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用科学语言来描述表演的历史,可以穿越到那个时代去了解我们最崇敬的演员和他(她)们的表演,以及对当时人们是如何看待表演艺术的矛盾有了新的认识。用科学语言来描述表演历史的方法甚至可以用我们自己时代的表达方式把我们送回到剧场中。用这样的理论角度来研究西方表演史的想法是笔者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因为笔者经历过并与年轻的学生演员分享过在表演中的挫折以及在表演中惊人的自我发现。在这些发现中,最重要的是演员表演身体自发性的矛盾本质,即身体对自身的直接存在,这不可避免地提出了有关所有人类行为是以身体为基础的本质问题。 每一种表演风格以及对这种表演风格解释和证明的理论都是正确的、自然的,因为它们是在那个历史时期发展形成的,并被世人接受。为了解在当代背景下的历史表演风格,戏剧理论家们根据科学的观点,不断地对这个问题提出一些最具争议性的回答,这正是西方表演史所要讨论的主题。 目录 第一章? ? 西方表演史研究方法 第二章? ? 古代时期的戏剧理论 第三章? ?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理论 第四章? ? 17 世纪的表演理论与方法(一) 第五章? ? 17 世纪的表演理论与方法(二) 第六章? ? 18 世纪的表演理论与方法(一) 第七章? ? 18 世纪的表演理论与方法(二) 第八章? ? 18 世纪的表演理论与方法(三) 第九章? ? 18 世纪的表演理论与方法(四) 第十章? ? 19 世纪的表演理论与方法(一) 第十一章? ? 19 世纪表演理论与方法(二) 第十二章? ? 20 世纪的表演理论与方法(一) 第十三章? ? 20 世纪的表演理论与方法(二) 第十四章? ? 从历史视角看表演理论中的意识与潜意识 第十五章? ? 表演理论与六个心理学模型 第十六章? ? 美国的现代表演理论与方法 第十七章? ?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理论与方法 参考文献 导语 专业梳理西方表演理论发展脉络的桥梁书,全面展现不同时期表演艺术特征 精彩页 艺术与技术 一、文学与文艺 “文学”与“文艺”,无论从广义或狭义上讲,都是一个含义广泛的多义词,但在文艺学中通常是作为狭义的概念使用。例如“文学”一词,从广义上理解的话具有“学问”和“学艺”的意思;要是范围稍小一点,也含有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对的精神科学的意思,如文学系、文学博士等。然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学”,则是指一种在更小范围之内的“语言艺术”。 “文艺”一词,从广义上讲也是一个包括“学问”和“技艺”的含量极大的概念,但从狭义上讲,则是一种与“文学”内涵相应的“语言艺术”。 文艺学(Literaturwissenschaft 或 science of literature),是一门科学地研究文学的学问,理应称之为“文学学”,但“文学”一词本身就含有“研究文学的学问”的意思,因而不便叫它为“文学学”。这种做法未免多少有点迂腐,但通常都赋予“文艺学”一词以“研究文学的学问”的含义。 在西欧,“文学”一词也有广狭两种含义。广义者指“文献”和“文书”,包括用文字书写的一切,例如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到报纸、杂志、书籍,从会议记录,到秘密文件、恋爱通信、誓约书简等。但通常所用的是“语言艺术”这一更为狭隘的含义。为了特别强调这一点,也有用“美文学”这一术语的。虽则如此,文学也并非一个单纯狭小的天地。再说,就是想要分清学术书与文学书、历史书与文学书的界限,由于两者的价值观不同,也是不易做到的。另外,若对一位伟大作家的全部著作加以归类区分,其中既有抒情诗、小说和剧本,也有日记、游记、书信、论文和对话录等,包含着多种多样的形式和内容。再者,那些在文字产生之前就流传于各民族之中和在民间流传的神话、传说、历史和民间故事,也成为后世文学宝库里的珍品。由此可见,即便是狭义概念的文学世界,也是一个极为广阔的领域。 在现存的西方文学研究著作中,年代久远、价值极高的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在这部著作中,从诗的本质到叙事诗和悲剧的特征及写作技巧,作者都作了极其具体、明快的论述。不用说,这是一部文学研究的经典之作,直到现在,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教益。此后,作为诗法和范文读本的“修辞学”(Rhetorik)开始发达起来,同时还产生了作为诗的规范的内容完备的“韵律学”(Metrik)。 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市民阶级开始崛起,随着印刷术的进步,新闻业也发达起来,西方文学便从韵文时代进入了散文时代。这样,作为规范的作诗法和诗学的时代就宣告结束,以英、法为中心,所涌现出的许多批评家,标志着“批评”全盛时代的到来。这种转折,意味着区别,意味着选择,意味着决断,意味着评价。对于文学作品及其文学活动来说,区别、选择、决断、评价,就是文学领域里的批评。但广而言之,由于人们的全部生活和生产活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区别、选择、评价和决断,因而人们的生存及行动同时也是一种更为广泛的批评活动。即便有人说不懂近代艺术就不会文艺批评,但事实上只要站在“生存活动即批评”这一出发点,便可抓住批评的要领了。随着西方新闻业的逐渐发达和读者圈的迅速扩大,文学作品的数量也日趋繁多。但不少文学门外汉对作品迷惑不解,这样,便出现了专门从事文学和文学作品研究的解释者和向导,他们成了文学的媒介,从事着文学启蒙和鉴别作品价值的工作。这些批评家,对于读者来说是文学的领路人,对于作家来说是作品的赞美者和缺点的揭发者,对于出版社来说则是忠告者和宣传员。他们中间,既有活跃于新闻界的时髦人物,也有情趣高尚、朴实无华地致力于提高人们文化水准的志士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