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理解人性(专家伴读版)/读客三颗钻人类思想文库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恋爱2年,没想到恋人突然背叛我;
工作3年,没想到同事突然背刺我;
交友5年,没想到朋友居然欺骗我。
识人不清带来太多伤害,阿德勒带你看透“人”的内心。
本书是心理学大师阿德勒的代表作,以真人案例分析为基础,展示阿德勒心理分析的方法,?通俗好读,解答生活、工作、婚恋中所有关于看不准“人”和看不懂“人”的困惑,以期帮助读者能更准确地看人识人,从而理解甚至预判一个人的行为及心理活动。
阿德勒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洞察一个人的本性:
一看人生目的,理解其说话做事的逻辑;
二看成长环境,明白其追求人生目的的根源与决心;
三看生活风格,预判其为了达成目的将会如何行动。
翻开本书,从此看人超准!
导语
经典心理学识人术,3招看透人心!
3招精准识人:一看人生目的,二看成长环境,三看生活风格。
真人案例解析:汇集阿德勒从业几十年真人故事分析,层层揭秘如何看人入里。
特约专家伴读:心理学专家李波倾情导读,阿德勒研究者霍丹青每章伴读,梳理重点,补充前沿观点。
首度德文直译:德文直译无删减,准确还原作者原意,校正英译错误,专家审校更严谨。
手绘思维导图:一图揭示看人超准的方法。
全新人物小传:一位领先时代100年的心理学家阿德勒。
理论要点对比:一表看清阿德勒和弗洛伊德的理论差异,附赠著作列表、精美书签等。
本本都有专家伴读,伴你啃透社科名著!(读客三颗钻人类思想文库)
书评(媒体评论)
阿德勒心理学不是死板的学问,而是要理解人
性的真理与目标。可以说,领先时代100年的阿德
勒思想非常超前,他的观点具有极强的前瞻性。
——岸见一郎、古贺史健(《被讨厌的勇气》
作者)
(阿德勒是)创造性地反驳西格蒙德·弗洛伊
德的第一人。他借此取得的成就不亚于哥白尼所推
动的转变。人类不再被认为是驱力与本能的产物、
棋子和受害者。
——维多克·弗兰克(《活出生命的意义》作
者 )
精彩页
《理解人性》(第一章节选,有删减)
如果意识到人类的思维和行为都是为了达成一个目的,并受这个目的的限制和引导,那么我们就能明白,一个人在什么地方最有可能犯错。我们用一个例子来结束关于这一点的分析。在这个例子中,我们试图用目前已有的个体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释每一种现象。
一位年轻的女士来看医生,抱怨自己无法克制对生活的不满。她试图把不满的原因归咎于自己的处境,她整天被要求完成各种各样繁杂的工作。从外表上,我们能看出来她是一个急性子,眼珠子不安地转动。她抱怨道,每当准备出门或面临某项任务时,自己总是会感到非常不安。我们从她周围人那里得知,她对一切都非常认真,在工作的负担下似乎要崩溃了。我们对这位女士的大概印象是:她把一切都看得很重要。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特征。她身边的一个人告诉我们,她“总是小题大做”。
案例中的女士把一切都看得特别严重或特别重要。在研究这种倾向时,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行为在一个群体或在一段婚姻中意味着什么?我们肯定会觉得这种倾向就像是对周围人的呼吁:不要再给我制造更多的负担,因为我已经无法处理亟须完成的工作。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够了解这位女士,必须让她讲述更多的事情。在此类研究中我们必须十分谨慎,不能带有任何傲慢,否则会立刻引起患者的斗争态度,应当采用猜测的口吻小心询问。在交谈中,这位女士的性格和行为暗示她想要得到另外一个人的理解,这个人很有可能就是她的丈夫。她不能承受更多的负担,她要求他人小心地、温柔地对待自己。我们逐渐能够理解并猜想,这一切肯定从过去的某个时刻就开始了,并得到了正向反馈。
我们明白了这位患者的心理活动。她试图用相对无害的方法获得一定的优势,避免任何指责,总是要求他人温柔地对待自己。这种行为还隐含了其他深意。她呼吁其他人温柔地对待她,最终寻求超越他人,这样的呼吁永无止境。
在婚姻生活中,夫妻的许多人际关系因为妻子对温柔的诉求而受到影响。丈夫可能因为工作而不在家里,有自己的朋友圈,可能会独自拜访他人或出席社交聚会。起初,人们也许倾向于赋予婚姻权力,尽可能地把另一半束缚在家里,这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丈夫想在锁好门后小心翼翼、蹑手蹑脚地上床,但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妻子还醒着,此刻正用充满责备的表情“欢迎”他。我们不需要继续想象这种足够熟悉的场景。我们不应当忽视这一事实:并非只有女性会做出此类举动,很多男性也是这样的态度。这个例子表明,对温柔的诉求会有不同的形式。
如果往前追溯这位患者的人生,我们会了解到,她在学校里无法完成自己的任务时会十分惊慌,迫使老师温柔地对待她。对此,她做了以下说明:她是家里三个孩子中年纪最大的,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她总是和弟弟竞争。家人始终偏爱弟弟,这让她特别生气。家人一直十分关心弟弟的学习成绩。她起初是一个优秀的学生,成绩优异却遭到家人的冷漠对待。她几乎无法忍受这一切,并且反复思考,为什么在这件事情上家人有着不公平的标准。
我们已经了解,这位女士追求平等,她从童年开始肯定就有着强烈的自卑感并寻求补偿。在学校里,她变成了差生,试图通过糟糕的成绩“超过”弟弟—— 不是更高的道德意义上的“超过”,而是孩子眼中的“超过”。这是为了强烈地吸引父母的注意。但父母根本不关心她糟糕的学习成绩。在这种情况下,再次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她突然又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但现在,她最小的妹妹以特殊的方式吸引了父母的注意。妹妹成绩很差,但母亲像关心弟弟一样关心妹妹,一个明显的原因是:我们的患者只是学科成绩十分糟糕,而妹妹则是品行糟糕。妹妹以这种方式更为成功地把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因为与糟糕的成绩相比,糟糕的品行有着完全不同的社会影响。这种情况更为紧急,迫使父母更加关心妹妹。
我们的患者追求平等的斗争暂时地失败了。我们可以确定,斗争的失败永远不会导致斗争的停止,没有人忍受得了失败的处境。自那以后,总是出现新的刺激让她投入新的努力,这些都在塑造她的性格特征。我们现在能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小题大做”、匆忙以及追求受到他人的压迫和负担过重的现象。最初,这一切都是做给母亲看的,她想迫使父母关心自己,希望强烈地吸引父母的注意,就像父母对妹妹那样。同时,这些举动也意味着指责:人们对待她不如对待妹妹那么好。这位患者直到今天也还保持着当时产生的心态。
我们可以继续向前追溯这位患者的人生。她提到了一段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童年经历:她在三岁的时候想用一块木头去打刚出生的弟弟,所幸有母亲的谨慎保护,弟弟没有受到更大的伤害。带着极其敏锐的直觉,这个小女孩在那时就已经发现,自己遭受冷落以及被周围人轻视的原因在于自己是个女孩。她记得十分清楚,自己在那个时期无数次想成为一个男孩。弟弟的到来让她觉得自己成了温馨家庭的局外人,这伤害了她的感情,她看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8: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