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当我们把过往的经历当成故事——饱含着惊喜、波折、情感和收获的故事,我们的人生便能闪烁出不一样的光芒。 在日常生活和交流中,你可能会因不善于“讲故事”而落了下风。讲好故事是一个人表达、沟通、组织等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 作者在本书中,将教你用编剧的思维方式通过以下训练成为一个既有故事又会讲故事的人: 拿出聊八卦的劲头写人物; 不要怕给主人公贴标签; 行为选择凸显人物性格; 《还珠格格》式地传递特殊使命; 像《饥饿游戏》那样把成功描述得不平凡; 用《大长今》的方法让你的人物节节攀升; 像《开端》那样探索真相; 偶尔停顿、思考,让对方产生共鸣感; 从大方向掌控故事的节奏; 详与略——一切为主题服务; 桌子底下的炸弹——“钩子”的妙用; 问题绝对不能迎刃而解——延宕的技巧; ………… 无论是作为专业技能辅助,还是作为社交技巧学习,翻开本书,相信您定会有所收获。 作者简介 黄磊,作家,职业编剧。 作品散见于《意林》《读者》《小说月刊》等,曾先后在《意林》《燕赵晚报》等媒体撰写名家专栏。 主要编剧作品有电视剧《局中人》《破茧》《锋刃》等,作品曾入围金鹰奖、华鼎奖。 目录 第1章 什么是故事 事件与故事 不drama无故事 除了过程,首尾真的不重要吗 故事是交互式的情绪交流 第2章 如何构架一个故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路漫漫其修远兮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你或许需要第二条故事线 第3章 故事的主人公 故事面前人人平等 拿出聊八卦的劲头写人物 不要怕给主人公贴标签 行为选择凸显人物性格 最初的梦想是主人公的原始动力 困境中方显英雄本色 人物的至暗时刻与高光时刻 第4章 讲故事的技巧 第一式:83版《射雕英雄传》里郭靖人设的差异化 第二式:《还珠格格》式地传递特殊使命 第三式:如《泰囧》一般,一路上的突破 第四式:像《饥饿游戏》那样把成功描述得不平凡 第五式:用《大长今》的方法让你的人物节节攀升 第六式:像《开端》那样探索真相 第七式:像孙悟空那样做唯一性,在爱情故事中占主导 第八式:属于自己的《小欢喜》成人礼模式 第九式:像《甄嬛传》那样说给自己听 第5章 讲故事的细节 熟悉的套路,不熟悉的讲述 偶尔的停顿、思考,让对方产生共鸣感 影视剧极致设置,让观众做选择题 “谁是凶手”与“这个凶手何时落网”——悬疑和悬念 细节不只是穿什么衣服、戴什么发饰,细节还是你我心里的变化 细节就是这么重要 第6章 讲故事的节奏 从大方向掌控故事的节奏 冲突的几种类型 详与略——一切为主题服务 桌子底下的炸弹——“钩子”的妙用 问题绝对不能迎刃而解——延宕的技巧 序言 如何让你的故事被他人 接受 这是个问题。 开宗明义,这本书不是 教科书,不是培训书,笔者 写它的目的也并非期冀读者 成为专业的作家、专业的编 剧。当然,如果你有这样的 职业规划,那么读一读它也 大有裨益。我们的最终目的 是要强调一个理念:讲故事 ,并不是一件只有专业的人 来做的专业的事;讲故事, 是每个人都应该会做的事。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 无数次讲故事的场合。故事 的本质其实是在叙述一件事 情的前因后果,一个好的叙 述会让听的人融入这个故事 当中,记住这个故事中的情 节和人物,会从中引发对故 事的共鸣——同呼吸,共感 受。最终被讲故事的人带入 到情景中,被说服相信故事 或相信这个故事所传达的意 义。 所以,讲故事是一种说 服的艺术。 在社交场合转述八卦消 息,甚至是时下流行的带货 ,都需要用到讲故事的能力 。 那么,如何“编”好一个 故事呢? 我们说的“编”并不是捏 造,而是编织。我们的故事 ,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 ,首先要让听的人感受到这 个故事是真实的、发生过的 。也许故事中的事就发生在 我们身边,故事中的人就是 我们熟悉的人。也许你会问 ,那如果是奇幻故事或者仙 侠鬼怪故事,那听众怎么可 能认为是真实的呢?事实上 ,故事可以是虚构的,但情 感要能打动人,要真挚。 小时候,我们会认为童 话故事里的人物都是我们的 朋友,他们都真实存在,那 是因为我们虽然没有见过那 些人物,但是他们确实让我 们产生了共鸣感,他们的呼 吸和我们是一致的,所以, 我们记住了他们。 长大了的我们也是一样 。如何让我们的故事打动对 方并让对方接受呢?首先, 需要你的真实和真诚;其次 ,需要你的故事逻辑严谨。 这些便是讲好故事的基 础。 有了基础,我们如何运 用讲故事的技巧呢?如何让 技巧不露痕迹呢?这是一门 高超的艺术,我们又该如何 去训练它呢? 首先,要树立讲故事训 练的自觉性。切记不要流水 账一样将想讲的事件直白道 出,而是要让这些事件变成 精彩的故事。关于事件与故 事的区别,我们后面会详细 阐述。但先请大家牢记这一 原则——警惕思维的懒惰。 当你发现听你讲话的人的眼 神渐渐迷离,注意力逐渐涣 散,甚至低头刷起了手机, 你要立刻意识到,是你的内 容太无聊了。没有技巧的人 会被迫接受并硬着头皮讲下 去,但当你具备了故事思维 ,便能将他们的注意力重新 拉回来。 现在的社会与其说处在 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不如 说处在一个内容爆炸的时代 。尤其是短视频、微博、朋 友圈等各种以“简短”“方便” “随时记录”为名的新媒体平 台普及后,每天会有大量的 新闻信息、知识普及、经验 分享、生活记录、情感体验 涌入我们的脑海…… 除去新闻和科普,大部 分内容背后的本质都是故事 ,是信息量和情绪极度浓缩 的故事。 这些故事带给我们的是 新鲜感、共鸣感甚至窥探感 ,它们让我们感动、让我们 放松,甚至让我们焦虑…… 它们最终能被大众看到 ,并产生强大的传播力,是 因为在背后支撑它们的就是 好的讲述。比如,抖音上有 700多万粉丝的张彩玲,她 的爆火当然有其经历独特的 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她讲 的故事精彩,讲述得很有技 巧;辩论节目《奇葩说》中 ,有用逻辑制胜的理性辩手 ,也有靠故事出彩的感性辩 手;在脱口秀节目里,能将 自己出糗、倒霉或者犯傻的 故事讲得幽默风趣的选手更 是不胜枚举。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 成为网红、名人或表演者, 但他们输出内容背后的逻辑 我们要清楚并借鉴。我们做 不到让100万人听我们讲故 事,但至少可以努力做到一 桌人聚餐时,我们讲的故事 能吸引大部分人的注意。 在这本书中,我们会用 一把“手术刀”拆分故事,让 大家深入理解故事的骨骼、 血肉和肌理,并结合我们的 工作经验,列举大量的影视 、综艺、短视频内容,帮助 大家有更直观的理解。 如何让你的故事被他人 接受? 就让我们从这本书开始 ,抽丝剥茧,对症下药,寻 找解决方案吧! 导语 每个人应该都讲过故事。但是您真地会讲故事吗?面对这样的提问,您是否不知如何回答?看,仅这样一个交流过程,您已因为不擅于“讲故事”而落了下风。会讲故事的人可以迅速抓住听者的注意力,提高交流效率,增强交流印象,并迅速达到交流目的。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人,但如何生动地讲出来,这是社交中、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技巧。只要有社交、有生活,“讲故事”的能力就至关重要。编剧是以“讲故事”为生的职业,讲好故事是一部剧的成败关键。两位资深编剧通过自身的行业经验,针对“讲故事”总结出一套方法论和心得,帮助您故事讲得生动有趣。无论是作为专业技能辅助,还是作为社交技巧学习,翻开本书,相信您会有所收获。 书评(媒体评论) 我相信,这本书不仅是 作者经年创作实践的切身体 会和经验总结,更折射了以 “写故事”为业、为乐的职业 编剧从青春盎然到内敛壮年 的生命结晶体的光芒。 ——吴琼 北京电影学院 教授 在这本书里,两位同行 使出浑身解数,用他们的编 剧经验,在丰富的例子中总 结讲故事的方法,在生活的 情境里剖析故事真意,深入 浅出地写出了关于故事的奥 秘——那些根植于每个人内 心的真挚的、幽微的、汹涌 的、复杂的感情,以及无法 抑制的表达欲。 ——张勇 热播剧《伪装 者》编剧 这部书是讲故事的学问 ,看看那些会讲故事的人是 怎么讲的。书里的道理,你 绝对看得懂,都是开门见山 的实用技巧;书里的例子, 你绝对很熟悉,都是选的经 典影视剧为分析对象。本书 两位作者既是资深编剧,又 是专业作家,文风通俗易懂 ,相当于好老师手把手教你 ,只需要动用初中的语文知 识,并熟练运用,便能讲好 故事。你需要做的,就是翻 开这本书,依葫芦画瓢学起 来。 ——沈嘉柯 著名作家 据说在远古,劳作一天 的祖先们围坐在篝火旁,交 流感情,打发黑暗。为了吸 引周围最多异性的注意力, 产生了第一代讲故事的人。 人类爱听故事,我们需要故 事。影视作品是讲故事的方 式大成。学会讲故事是个人 社交的刚需,也是职业生涯 的辅助技能,对恋爱的加成 从远古强盛至今。这本《会 讲故事的人都这么讲》总结 了对大数人最有效的讲故事 技巧,造福所有。隆重推荐 ! ——环玥 电视剧《锦绣 缘华丽冒险》制片人 精彩页 故事是过程。 对,就是这么简单。 也许你会惊讶,难道故事没有开端吗?难道故事的结局不重要吗?很多人看剧的时候都要先追问一句:“这剧是好的结局还是坏的结局啊?坏的我就不看了。”你看,大家多关注结局呀。 可笔者告诉你,过程对于讲故事的人来说几乎等于全部,决定了故事内容是精彩还是干瘪,是丰富还是贫瘠…… 美国著名创意写作导师罗伯特·麦基说过:“故事是生活的暗喻,而生活存在于时间里。”这个时间便是过程,它不在于长短,可以是一年、十年;也可以是一天,甚至一个小时……如果我是个听众,哪怕是发生在一分钟之内的故事,我也想听这一分钟之内发生的跌宕起伏的过程,而不是直接告诉我结果。 故事是过程,我们的任务是让这个过程尽量跌宕起伏、惊心动魄。 事件与故事 为强调过程的重要性,笔者先来分析事件与故事的区别。 如果你是在晚上阅读这本书,不妨先回顾一下这一天你经历了什么?是否有可以讲述给家人听的故事?或许,你度过了平常的一天,起床,吃饭,上班,下班,休息……所有的这些日常都是事件。甚至,哪怕你在公交车上被人踩到了脚,但你们都心平气和、彼此谦让,然后分头到站下车,这也是事件。 笔者用一个经典的扩写练习来明辨“事件”与“故事”两者的关系: 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 这句话非常客观地陈述了两个事实,有开端,也有结局,但少了过程,便称不上故事。国王死了和王后死了都是“事件”,两个事件罗列在一起就成了我们常说的“流水账”。 但笔者试着将这句话稍加扩充,情况马上不一样了: 国王死了,王后因为悲伤也死了。 两件事因为因果关系被串联成了一件事,而这种陈述比刚才的客观陈述多了更多信息,也多了让人唏嘘的情绪:王后的离世是因为“悲伤”啊。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因果”。有了因果关系,事件成了“情节”。 情节,是故事的重要因素,它往往是一个有因果关系的事件团。诸多情节叠加就组成了故事的“过程”。 我们可以试着继续扩写: 国王死了,因此小王子继承了王位。但因为小王子尚未成年,国王留下遗嘱,让王后摄政,可王后向来不问政事,毫无经验,因此大臣们不希望王后摄政,便想方设法阻挠,成功说服一向讨厌母亲管束的调皮王子,不准王后摄政。王后失去丈夫,又被儿子嫌弃,悲伤过度去世了。 这个段落中,有不同因果的四个情节,每个情节环环相扣,因此它可以被称为一个故事。虽然它远远谈不上精彩,更像是一个故事的概述。 通过这个扩写,已经足够让你明白“事件”“情节”和“故事”的区别了。故事是过程,一个具有因果逻辑链条的过程;情节保证了这个过程的延宕和推进;事件则让故事血肉丰满。 请记住,因果逻辑是让事件变成情节并组成故事的重要因素。但并非所有的因果逻辑都像上面这个简单的小故事中的一样粗暴直接——前因后果相继到来,而是经过精心的结构安排,将因果分开。 在我国古典小说中,一个很重要的结构技法是“草蛇灰线”,这个技法便是前面埋下一个“因”,在故事的很后面再形成“果”。在小说《红楼梦》(若非特意说明,本书中提到的《红楼梦》均指小说)中,这样的技法比比皆是,比如晴雯被撵出大观园直至病死这个结局,就早早地在前面埋下了不同的“因”,如她“撕扇”的骄纵、她快言快语得罪贾府管家林之孝的女儿小红、她的模样和性格有些像林黛玉等,都是她为王夫人所不喜直至被撵出大观园的原因。而这些,都被作者曹雪芹一点一点、细细铺陈在前面故事的细节中,慢慢累积,最终成就了“晴雯之死”这样一个巨大的悲剧。 这样的技法在电视剧,尤其是长篇电视剧里也颇为常见。《甄嬛传》(若非特意说明,本书中提到的《甄嬛传》均指电视剧)里的欢宜香、舒痕胶等道具的运用,甄嬛与纯元皇后容貌相像等元素,都是这样在不经意间埋进去,初看之时甚至会被观众忽略,直到后面揭示了“果”,才让人恍然大悟,恨不得从头再看一遍。这样“草蛇灰线”的铺排和设计,也是很多观众不断重看《甄嬛传》的原因。 将“因”慢慢埋到前面,把“果”累积到故事的后面,能让故事更加引人入胜。接下来,笔者试着将《国王和王后》的故事用这样的方式讲一遍,看效果是不是能更好一些。 P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