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挖掘嘉峪关境内地上地下一件件文物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讲述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动人故事,旨在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激励全市各族儿女在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西部明星城的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团结拼搏,奋力书写波澜壮阔、振奋人心的嘉峪关新篇章。
本书收录了90篇嘉峪关文物故事,通过这些生动鲜活的故事,再现了博大精深的长城文化、长城精神蕴含的民族情怀、民族团结交融的温情画面和中华民族顽强向上的生命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交融交汇交响--嘉峪关文物中的民族团结故事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作者 | |
出版社 | 兰州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挖掘嘉峪关境内地上地下一件件文物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讲述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动人故事,旨在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激励全市各族儿女在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西部明星城的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团结拼搏,奋力书写波澜壮阔、振奋人心的嘉峪关新篇章。 本书收录了90篇嘉峪关文物故事,通过这些生动鲜活的故事,再现了博大精深的长城文化、长城精神蕴含的民族情怀、民族团结交融的温情画面和中华民族顽强向上的生命力。 目录 馆藏文物篇 一 “中华之魂”石刻 二 长城万里图 三 天田 四 长城工牌 五 人面卡弋 六 盘 七 猪蹄 八 马镫 九 铁锁甲 十 《西出阳关》《春风玉门》雕塑 十一 汉、唐丝绸之路路线图 十二 张骞出使西域图 十三 玄奘取经图 十四 《牧马图》画像砖 十五 铜奔马 十六 驿使图 十七 木觚 十八 悬泉置遗址 十九 “关照”的故事 二十 营垒图 二十一 屯垦图 二十二 烤肉图 二十三 采桑图 二十四 胡商遇盗图 二十五 骨尺 二十六 碳精石印章 二十七 穹庐图 二十八 耙地图 二十九 吐谷浑八墓志 三十 白塔寺 三十一 唐胡腾舞铜人像 三十二 林则徐楹联 三十三 碳精猪 三十四 铜獬豸 三十五 “位至三公”凤纹镜 三十六 鸱吻砖雕 三十七 木轺车 三十八 三幅嘉峪关老照片 魏晋古墓篇 一 四神兽地砖 二 伏羲女娲棺板画 三 门楼照墙 四 射猎图 五 狩猎图 六 出巡图 七 守卫图 八 牵驼图 九 畜牧图 十 马车图 十一 采桑图 十二 酿造图 十三 犁地图 十四 耙地图 十五 耱地图 十六 扬场图 十七 打连枷图 十八 鸡群图 十九 杀鸡图 二十 杀猪图 二十一 宰羊图 二十二 屠牛图 二十三 宴饮图 二十四 庖厨图 二十五 奏乐图 二十六 宴乐图 二十七 绢帛图和丝束图 黑山岩画篇 石关峡口岩画 一 二羚羊图 二 佛塔图 三 经幡图 四 蕨类植物兼二牛图 五 “北漠尘清”石刻 交河沟岩画 一 帐篷骨架图 二 骑士飞鹰图 红柳沟岩画 一 佛殿图 二 佛塔、藏文题记、经幡、忍冬花、“卍”字符、骑士、蕉叶全景图 三 佛塔、藏文题记图 四 佛龛 四道股形沟岩画 一 大型舞蹈图 二 一人骑马图 三 围猎图 四 骆驼与人图 五 动物图 六 舞蹈、野牦牛图 七 车辆图 蕉蒿沟岩画 一 梅花鹿、岩羊图 二 盘羊图 三 马、羚羊、骆驼、鸵鸟、野牛、蛇等动物全景图 磨子沟岩画 一 莲花、罂粟花、卷草叶图 二 藏文题刻 三 金钱树、喜梅图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 文明灿烂。一部中国史,就 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 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 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 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各民族之所以团结交融, 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 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 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 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 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 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民 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加强 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 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 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积 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 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 ,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 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 志和根本遵循。在2019年 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 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 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 作,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 现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 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一系列 重大创新性论述,为新时代 做好党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根 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会有一 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留给世 界。在中国,长城是具有这 种价值的地标性建筑中特别 突出的代表。长城已经成为 中国的代名词,成为世界语 境中的中国符号。 游走于崇山峻岭之间, 蜿蜒乎长河大泽之旁;历时 两千载,绵亘数万里;岿然 特立,雄视八荒;这就是中 国的万里长城。长城是中华 民族历史的丰碑,在这座丰 碑上,铭刻着中国古代二十 多个王朝政治、经济、军事 、文化的历史,浸润着数千 年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精华 和劳动人民的无限智慧,也 记录着长城内外多民族交融 、交汇、交响的生动过往。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 总书记登临嘉峪关关城,在 听取长城保护情况介绍时强 调,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 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 城、坚韧不拔的爱国情怀, 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 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 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 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 起磅礴力量。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 的西端起点,被誉为“天下 第一雄关”,自古为“河西第 一隘口”。如何以长城文化 为基础,提炼、整合、树立 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民 族形象和中华民族精神,是 新时代的重大课题。 嘉峪关是民族文化的聚 居地 祁连苍苍,弱水泱泱; 长城迤逦,浩瀚汪洋。作为 长城龙头的嘉峪关地区,自 古以来胡汉杂居,羌、氐、 鲜卑、羯等民族先后在这里 生活,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 存,如今的嘉峪关地区依然 有二十多个民族在这里和谐 共存。因此,讲好长城文化 中的民族团结故事,对于推 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 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文 化自信,凝聚磅礴力量,具 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 实意义。 历史上,民族文化之间 的交流与整合是一种常态化 的社会现象,尤其是在民族 交错分布的地区,更是如此 。位于我国西北河西走廊中 段的嘉峪关地区,自古以来 就是多民族多文化分布地区 ,在这里,河西走廊伸入我 国大陆腹地,夹处蒙新高原 与青藏高原之间,在自然地 理区划上属于典型的西北内 陆干旱气候区。得益于祁连 山冰雪融水的滋润,区域内 发育了片片肥沃的绿洲。而 戈壁、草原、绿洲相间分布 的空间形态,为不同民族文 化的入居、成长提供了理想 的生存环境。这种宜农宜牧 的自然环境。使入居于斯的 民族或部落都形成了深厚的 “故土”文化情结,早期生息 于此的羌、月氏、匈奴等族 就是如此。由于异质文化因 子的不断介入,使嘉峪关一 带多民族文化处于长期变动 之中,文化杂糅与整合过程 持续发生,促使原来性质不 一的河西地域文化趋于均匀 与一致,并为新的民族文化 的进入以及更高层次的多民 族文化交流与整合奠定了基 础。 嘉峪关是民族融合的见 证地 农耕与游牧两种文化形 态相互作用的结果,增强了 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和影 响力。长城的外在形态是军 事对峙,长城的本质却是对 国家利益的守护。 当嘉峪关建关之后,这 里便成为西域使者朝贡的必 经口岸。明代诗人戴弁曾在 《闻鸡渡关》诗中描述了西 域番王入关朝贡的情形:“ 月明虏使闻鸡渡,雪霁番王 贡马来。”政治带动经济, 外邦贡使们便与官方机构展 开了茶马互市。大量的丝绸 、瓷器、铁器、金银器皿、 中草药、香料、宝石、美玉 、琉璃、貂皮以及各种生活 必需品源源不断地进出嘉峪 关。这时的嘉峪关,功能不 断丰富,除了镇守、稽查、 验证、放行等传统军事功能 外,还额外增加了外交和商 业的功能。 从关隘到集市,从朝贡 到贸易,从通关口岸到内陆 关卡,从商务税关到通商口 岸,嘉峪关的职能不断丰富 ,角色不断转换,见证了各 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车水马 龙,也见证了各民族之间谁 也离不开谁、亲密无间的历 史。 打造以长城文化为基础 的多民族共同精神家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