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人生、企业、商业——商者的三度空间,都面临着向下半场的穿越。人生如何从成功走向成就?企业如何从体力和脑力资本经营走向心力资本经营?商业如何从逐利和丛林竞争回归商业的本质——兼善天下、推动社会美好? 作者通过9年的自我穿越以及与1200位企业家的访谈和陪伴,用人生成就方程式、企业经营方程式以及商业觉醒五维度,分别给出了他的解决之道,并坚定地认为心之力才是创意解题的根本力量和决定力量。 何为心?心力如何生发?心力如何成为资本驱动社会财富的新创造?本书更有独到见解。 书中充满精彩故事和知名企业案例,有理论亦有方法,易读、易理解,亦易实践。 作者简介 李志宏,一个横跨咨询、企业和教育,一生充满自我革命的人。坚信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向未来探索,为社会做奉献。致力于用商业觉醒唤醒中国企业家,开启心力资本经营,用商业推动社会向上向善。商业觉醒首倡者、商业觉醒公益大讲堂发起人和主讲者,头部企业成长导师,曾担任IBM全球企业咨询高级合伙人、是IBM认证的TOP Talent顶级人才,也曾担任两家民营企业集团的CEO、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的助理院长,是中国人民大学EMBA的客座教授、山东大学领导科学研究合作教授。 目录 【序】 什么是心之力 【壹】 一个人的九年穿越 一、身心疲惫,了断人生上半场 离开CEO的时刻 过往三年弹指一挥间 反思咨询,反思职业CEO 立誓“三不做” 做“路人”的日子 二、探寻人生中场新的可能 新的“土壤” 发现新的存在:做学问 当企业家教练 做客座教授 做私董会 开办“1+N企业商学堂” 尝试一对一陪伴 做学问的五重境界 突破自我,成为专栏作家 三、穿越中场第一道“黑暗”:从事到人 一次重击:懂事,不懂人 人生最大的恐慌:新新人类要淘汰我 满世界找答案 从“对事”转向“对人”的探索 从自己的经历找到我的特质 蓦然心定 勤奋创作 两个成果:企业家画像和企业成长动力模型 四、穿越中场第二道“黑暗”:从脑力到心力 分水岭:我的使命 开启公益课堂 人生的两个重要变化 五、冲破“黑暗”,完成中场穿越:找到心声 奔向西藏 差点儿没命:为大胆付出代价 极限之旅中的三个彻悟 …… 【贰】 人生下半场的穿越 【叁】 43岁中国企业的穿越 【肆】 是心力,让穿越得以成功 【伍】 畅想:人类商业文明的穿越 【跋】 未来畅想:把心力货币存入智慧银行 序言 二十年前我和志宏在埃 森哲共事,那时正值中国的 改革开放随着加入世贸组织 ,高歌前行。中国的制造业 在出口的拉动下,蒸蒸日上 ,虽然很多还是劳动密集型 、以体力资本创造价值,毕 竟人口红利得以大规模兑现 。埃森哲所从事的咨询和信 息技术的服务,也在中国大 陆探索了七八年后,有了快 速发展的契机。在那以前, 企业对基于脑力资本的服务 不太能理解和接受,更不愿 花钱购买服务。中国入世后 所提倡的企业对外接轨、与 先进企业对标以及提升管理 水平,让诸如埃森哲这样的 专业服务公司有了发展的空 间。 作为专业服务公司,我 们当时也不断地探索如何向 我们的潜在客户解释我们的 业务模式。我们总结归纳为 八个字:“汇智,明道,利 器,至善”。那些年,我们 会集了诸如志宏这样的人才 ,帮助企业明确战略方向, 通过流程优化和信息系统提 升管理水平,最终使其取得 优秀的业绩。 当我得知志宏在咨询行 业做得风生水起时突然去了 家民营餐饮企业做CEO,有 点吃惊。后来才知道,他不 是因为做腻了乙方而要转换 角色,去做甲方。他是要通 过亲身体验,探索出一条帮 助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路径 。在咨询行业的打拼是个历 练,去民营企业实操是他真 正探索的开始。今天我们读 到的《心之力》,就是他历 时十多年,与数百上千的民 营企业家一起探索的结晶。 随着这些年的改革开放 ,中国商界对依靠体力资本 创造价值、对依靠脑力资本 创造价值的商业模式都有了 长足进步。而探索提升业绩 的焦点,大多汇集在科学、 效率、规模、规范等领域。 志宏所提出的心力资本让人 耳目一新,他把一些普遍感 到重要但又难以量化的因素 归纳起来了。如果我前面提 到的“至善”是取得优异的企 业经营业绩,那志宏书中讨 论的“善”还涵盖了“至善”的 过程:经营哲学、对待员工 的方法、与客户双赢的关系 、对社会的贡献、企业家自 身的修养等等。同时,他描 述和提倡企业家的终极目标 是要超越企业自身业绩,要 对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商业文 明做出贡献,这是一个更加 广义的“至善”目标。在这过 程中以及在取得结果后,企 业家所有的付出其实都不是 单向的,他们的利益相关方 :员工、客户、股东、合作 伙伴、社会,都得到了这些 企业家心力资本的投资,这 些利益相关方也必将给予回 报。社会由此而变得更好。 志宏用了大量篇幅,从 理念和实例两个方面描述了 心力资本的投入和回报,以 及它们之间的正向循环所带 来的社会进步。这让我联想 起美国著名领导力培训教练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 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有关人 际关系的一个比喻,他称之 为“情感账户”。当一个人帮 助了他人,其实就是在他们 之间的情感账户中存入一筹 。一时一事,账户余额不足 为奇。但一群人,特别是在 具有领导力的人带动下,长 期的互助互惠,很像资本的 积累、投资和回报。 志宏在书中有关心力资 本的阐述,在一个更加广义 的领域,为中国的民营企业 家如何为自身经营、商业文 明和社会进步勾画出了一个 新愿景。相信你读了后,会 有启发。 李纲 埃森哲原全球副总裁、 大中华区主席 2022年9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