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全30册)
分类
作者 黄永年等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简介
 《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珍藏版 套装共30册)》所选书目基本涵盖了我国历代文史名著。各书稿都有提要、原文、注释、译文四部分组成,提要简要介绍原著情况,使读者对原著有所了解;原文经过仔细校勘,精心选择底本;注释详尽,包括难字拼音,地名,人名,官制等各个方面,彻底为读者扫除阅读障碍。丛书编委对书稿质量要求极为严格,每部书稿由作者完成后,还要在全国范围内邀请专门研究这一学术领域的两位专家初审,合格后再请两位编委审改,最后再由常务编委、编委、相关专家集中从头至尾审改。经过三次审阅程序,丛书的译注质量有了强有力的保证。
目录

论语注译
老子注译
庄子选译
孟子选译
荀子选译
诗经选译
楚辞选译
左传选译
史记选译
汉书选译
后汉书选译
三国志选译
资治通鉴选译
文心雕龙选译
世说新语选译
颜氏家训选译
陶渊明诗文选译
李白诗选译
杜甫诗选译
李商隐诗选译
王维诗选译
苏轼诗文词选译
李清照诗文词选译
辛弃疾词选译
王阳明诗文选译
唐才子传选译
徐霞客游记选译
阅微草堂笔记选译
西厢记选译
聊斋志异选译

精彩书摘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乃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①。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②,君子贵其全也。
  【注释】
  ①荡:动。②光:通“广”。
  【翻译】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譬如青颜料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凝结成的,却比水更冷。木材很直,符合墨线的标准,经过加工可以做成车轮,它的弯曲程度能和圆规相合,即使经过曝晒,它也不能再伸直了,这是由于加工使它变成这样的。所以木头用墨线量过就能削得笔直,刀剑在磨石上磨过就会锋利。君子有了渊博的学识,并且每天多次检查自己,那么他就会变得聪明,行动也不会有过失了。
  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有多高,不临近深谷,就不知地有多厚,没听到过先王的遗言,就不知道学问有多么博大。干、越、夷、貉等不同地方的人,出生时的哭声一样,长大后风俗习惯却不同了,这是后天教养不同的结果。《诗经》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老是想着安逸,安于你的职位吧,爱好正直的品行。神会了解你啊,给你极大的幸福。”接受道的教化是精神的最高境界,没有祸患是人生的最大幸福。
  我曾经整天冥思苦想,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着脚往远处看,却不如登高看得广阔。登上高处招手,手臂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都能看到;顺着风呼喊,声音没有增大,但别人却能听得清楚。乘车马的人,并不是他善于走路,却能行至千里;坐船的人,并不是他善于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本性和一般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南方有种鸟名叫蒙鸠,它拿羽毛作巢,又用毛发把巢编系在嫩苇条上。一阵风吹来,苇条断了,结果鸟蛋摔破,雏鸟也摔死了。鸟巢并不是不完善,而是因为悬系的地方不合适。西方有种草,名叫射干,茎长只有四寸,生在高山顶上,下临百丈深渊。草茎没有变长,而是所处的位置使它显得高了。蓬草生在麻中,不用扶持就自然挺直;白沙落在黑泥里,就和黑泥一样黑了。兰槐的根就是有香气的白芷,把它浸在臭水里,君子就不接近它,老百姓也不佩戴它了。它的本质并不是不美,而是被臭水泡坏了。所以君子居住必定要选择乡里,游学必定要结交贤人,为的是防止沾染上邪恶的品行而能够接近正道。
  事物的发生,必定有它的起因;荣辱的到来,必定和人的德行相称。肉腐烂就会生蛆,鱼坏了就会生虫。懒惰轻率,忘乎所以,灾祸就会发生,刚强的东西自然容易断折,柔弱的东西自然容易受约束。一个人行为邪恶污秽,怨恨,就会聚集到他身上。柴草同样放着,火总是从干柴烧起;地面一样平整,水总是流向低湿处。草木喜欢丛生,禽兽愿意群居,万物都是各归其本类的。所以箭靶子摆出来,弓箭就会射向那里;林木茂盛,斧头就会砍向那里;绿树成荫,鸟雀就会楱息在那里;醋酸了,蚊子就会聚集到那里。
  ……

前言序言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学术大繁荣,当推春秋战国时代。那是一个百家争鸣、光辉灿烂的时代,诸多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涌现出来积极活动,著书立说,各出机杼,熔铸了一系列极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理论,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极其重要的思维成果。
  战国时期位于齐国都城的稷下学官,就是我国古代人才荟萃、百家争鸣的一处著名所在地;而荀子,正是长期活跃于稷下学宫的杰出思想家和文学家。
  荀子,名况,字卿(荀字又作“孙”,故荀子又称孙卿:孙卿子)。参照各种有关材料,我们认为,荀子当生于公元前307年(即周赧王八年)前后,卒于公元前213年(即秦始皇三十四年)左右,大约活了九十四岁。荀子的主要活动时期,大约在公元前282年到前238年之间。
  荀子的一生同齐国关系密切,如上所说,齐之稷下学宫对他学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给予了重大的影响。据记载,荀子十五岁时即游学于齐,在稷下学宫居留较长时间。当时齐国正是威王、宣王当政,志在图强,称雄东方,因而不惜重金招贤纳士;四方学者云集齐都,从而形成稷下学官最为兴盛的时期。稷下学士们相互辩论、著书立说,极大地促进了思想的活跃,推动了学术研究的开展。齐湣王执政时,稷下学宫开始衰败,学者们纷纷离去,“慎到、接子皆亡去,田骈如薛,孙卿适楚”(桓宽《盐铁论·论儒》)。齐襄王执政,稷下学宫重又开始复兴,荀子也回到齐国。此时在稷下学宫中,荀子最有威望,最受推重,曾三为“祭酒”(古时饮食祭祀时,推举席中年长位尊者一人为“祭酒”,后因此为官号)。
  此外,荀子一生还先后到过秦、楚、赵等国。在秦他虽未被任用,却曾受到秦昭王的称赞;在赵,他被奉为上客,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前;在楚,他先后两次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免官,最后废居兰陵,著书立说,培养门徒,直至去世。
  《荀子》一书,绝大部分出自荀子的手笔。但在此外的一部分中,有几篇似出自其门人的记录整理,如《儒效》、《议兵》、《强国》等篇中,都有称“孙卿子”的字样,就是证明;又有几篇似为其后学所记或杂录传记而成,像《大略》以后六篇就可能属于这一类。又,《荀子》书中有些与先秦其他典籍相似或相同的文字,如《札记》之同于《札记·三年问》和《大戴礼记·礼三本》;《乐论》之同于《礼记·乐论》及《乡饮酒义》;《劝学》之同于《大戴礼记·劝学》等等。其间情况比较复杂,难以一概而论。有些问题也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荀子》一书流传到西汉,经刘向校录整理,定为十二卷三十二篇,取名《孙卿新书》。班固《汉书·艺文志》称之为《孙卿子》。到了唐代中叶,杨惊把荀子的三十二篇重新分为二十卷,对各篇的次序也有所调整,并首为之作注,称《荀卿子》,宋以后则通称为《荀子》。这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荀子》一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9: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