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的发展问题
第一节 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一、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二、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特点
三、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四、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意义
第二节 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
一、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特征
二、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建设小康社会状况
三、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的贫困状况
第三节 建设西部生态屏障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统一
一、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社会—经济—生态”协同发展系统工程
二、推进“社会一经济一生态”协调发展是一次意义深远的跨越式发展
三、建设西部生态屏障为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提出了发展新要求
四、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与草原保护建设利用系统工程
第二章 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发展困境研究
第一节 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普遍存在的发展困境研究
一、自然环境与经济环境非良性循环模式
二、贫困乡村空间格局导致资本、人才积累困境与劳动分工困境
三、PPE恶性循环与RAP恶性循环及耦合
第二节 一些研究与实践暴露出的问题与矛盾
一、关于促进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关于扶贫开发的广播电视资源
三、关于民族区域经济发展与民族经济发展
四、关于“教育扶贫”等扶贫开发实践中的矛盾与低效率
五、关于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顶层设计
第三章 解析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的科学发展
第一节 一个基本问题的提出
一、来自“顶层设计”的思考
二、“反贫困科学发展”问题鲜有研究
第二节 西部农村反贫困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研究
一、关于科学发展的研究
……
第四章 解析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科学发展的目标
第五章 解析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社会信息化发展战略
第六章 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广播电视“四级覆盖”的历史进程研究
第七章 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信息普遍服务与现代化发展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由文兴吾、何翼扬著的《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科学发展与社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信息技术深刻变革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发展方式研究”(批准号:10AZD025,结题证书号:20150666)的最终成果,在学术界首次提出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发展方向与目标等问题,强调以“世界眼光”和“机遇意识”建构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的科学发展,明确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生活型社会”建设与充分依靠当代科技进步推进综合现代化发展等政策思想。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若干基本问题,提出了依托“中星9号”直播卫星解决西部农牧区广播电视“四级全覆盖”的构想和西部农牧区信息普遍服务“三步走”通达方案,提出了实施“中国西部农村网络卫视建设工程”与“中国西部农村光伏发电普及工程”的政策建议,把它们作为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现代化发展的奠基性工程。
本书把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密切结合,把国情研究、区域研究、民族问题及政策研究有机统一,把哲学方法与实证科学方法交叉融合,把自然科学技术知识与社会科学技术知识综合应用;视野较开阔,说理较充分,论证较透彻,可操作性较强。
本书适宜于党政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师生与科研人员阅读,可供公共服务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谋划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科学发展参考。
文兴吾、何翼扬著的《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科学发展与社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把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社会发展与当代信息科技革命以及信息社会建设的全球大趋势紧密联系起来,突破了以往社会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对于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的忽视和不足,为科学地推进西部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它阐明了以社会信息化发展方略推进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找到了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依靠科技进步、优先加快社会发展的切入点与突破口,在贫困恶性循环的锁链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它进一步提出以IPTV模式推进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广播电视业及相关信息化建设,又找到西部民族地区以社会信息化发展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着力点与突破口,为各个少数民族地区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物质基础发扬光大自己的先进文化和加快社会发展,进而为经济起飞创造条件,指明了现实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