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学海拾贝(地理学人随笔)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蔡运龙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地理学博大精深,如大海浩瀚。地理学认知人地关系,直指生存与发展的紧迫问题。地理学伴随你我,乃“修身”要义。本书通过作者对地理学性质的认识、对地理学同人成果的评介、对导师和几位地理学泰斗的感怀、对自己成长至关重要的地理学平台的颂扬,以及作者本人的“恋地情结”和对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关系的感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地理学如何探究天人之际、谋求经世致用,也彰显了当代公民地理素养的重要性。
作者简介
蔡运龙,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卷》(第三版)主编,《地理学报》、《地域研究与开发》副主编。曾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理学系主任,国际地理学联合会农村系统持续性专业委员会指导组成员,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副主编。已发表论著和教材30余部,译著8部,论文400余篇。
目录
题记
地理学海
地理学的发现与被发现
地理学思想发展的知识环境和社会需要
地理学的哲学面向及其实践价值
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互动
理论地理学体系的构建
地理学思想与方法的挖掘、梳理、凝练和集成
地理学人才结构与课程体系
北大的地理学也是常为新的
认识地理多样性
携手探海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地理学概念的规范和更新
集生态环境国情之大成
树立中国地学的自信
鉴明地理信息科学的知识内核
思考科技创新如何落地、落何地
地理研究要基于并超越资料数据
以地理学新视角关照“三农”问题
巨人之肩
仁者智者——林超
勤勉与生机——赵松乔
理性与激情——陈传康
品格的魅力——黄秉维
风度儒雅,学业并重——吴传钧
哈维的学术精神
英雄不问来路的北大
一个地理学人心目中的商务印书馆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的魅力
草民忧地
地理学者的忧患意识
土地退化与文明中心的衰败和迁移
耕地保护的“度”与“路”
开展土地功能提升工程
土地整治要重视文化景观建设和农民参与
规划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中国应该引领全球土地研究计划
开发生态旅游,摆脱“贫困陷阱”
人法自然
反思地理环境决定论
可持续发展观的由来
生态伦理:从哲学思辨到行为准则
聚焦生态环境问题的社会经济维度
生态环境问题的社会经济审视
顺应自然: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的重要准则
生态修复如何治标又治本
自然资源的人文观、综合观与动态观
序言
退休后有暇回顾一下自
己的学术来程,翻出一些算
不上科研或教学成果的文字
,其中一些已发表过,有些
则一直私藏在电脑中,都是
我过去的一些研习心得和思
索断想,不成体系,类似随
笔。正好商务印书馆有“地
理学人随笔”平台,于是就
整理成了这本书。收入本书
的文章,看似零碎,但都可
归纳为我对地理学的认识、
与地理学共同体的唱和,以
及我作为地理学者的“恋地
情结”;可以说是我在地理
学大海岸边拾到的一些贝壳
,故赋名《学海拾贝》,一
家之言,就教于读者。
导语
“地理学人随笔”系列是国内地理学知名学者的散文、随笔集,旨在反映学者以地理资源为基础所进行的人生思考与感悟。本书是该系列中的一本,作者是国内知名地理学者,书中收入其近几年来的随笔,内容包括作者关于人与地理、时间与空间、时间与空间、历史与世界、写作与生活几个方面,阐释了中外先贤和哲人的地理思想,展示了作者对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些思考。
精彩页
地理学的发现与被发现
地理学究竟是什么?地理学为社会发展和科学认识做了什么?地理学还将做什么?对这些地理学者时怀萦念、也是公众所关注的问题,虽然国际上不断有经典文献加以总结,但学界外似乎很少有人知道,甚至学界内得其要领者也不多。近几十年来,科学和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地理学也老树新花,以往的经典文献已不能准确地回答这些问题。更为要紧的是,如果说“地理盲”在过去的时代尚能混下去,那么在全球化的时代将不可避免地要落伍、做了蠢事还浑然不觉。因此,对这些问题的新思考,不仅地理学界自身责无旁贷,而且也应该让公众知晓。
美国科学院1997年出版的Rediscovering GeographP?New Rehpance for Science and Society(《重新发现地理学:与科学和社会的新关联》,以下简称《发现》)一书,对上述问题做出了新的回答和解释。顾名思义,地理学就是关于“地”之“理”的学问。“地”者,作为人类家园的地球表层也;“理”者,事物的规律也。话虽不错,但这种解释毕竟太抽象,况且研究“地之理”者还有其他学科。传统上以独特的研究对象界定学科性质,所有经典文献大约都按这个思路来定义地理学。但今天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地理学视角矩阵越来越频繁,学科研究对象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再用这种定义方式就很难切中要害。于是,《发现》另辟蹊径,从“地理学的视角”和“地理学的技术”两方面来解释地理学是什么。
“正如所有现象都在时间中存在而有其历史一样,他们也在空间中存在而有其地理。因此地理和历史就成为我们了解世界的核心,因而被确定为美国教育的核心课程。”地理学把形形色色现象“聚拢到一起的是一套独特而一致的用以分析世界的视角”。地理视角是一个由动态观察世界的方法、综合的领域、空间表述组成的三维矩阵。其中的第一维包括地方综合、地方间的相互依赖、尺度间的相互依赖,第二维包括环境动态、环境/社会动态、人类/社会动态,第三维包括图像的、语言的、数学的、认知的方法。地理学的技术主要是观测(包括现场调查、遥感、采样)技术,展示与分析(包括地图、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可视化、空间统计学)技术。这就把地理学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刻画得入木三分,任何对地理学的科学地位不甚了了或心存疑义的人读后都会有醍醐灌顶之感。
这样的视角和技术有何用呢?《发现》的作者指出:“地理学家和利用地理学知识和视角的人,是在从环境变化到社会矛盾的广泛范围内进行有价值的研究与教学。这些活动的价值源自地理学对地球表层演化的特征与组织的研究,对空间中自然与人文现象相互作用造成不同的地方和区域的方式的研究,以及对那些地方和区域对各种自然与人文事件和过程所产生的影响的研究。”这样的关切“直接指向今天决策者所面临的某些最紧迫的问题的核心”,处理这些问题远远超出任何一门学科的能力与见识。但是每个问题都包含着地理学的基本方面——在社会风险中被忽略了的方面。地理学的视角关注地方和空间对过程和现象的重要性。地理学视角激发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某些现象只发现在某些地方而为他处所无?为什么植被或无家可归者或语言特征的分布能告诉我们自然过程和人文过程是如何起作用的?为什么同一地方发生的各种现象相互影响?在同一地理尺度上起作用的过程如何影响其他尺度上的过程?区位对影响(或避免)政治、社会、经济或边界变动的努力有什么重要性?作者用经济健康、环境退化、民族矛盾、医疗卫生、全球气候变化、教育等方面的精选实例说明了地理学视角对当前社会上许多“关键问题”的重要性。特别指出:“为了培养能适应21世纪挑战的学生,地理教育是任何改革创新中所必须的组成部分。”学生需要“培育对组成地球表层的人群和景观的多义性的鉴赏能力”,“美国教育法……专门把地理学列为核心课程,不仅是因为相信地理学知识的重要性,而且是由于地理学教育将是增强课堂教育面向当代事务并综合其他核心课程的内容及技艺的载体”。
P3-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2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