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夏天,一男子在海边邂逅了一女人,而同时在海的另一边,一个城市正在大肆举行着庆典。只是在这个理应充满欢乐和鼓舞的城市里,人们却溶入了可卡因的迷幻当中。拥挤的人群、纷飞的尸块,像一场战争般不断叠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战争在海对岸开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日)村上龙 |
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故事发生在夏天,一男子在海边邂逅了一女人,而同时在海的另一边,一个城市正在大肆举行着庆典。只是在这个理应充满欢乐和鼓舞的城市里,人们却溶入了可卡因的迷幻当中。拥挤的人群、纷飞的尸块,像一场战争般不断叠加…… 内容推荐 村上龙的第二部小说,《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的续篇。1977年,作者25岁时发表的第一部意识流小说。 盛夏。酒店度假海滩和繁华都市,两个舞台隔海相望。作者的镜头反复切换着场面: 海对岸的都市,正沉浸在狂欢节的喧嚣之中。但巨大的垃圾山上,拣破烂的少年杀死了野狗;军人官邸里,无聊的军官还在继续他毫无意义的独白;医院病房里,垂死的母亲在遍体肿胀和瘙痒中挣扎。天空阴云密布,海面沾满鱼的血污,一个老人在哀叹—— 苦海无边,人生寂寞,世上一切都变得晦涩、丑恶、暧昧,一切都模糊不清,我不知该爱谁,也不知被谁所爱,没有任何东西能填补我寂寞的心灵。我的周围巨物林立,不辨东西,一切都在走向死亡,都已病入膏肓…… 海的这边,青年的眼瞳里映出了都市的一切:污秽、腐烂、混乱、堕落。他向人们发出了这样的预言—— 这个世界会发生偏差,需要有谁来修正这个误差,你们被选中了。战争都是恐怖的,可是,好好想一下,恐怖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恐怖的尽头到底是什么? 试读章节 女人挥着手。 她的脸朝向我,由于是逆光,表情看不清楚,大概面带微笑。如果真是在笑,那一定是像孩子一般天真的笑脸,如同夏天初次见到大海的孩子。她穿着绿色和银色相问的条纹泳装。 她的脖颈上闪烁着耀眼的光彩,如同戴着珍珠项链,那可能是汗水,也可能是在海中游泳后留下的海水,水珠浮在涂满防晒油的皮肤表面。 弧形的海岸蜿蜒伸展,一望无际,沙滩上只有女人和我两个人。 海滩上的沙子十分细小,攥在手中如同沙漏一般不断落下。 海岸上有三把遮阳伞。一把略微歪斜,立在远方;另一把是红色,下面放着女人的衣服、化妆品、香烟、太阳镜、一架带三脚架的相机、浴巾、梳子,一只插着两根吸管的菠萝,大概里面盛着朗姆调和酒,一只透明塑料包。我躺在第三把遮阳伞的阴影里。 女人放下了挥着的手。 我后悔应该打声招呼或者挥一下手,不过女人似乎并没有介意。 太阳当头照耀。 海滩闪烁着橘黄色的光芒,女人的身影仅留下一个黑点,如同地上挖掘出来的小洞。 女人站在水边,盘在脑后的头发梳理得十分整齐,她戴着一只镶金边的手镯,大概是塑料或象牙的,倒背着手,用脚尖不时戏着海水,那情景简直就是一幅饮料的广告画。 海面上泛着阳光,那情景使人想起体育场中人头攒动的人群,或者是从前学校实验室见到的发光性细菌的显微镜图像。摇曳着的每一束光影转瞬即逝,随波荡漾,不断闪现。凝视着数以亿计的光点的闪动,感觉到橘黄的颜色逐渐渗入脑海,闪烁着从五官流入体内。橘黄色的光点如同铃声一般在耳中鸣响,干燥的气体散发着一种类似火药的焦糊气味,在喉咙深处引发干渴,刺透视网膜,好似天象仪中的繁星一般吸附在头盖骨上。据说先天性的盲人看到的是一片火红的沙漠,我想就是这种感觉。 我纹丝不动。汗水淌过我的腹部,到达游泳裤边之前便被海风吹干了,使我感觉冷飕飕的,一想到身体左边放着的画架和画布,以及散发着油味的颜料盒,我便觉得恶心。大海在闪闪发光,似乎在嘲笑颜料盒中所有的蓝色。从岩石和矿石中提取的颜料根本无法再现出大海的颜色。眼前浩瀚的大海融化了世上所有的一切之后仍然清冽澄澈,透过水底的海藻映照着天空。刚才错挤出的赭黄色颜料已经干透,裂开了细纹。 女人依然站在水边,脚跟不停地踩着沙子。 那个女人吃早饭时坐在对面的桌子,我记得和她寒暄过两三句。 “喂,你知道哪里可以借到艾维士沙地兜风车?问酒店前台就行吗?今天我想换五十美元。” 女人一边吃着橙子一边问我。我没有回答,只是摇了一下头。因为当时我吃多了甜瓜和番木瓜,感觉有点不舒服,而且那时已经日上三竿,酒店里充满了灿烂的阳光。餐厅从上到下,从跑堂的衣服到粉红色的餐巾、戴眼镜的外国女人的金发和红指甲、坐在旁边的老人吃咸肉时露出的白牙、桌面上镶嵌着的孔雀石和珊瑚、映在咖啡上的我的手指、所有的餐具、生菜的每一片菜叶,就连撒在桌面上的每一粒砂糖,都泛着晶亮的光彩。 “不知艾维士是否出租摩托车?我会骑摩托车。” 我再次摇了下头。气温在不断升高,融化的黄油气味散发到空气中,使空气逐渐凝重,我感到厌倦,不愿意理睬女人。一群女人结伴而过,卷起了一股黄油的气味。她们染着各色头发,脖颈肥胖,手脚都有黑斑。刚才吃的甜瓜太腻,番木瓜也有一点烂。一只搭拉着耳朵的白狗不知从哪里跑来,一个客人用香肠喂它,那狗却毫不理睬,懒懒地躺在游泳池边。 “我是来拍溪谷照片的。”女人手中拿着一架装有望远镜头的相机。 她对着我按了两次快门。“这里租不到艾维士的车,听说问酒店前台的话,他们会出租酒店的沙地兜风车,不知还有没有?” 我来到海边时,女人已在海里游泳。我支起画架放上画布,但手中出汗,滑得握不住铅笔,而且笔上沾满了沙子。甜瓜和番木瓜仍然使我不住反胃,于是我决定停下画笔,躺下休息。 女人先是躺在气垫上,浮在水面,后来大概是发现了我,便回到沙滩上朝我不停地挥手。 她从水边走回到自己的遮阳伞下,低头回望着自己踩出的脚印,擦拭了一下身体,不过她用的浴巾并不是酒店的。 酒店的浴巾是红色的,上面绣着一个黄色的S印记。那个女人用的是一条在沙滩上极为醒目的白色浴巾。 在白色画布的对面,远远地可以见到白色浴巾在不停地摆动,女人脸庞的侧面和被海水浸湿的头发在其间时隐时现。女人在梳理头发,刚刚擦干的浓密的头发随着海风不断飘扬。女人又在刚擦干净的皮肤上涂抹橄榄油,油香随风隐隐传来,如果风向逆转,气味可能更加浓郁。 女人在两臂上涂着油朝我微笑,我也像她刚才那样挥了一下手。 女人手指大海在说着什么。大海的远方泛着鱼腹般的银色,一望无际,十分耀眼。 女人走了过来。 “给我那杯汽水喝一下,可以吗?” 我将红色汽水递给了她,里面的冰块已经开始融化。 “已经不凉了。” 女人衔着吸管喝了一口汽水,再次用手指着大海的远处。 P1-5 序言 日本当代作家村上龙 村上龙,原名村上龙之助,1952年出生于日本长崎县佐世保市的一个教师家庭。佐世保是依山傍海的天然良港,早在19世纪后期,日本政府即在这里设立了海军镇守府。在1902年以后的日本历次对外扩张战争中,佐世保一直发挥着重要军港的作用,城区扩展迅速。1945年,由于美军的空袭,佐世保城区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朝鲜战争爆发后,佐世保成为美军的海军基地,随后日本海上警备队(海上自卫队的前身)也进驻此地,于是,佐世保又重新蒙上了军港的色彩,基地附属的原海军兵工厂在朝鲜战争的军需刺激之下恢复了元气,造船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村上龙就是在这样的城市环境下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1967年4月,村上龙考入了长崎县立佐世保北高中,其间,他和伙伴们组织摇滚乐队,演奏披头士等西欧流行音乐,深受女同学的欢迎。此时正值反对日美安保军事同盟的高校学生运动达到高潮,佐世保也不断发生抗议美军航母停泊的学生示威游行,村上龙目睹学潮,内心深受震动,于是,他解散了摇滚乐队,加入校内新闻俱乐部,开始学习写作。 1970年3月,村上龙高中毕业。在此前后,他重新组织了摇滚乐队,同时涉足演剧、摄像等,并在市文化中心举办了多次摇滚音乐节,深受好评。同年,村上龙离开家乡来到东京,考入东京现代思潮社经营的美术学校学习摄影,但不到半年即被学校开除,于是,他来到地处东京都福生地区的美军横田基地,开始了放浪生活。横田基地是美军驻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第五空军司令部所在地,也是驻日美国空军的核心。村上龙在此地和美军士兵的交往,涉及性、毒品等各方面的人生经历,构成了他日后文学作品的基础。 经过两年的放浪生活,1972年4月,村上龙考入东京的武藏野美术大学造型系基础设计专业,重新开始校园生活。他从小就表现出写作才能,14岁时在《PTA新闻》上发表作品《初恋与美》,获得过市长奖。进入大学后,村上龙开始了文学创作,于1976年发表处女作《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以他的亲身经历为素材,描写福生地区美军基地附近的一群青年男女,最初沉溺于放浪生活,在毒品、滥交、酗酒、暴力、摇滚乐中寻找刺激,但狂热过后,他们对前途的迷茫感依然如故。作品表现了初涉人世的青年在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资本主义社会结构面前的困惑、压抑和无奈,是一部非常规的青春小说。这年5月,小说获第19届群像新人文学奖,同时还被提名为日本文坛最具权威的纯文学奖——芥川龙之介奖的候选作品。由于评委们褒贬不一,评选中曾展开过激烈的争论。有的评委认为此作品是当代日本文学进入亚文化化、亦即颓废化的象征,但多数评委则肯定和赞赏其全新的、透明清澈的文学风格。7月,小说终获多数票通过,被授予第75届芥川奖,随即创造了当月销售100万册的空前记录,引起全日本轰动,被认为是一个重大的社会事件,而非单纯的文学事件,村上龙也由此作为一个新人作家一举成名,受到文坛瞩目。到2005年,《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销量高达350万册,是日本最著名的畅销书之一。此书问世后,日本涌现出了一批对现行体制进行探究和批判、对现有文学传统发出挑战的作家,他们因这个书名而被称为“透明族”,而村上龙则是这个文学流派的开创者。 这以后,村上龙走上专业作家的道路,数十年来,他创作了一系列富有新意的作品。总体来说,村上龙的作品大致可以分成如下几类题材。 第一类是关于人性探索的题材。1980年10月,描写两个弃婴长大后人性扭曲和走向毁灭的长篇小说《寄物柜婴儿》问世,获第3届野间文艺新人奖,并得到评论家的一致好评,被称为是日本当代文学中屈指可数的杰作之一,可以同大江健三郎(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远藤周作、中上健次等当代名家的名作相媲美。 1983年,村上龙以连载的形式发表了《斐济的侏儒》,这部长篇小说线索错综复杂,人物涉及多个国家,主线是南太平洋斐济一个混血儿侏儒向侮辱自己的加拿大女市长复仇的故事。自从成名以后,村上龙频繁出国,小说的场景也经常跨越世界各地,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他这个特征的第一次集中体现。这方面的其他作品还有以一名患有幻听症的女子的异国之旅为线索,探索生存和毁灭问题的长篇小说《伊维萨》(1989),以及探求快乐的极限和自我的意识的长篇小说《心醉神迷》(1995)等。 第二类是反映充斥于现代社会中的暴力与战争的题材。村上龙的第二部小说《战争在海对岸开始》(1977)是由数个观念性的情节组成的实验性作品,暗示战争将要爆发,寓意性极强。其他作品还有1983年开始连载的长篇小说《极端的爱与幻想》、《五分钟后的世界》(1994)、《寂寞之国的杀人》(1998)等。《极端的爱与幻想》是一部表现革命与反叛等暴力题材的国际政治经济小说,其中有暗杀、控制舆论导向、操纵政变和总罢工等方面的描写。《五分钟后的世界》则虚构了日本在二战末本土被攻陷的情节,刻画了日本在接近毁灭的边缘苦苦挣扎的惨烈场面。 第三类是恋爱题材。1982年开始连载的《网球公子的忧郁》以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为背景,以体育和恋爱交融的情节描写了当代日本社会和青年的生活。村上龙兴趣广泛,多才多艺,他的恋爱小说经常融入专业性很强的内容,体育是一例,美食也是一例。他的《村上龙美食小说集》(1986)以东京、纽约、巴黎等世界主要城市为舞台背景描写男女恋爱,而美味佳肴和名贵洋酒在他笔下则成了出色的舞台道具。长篇小说《第一夜第二夜最后一夜》(2000)讲述的是一位作家与初恋女友相隔20年情缘再续的浪漫爱情故事,书中关于法国菜肴的描写也很精彩。 第四类是与现代科技有关的超时代题材。1982年8月,村上龙完成了外星人题材的《别急,朋友》的电影剧本和小说稿,文中涉及到生物工程技术、克隆以及细胞工程技术等。1984年初,村上龙与青年音乐家坂本龙一共同主持了以超进化论为题的座谈会,与会的有吉本隆明、柄谷行人、莲实重彦等著名文艺评论家。 1986年初,村上龙又发表了长篇小说《超导体夜总会》,描写一群来自各行各业并熟练掌握高科技的英才聚集在一个小酒吧,运用现代科技解决人类情感难题,情节虽然荒诞,但语言相当幽默。 第五类是反映当代日本社会经济问题的题材。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日本的经济一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泡沫经济带来的繁荣令几乎所有的日本人头脑膨胀,也让年轻的一代开始贪图和追求浮华享乐的生活。但是,好景不长,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整个社会经济不断滑坡,逐渐陷入了低谷,一流金融企业相继倒闭,各大银行连续出现经营亏损,呆账激增,股市暴跌,资金外流,产业空洞化,失业率不断增加,凶杀抢劫等恶性犯罪以及青少年犯罪日趋严重,民众普遍对前途丧失信心。在这样的动荡年代里,村上龙不断发表新作,向当今日本社会发出警告。其中《希望之国的出埃及记》(2000)以经济危机、日元贬值、教育体制崩溃为题材,影响尤其广泛。 第六类是反映当代日本社会中存在的无故逃学以及课堂秩序失控等教育问题的题材。日本现在大约有60万中学生长期旷课,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旷课是由于精神失常等健康因素所致,但更多的人则认为是家庭环境、教育体制以及社会制度存在问题。这类题材的作品有获谷崎润一郎奖的《共生虫》(2000)、被拍成电影的《最后的家族》(2002)等。另外,这一问题在《希望之国的出埃及记》、《恋爱与流行曲》中也有所反映。 第七类是属于通俗小说范畴的题材。日本的通俗小说分化为暴力、多重性格、毒品、买卖淫、性虐待、少年犯罪以及快乐杀人等多种题材,村上龙的作品广泛涉及上述多种题材,从一开始就打破了以前的通俗小说缺乏思想性的固定观念,是通俗小说的突出代表。这类题材的作品有主要描写提供变态性服务的应召女郎的短篇小说集《黄玉》(1988),描写一个想杀人的男人偶遇一个想自杀的女人,两个人心灵发生扭曲的《耳环》(1994),反映高中女生以 “援助交际”的名义卖淫的《恋爱与流行曲》(1996)等。 除了上述这些,村上龙有影响的作品还有自传体青春小说《69 sixty nine》(1984年连载)、探讨音乐和生命关系的《音乐的岸》(1997)等。 小说以外,村上龙还发表有大量随笔,其中最有影响的是1987年出版的《所有的男人都是消耗品》。这部随笔集从男女、恋爱、性等角度出发,对日本社会经济的“功能不全”进行猛烈的抨击,文笔犀利明快,时有惊世骇俗之笔,由此一直畅销不衰,村上龙也一再续写,到2003年已经写到第7部。此外,交织着爵士乐、美酒、爱情、神秘、感伤的《恋爱永远是未知的》(1991),为青少年解释工作、职业的含义的《13岁的职业安定所》(2003)等,也很受读者的欢迎。 村上龙1977年就开始创作电影剧本,并在广播电台担任音乐主持人,从而涉足当代传媒界,后来也经常参加电视专题节目,在因特网发达后,他还个人发行免费网络杂志《Japan Mail Media》,分析当今日本的经济现象,这些都是他不同于大多数作家同行之处。村上龙在电影方面的成就尤为显著,他有多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剧本,如上文提到的《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69 sixty nine》、《黄玉》、《最后的家族》,以及《京子》(1996)、《在酱汤里》 (1997,获读卖小说奖)、《昭和歌谣大全集》(2002)等。从1979 年至今,源自村上龙作品的电影已有十多部公映,有的还是他自编自导,其中《黄玉》为他在意大利电影节上赢得了导演奖。此外,他的《村上龙电影小说集》(1995)也写得非常出色,于1996年获得平林泰子文学奖。 从20世纪80年代起,村上龙与另一位流行作家村上春树经常被相提并论,并称为“W村上”。这两位同姓村上的作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表现现代化大都市为作品主题,两人私交也很好, 1981年7月曾举行座谈会,畅谈各自的文学志向(村上龙为“自我解放”,村上春树为“自我变革”)、生活道路及婚姻等,之后发表了对谈录《Walk don't Run》(要走,不要跑)。在当今世界,现代化大都市已经从过去的人们聚集生活的空间,逐渐向工作谋生的场所、向孤独而枯燥乏味的象征性符号的集合体转化演变,生活空间日益狭小,人际关系日益淡薄。面对如此的状况,村上春树作品的特征是善于把玩孤独,善于从枯燥乏味中发掘乐趣,与生活真实保持距离感,格调也比较优雅而宁静,喜怒哀乐爱憎表现得并不强烈。相比之下,村上龙的作品虽然涉及面非常广泛,但主要反映的 是都市生活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集中表现为作品中对于血腥、污秽、放荡、暴力、噪音、力量的撞击等场面的逼真、露骨、具有高度冲击力和刺激力的描写。他的小说素材大多是通过深入社会亲身体验获得的,笔下大多是被社会排斥在外的边缘人物,大量使用的是日常生活中无法使用的语言。他还注重向青年一代传达人生思想,认为年轻人没有既得权益,是最无私而且充满希望的一代,他要通过作品让青年人理解人生的苦难,掌握认识世界的方法,自立并努力寻找未来。这些,都构成了村上龙作品的文学特点。如果将村上春树的小说比作爵士乐的话,那么村上龙的作品则是快节奏的表现反社会题材的摇滚乐。 综上所述,村上龙自24岁发表处女作《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开创了新兴的文学流派“透明族”以后,一直是日本当代文坛备受瞩目的作家。通过村上龙的作品,读者在理解、透视、预测当代都市生活变化和所滋生的各种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将获得深刻的启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