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名画在左科学在右(2)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作者 | 林凤生 |
出版社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围绕100余幅脍炙人口的世界名画,以科学视角进行解读,对名画中存在的科学元素、蕴含的科学道理和人生智慧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和分析,并探讨了名画揭示的科学文明史,使读者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也能从中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和启迪,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目录 序\\江明 自序:架两座桥梁,通两座大山 人间有味是清欢 名画中的入生智慧 从巴比松到瓦尔登湖 追求简朴 人生沧桑寄丹青 品尝生活 为什么有些画让人感同身受 谈“共鸣” 从文明走向野蛮 换一种生活方式 从伊卡洛斯坠海的故事说起 摆正自己的位置 美是一种“无用的”奢侈品吗 适者生存是硬道理 自画像里看人生 相信“命运”也是一种解脱 简单甚好 平平淡淡才是真 穿越时空,回眸20世纪中叶前的欧美都市风情 磨难是一种历练 只生欢喜不生愁 笑对人生 湖光秋月两相和 名画中的科学元素 仔细看画画不动,是眼动 画家拿什么来欺骗观众的眼睛 从视觉意象到意象旁通 光与色的灵动 为什么距离会产生美 明月为何让人浮想联翩 艺术中的节奏、韵律与和谐 细节决定成败:从凡·高的画褪色说起 岁月易逝,韶华难留 画为什么会褪色 大脑里的调色盘 五光十色的世界,为何在每个人眼里不 画中有梦,梦中有画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脑的选择 让思想插上翅膀 西方写实绘画怎样表达空间感 无声诗里颂千秋:名画中的科学文明史 化学的前世今生 从古代炼金术到近代化学 左手解剖,右手绘画 镜子·像·磨镜师 欧洲画家笔下的工业革命 摄影与绘画:一次技术与艺术的碰撞 271\\从引力到引力波 280 \\名画里的天象都是真的吗 古代艺术中的牛故事 299 \\假作真时真亦假 艺术品的造假与鉴定 大数据揭示画家的成功之道 313\\绘画里的象征与隐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33 \\艺术家名录 作品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引人入 胜的主题。我生长于画家之家,从小耳濡目染, 对绘画艺术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和感悟。然而 我长期从事化学和材料的研究与教学,自40年前 从英国留学归来开始研究生涯起,始终有着一种 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对于绘画虽有兴趣却无暇顾 及。 3年前,我在从教60年后退休了,入住养老 社区安享晚年。有了空余时间,开始了“耄耋学 步”,学习了水彩和国画,也关心起有关科学和 艺术关系的话题来。在《科学画报》和《知识分 子》读到了几篇讨论这一问题的文章,觉得十分 有趣且印象深刻。但这一领域十分宽泛,难以深 入。没想到近一年前小区来了位新邻居,相见之 初就了解到,他竟正是那几篇文章的作者林凤生 先生。这使我从此有机会随时与其促膝交流,可 谓不亦乐乎。凤生先生从上海大学退休后,宅家 十余年,潜心钻研科学与绘画的关系,成果斐然 ,发表了百余篇文章,出版了两本专著。近半年 来,感谢凤生先生惠赠他的著作《名画在左 科 学在右》并转发给我各种相关的视频和录音,对 他的工作我有了系统的了解。作为一个年长的化 学家,对于开展跨学科研究的艰辛我深有体会。 例如,要适应当今科学发展之潮流,许多化学界 同仁都在开展诸如化学生物学和光电材料的研究 ,大家的体会是,没有几年的苦功是入不了门的 。而凤生先生能够在退休之后从事如此大跨度的 研究,而且没有经费支持,前无师长指导,后无 学生协助,全凭自己对知识的不懈追求,在涉及 多种学科的交叉领域的跨界研究中,取得了骄人 的成绩,可喜可贺!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 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凤生先生乐之者也! 我在和他的深入交往中还了解到,他在学校读书 时没有学过英语。20世纪70年代,他在江西一 个偏僻小县的乡村中学里教物理,竟在课余完全 通过自学“无声英语”,为如今熟练运用英语阅 读几种学科的文献打下了基础。对凤生先生的这 种顽强的学习精神,我十分敬佩! 科学与艺术两种不同的文化领域之间是否 存在着某种联系?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 智”的问题。以前对此持肯定意见的讨论中,有 些是牵强附会,缺乏说服力的;而很多艺术家对 此则更是断然否认。凤生先生通过大量实例的分 析和研究得出结论:自然科学知识对艺术创作确 实有深刻影响。这在其著作中有详细的论述。近 几年,凤生先生的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先后有 40余篇文章发表。在新著里,他更多地考虑到艺 术毕竟不同于科学,主要的功能是能够感动观者 。所以,除了探讨科学与绘画之间的联系,他还 与读者分享了自己在读画时的感悟和体会。例如 ,在《从巴比松到瓦尔登湖》《简单甚好》等文 章中歌颂了“生活简单就是美”的理念,在《人 生沧桑寄丹青》《只生欢喜不生愁》等文章里流 露出他对如何正确看待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的 思考。此外,与大多数心理慰藉类文章不同,凤 生先生在谈论这些读画感悟的时候,对观者的心 理、生理变化,应用了心理学和现代脑科学知识 加以佐证。其写作文理交融,生动有趣。如今凤 生先生将文章结集出版,值得读者期盼。 在读凤生先生的著作时,我常想到苏轼的 千古名篇《前赤壁赋》。东坡先生说,世间万物 ,各有其主,不属于我的,一丝一毫也不想占有 。然而,只有“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 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 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我想,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浩如烟海的中 外绘画作品,不也正是我们人人所可以共享的无 穷的宝藏吗?读凤生先生的著作,可帮助我们从 自然科学的角度来解读名画。有了“第三只眼” ,必更能享受到“如沐江上清风、如赏山间明月 ”那样的无穷乐趣。所以我十分高兴能为此书作 序,将 其推荐给广大读者。 导语 2018中国好书《名画在左 科学在右》续作。 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世界名画,了解伟大艺术品背后的科学,感受艺术抚慰人心的力量。 从史前壁画至当代艺术,精选100余件艺术珍品,全彩高清印刷,裸脊锁线装帧,可180o平摊,兼具阅读、研究和收藏价值。 当名画遇见科学,将碰撞出哪些烧脑的问题——为什么有些画让人感同身受?美是一种“无用的”奢侈品吗?画家拿什么来欺骗观众的眼睛?为什么距离会产生美?五光十色的世界,为何在每个人眼里不尽相同?西方写实绘画怎样表达空间感?名画里的天象都是真的吗…… 达·芬奇、莫奈、凡·高、雷诺阿、达利……群星璀璨的艺术大师与科学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 全书文理交融,通俗易懂,助你轻松提高艺术修养,开阔知识视野。 书评(媒体评论) 在新著里,凤生先生更多地考虑到艺术毕竟不同于科 学,主要的功能是能够感动观者。所以,除了探讨科学与 绘画之间的联系,他还与读者分享了自己在读画时的感悟 和体会。与大多数心理慰藉类文章不同,凤生先生在谈论 这些读画感悟的时候,对观者的心理、生理变化,应用了 心理学和现代脑科学知识加以佐证。其写作文理交融,生 动有趣。 ——江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 林凤生教授是位有自然科学背景,又有丰富艺术细胞 的学者。他跨学科的科普著作读来令人有豁然开朗之感。 将自然科学同艺术有机地结合得这么好的作品,在国内并 不多见。我想,这与他长期生活和工作在上海这座海纳百 川的城市有关,这里既有丰富的科技信息,又有一所颇具 创造精神的美术学院。林教授非常喜欢结交美术学院的教 授,与他们多角度地探讨艺术问题,这也是他能不断推出 好作品的原因之一。我觉得他的作品不但会深受理科读者 欢迎,也适合喜欢人文、艺术的读者阅读,对大学生和中 学生的通识教育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张坚(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曾任中国驻苏联 大使馆文化参赞) 精彩页 科学的奥秘,隐藏在艺术之中!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世界名画,感受艺术抚慰人心的力量!100余幅大师名作,全彩高清印刷,裸脊锁线装帧,180o平摊阅读,助你轻松提高艺术修养,开阔知识视野!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