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暴风雨中的中国(尾崎秀实文选)(精)/20世纪日本思想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日)尾崎秀实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尾崎秀实是抗日战争期间日本最受瞩目的中国问题观察家。同时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一直以来他还被赋予了多重的身份,如杰出的新闻记者、时事评论家、佐尔格红色国际谍报组织成员,乃至忧国忧民的民主主义志士和国际共产主义者等。1944年,年仅43岁的尾崎秀实被日本法西斯处以绞刑,这更使他在“二战”后成为一个反战、革命的世纪传奇。这种传奇性甚至超出了历史和思想学理层面,而在大众传播领域一再得到重述,但大众层面的叙述又始终泥沙俱下。尾崎秀实这一历史人物,尤其是他作为20世纪中国社会革命和民族解放斗争的真诚理解者,以及帝国主义批判者和亚洲民族平等联合之倡导者的形象,在纷繁复杂的传记史料和研究文献中尚未得到清晰刻画。
本书篇目的编排以原作发表或写作时间为序,内容涉及抗日战争,中日关系的解决之道,如何建设亚洲社会主义圈和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等,力求以编年的方式呈现这些具有历史文献意义的文字。
作者简介
赵京华,1957年生,吉林人。1987年毕业干吉林大学(文学硕士),1997年毕业于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2004年起在日本琦玉大学,爱知大学东京大学担任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中日近现代文学比较、战后日本思想史研究。著有《日本后现代与知识左翼》(2007)、《周氏兄弟与日本》(2011)等。译著有《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世界史的构造》、《人歌人哭大旗前》等。另主编有中文版《柄谷行人文集》(全6卷)。
目录
第一部 暴风雨中的中国
共产军西移与今后的中国局势
北方中国问题的重要性
列强在中国的角逐
张学良政变的意义
“防共”与中国的国际关系
“西安事变”之后的新形势
东亚的战争危机
转折期中国的基本问题
中国果真会“赤化”吗?
南京政府与中国共产党
第二部 战时中国及亚洲观察
南京政府论
中国的进路
国共两党合作的未来
日中事变第三期
武汉会战之后
“东亚协同体”的理念及其成立的客观基础
东亚局势的暂时停滞与新的发展预测
“东亚共荣圈”根底里横亘着的重要问题
蕴含转机的国际形势与东亚
第三部 现代中国论
自序
绪言
一 中国社会的两大特征
二 中国社会复杂性的根据
三 中国社会与历史停滞性
四 中国历史的划分
五 历史的制约与现代中国
六 现代中国的独特形态、封建诸要素的浓厚残余
七 中国与列强资本
八 民族运动的特质
九 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关系
十 变动中的中国
附录 尾崎秀实生平年表
解说 社会革命与亚洲改造的大视野——尾崎秀实的现代中国论
编译后记
序言
日本的20世纪,大致涵
盖了大正与昭和两个时期(
1912—1989),这是经历
了明治维新四十年淬炼而走
上成熟现代化道路的一个特
殊历史单元。然而,1945
年的战败给日本带来了深刻
的历史断裂,以此为标志,
在民族国家乃至思想文化层
面仿佛形成了两个“日本”,
而无论是推行帝国主义殖民
扩张政策最终遭到惨败的日
本,还是战后迎来国家社会
重建和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
日本,这一百年的光荣与悲
苦,都给东亚乃至世界造成
强烈震撼与冲击。然而,至
今,我们对这个复杂的近邻
日本依然了解不多,特别是
对支撑日本民族走过20世纪
波澜起伏的历程的深层观念
意识和思考逻辑所知甚少。
1945年的战败造成日本
民族国家层面的“断裂”是明
显的,其中的确有一个从战
前天皇制极端主义国家向战
后民主市民社会转变的过程
,但是,思想文化层面的情
形就复杂得多了。我们大概
可以用源自19世纪的一般的
种族文明论和20世纪初传入
的广义社会主义思想,来分
别概括日本战前与战后两个
阶段的主流思潮,但实际上
两者往往是交叉并进、彼此
渗透且前后贯通的,构成了
20世纪日本人思考国家民族
进路及个人与社会建构的主
要依据。种族文明论为民族
主义和右翼国家主义提供了
理论源泉,社会主义思想则
推动了各种左翼进步势力的
改革实践。而两种主流思潮
交叉对抗又激荡出种种不同
的观念学说和思想派别,由
此形成了20世纪日本思想的
丰富内涵。
能否以这两个主流思潮
为线索,将看似“断裂”成两
段的20世纪日本的思想学术
作为一个整体介绍到中国来
,由此加深对这一复杂认识
对象的理解呢?这是我们多
年前就萌生的一个念头,为
了深入了解邻国的同时代历
史和精神特性,也为了推动
中国日本学和东亚区域研究
的发展。众所周知,比起近
代日本的中国学仿佛在解剖
台上从里到外洞穿观察对象
般高质量的精深研究来,现
代中国的日本学尚不尽如人
意,始终未能形成厚重的学
术传统。这当然有种种复杂
的历史与现实原因,而对于
构成日本民族深层观念与思
考逻辑的思想学术文献缺乏
系统移译和研究,恐怕是一
个重要的原因。况且,如今
方兴未艾的区域史研究特别
是“东亚论述”,也呼唤着关
于日本思想学术的深入系统
的研究。
20世纪是一个非常特殊
的极端年代。资本主义世界
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帝国主
义征服战争与被压迫民族的
反抗和社会革命,导致东亚
区域内的各民族在不曾有的
程度上被紧紧捆绑在一起,
成为矛盾抗争乃至休戚与共
的利益攸关方。这是一段你
中有我,我中有你,缺少任
何一方都无法叙述的历史,
思想文化的历史更是如此。
而在崭新的区域史和“同时
代”视野下,深入开发现代
日本的思想资源,也将能深
化我们对于自身及与他者关
系的认识,由此构筑起区域
和平共生的发展愿景。
为此,我们发起这套“20
世纪日本思想”丛书的编译
计划。丛书以20世纪为限的
原因如上所述,主要是考虑
发端于明治维新的日本现代
思想,到了20世纪才真正有
了自己的主体特征和独创内
涵,并深刻塑造了日本国民
的思想方式和精神构造。因
此,我们聚焦20世纪日本人
文社会科学中曾产生广泛的
思想与社会影响,包括为各
学科发展奠定了基础的那些
著作,从中精选若干种而汇
成这套丛书。在具体编选过
程中,我们主要考虑到这样
一些原则。第一,从20世纪
日本学说史的角度出发,选
择具有学术奠基性和理论深
度与宽度的著作。而在以历
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
治学、人类学和东洋学六大
学科为主体的人文社会科学
当中,我们尤其注意人文色
彩浓厚而具有思想冲击力的
经典著作。第二,在学说史
之上我们进而侧重思想史上
那些影响广泛、带有观念范
式变革和思想论争、文化批
判性质的作品,力图由此呈
现20世纪日本思想发展的内
在逻辑和阶段变化。第三,
尤其注重一百年来日本学人
积极思考自身与中国乃至东
亚关系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包括战前对于亚洲主义的构
筑和战后于反思基础上形成
的新亚洲论述,以及学院内
外的战前“支那学”与战后中
国学等。第四,也适当选择
一些直击社会实际问题、带
有纪实和评论性质的作品,
它们以直接叩问当下的方式
促进观念的转变和意识的更
新,同样具有重要的思想史
意涵。
总之,学术经典性、思
想史价值、社会影响力是我
们做出判断与选择的基本标
准。需要说明的是,某些重
要的著作由于已有很好的中
译本,为避免资源浪费,虽
遗憾而不再收录。同时,受
限于知识学养,选目容有罅
漏,还望学术界方家指正。
导语
尾崎秀实——一定程度上影响“二战”走势的传奇记者,抗日战争期间日本最受瞩目的中国问题观察家。中国革命进程的“神算子”,“红色谍王”佐尔格的亲密战友、志士。本书为他传奇一生的论述精选精编,简体中文首次出版。
后记
本书的篇目编选主要依
据日本劲草书房1977-1979
年版《尾崎秀实著作集》(
全5卷),并据此作为翻译
的底本。同时,参照了部分
单行本的初版,如岩波书店
1939年版《现代支那论》
等,以及最新选本——米谷
匡史编《尾崎秀实评论集—
—日中战争时期的东亚》(
平凡社,2004年)。
篇目的编排按照发表或
写作的时间顺序,力求以编
年的方式呈现这些具有历史
文献意义的文字。书中的第
一部为1934年12月至1937
年9月所发表的文章;第二
部是1937年9月至1941年7
月所刊发的尾崎秀实战前和
战时具有代表性的文章;第
三部《现代中国论》是
1939年出版的专著,作为
一个独立的部分列于最后。
本书由赵京华负责编选
和统稿。张秀阁承担第一部
和第三部、赵京华负责第二
部的翻译。需要说明的是,
张秀阁承担的部分中有些篇
章的翻译得到了厦门大学校
友沈梦芹的协助。书后的生
平年表由张秀阁根据日方资
料编成,解说由赵京华执笔

我们的识见和日文能力
均有限,编选和翻译上一定
有不少错漏。殷切期待业内
专家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精彩页
共产军西移与今后的中国局势
据各家报纸上海报道,中华苏维埃政权首都瑞金于11月10日失守,从福建省长汀进攻的东路军即李默庵率领的第十师及第三十六师皆已入城。瑞金恐怕落到了中央军手中。中央军入城之时,共产军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不出几日,雩都、会昌皆将被中央军攻破。据上海消息,中央军现正在追击从瑞金往雩都、会昌方向逃亡的共产军,而据此正可以推断出其实共产军早就完成了预定的后退并已向西移动。瑞金陷落的消息传遍南昌,当地的军政界一片哗然,沉浸在异常兴奋之中,完全可以想象到其欢呼雀跃之状。
1931年11月7日,正值苏联十月革命纪念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将瑞金定为首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以来至今恰好三年整。

自今年年初以来,蒋介石“讨伐”①共产军之策即长年的持久战术渐渐奏效。经济封锁和道路建设使中央军队的机动能力得以提升,与此同时,中央军队逐渐向共产区域中心逼近。福建事件解决之后,国民党政权得以向福建输送有力的直系军队,加之得到广东军陈济棠麾下余汉谋部队的协助,使得“讨伐”工作有了更大的进展。中央军于4月中旬进攻中央苏维埃区,并成功将共产军势力范围缩小至宁化、清流、汀州(以上皆为福建区域)、会昌、瑞金、兴国、宁都、石城(以上皆为江西区域)几个县城。谣传中央苏维埃区岌岌可危,但此后几乎未见中央军有何进展,反而进入夏季之后,共产军在四川边界、浙江边界以及福建活动频繁。中央方面却将此视为共产军“大势已去”之征兆,认为共产军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果然,蒋介石于9月26日下达全军总进攻命令。之后的进展从各个区域来看情况如下:
(一)福建方面,残留在西南部的尤溪、大田、永安的红军因受中央军的压制,或逐渐归顺投降或被逼至清流、连城一带,加之10月上旬蒋介石派顾祝同(五省“剿匪”军北方总司令)去往福建,令其督战东路军,最终中央军于10月下旬占领了汀州东南数里之地的河田(距离汀州1日行程)。10月中旬之后,派往福建西南部的中央军兵力共计步兵约8000人、炮兵约2000人、大炮10余门、土炮约60门、狙击炮6门、机关枪约400挺。于是,据传长汀于10月31日(或者根据特电可能是11月1日)陷落。
(二)江西方面,在北路军的进攻之下,至10月中旬石城(10月6日)、兴国(10月14日)两县相继被中央军占领,宁都也于10月26日陷落。
(三)广东方面,自南路军即广东军占领筠门岭以来,广东省境内相对平静。10月下旬,江西红军朱毛主力的一部分精锐部队即突击队发起南进运动(据广东省汇报,红军兵力约10万人),于23日占领了江西南部的安远。南路军集结于南雄(广东)、大庾、南康、信丰(以上皆为江西区域)一带殊死防卫。红军将主力集中于信丰,两军对峙,形势十分危急。据之后的消息,广东军于10月26日夺回安远以及信丰。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4:3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