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小米多诗词王国漫游记(苏轼下六枚金钥匙)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余闲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小米多追随着苏轼,逐步领悟他的创作心法。苏轼越来越倒霉了。因为抨击新党,他遭遇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新党失势后,他回京得到重用,又因反对旧党全盘推倒新政,被排挤出京;等新党重新崛起,他更是被丢到了遥远的惠州、儋州。人生如此起伏,他却从容不迫,不断写出迷人的诗词。米多从中找到了六把金钥匙,重启梦学园,救出了舒娅。然而,危机并未解除,因为反派被关在梦学园,正蓄意破坏……
亲爱的小读者,在阅读本书紧张的故事时,苏轼会手把手地教你写作哦。等你悟透了他的创作心法,就可以和大文豪一样文思如潮,下笔有神了"
作者简介
余闲,本命柳伟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浙江大学文学硕士,任教于中国计量大学。
余闲擅长用天马行空的想象把高冷的知识讲述得生动有趣。他的“你在为谁读书”系列小说把教育心理学写成了精彩的校园小说,风行12年,畅销155万册,陪伴了一代孩子的成长。
这一次。他将科幻、悬疑、推理融入诗词故事中,让小读者们在愉快的阅滨中,一路追随大诗人,见证千古名诗的诞生,开启“小米多诗词王国漫游记”的神奇时空之旅。
余闲的作品曾人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向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曾荣获湖北省出版政府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上海国际童书展“上海好童书”奖。
目录
第十一回
赤壁思千古
《念奴娇》(大江东去)
第十二回
拜会王安石
《满庭芳》(归去来兮)、《北山》(王安石作)、《次荆公韵》、《题西林壁》
第十三回
西园雅士集
《惠崇春江晚景》、《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第十四回
又往西湖去
第十五回
白首已忘机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
第十六回
此心安处是吾乡
《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行香子》(清夜无生)
第十七回
枝上柳绵吹又少
《食荔枝二首(其二)》、《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第十八回
兄弟从此别
《纵笔(其四)》、《沁同春》(孤馆灯音)
第十九回
余生欲老海南村
《纵笔(其一、其二)》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其一、其二)》
第二十回
身如不系之舟
《澄迈驿通潮阁(其二)》《自题金山画像》
尾声
序言
苏轼是谁
中国人一说起苏轼,就
情不自禁会微笑,觉得此君
多才、温暖,还是个可爱的
吃货。如果说李白飘逸如仙
,让人仰望;杜甫厚重如土
,让人敬畏;而苏轼呢,却
像邻家大叔,摸着肚子,笑
眯眯的,爱开玩笑,出口妙
语连珠。他既有俊逸之才,
又有烟火之气,让我们发自
内心地喜爱。
苏轼的才华是女庸置疑
的。写文章,他名列“唐宋
八大家”;写诗,他与黄庭
坚并称“苏黄”,代表北宋最
高水准;写词,他开拓了词
的疆域,与辛弃疾并称“苏
辛”,同为豪放词大家;书
法,他名列“苏黄米蔡”之首
;他开创的写意文人画,影
响中国画坛上千年。
别人只要在某一领域卓
有成就,就足称大家;而他
呢,似平在任意挥洒之中,
就成了文艺全才。况且,他
还懂工程,在徐州修筑大坝
;懂园林,在杭州修建苏堤
。至于中医、建筑、哲学、
律法、军事、美食,他都无
不熟悉。而他最让人叹服的
,除了文艺成就之外,还有
他的人生境界。
他有大志。十岁时他在
《后汉书》中读到东汉范滂
的故事。范滂反对宦官,不
幸被捕入狱。临刑时,他觉
得愧对母亲。范母说:“一
个人既要美名,又要长春,
怎么能两全呢?你死得其所
,娘很高兴。”苏轼激动地
说:“母亲,我如果做范湾
,您同意吗?”他母亲程夫
人说:“你如果做范滑,我
难道就做不了范母吗?”从
此,苏轼的胸中就激荡起澄
清天下的大志。所以他自任
官以来,在凤翔改革差役制
,在徐州奋勇杭洪,在密州
扑灭蝗虫,在杭州治理西湖
,建立中国第一个公立医院
——安乐坊,一直兢兢业业
,极有建树。
但他的政治生涯并不如
意,他因言获罪,遭遇“乌
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但
他旷达的心胸拯救了他,更
成就了他。在黄州,他生活
清苦,于是亲自耕作。他脱
去了一切外在身份,成了天
地间一个普通人。他深知名
利之空虚,所以说“长恨此
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他懂得万物皆备于我,不
必刻意追求身外物,江上清
风,山间明月,融入其中,
就足以安然度日。他在惠州
,去爬山,走得疲乏时,忽
然想:“我何必一定要登顶
?此处有什么不能休息的?
”他就像一条脱钩之鱼,畅
游入江湖之中。
于是,苏轼就用出世之
心,来做入世之事,不为名
利,只求问心无愧。他即便
贬官在惠州,还捐款修桥,
为广州策划引水工程。到了
海南,他又兴办起教育,使
这个文化蛮荒之地,空前地
涌现了多名进士。
苏轼晚年写诗:“若问平
生功业,黄州惠州傍州。”
很多人以为他是在说反话,
寄托内心对朝廷的愤懑。我
却以为不然,用王阳明的话
说,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都是为了“致良知”.也
就是修心。人生的终极问题
,就是内心如何安顿。苏轼
的最大功业,也是修好了这
颗心,使之旷达、坚韧,既
能享受顺境时的湖光潋滟,
也能笑看逆境中的惊涛拍岸

于是苏轼成了苏东坡。
东坡,一块向阳之地,阳光
和煦,草木繁茂,空气潮润
,清溪环绕之中,麦苗青青
,果实果果,跨越千年,依
然生机勃勃。
至今,我们还享受着这
些果实。
来吧,让我们翻开这册
小书,跟随小米多,去亲历
苏轼曲折丰富的一生,去领
略他时而壮阔(比如“大江
东去”),时而细腻(比如“
花褪残红”)的诗词名作。
我还破解出了苏轼创作
心法,藏在书里。当你认真
阅读时,苏轼就会手把手地
教你写作哦。等你悟透了他
的创作心传,你也可以像大
文豪一样,文思如潮,下笔
有神,快去书中一探究竟吧

余闲
专为你们写故事的叔叔
导语
还原诗人的人生履历,小读者在充满科幻、悬疑、解密的趣味穿越故事中,和大诗人交朋友,追根溯源,身临其境,代入式体验经典名诗诞生的历史瞬间,理解最真实的诗词意境,涵养人文底蕴,夯实大语文根基。告别枯燥、机械的背诵,趣味阅读中理解诗词意境。古诗不用背,读完自然会。
书评(媒体评论)
这套书不限于对诗词语
句的解读,而是把想象力延
伸到诗人创作时的情境中,
不仅让孩子更容易理解诗词
,也更容易理解诗词在古代
的社交功能和文化地位,从
而爱上诗词。
——蒙曼,《中国诗词大
会》嘉宾,历史文化学者
“小米多诗词王国漫游记
”系列图书这种情境代入式
的写作模式,开了古典诗词
儿童阅读创作的先河。
穿越、魔幻、悬念、解
密……
各种当代儿童喜爱的阅
读元素的有机融入,极大地
丰富了古典诗词解读的历史
背景和审美境域,可以说真
正关切了儿童的认知特征和
心灵需求,这是对传统文化
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点赞!
——王崧舟,中国诗意语
文第一人,特级教师
精彩页
拜会王安石
苏轼在黄州住了四年零两个月后,到了元丰七年(1084),终于接到圣旨,改任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这下离朝廷就更近了。苏轼一大家子雇了条船,沿着长江一路往东去。
这时,苏轼已经四十八岁了。
不多日,他们就到了金陵(今江苏南京)。到了渡口,他们要上岸买些菜蔬果品。岸上忽然有人喊道:“请问有一位从黄州来的苏先生吗?”
米多循声望去,是一个十来岁的小童。苏轼闻言,从船舱里走出去。
“这位小哥,我便是。”
那小童上下打量了他几眼,就笑起来:“您的颧骨这么高,定是苏先生无疑了。我家老爷在此等候您多时了。”
苏轼颇感疑惑:“你家老爷是谁呀?”
小童笑而不答,指了指远处的山坡。
苏轼用手搭了个凉棚,只见那儿站着一位老者,瘦高个儿,穿着一身粗布长衫,须发皆白,一手拿着斗笠,一手牵着一头黑驴。
苏轼定睛辨识了一会儿,忽然喊了一声:“啊呀!是荆国公!”就匆匆下了船,上了山坡,激动地对着老者就要跪下去。“荆国公?”米多想了一下,忽然惊叫起来。原来,这老者竟是名声赫赫的王安石。
王安石急忙扶住苏轼:“子瞻,这种繁文缛节是为我辈而设的吗?什么荆国公,都是糊弄人的,我如今不过是个村野老叟罢了。你叫我一声‘介甫(王安石的字)’也就够了。我听说你要途经金陵,算了日程,在此等候多日了。”
听到王安石如此真诚的开场白,苏轼感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王安石抓着他的手:“走,到寒舍一叙。”
到了王安石的住所,苏轼不由大吃一惊。这里虽然号称“半山园”,但并没有什么别墅庄园,目光所及,只有茅舍数间,旁边栽有几株山松和梅花,四周没有围墙,竟还不如苏轼在黄州时的住所。他问道:“据我所知,皇上不是曾赐您一座府邸吗?”
王安石哈哈一笑:“我如今无儿无女,年事又高,住在高宅大院里,不但冷寂,而且浪费,就索性将府邸捐出,做了佛寺。如今我与老妻住在这半山园,虽说简陋,倒也逍遥快活。”
米多听了,对王安石的敬仰不自觉地又多了几分。这真是一个只有公心,没有私利的君子啊!虽然他推行的新法有种种弊端,造成不少问题,但王安石本人却是两袖清风、品行高洁的。
众人走进厅堂之中,发现这儿不过就是四面白墙、几把桌椅,真是素雅至极。王安石请苏轼坐定之后,说:“人一生所需甚少,索取既少,心就自在了。年轻时胸怀大志,总想要改天换地,如今年老了,只想得到一安居之处,也就知足了。”
苏轼也说:“我又何尝不是呢!我在黄州,以耕种为生,闲时写诗作画,与友人相聚饮酒,自以为能就此终老于东坡。得到圣旨后,想到又要奔波别处,很是惆怅了一回,还填了一首《满庭芳》呢!”
王安石顿时来了兴趣:“子瞻哪,你在黄州,诗文日进,天下传阅,老夫也时常拜读,不胜钦佩呢。如今既有新作,不妨念来听听。”
于是,苏轼就念了起来。
P10-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3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