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社会也同步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相应引发道德领域一系列的新问题,身处其中的大学生群体显现出新的特征。本书以解决当代大学生道德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反映大学生道德能力现状的一手资料为基础,剖析大学生道德能力培育困境及根源。为解决这些问题,本书从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资源、探究大学生道德能力内在养成机理、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践模式、寻找道德能力培育社会实践载体等方面,提出新时代大学生道德能力培育的路径与方法,最终达到提升大学生道德能力的目的,呼应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 唐艳婷,女,1984年12月生于云南昆明。法学博士。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大学德育、思政课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曾获2022年云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云南省第三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等奖项。独立承担和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一 从时代背景来看 二 从人对德性的需要来看 三 从世界环境来看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 研究的理论价值 二 研究的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 当代学界对道德能力的研究 二 关于道德能力内涵本质的研究 三 关于道德能力培育的研究 四 关于青少年道德能力的研究 五 道德能力培育研究空间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大学生道德能力培育内涵探析 第一节 大学生道德能力培育的概念 一 生成逻辑 二 道德能力 三 大学生道德能力 四 大学生道德能力培育 第二节 大学生道德能力培育功能 一 培育的个体性功能 二 培育的社会性功能 第三节 大学生道德能力培育目标 一 目标内容分析 二 目标序列建构 第二章 大学生道德能力培育状况调查 第一节 大学生道德能力现状调查 一 测量工具及选择依据 二 测量工具理论基础 三 实施过程 四 数据分析 五 结果分析 第二节 大学生道德能力培育困境及原因 一 大学生道德能力培育困境 二 大学生道德能力培育困境的逻辑缘由 三 摆脱培育困境的选择 第三章 道德能力培育的思想资源 第一节 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道德能力培育 一 先秦时期思想史中的道德能力培育 二 秦汉隋唐时期思想史中的道德能力培育 三 两宋至明清时期思想史中的道德能力培育 第二节 西方思想史中的道德能力培育 一 理性主义伦理学中的道德能力培育 二 情感主义伦理学中的道德能力培育 三 进化伦理学中的道德能力培育 第四章 大学生道德能力内在养成策略探析 第一节 自我教育对个体道德能力养成的作用 一 自我修养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个体道德品质的主要方法 二 大学生道德能力发展依靠自我教育实现其主体性 三 大学生道德能力发展依靠自我教育内化道德知识 四 自我教育促进大学生形成客观的道德自我评价 五 自我教育让道德能力主体实现超越 第二节 大学生道德能力内塑策略 一 自我评测,检视道德能力发展状况 二 自我反省,提升个体道德修养 三 自我激励,榜样示范 第五章 大学生道德能力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第一节 课程教学对大学生道德能力培育的作用 一 课程教学本身具有道德性 二 思政课程肩负立德树人的重责 三 思政课程激活课程知识的道德价值 四 教师通过课程教学主导大学生道德能力发展 第二节 思政课程:基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道德能力培育模式探索 一 “道德困境讨论”模式教学设计 二 “道德困境讨论”模式理论背景 三 “道德困境讨论”模式实施效果 四 “道德困境讨论”模式教学反思 第三节 课程思政:道德能力课程教学通用要则探索 一 整合不同角色的教学者 二 联通不同学科的课程知识 三 组合不同场域的培育方法 第六章 大学生道德能力实践载体探究 第一节 活动载体:社会实践活动培育道德能力 一 社会实践活动蕴含道德能力培育价值 二 活动实施设计 三 活动实施考量 第二节 文化载体:校园文化培育道德能力 一 育道德能力于校园网络文化中 二 育道德能力于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中 第三节 组织载体:“三全育人”体系培育道德能力 一 道德能力培育与“三全育人”体系的内在关联 二 协同论视阀下“三全育人”体系培育道德能力的实现机制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