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纸上摩登(近现代视觉文化与图像传播1910s-1940s)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作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三章。第一章以“图像消费与社会生活”为主题,展现了主要在都市空间流通的报刊和商业图像如何塑造了日常现代性。伴随着休闲阶层的产生与都市消费文化的初步形成,加上印刷技术的发展和影像技术的传入,使得一种新兴视觉文化在都市生活中生成。报纸、杂志、摄影、影戏、幻灯、广告、漫画等媒介和视觉样式交织互动,改变了市民的观看方式,并形成一个庞大的图像消费市场,从而带动了图像艺术创作人的视觉生产与传播。
第二章以“政治、国族与视觉表征”为主题,文章涵盖时间大体上与第一章的时段重叠,但讨论的是现代性的另一副面孔。近现代中国的政治生活充满政治家、知识分子与民众的力量纠结,通过新闻、期刊、图画与摄影等多种媒介的视觉呈现,折射各阶层群体的不同视角与意识形态立场。图像媒介也通过对表现个人、群体与公众的复杂联结关系来表征其公共性与社会价值。
第三章以“革命图像与视觉动员”为主题,讨论了发生于20世纪40年代战时的图像视觉。在近现代战争期间,图像媒介(绘画、摄影、电影与平面设计)所发挥的宣传和劝服作用极端突显,折射出运用各种媒介开展宣传战的各方的意识形态立场。同时战争也促进了各种视觉手段的表征与传播能力的发展,图像媒介成为推动近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力量。
作者简介
顾铮,1959年生于上海,学者、摄影评论家、策展人。现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作为最早将西方摄影家与摄影史介绍到国内的人之一,顾铮不仅展开一个有关摄影的视域,也传达了价值与判断的标准。
“以谁也不能替代的眼睛,去认识谁都面临的世界。”他说。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图像消费与社会生活
制造“连续”:丁悚在民初的漫画探索——以“自由结婚”系列为中心
胡玥
艺术、罗曼司与视觉消费——浅谈《上海画报》(1925—1933)的摄影作品
戴思洁
让现代可见——《上海漫画》(1928—1930)的含混性与创造力
高鹏宇
启智与革新:《小说月报》(1910—1931)中的文化思潮与封面设计美学
李华强
第二章 政治、国族与视觉表征
关于宋教仁遗照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考察
顾铮
从家国到世界:《东方杂志》(1904—1948)封面“表情”的图式与视野
李华强
作为中介的“摄影”:《真相画报》的视界政体
陈阳
第三章 革命图像与视觉动员
战时舆论场与“艺术真实”:以《华商报晚刊》副刊《新美术》为中心
黄梓欣
图像叙事与形象建构:革命战争语境中的《晋察冀画报》
杨健
后记
序言
顾铮
如何理解和阐释中国的
现代性进程,至今仍然是一
个充满吸引力的难题和挑战
。尤其是在20世纪上半叶,
起步迈向现代文明未久的中
国,在由错综复杂的各种力
量和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形
成的大漩涡中经历了跌宕起
伏、悲欣交集的过程。不管
是主动拥抱世界,还是被迫
打开关口,“世界”突然以丰
富多变的形式显现在国人面
前,极大冲击了古老文明的
传统,也给古老帝国的进路
带来了各式召引。在欧美,
以及日俄等国现代化过程中
出现的各种社会思潮和文化
实践,以各种方式接踵而至
,既深刻影响国人的心智,
同时也渐次开启民智,并且
成就景象繁复多样的近代电
景观。其中,得益于摄影、
制版和印刷技术等观看和表
征手段的发展与发达而逐渐
深化的“视觉化”或“图像化”
实践,成为现代性实践的一
支显流,当遭遇到诸如启蒙
、消费、革命等现代性的其
他激流时,发生相互激荡、
碰撞与交汇,最终形成了精
彩纷呈的近现代视觉文化景
观。摆在读者面前的本书,
就是一次对于上述视觉文化
景观的描述和解析的努力和
尝试。
本书分为三章。
第一章以“图像消费与社
会生活”为主题,展现了主
要在都市空间流通的报刊和
商业图像如何塑造了日常现
代性。北洋时期,沪上文人
的文艺创作及其操弄的商业
媒体,塑造了纷繁杂芜的都
市文化,尽管曾一度被贬斥
为“鸳鸯蝴蝶派”,但近年来
人们越发意识到其中蕴含的
现代性因素。胡玥的《制造
“连续”:丁悚在民初的漫画
探索——以“自由结婚”系列
为中心》一文,即聚焦于海
派文艺巨子丁悚早年间发表
于《礼拜六》等鸳蝴派报刊
的漫画,回溯了民国初年的
早期漫画在草创阶段与无拘
状态中自然生发的实验性,
也揭示出年轻女性从传统束
缚中短暂解放,却在现代社
会挣扎沉浮的微妙处境,为
五四时期关于“娜拉出走”的
讨论埋下了伏笔。同丁悚颇
有渊源、风靡沪上多年的《
上海画报》则是戴思洁的研
究对象,《艺术、罗曼司与
视觉消费——浅谈<上海画
报>(1925—1933)的摄影
作品》剖析了这份流行画报
在摄影方面的策略,如标榜
艺术性,善用名妓、名伶、
名媛图像等,其中虽不乏对
男性主导的权力秩序的戏谑
,但总体而言,《上海画报
》旨在传播新式中产生活方
式和消费主义理念,也在一
定程度上标志着传统社会价
值观的瓦解。曾编辑过《上
海画报》的张光宇等漫画家
,经历大革命和现代文艺思
潮的冲击后力求变革。高鹏
宇的《让现代可见——<上
海漫画>(1928—1930)的
含混性与创造力》认为,张
光宇等创办的《上海漫画》
具有现象学意义上的“可见
性”,既与魏玛德国的现代
主义文化遥相呼应,也因日
本侵略而表现出民族主义意
识——两者的纠葛似乎预示
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命
运。李华强的《启智与革新
:<小说月报>(1910—
1931)中的文化思潮与封
面设计美学》一文,总结了
文学杂志((小说月报》在
清末、民初、五四等不同时
期传播的社会思潮与其封面
设计的交互关系,重点探讨
了陈之佛、丰子恺两位名家
珠联璧合的封面画、扉页画
如何传达了现代美学和人文
理想。以上几个案例的讨论
,既对当时主要的大众视觉
消费样式,如漫画和报刊插
图以及摄影等的传播途径和
效果,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同时也渐次铺陈开了20世纪
初至30年代上海的报刊文化
和视觉文化相互交融的风景

第二章以“政治、国族与
视觉表征”为主题,文章涵
盖时间大体上与第一章的时
段重叠,但讨论的是现代性
的另一副面孔。顾铮的《关
于宋教仁遗照的生产、流通
和消费的考察》,通过对宋
教仁暗杀事件发生,范鸿仙
等革命同志通过摆布遗体拍
摄的一组具有圣殇意味的宋
教仁遗照的生产、传播与消
费过程的讨论,展示了民国
初年国民党人开启的一种关
于身体政治与政治动员的视
觉生产的能力和水准。李华
强的《从家国到世界:<东
方杂志>(1904—1948)封
面“表情”的图式与视野》则
关注国族问题。出版时间近
半个世纪的大型刊物《东方
杂志》以浓厚的文化民族主
义色彩著称,作为杂志“脸
面”的装帧设计通过封面画
、字体设计等传达了现代国
族意识,同时也以温和姿态
、开阔眼界接纳与传播世界
各地的文化。李华强为我们
展示了陈之佛等平面设计师
如何参与建造“想象共同体”
的过程。陈阳的《作为中介
的“摄影”:<真相画报>的
视界政体》一文,阐释了作
为中介性技术的摄影如何渗
透艺术与政治,生产出《真
相画报》这样的以视觉为主
要诉求的新型传播媒介。她
讨论了“时事写真画”如何通
过蒙太奇方式叙事议政,以
及“地势写真画”如何利用地
理空间塑造国族认同,为我
们认识摄影在心性塑造方面
的作用提供了意味深长的案
例。第三章以“革命图像与
视觉动员”为主题,讨论了
发生于20世纪40年代战时
的图像视觉。在那个时期,
图像更多地起到了抗战舆论
的生产和动员的作用。因战
时人口的流动,此前活跃于
沪上的张光宇等漫画家移居
香港,其艺术理念和政治立
场亦发生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4: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