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古代金融简史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禹钟华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以中国体制与文化的初创时期为开端,截止于以清朝的结束。以这样一个传统体制的历史周期为单元,考察中国金融的本质与演化规律。在本书中铺设了中国社会由最初的“小社会模型”时期——聚落、城邦时期,到“大社会模型”时期——方国、帝国时期的演化路径,在这一基础分析框架之下,探究中国金融在不同时期的体系化发展,探究中国金融发展轨迹中所蕴含的规律,探究中国金融模式的本质性特征。
目录
导论:对中国古代金融发展的总体描述与评价
第一章 中国金融的产生——“传说时期”与“三代时期”
第一节 传说时期的经济与金融
第二节 “三代时期”的货币金融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金融发展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金融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金属铸币的制度化时期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借贷及其机构
第四节 《管子》的经济、金融思想
第三章 秦代的金融发展
第一节 秦代金融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秦代的货币制度
第三节 秦代的金融机构及借贷行为
第四章 汉代的金融发展
第一节 汉代金融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汉代货币制度的确立
第三节 汉代的金融机构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金融发展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金融演化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形态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金融机构
第六章 隋代的金融发展
第一节 隋代金融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隋代的货币形态
第三节 隋代的金融机构与制度
第七章 唐代的金融发展
第一节 唐代金融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唐代的货币制度与货币形态
第三节 金融工具的出现及公私借贷
第四节 唐代的金融机构与制度
第八章 宋代的金融发展
第一节 宋代金融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宋代货币形态(一):铸币及其他形态的商品货币
第三节 宋代货币形态(二):纸币
第四节 宋代的政府金融机构及业务
第五节 宋代的政府金融资本
第六节 宋代的私人金融
第九章 元代的金融发展
第一节 元代金融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元代的货币制度
第三节 元代的政府金融机构及业务
第四节 元代的私人金融
第十章 明代的金融发展
第一节 明代金融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明代的货币形态
第三节 明代的政府金融机构及业务
第四节 明代的私人金融
第十一章 清代的金融发展
第一节 清代金融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清代的货币形态
第三节 清代的政府金融
第四节 清代的私人金融
参考文献
序言
对中国古代金融发展的
总体描述与评价
研究中国古代金融史,
需要建立强大的分析“程序”
来处理浩瀚的史料“数据”。
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
立足金融领域考察历史,笔
者认为金融系统的本质是一
个信息系统。马克思认为:
“商品的交换价值,作为同
商品本身并列的特殊存在,
是货币,是一切商品借以互
相等同、比较和计量的那种
形式,是一切商品向之转化
,又由以转化为一切商品的
那种形式,是一般等价物。
”马克思清楚明了地定义商
品的交换价值是货币,而不
是商品本身。任何商品的交
换价值即抽象价值,在形式
上都仅只是一个数字。因此
,马克思的货币定义可以引
申出来这样的结论:货币的
本质是信息。进而,金融系
统就是专门处理这一抽象价
值信息的功能系统。
笔者将人类社会发展过
程中的两个历史片段作为分
析样本来说明这一结论。第
一个历史片段是部落、聚落
、公社样态,第二个是国家
样态。我们把第一个历史片
段命名为“小社会模型”,把
第二个命名为“大社会模型”
。类似原始村落的“小社会
模型”有如下几点特征:其
一,规模较小、自给自足,
具有一定的规则及规则维护
机制。其二,信息充分,在
其较小的规模内,信息即时
可达。其三,信用充分,社
会成员相互了解、信任。信
息充分和信用充分是小社会
模型的一个核心特征。以国
家形态为蓝本的“大社会模
型”与“小社会模型”本质区
别在于如下几点:其一,规
模较大、成员众多,其疆域
内人员、实物、信息交流等
社会运转过程需要通过专门
的中介机制方可实现,天然
的信息充分和信用充分条件
已经丧失。其二,“上层建
筑”的专业化、复杂化、体
系化。其三,社会分工的不
断细化及社会成员的多样化

在“小社会模型”背景下
,价值量化现象即已存在,
“刻符”“结绳”等历史现象都
能证明这一点。赊贷一经产
生,这种人们记忆中或者是
记录中的量化价值(数字、
符号)本质上就是货币,且
这种货币可以是无形化的、
仅存在于村民头脑中的概念
,只要每位村民都能信守承
诺且记住彼此之间的债权债
务状况,记忆中的额度就会
形成货币媒介参与交易和支
付。客观上,由村民大脑作
为节点所组成的系统就是一
个无形化的、“去中心化”的
、纯“数字化”的金融系统。
笔者把通过人力、畜力
、车船等运输手段来完成远
程信息传输的时期定义为“
大社会模型”的第一阶段。
在这一阶段,由于人口增加
、社会组织规模扩大,信息
充分、信用充分的条件失去
,就必须建立邮局、银行等
物流和信息流的专门机制、
中心化机制来完成信息送达
、信用证明,以完成社会经
济运转。当信息传输进入电
子时代,“大社会模型”便升
级至第二阶段。我们省去从
电报、电话、电传到电脑、
互联网的演化过程的描述,
直接把互联网的存在以及在
互联网之上所实现的信息充
分程度作为讨论背景。具体
而言,人类已经可以通过互
联网、大数据、5G、卫星
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
包括文字、图像、音频、视
频、AR等多方面的大规模
的、光速的远程信息传输,
使远程、异地间的信息感知
完全同步,在信息领域没有
了空间的概念,建立在互联
网之上的信息网络成为了覆
盖全局、功能强大的“超级
网络”。
在“超级网络”背景下,
信息充分程度达到了或超过
了“小社会模型”的水平,引
发了所谓“去中心化”的趋势
,即构建于网络平台之上或
之外的中心化机制皆失去了
存在的意义。同样。金融也
出现了数字化、“去中心化”
势头,开始在更高的水平上
、更大的范围内向其原初的
“小社会模型”中的金融状态
回归。“超级网络”将吸附所
有金融机构、机制而成为全
社会唯一的、统一的“账户
行”,即唯一的“中心化机制
”,而所有的经济主体都可
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网络端
口连接“账户行”以划拨款项
、实现支付。货币在形式上
回归数字——仅成为这一“
账户行”中的数字额度,金
融系统则在形式上演化成作
为“账户行”的网络平台。
从原始村落这一“小社会
模型”中的“数字货币”,经
过“中心化机制”的阶段,到
今天在更高层次上向原始的
“数字货币”回归的过程,是
金融发展过程在抽象逻辑层
面的描述。以这样的金融观
去检索历史,那么金融历史
就是抽象价值信息承载与运
行的方式的演化历史,其中
就包括货币、机构、制度、
模式等诸多金融要素的形态
演变。
笔者主要以马克思主义
及“两行营卫论”的理论视角
来处理中国古代金融丰富的
历史资料。深入研究中国金
融史使笔者强烈地感受到了
一个巨大的反差,即与西方
的金融历史与金融理论相比
较,中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
势,既有漫长、连续且丰富
的金融历史实践需要深入剖
析,又有新中国成立以来蓬
勃发展的先进经验有待全面
总结,再者海量的古典典籍
中所蕴含的系统的金融理论
尚有待发掘。然而,无论是
“中国经济学”还是“中国金
融学”在中国自己的理论界
中竟然毫无存在感而被彻底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2:5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