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在华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研究
分类
作者 綦天哲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从媒介技术、传播心理学、媒介生产等视角对在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形成与发展的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9所高校的1003名在华留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探究在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这对于媒介心理学、媒介生产与创意劳动同文化认同之间关系的研究具有促进作用,且对于中国文化在全球的推广与传播、在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具有实践价值。
作者简介
綦天哲,博士,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上海交通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主要从事跨文化传播、新媒体与社会变迁和健康传播研究,参与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多项,在CSSCI、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动机
第二节 研究意义与创新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跨文化传播研究
第二节 文化认同研究
第三节 媒介接触与文化认同研究
第四节 媒介情感与文化认同研究
第五节 媒介生产与文化认同研究
第六节 语言学习与文化认同研究
第七节 研究述评
第八节 主要研究问题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变量设置与测量
第四章 数据描述
第一节 样本总体情况
第二节 在华留学生的媒介接触
第三节 在华留学生的汉语学习
第四节 在华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
第五章 媒介接触程度与在华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
第一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模型图
第三节 主要研究变量的相关关系
第四节 媒介接触程度对在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的影响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媒介情感对在华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的影响
第一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基于深度访谈材料的编码分析
第三节 研究发现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媒介生产对在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的影响
第一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在华留学生的短视频内容生产实践
第三节 在华留学生短视频博主的媒介生产凸显中国文化认同感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在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的发展与启示
第一节 媒介接触程度对在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的促进
第二节 媒介情感对在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的提升
第三节 媒介生产对在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的强化
第四节 研究启示
第五节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序言
很多年前,我所供职的
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邀请
到设计大师靳埭强先生,机
缘巧合,聆听“靳叔”在学校
飞檐斗拱、文气汇聚之礼堂
东厅漫谈他的创作之路,他
提到设计与创作都要有创作
之根——中国文化,我追问
道:“您理解的中国文化具
体是什么?”,“靳叔”沉吟
一下后用浓重的港式普通话
说:“就是我们中国人的生
活方式啦,从生活中发现只
有我们中国人才有的方式,
吃饭啦、写字啦、喝茶啦…
…”几年后,看到汕头大学
徐岚教授与靳埭强先生的访
谈,“靳叔”一如既往的强调
:“我对设计教育从一开始
就抱着一个宗旨,就是以中
国文化为本。……用西方抽
象表现的方法跟禅宗思想融
合到一起,主张创造东方的
现代水墨。香港地理环境的
开放和海外的影响跟中国文
化的碰撞,让我在水墨和设
计上思考这个问题。”在“靳
叔”眼中,文化是与生活方
式、心灵状态相关,设计就
是以自己的文化为根,融合
多元的“他者文化”,在碰撞
中形成设计灵感。
文化是生活方式,文化
是平常的论断最早来自伯明
翰学派早期代表性学者雷蒙
威廉斯,他对文化的内涵有
极具洞察力的判断和概念:
“第一是‘心灵普遍状态或习
惯’,第二是‘整个社会智性
发展的普遍状态’,第三是‘
艺术的整体状况’,第四是‘
包括物质、智性、精神等各
个层面的整体生活方式’。”
雷蒙·威廉斯从文化是一种
整体的生活方式的论断,让
文化的概念走出文化保守主
义和机械主义的窠臼,从而
让我们明白文化就在一念一
行中,就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每一个平常人都是文化的
实践者与体验者,恰如“靳
叔”所认同的佛教中国化的“
禅宗”所提倡的“禅就在日常
生活中,无求之求”。不同
文化在殖民语境及后殖民语
境中,文明的冲突以文化为
锋,结合、分裂、冲突,西
方视东方为待征服与教化的
“他者”,西方对东方充满刻
板印象和凭空想象,有意或
无意地抱着帝国主义的偏见
态度来理解东方,萨义德以
东方主义来定义这种价值观
,过去的一个世纪是冲突和
融合主导世界的模式,也是
不同文化相处的模式。
当通讯技术和数据技术
的发展使人类社会组织形式
和底层逻辑发生质变的时候
,在“网络化逻辑”下建构出
的“网络社会”,推翻了传统
社会的组织架构和组织模式
,网络技术的即时性、互动
性、空间多元性、海量存储
等技术特征,使传统社会垂
直结构的优势被颠覆,水平
式的社会结构、交往结构成
为可能并蕴含着无限的力量
。这种基于网络化逻辑的网
络社会所具备的总体特征被
卡斯特称之为“认同的力量”
。网络社会自然生产出“信
息化城市”,城市空间开始
由固化的实体物理空间趋向
流动的虚体赛博空间,空间
的转化改变了权力和资源的
配置方式,文化也力求走出
地方性的场域,出现在全球
化的媒体端口,如何在网络
空间中获得“符号化”并被社
会化流通成为地方性文化的
主要诉求,否则可能就沦为
“次文化”。就像法国学者阿
芒·马特拉所说的“全球化命
定论”一般,以民族国家策
源地的“地方空间”、“地方
文化”究竟是装扮成全球化
定制系统中的“符号”?还是
抵抗和躲避“全球化命定论”
带来的对“地方文化”和“地
方空间的吞噬?”曼纽尔·卡
斯特说:“当社会的主导性
活动在全球性的网络架构中
流动、地方的意义感逐渐消
失的时候,民族国家的危机
不断加深,以之为基础的合
法性认同也逐渐瓦解”。网
络社会和信息化城市并没有
解决文明冲突的问题,不同
文化调换了一个新的空间,
以抵制性认同的方式与全球
化唱反调,排斥和抵抗成为
流动的网络空间的动向,旧
的认同与新的反抗双向互动
,在破与立之间拉扯。那么
新的认同能否在破与立中形
成,我们既要观察与体验,
更要反思与建构。
在对信息化城市进行观
察时,金融中心、企业集聚
、消费巨大的超级城市更具
有典型性,这类城市生成的
创新能力具有领先位置,由
于对内集中了区域内甚至全
国性资源,对外与全球资源
高度对接,从而使这一类城
市成为多元空间并置的场域
,地方性的、全球性的,本
土的、外埠的,过去的、现
代的、未来的诸多元素在超
级联合体内共生共存并在形
成人类社会新的模式和结构
,掌控和参与这些多元空间
的人,尤其是知识、技术、
思想聚集的精英群体,他们
以居民的方式在这些城市里
存在,这些居民具有国籍众
多、民族复杂、文化多元等
复杂特征,他们在实体空间
和虚拟空间等多元空间中,
必然会出现与地方文化的碰
撞与融合,而他们各自持有
的文化以全球化的名义,也
会在一个地方空间中,产生
复杂的关联与重构。而密切
关注和研究此类城市的多元
空间居民,研究他们的行为
和相处模式、认知模式,形
成对未来社会构建的合理想
象,是破解此题的重要途径
和方法。綦天哲博士对跨文
化传播视域下在华留学生的
中国文化认同的研究,正是
对这一命题的回应与探求。
此研究关注的城市是中国北
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
这三座城市既是信息化城市
,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