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小说令人手不释卷,有些小说却令人昏昏欲睡,趣味的差异决定小说的优劣。研究小说的趣味,便是研究如何让读者长久保持注意力的技术手段。
经典谍战小说《潜伏》《借枪》作者龙一,总结二十余年的小说创作技术和经验,剖析海明威、毛姆、老舍、杰克·伦敦等文学大师的中短篇小说文本,拆解小说的各个元素——开端、转折点、主要人物、对抗人物、次要人物、喜剧人物,阐述小说趣味性的十五个来源。同时,讲述《潜伏》《借枪》《代号》等作品,如何改编成热播影视剧的经验。
龙一
本名李鹏,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院作家,文学创作一级。
1961年生于天津,祖籍河北省盐山县。生于饥荒之年,长于物质匮乏时期,故而好吃;长期研究中国古代生活史,慕古人之闲雅,于是好玩。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写小说引读者开心为业。
著有长篇小说《迷人草》《借枪》《深谋》《暗探》《暗火》《代号》《接头》《地球省》《烹调爱情》,以及小说集《潜伏》《刺客》《恭贺新禧》《藤花香》《美食小说家》等。
即使是最寻常的阅读经验也可以告诉我们,曾经有一些小说极为强烈地吸引着我们,让我们为之迷醉、手不释卷,而另有一些小说则让我们昏昏欲睡、难以卒读。造成如此巨大差异的原因,从小说技术上来讲,我们通常称之为“趣味的差异”。那么趣味又是什么东西呢?其实,趣味就是能让读者长久地保持注意力的那种东西。而研究小说的趣味,便是研究如何把读者牢牢地拴在我们笔下的技术手段。这是些可以传授的原理,而非不可传授的才华。
作为一位小说家如果不能尽早掌握这些原理,他就只能在艰苦的个人实践中去摸索,而他花费数年得来的宝贵经验,其实早在百年前便已经有了完备的归纳和总结。同样,如果我们能够自觉地学习小说技术,并将之运用到创作中去的话,我们也就不必在漫长的摸索中浪费宝贵的生命,而能够使自己尽早地成熟起来,即使才智不足以成为伟大的小说家,也完全可以把自己教育成为还不错的普通小说家。
一部好的小说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内容,现在人们称之为“题材”;才华,有时也被称作“天分”,指的是每一位小说家的描述才能;技术,这是小说三个组成部分中唯一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的,有操作性的东西。不论是多么伟大的人,不掌握这项专门技术,也无法成为一位好的小说家。本章谈的主要是中短篇小说的技术问题,这只是小说技术的一部分内容。
第一节 开 端
多数小说家在创作一部作品之前,先要草拟一个提纲,有详有略,其实多半是个故事梗概。然而,即使是完全相同的提纲,交由两位不同的小说家来写作,最终得到的却常常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结果,有的读起来让人兴味盎然,有的却可能含糊不清、味同嚼蜡。那么,同样的故事为什么有如此巨大的差异呢?原因其实很简单,这是由技术水平的高下不同所造成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精彩的故事梗概并不意味着精彩的小说。
有人会问:故事梗概难道不是小说设计吗?我可以回答是,但小说设计与传统的故事梗概毕竟有着巨大的区别。它们最重要的差异在于,故事梗概是讲给人听的,听的是情节;而小说设计的目的则是在此基础上完成作品,是给人阅读的,读的是文本。于是,小说设计便有了自己独特的设计需要——作品完成后能够保持读者注意力的需要。正因为如此,一部小说的初步设计首先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