 3.2 中部地区乡村类型识别与振兴模式研究 3.3 湖北省枣阳市乡镇发展水平评价与动力识别 第4章 乡镇发展模式识别 4.1 湖南省岳阳市乡村生产要素协同转型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4.2 湖北省天门市、汉川市、仙桃市创业回流视角下的城镇化发展 4.3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乡镇发展水平和发展模式 4.4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城县发展水平评价 第5章 乡村发展模式识别 5.1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资本循环视角下农地流转的时空格局与机制 5.2 湖南省岳阳市村庄的人口转型特征和微观成因 5.3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乡村发展模式识别 5.4 江苏省常州市薛埠镇乡村发展模式识别 第6章 县域村镇发展模式识别技术导则 6.1 县域村镇发展模式识别的基本原则 6.2 中国县域村镇发展模式识别指标体系 6.3 不同地理分区县域村镇发展模式识别指标体系 6.4 县域村镇发展模式类型 6.5 县域村镇发展模式识别方法 6.6 县域村镇规划治理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