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翔实地研究了理学在东亚各国的思想流变,通过对理学著作的文献检证探索了理学代表人物的思想内核和言行表象。全书共分有《周敦颐与道教的关涉》《猪肉与龙肉》《从利玛窦的改编看朱子的“理有偏全”说》《上元醮与皇极》《阳明丛考》《李退溪的王阳明批判》《儒学的“超地方性”和“在地性”》《朱子学在琉球的落地生根》等十二章,相继对周敦颐与道教关系、《丹决》的写作时间、版本真伪问题、柳存仁和吾妻重二对“猪肉”与“龙肉”的错误推测、王阳明论著在朝鲜和琉球的发展、李退溪对阳明学的吸收和批判等诸多问题进行了一一讨论和深入考证。 目录 诸篇大意 第一章 周敦颐与道教的关涉——关于《读英真君丹诀》 一、学界关于《丹诀》诗的流行见解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二、《丹诀》诗的版本问题 三、《丹诀》诗的写作时间 结语 第二章 猪肉与龙肉——朱子与道教丹学的一段公案 一、柳存仁之误 二、吾妻重二之失 三、由俞琰之说试解朱子“坐谈龙肉”之意 四、“阴君丹诀”与《参同契》 结语 第三章从利玛窦的改编看朱子的“理有偏全”说 一、从“理”之“偏全”到“性”之“偏正”:利玛窦对朱子观点的改编 二、“理有偏全”:朱子对人物性异的解释 结语 第四章 上元醮与皇极——象山《荆门军上元设厅皇极讲义》发微 一、研究回顾 二、荆门上元设醮之旧习 三、上元醮关联之知识与信仰 第五章 “陆门弟子”郑湜考论 一、郑湜在朱陆著作中的印迹 二、现有关于郑湜生平的主要说法 三、郑湜行实详考 四、郑湜简明年表 第六章 “悟,致知焉尽矣”——禅学对阳明诠释的一个启发 一、陈、林断句之争 二、阳明后学论致知 三、悟时致知尽 第七章 阳明丛考 一、严滩小考 二、《次谦之韵》作年考 三、阳明家族新证 第八章 蕺山“前四句”的文本问题——基于耿宁工作的进一步讨论 一、“知善知恶者是良知”与“知好知恶者是良知” 二、“为善去恶是物则”与“有善无恶是物则” 三、“有善有恶者心之动”与“忿懥、恐惧、好乐、忧患心之体” 结语 第九章 递相祖述复先谁——李退溪所捍卫的朱子义利说 一、揭示·学规·洞规 二、以叶为朱 三、由叶溯朱 第十章 李退溪的王阳明批判——从心灵哲学看 一、序论 二、本论 三、结论 第十一章 儒学的“超地方性”与“在地性”——佐藤一斋《孟子栏外书》的意味 一、《孟子栏外书》的一般情况 二、《孟子栏外书》的文献价值 三、《孟子栏外书》的学术地位 四、《孟子栏外书》的别具只眼 五、《孟子栏外书》的考据功力 结语 第十二章 朱子学在琉球的落地生根——蔡温“攻气操心”工夫论辨正 一、问题之提出 二、“攻气操心”正义 结语 后记 综合索引 序言 后记 事实上,跟《理学九帖》一样,这仍然是一部理学 论文集,虽然按章做了编排。也许,论文集是我钟意的 著作形式,恐怕将来也不会改变。一篇一篇论文写出来 ,发表,积到一定数量,汇成一册,出版。这过程,不 无涓滴成河的意味,似乎能告慰自己:光阴没有徒然地 逝去,握在手里的,不全是空气。 昔年读董桥,曾经看到这样的话:“我扎扎实实用 功了几十年,我正正直直生活了几十年,我计计较较衡 量了每一个字,我没有辜负签上我的名字的每一篇文字 ”,心中颇为一动。同为写作者,我知道,练就这种自 信要付出怎样的代价,而做到这一点的人生又是多么值 得。新陈代谢,大浪淘沙,不必说千载之下,仅仅一二 十年后,尚为人记取的作品,能有几部?流传与湮没, 关乎种种,抑有所谓命者存焉,也只好随他去了,但求 后之览者,偶然读到这些文字,道一句:“这个倒是下 了一些功夫,不像那些乱写的”,就心满意足矣。 最后,关于“理学在东亚”,有几句话要说。这里 的东亚,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时下的东亚研究,似乎默 认中国不在其中,这恐怕是不对的。在近世东亚,同用 汉字的有五国,即: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琉球。 这些国家,除了越南,本书都有论列。越南原本也在计 划,因故没有完成。相信这个缺憾今后一定会补上。本 书美编在封面上绘制了书中提到的几个主要东亚儒者形 象,他们是:朱子、退溪、蔡温、一斋。在历史上,理 学就是经由这些大儒,从中国到朝鲜,到琉球,到日本 ,一路开枝散叶,“普遍”而“在地”。希望这个设计 能使读者对于东亚理学获得某种直观印象。 桐斋 辛丑亥月 写于海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