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上古礼制遗存与文论形态研究 |
分类 | |
作者 | 余琳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研究上古礼制遗存与早期文论形态之间的相关性,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将三代考古出土的实物遗存与传世之审美形态互相对比,获得两者在感性上的关联性;第二部分从符号构成角度切入古礼表意机制,探寻仪式表意体系的独特之处,并与早期文论的言语表意系统相比较;第三部分考察在古文论母题生成的过程中上古礼制所发挥的重要促进作用;第四部分研究上古礼制与文体发育之间的互动关系。本书系统地研究了上古礼制在早期文论形成过程中的综合作用,不仅在审美形态与思维构型上影响着文论发育,也形塑了先秦文体的发展走向。 作者简介 余琳,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文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国古代文论、中国礼制史及《三礼》相关研究,在《文艺争鸣》《社会科学战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华南师范大学学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学术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学术著作一部;主持并完成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三代礼制遗存与审美形态 第一节 夏墟遗址中礼器特征与夏之“质” 第二节 商文化遗址中器物演变特征与商代审美形态 第三节 继承与流变——周式器物特征与周代文化形态 第二章 上古礼仪的符号形式与意义表达 第一节 试论二里头夏文化遗址中礼器符号类型与表意途径 第二节 商代青铜方尊的造型演进及表意原则 第三节 写实与象征:符号视野下晚商兽尊的存在形态与意义生成 第四节 西周祭祖礼仪中的符号生成与文本结构 第三章 从上古礼制到文论思想:话语溯源与跨界 第一节 “质”的起源形态及审美传统形成 第二节 西周礼“文”建构与“中和”审美形态发生 第三节 从苞苴之礼看上古礼义之生成方式 第四章 上古礼制语境与文体生成 第一节 赞体起源考 第二节 从口头言说到书面转写:西周祭祀祝辞、《周颂》与金文嘏辞的生成及形态转变研究 第三节 汉赋空间书写与西汉郊祀礼仪的空间营造 参考文献 序言 一 研究综述 先秦两汉时期,是中国 古代文论思想的酝酿期与发 生期,也是文学书写的早期 成型阶段。本时期虽尚未进 入魏晋时期的“文学自觉”( 即文学形式与文学观念的自 觉),但却已孕育着后世文 论话语中的基本母题,致思 方式及表达形态。上古文学 思想,与同期政治、哲学、 宗教、历史等思想范畴一起 萌生在早期的文化环境当中 ,因此要系统地研究早期文 论的特质,必然不能脱离与 之相关的外部生态环境。对 上古文论而言,最重要的存 在背景或为上古礼制。礼与 文,在概念的发生阶段,具 有内涵与外延上的一致性。 先秦时期,文的概念,并不 仅指文字之文,而是显现在 时空之内的可观、可感、可 识的世界状态与人类行为的 总和。《文心雕龙·原道》 篇:“文之为德也大矣,与 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 杂,方圆体分,日月迭璧, 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 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 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 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 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 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 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 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万 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 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 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 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 岂外饰,盖自然耳。”文的 理论品格,与礼的存在形态 极为相似。在文字出现之先 ,中国历史已经进入高度礼 制化时代,其原因在于中国 早期礼仪不同于世界其他文 明起源时期的原始巫仪或宗 教仪式,而是广泛渗入社会 意识形态与生活的方方面面 ,成为有意义的表意体系, 能够区分高低贵贱、上下尊 卑,在礼仪铺展的过程中, 社会呈现出人为化与形式化 的审美属性,这便是礼的“ 文”化,礼与文构成了互文 性关系。“礼文之制的全部 奥秘,就是以文物声明的量 化方式建构其全社会权利分 配的控制网络。其社会地位 的高低贵贱,政治权力的等 级大小,社会秩序的整理与 构成,都以文化享受权利的 差额分配方式固定下来,昭 示出来,因此整个社会无论 是在体制运作的细节上,还 是体制建构的宏观形态上, 都无不表现为一种文物构型 的社会组织形态。” 礼文关系,是上古时人 思维领域中不言自明的默认 存在,但如何从现代学术的 维度将二者的相关性给予解 释呢?本书以“上古礼制遗 存与早期文论形态关系”为 研究对象,切入“礼”与“文” 的范畴之中,旨在厘清上古 礼制与古文论思想之间的内 在联系。从礼制遗存的概念 界定来讲,可分物质与非物 质两类。物质类礼制遗存, 多为三代考古材料,如礼制 性建筑、礼器等实体材料, 这是上古礼制的直接证据, 也是其时意识、精神的物质 载体。从非物质遗存来讲, 包含礼仪观念、制度体系与 礼仪意义等有关“礼义”的阐 释范围。礼制遗存以实体及 观念的形式,从具体与抽象 两个层面重新勾勒了上古庞 大礼制的具体形态,试图将 古文论的发生还原至更为立 体综合的背景中去。再从古 文论形态来讲,上古时期是 古代文论的发生阶段,虽无 独立文论著作出现,文学意 识尚处于从广义之“文”向狭 义之“文”的漫长演进过程中 ,但此一时期对于古文论研 究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古代文论的成型过程 中,经历了长期的审美体验 积淀期,涵养了古代文论内 在深层的心理机制,因此对 早期文论的研究必然离不开 对前理论时期审美经验的关 注。其次,古代文论在形成 自身独立研究对象与体系之 先,已经孕育出大量的文论 母题——文论“元范畴”,文 论母题的内涵、生成方式, 对后来文论话语的发展产生 着重要的质的影响。再者, 伴随着中国古代文论成熟的 是对文学形式的自觉与体认 ,因此文体思想自始至终均 是古文论关注和研究的核心 问题之一,辨体理论一直是 古代文论着重建立和厘清的 理论体系之一。上古时期已 经出现大量文体形式,如告 、命、祝、赞等,形成各类 言说方式,保留了多部经典 文献如《诗》《书》《易》 等的原初形态,这对于后来 文学书写的自觉均具有重大 促进意义,同时也构成古文 论思想的重要一环。 在礼制与文论的共存背 景、核心范畴与互动关系上 ,可以看出两者深刻而密切 地联系在一起。上古时期的 礼制环境是同时期审美体验 的实践场地,礼仪意义阐释 方式与文论母题显示出生成 与构型上的相似性,两者共 同孕生出若干交叉的话语形 态;礼制背景也为上古文体 发育提供了很好的观察视角 ,显示出早期文体与应用场 域之间富有张力的关系。因 此,本书的研究致力于从具 体层面呈现“礼文”之间的内 在一致性与外在趋同性,对 深入认识上古礼乐形态,对 早期文论综合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并有积极的开拓意义 。 二 研究现状与研究成果 在古代礼制与古文论的 学术发展史上,均积累了相 当多的学术成果,古往今来 的重要研究著作都是本书深 入开展取之不尽的思想与材 料宝库。与本书研究方向密 切相关的研究成果目前主要 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文艺学研究为 导向,在此基础上展开礼乐 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