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是国内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400万字的作品感染了千千万万的读者,曾数十次获奖。她是内科主治医师,双手挽救过很多患者垂危的生命。她是北京注册咨询师,开设了心理咨询中心,帮助无数来访者走过生命幽谷。她17岁到西藏当边防军,面对雪山,立下了一生的宏愿——让自己快乐,对别人有所帮助。她所写的心理励志读物《心灵七游戏》,第一版就发行了15万册,并在香港获奖。被北京人艺改编成话剧,引起强烈反响。
本书精选了梦坊、为什么总是遇人不淑、虾红色情书、校门口的红跑车、成千上万的丈夫、垃圾婚、眼药瓶的奥秘、走出黑暗巷道、女思考者等多篇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的散文和小说等文字写作。
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
本书为她的心理作品自选集。
梦 坊
温卡在街上无目的地走着。要说完全无目的,也不确实。温卡要让眼睛不断接受霓虹灯的刺激,用慌乱的光斑来扰动自己,从微弱的动荡中,证明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联系。
温卡是个美丽的女孩。温卡失恋了。美丽的女孩失恋的时候,比丑陋的女孩更加哀伤。她想不通自己如此美丽,为什么还是被抛弃。温卡对自己的评价,如同爬过了最高点的过山羊,头朝下栽了下来。粘滞的哀伤和恐惧,从头发丝浸染到脚指甲。
温卡疯狂地购买东西,特别是那些贴身的女性生活用品,既然恋人已不肯抚摸,就让这些幽冷的丝绸和暖煦的棉布代替他的手吧。
百无聊赖的温卡,看到街边有一间窄窄的黑色的门。门的上面有两个银亮的字——梦坊。那两个字当然不是纯银的,纯银的字在风雨中会晦暗生锈,“梦坊”在油黑的底色上凸起,表明是某种生机勃勃的贵金属制造。
梦坊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造梦?如同染坊或是玉坊?把一段粗糙的怀念凿出斑斓雕出孔隙?或是如同当年用梧桐叶子发明了皮影的妃子,来一段招魂的法术?
温卡现在是除了科学以外,什么都相信的。她走进了梦坊。梦坊的门看着厚重,其实是轻快的。温卡看到了充满温馨的接待台,一位坠着长长耳环的小姐,微笑着同温卡打招呼。她的耳环前后摇动,好似两把锋利的小直尺。
温卡说:“梦坊。好奇怪的名字啊。是想做什么梦,就会做什么梦吗?梦到一个人需要很多钱吗?这个人在你的梦里,能说你喜欢听的话吗?”
直尺小姐说:“这里不是造梦的地方,是解梦的地方。如果用专业的术语说,就是释梦。”
温卡有些失望。温卡有很多破碎如渣的梦,温卡不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紊乱。温卡说:“你们是迷信啊。”
小姐说:“知道一个伟大的犹太人吗?”
温卡说:“知道的,马克思。”
小姐笑了说:“对。可是还有一个伟大的犹太人。”
温卡说:“我也知道的。他是爱因斯坦。”
小姐说:“你知道第三个伟大的犹太人是谁?”
温卡不好意思地说:“我不知道了。他是一个歌手或是银行家吗?”
直尺小姐说:“他就是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开创了对梦的解析。你不能说他是迷信。如果你说他是迷信,你就是愚昧了。”
温卡对这种批评性的语言,现在很能够接受。她觉得自己一败涂地,如果谁夸奖她,她就会疑他不怀好意。如果贬斥她,就觉得真实。她对直尺小姐说:“如何释梦的呢?一对一坐着?如同医生对病人那样?”
直尺小姐此刻两肩端正,直尺一动也不动地说:“我们有一个小组。所有的组员都是希望解释自己的梦的人。”
温卡很沮丧地说:“原来是一群要求解梦的人互相聊天。这种互助组有效率吗?”
直尺小姐说:“有心理博士帮助你,让你知道你的梦对你说了什么。如果你不理睬你的梦,它就会反复地同你说,直到你懂得或是彻底厌倦。”
温卡想到自己经常做一个噩梦,难道是自己的心打印出的密令吗?温卡说:“我报名。”
小姐说:“好的。请你填写这些表格。”
温卡慢慢地填写了那些表格。表格上,除了她的名字性别地址是真的,其余的都是假的。比如她把自己大学助教的身份,衰减为只受过高中教育。她把自己的年龄缩小了五岁。她还把籍贯从江南的小镇改成了首都。当把这一切都完成之后,温卡对梦坊产生了期待。 “梦坊什么时候开始活动呢?”温卡问。她已经知道活动为了方便白领们,定在每周周末。
直尺小姐说:“我不知道。这要看情况。”
温卡说:“看谁的情况呢?老师吗?”
直尺小姐说:“主要是看有多少人报名参加此次的梦坊。人足够的多,很快就会开班。如果相反,就要等等。”
温卡说:“我明白了。它像一个出国旅游团,如果人不够了,就可能取消。”
直尺小姐说:“我们从来没有取消过梦坊,只是等待的时间会长短不一。”
温卡交了费就走出了梦坊。温卡的心情就比刚才要好了一些,因为她有了新的期待。很快,她就收到了梦坊在下周末开始活动的通知。
那一天去梦坊的时候,温卡为自己的着装费了思量。她近来灰头土脸不修边幅,在华丽的内衣之外包裹的都是松垮的过时服装。今天,结识一批素不相识的梦友,温卡有点吃不准自己形象的尺度。但是,她很快就不为此事发愁了。她想起了自己填的表,就穿了一条牛仔裤和一件旧T恤衫出门了。
梦坊的活动室是间很大的空房子。屋子里什么都没有,只有人,大约20名吧,男女老少。看到他们互相规避的眼神,温卡就知道他们是梦友。指导大家释梦的博士还没有来。门开了,大家众星拱月般的望去,以为是博士来了,看到的是云朵一般移动的垫子群。当垫子一个个脱落到木地板上,才露出了垫子下面的直尺小姐。今天她佩戴的是小小的珊瑚样的耳坠。由于搬运的劳作和垫子的捂盖,直尺的头发都汗湿了,如同京戏青衣的贴片粘在腮上。
大家说:“为什么不叫我们一道搬呢?”
直尺说:“蔺博士不许的。蔺博士需要大家没有见面之前,保持距离。”
梦友们就有些不明白这距离是指博士和大家,还是大家和垫子的距离。每个垫子都很大,几乎像一床小褥子。有的人来的早,站得累了,也就不管什么距离不距离的,拉过一个垫子坐下,很惬意地伸长了自己的腿。垫子的花样略有不同,有花朵和素色两种。温卡挑了一个纯紫色的垫子。很快后面的人就没有法子挑垫子了,因为垫子的数目,如同饭店餐桌上那些精巧的细点,是按照来宾的数目预备的。
待大家都坐好之后,一位典雅的女士走进来,说:“大家好!”大家就漫声回答着“你好”。女士说:“我是本次梦坊的指导老师蔺兰博士。”大家的脊背就一下子在坐垫上挺直了。温卡有些失望。蔺博士太秀丽了,温卡现在对秀丽也有一种疲倦。蔺兰也比想象中要年轻。就在温卡失望当中,蔺兰博士已经介绍完了她的心理学从业经历。温卡对这些不感兴趣,经过在大学的历练,温卡对威名赫赫的学校和种种头衔有了很好的定力。她希望的是朴素的真才实学,比如能否让她明白自己的梦。
蔺兰说:“你们知道了我,我也知道了你们,是从你们的表上。可是你们彼此之间是不知道的。下面,我想让大家互相知道。第一个步骤是,大家AB制报数吧。
轻微的沉默。因为不知道具体的操作怎样进行,一个剃了板寸的小伙子说:“我只会AA制。”蔺兰微笑道:“是我疏忽了。大家报数吧。一个人报A,下一个人报B。就这样简单。”
梦友们就照此办理了。温卡报到了“A”。温卡喜欢A,温卡觉得这是一个好兆头。温卡注意到板寸小伙子报了“B”。现在,垫子上的人被分成了两组。蔺兰说:“好。每一个A随便找一个B,结成对子吧。”
温卡就暗暗叫苦。依她现在的心情,哪里愿意和什么人结成对子啊。迟疑问,那个小伙子就像街边乞讨的残疾人,双膝扭着垫子,挪到温卡的面前,从厚厚的嘴唇中吐出:“咱俩一组吧。”
温卡说:“你反客为主了,我是A啊。”
小伙子说:“我看你闭关自守的样子,索性就主动了。反正总要结成对子,和谁都一样的。”
环顾周围的人已一一对应,温卡也和小伙子面对面地坐好。蔺兰博士说:“现在,互相介绍自己的情况。”
小伙子说:“你先说还是我先说?”
温卡说:“随便。”她其实是希望自己后说的,要为自己编一份伪造的简介,这需要时间。
小伙子说:“本来应该是A先开始的,但我先来吧。”
温卡点点头,算作默许。她喜欢善解人意。小伙子说:“我叫童语。童叟无欺的童,胡言乱语的语,记住童言无忌就记住我了。二十八岁,未婚。一家网站的业务总监。那天偶然经过这里,觉着好玩。就这样。”
温卡无动于衷地看着他。童语说:“完了。该你了。”
P1-4
我希望这本书,能让你有片刻的放松。
现代人的压力很大,工作节奏很快,身不由己地被潮流裹胁前行,常被深刻的危机感和不安全感所挟持。我甚至想,当下的人们,可能是自有人类以来奔波最苦节奏最疯狂的人了,真够倒霉的。需要提醒自己,不要只是一味地沉浸在忙碌的工作中,把自己变成一架机床。在匆忙中,抽出一点时间,梳理一下自己的人生目标究竟是什么。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是很形而上的空洞事情,会说我一天具体的事情还忙不完呢,哪有时间来思考很久之后的目标?其实这是一个悖论。每天所做的工作,都是服从于我们人生的大目标。人是必须有目标的,如果没有了目标,就变成了虫子和植物(其实虫子和植物也是有目标的,那就是更好地成长,繁衍生命)。现代人常常把物质的目标确立的很清楚,比如计划什么时候买房,什么时候买车,什么时候挣到若干薪酬等等,但是对自己精神的大目标,有人却很模糊。人是追求目标的动物,尤其是要有理想和终极的追求。只有你找到了人生大目标,才有可能把身边诸事分出轻重缓急,做决策的时候才能比较从容和有的放矢。有一些世俗的享乐可以暂缓,有一些无谓的应酬可以拒绝,有一些虚荣的聚会可以回避,有一些和人生大目标不相符合的机会可以放弃……这样,压力感或许会减轻很多。你不必用外在的东西证明给别人看,自己被好车、豪宅、高位绑架成了奴隶。人生就是一个过程,没有什么现成的框架可以评判成功与否,杠杆应该是而且只能是我们内心的丰足和欢愉。
我希望这本书能对年轻人有一点点撞击。
年轻人面临的诱惑更多,以我一己之见——也许很多是来自金钱。关于对待金钱的态度,我想每个人都不妨探索一下自己的内心。如果你是一个把金钱看得高于一切的人,我劝你就要远离和公众利益有直接相关的行业。为什么呢?因为你的金钱观使你自己处于一种危险的状态之中,就好比是一个怀揣火柴和汽油的人走近了干燥的谷草堆。世界对某些特殊的行业,有更高的要求,那些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行业,希望从业人员利用自己的本领尽职尽责地为众人工作,不谋私利。比如警察,比如公务员,比如教师,比如检察官和医生……如果你利用职务之便,做了金钱的俘虏,违犯了职业的铁律,你不但触犯了那些信任你的人的利益,而且把自己放在了达摩克利斯剑之下。你担惊受怕,怕自己的罪行败露。每天惶惶然,祈祷侥幸不被人发现。你很清楚,一旦水落石出,等待你的是多么严酷的结局。一个人活着,首先要保证自己在法律上是安全的,这是聪明人的决定。如何保证自己在法律上是安全的?首先要保证自己在道德上是安全的。人是追求安全感的动物,只有内心的安宁,才是最大的财富。而古往今来无数事实证明,单纯用金钱是买不来心灵的安宁的。
我希望这本书能给对心理学比较感兴趣的人,有些微帮助。
我师从香港中文大学林孟平教授学习了心理学的硕士和博士方向的课程,对我自己的帮助很大,让我比较清楚了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搞清了人生方向。我既感到很大的探索的快乐,也伴随着痛苦和寻找。从事临床心理医生的工作,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使我更加相信人的本质是追求理想和幸福。人生固然有很多悲怆和苦难,但更有奋斗和喜悦。因此,人类是有希望的。
敬畏生命,可以让人比较谦虚,可以让人比较富于理智,可以让人在一个更阔大的坐标系里思索问题。比如人们常常说,我们征服了高山。其实,高山哪里能够被征服?它在你这个渺小的人存在以前很久很久,就屹立在那里了。在你死后很久很久,它还会屹立在那里。就算是你披荆斩棘千辛万苦地攀登上了主峰,其实也不过是高山和你在一个极短暂的时间里,达成了某种平衡和谅解,甚至可以说是山峰宽容地与你和谐相处。你要充满感恩之心,切不可妄自菲薄自高自大。如果你连这点都不懂,如果你把自己夸张到了不适当的地步,你是一定会受到惩罚的。惩罚你的不是某种我们尚不知的神秘力量,而只能是我们的浅薄。
书基本上都是一家之言,自圆其说的。但一本书说得再好,如果不进入你自己的思维体系,没有成为你内在结构的一部分,基本上是没有效力的。所以,我不认为读书与励志和成功有多少必然的关系。古话常说“开卷有益”,我的理解是你可以从书中听到不同的声音,一个人在世界上,以自己的所见所得亲历亲为所得到的经验,毕竟是有限的。听到更多的故事,看到更多的风景,知道更多的可能性,开阔视野丰富阅历,都是好事。不过一定要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且不说书中所言不一定都对,不一定都是真知灼见。就算都是金口玉言,也要通过自己的咀嚼,让它真正被吸收,才有效力。
我希望这本书能和热爱生命的人有所沟通。
我家有一个书架上摆放的都是医学书。以前当过医生,书是那会儿积攒下的,不能扔,因为家人或是亲朋有病,都会找我,需要继续阅读。自己身体有些不适,也要再翻书对号入座。有时也会买些新的医学书,医学进步很快,怕自己太落伍。医学的书不仅仅给了我保健的功效,更重要的在阅读中发现人体是那样的充满了精细的奥妙,既顽强又很脆弱。自然界有那么多的病毒细菌螺旋体寄生虫对我们的肌体虎视眈眈,生命一路走来,来之不易。疾病的种类又是那么多,花样百出,每一种都会演化成急性或慢性的杀手,夺人魂魄……掩卷之后又会联想,即使你有一个健全的身体,可是你如果没有理想,没有奋斗的目标,就是一堆行尸走肉。人的一生无法控制数量的长短,我们唯一能做好的是控制它的质量。
我努力把自己对生命的感悟表达出来,期待着和另外一颗心的会师。在静夜,在孤独的时刻……
毕淑敏
2006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