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杨淑英(1928-2017),艺名佩环,四川自贡人。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是1959年川剧出访东欧四国(波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的“中国川剧团”对外国际宣传的八大艺术家(陈书舫、周裕祥、胡漱芳、袁玉堃、杨淑英、李笑非、许倩云、张巧凤)之一。曾任成都市川剧院副院长。 十二岁开始学戏,工旦角。代表作有《谭记儿》《穆桂英》《点将责夫》《贵妃醉酒》《双拜月》《回院》《射雕》《夫妻桥》《朝阳沟》《三跑山》等。擅高腔、胡琴戏。所唱高腔曲牌【香罗带】尤富韵味,自成一格,有“杨香罗”之美誉。她“演文戏含蓄隽永,演武戏英姿飒爽”,“唱高音明朗嘹亮,唱低音柔和婉转”,并善于根据各种人物的身份与性格设计、创造新腔,其声腔艺术曾长期作为四川音乐学院教学研究的典范得到专家广为认可、推崇。其表演自然、大方,生活气息浓厚。她与陈书舫、竞华、许倩云被誉为川剧当代“四大名旦”,是川剧旦角一代标志性表演艺术家。 中国唱片公司及上海、成都等地音像出版社曾为其录制多个剧目的唱片、磁带、光盘发行。 《艺事回眸》讲述了杨淑英为艺术奉献的一生。 目录 序 淑英忆旧 春风化雨永驻心田 永远的纪念 ——缅怀小平同志 永无止境 陇在唱腔设计中的几点心得 其人其事 杨淑英艺术生活散记 从小搭档到老合作 ——我所认识的杨淑英 看《谭记儿》演出后感想 一位“五匹齐”的艺术家 既是“红花” 也当“绿叶” ——谈淑英同志在舞台上的创造精神 春风生淑气艺苑发英华 ——记杨淑英二三事,兼怀川剧界诸老友 在合作中共同升华 表演生动双眸传情 声美腔淳字清情深 ——谈杨淑英的唱腔艺术 德艺双馨的川剧表演艺术家 ——杨淑英舞台艺术研讨会纪要 唱段精选 意惶惶 (高腔《夫妻桥·春祭》何娘子唱段) 深感盛情 (高腔《夫妻桥·春祭》何娘子唱段) 弥天横祸平空起 (高腔《夫妻桥·桥成》何娘子唱段) 道甚辛艰 ‘ (高腔《谭记儿·邂逅》谭记儿唱段) 汉室王业出奸叛 (高腔《连环计·凤仪亭》貂蝉唱段) 营门战鼓响咚咚 (胡琴《前帐会》铁镜女唱段) 十五载婆媳们今夜相逢 (胡琴《前帐会》铁镜女唱段) 秋光灿碧澄澄万籁声静 (胡琴《长生殿·乞巧》李隆基、杨玉环唱段) 思乡还乡进帐报禀 (弹戏《穆桂英·点将责夫》穆桂英唱段) 在校场传将令统兵操演 (弹戏《穆桂英·点兵》穆桂英、杨宗保唱段) 走一道岭来翻一座山 (弹戏《朝阳沟》银环唱段) 小步跑来大步走 (弹戏《朝阳沟》银环唱段) 序言 2017年,是中共四川省 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号召“ 振兴川剧”三十五周年,为 此,我们编撰出版了《悦 来川剧文丛》之《存而不 论——戏曲院团管理学活 态案例文存》和《新风徐 来——徐莱剧作新选》。 之后,我们又陆续编撰了 《悦来川剧文丛》之《蜀 音泱泱——川剧传统音乐 的科学剖析》《艺事回眸 ——杨淑英川剧表演艺术 》《世事如戏——刘少匆 剧作选》三卷。今天,这 三部著作终于在大家共同 努力下即将付梓,此时, 我真是感慨万端。 早在2014年12月,院班 子就讨论并论证采纳了我 院李跃武同志提出的出版 《悦来川剧文丛》大型川 剧丛书项目的建议。我们 不仅上门拜访专家学者, 广泛听取意见,还专门在 蓉城宾馆召开座谈会,邀 请的专家学者包括省川剧 艺术研究院杜建华院长、 《四川戏剧》执行主编李 远强同志、川剧剧作家徐 蕖老师、剧评家张羽军老 师等,与他们充分商议、 讨论方案,此项目得到大 家的一致肯定。2015年, 我们向“成都市川剧发展促 进工作组”提交了立项报告 ,并得到批复。之后,我 院设立了编委会,由我担 任主编,院班子加上离退 休支部书记冯代芬同志及 特邀的省川研院李远强同 志、中国剧协张小果同志 任编委;同时组建编辑部 ,由李跃武同志任总编辑 ,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 后续三部著作的编撰工作 一如既往的繁复、艰辛, 尤其是《蜀音泱泱——川 剧传统音乐的科学剖析》 卷,我们所选稿本系作者 家人据作者手稿录入,因 多种原因造成的错谬较多 ,而作者沙梅先生过世多 年,不可能经本人校核, 故校勘工作耗时费力,特 别是其中的川剧音乐及紧 锣密鼓部分颇费功夫。更 始料未及的是丛书编撰过 程中还遭遇了突如其来的 新冠肺炎疫情,使大家相 当长一段时间宅在家中, 间或中断了工作,所以这 三部著作的出版迁延至今 。 我特别抱憾的是我们剧 院的老艺术家杨淑英先生 没能看到她新书的出版, 她已于2017年9月离开了 我们。但所幸她还在世时 ,我们请李跃武同志将该 书立项出版事宜和具体工 作程序都完整清晰地告诉 了她,老人家那时是欣慰 、高兴的。从《蜀音泱泱 ——川剧传统音乐的科学 剖析》的跋语中可知,沙 梅先生的这部著作历经半 个多世纪的坎坷曲折能得 以问世,不仅仅是我们剧 院,更是川剧人、家乡人 与先生在上海的子女们一 起合作的成果,其间通力 合作的过程更是告慰先生 的一曲动人故事,先生的 在天之灵一定是能感知到 的。刘少匆先生一生坎坷 ,20世纪50年代下放北大 荒,但他并未就此消沉, 平反后调到剧院更是笔耕 不辍。20世纪80年代以《 四川好人》贡献剧院,演 出于北京和欧洲舞台,为 了争得荣誉;晚年又以此 剧作选为剧院、为川剧贡 献储备剧目,令人感慨、 感佩、感动、感激! 这套《悦来川剧文丛》 的出版,是我们剧院的宝 贵财富,其除了存史的价 值和意义外,我以为它还 将在全国戏曲文化交流中 ,为新时代党和政府就办 好社会主义体制下的戏曲 院团问题,从管理、认识 、方法、剧目资源建设以 及从川剧音乐迭代传承探 讨适应新时代新环境下的 川剧音乐改革等多方面提 供有益资讯和借鉴。对川 剧艺术的尊重,应该包括 对川剧艺术家的尊重,对 他们艺术作品、艺术成果 的尊重。希望丛书的出版 能够对大家的认识有所补 益和帮助,我想我们所有 的辛劳付出也就是值得的 、没有白费的,是有意义 的、有价值的! 2020年3月20日 (作者:成都市川剧研 究院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