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赫尔曼·黑塞的自传体小说,一部“社恐人”自我疗愈与成长的经典之作。
主人公哈里年轻时拥有崇高的个人理想,但却为当时的社会所排斥。一次,他读到一本名为《荒原狼》的小册子,觉醒了隐藏在自己“人性”下的“狼性”。为了摆脱这种孤独的痛感,他到酒馆里买醉,寻欢作乐,但只是获得了短暂的解脱。后来他进入一家魔术剧院,看到分裂散落的种种人格,便把它们拼成一个完整的自我,最终摆脱绝望,回归了现实生活。
本书借哈里的境遇来表达黑塞本人的身心疗愈过程,同时也揭示了当时欧洲文化衰亡的时代病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荒原狼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德)赫尔曼·黑塞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赫尔曼·黑塞的自传体小说,一部“社恐人”自我疗愈与成长的经典之作。 主人公哈里年轻时拥有崇高的个人理想,但却为当时的社会所排斥。一次,他读到一本名为《荒原狼》的小册子,觉醒了隐藏在自己“人性”下的“狼性”。为了摆脱这种孤独的痛感,他到酒馆里买醉,寻欢作乐,但只是获得了短暂的解脱。后来他进入一家魔术剧院,看到分裂散落的种种人格,便把它们拼成一个完整的自我,最终摆脱绝望,回归了现实生活。 本书借哈里的境遇来表达黑塞本人的身心疗愈过程,同时也揭示了当时欧洲文化衰亡的时代病症。 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出生于德国南部的小镇卡尔夫,曾就读墨尔布隆神学校,因神经衰弱而辍学。1899年,自费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浪漫主义之歌》,未获得公众承认;1904年,以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特》轰动德国。后来,他辞去工作,专事写作,先后完成《在轮下》(1906年)《盖特露德》(1910年)《罗斯哈尔特》(1914年)等早期重要作品。 1912年,黑塞移居瑞士并在1923年加入瑞士国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黑塞的创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试图从宗教、哲学和心理学方面探索人类精神解放的途径。这时期的主要长篇小说有《德米安》(1919)、《悉达多》(1922)、《荒原狼》(1927)、《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1930)和《玻璃球游戏》(1943)等。其中《荒原狼》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1946年,黑塞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目录 编者序言 哈里·哈勒尔的自述 作者附言(1941) 序言 本书实质上是一本个人 自述,作者自称“荒原狼”— —我们姑且也这样称呼他。 该自述的原稿是否需要作序 姑且不论,但为了使自述者 在我脑海中的形象更加清晰 ,我个人有必要加上一些叙 述。我对他的出身背景以及 过往经历知之甚少,可以说 我并不了解他。但有一点, 我得承认,我对他性格方面 的印象还不错。之所以会有 这种印象,可能源于我们彼 此间的意气相投。 荒原狼是一名年近五旬 的男子。几年前的一天,他 来到我姑母家的公寓楼,想 租一间带家具的房间,然后 他租下了顶层的阁楼和旁边 的小卧室。几天后,他就搬 到了这里,带着两只手提箱 和一个大书箱。他在我们这 里住了十个月左右,一向独 来独往,过着平静的生活。 我们两人的卧室离得很近, 我偶尔会在楼梯上或过道里 碰到他,就这样,我们相识 了。虽说他不善交际,但我 从没见过像他这么不合群的 人。他自称是“荒原狼”,这 么看来,的确是人如其名— —他就是一匹荒原狼,或者 说,荒原上的一匹狼:一种 来自与我不同世界的陌生、 胆小、野性尚存的动物。他 为何过着如此孤独的生活, 并有意将这种孤独视为自己 的宿命?在阅读了他留下的 自述后,我终于有了答案。 在此之前,我与他有过几次 简短的交谈,对他已经有了 某种程度的了解。我发现, 我从这本自述中得到的关于 他的印象,与我私下了解到 的那个更肤浅、更粗略的印 象基本相符。 荒原狼第一次来到我们 家向我姑母求租房子时,我 碰巧在场。当时是午餐时间 ,餐桌上的碗碟还没来得及 收拾,离我午后上班的时间 还有半个小时。第一次见面 ,他给我留下了非常矛盾的 奇特印象,我至今仍记忆犹 新。当时,他按响门铃,走 进玻璃门。姑母在灯光昏暗 的门厅里接待了他,并问其 来意。而他——荒原狼—— 却没有直接回答,甚至没做 自我介绍,而是抬起了他那 留着短发、棱角分明的头, 抽动着鼻子,四处闻了闻, 然后说道:“嗯,这里的气 味可真不错啊。”他说话时 面带微笑,和善的姑母也回 敬以微笑,但他这种古怪的 问候方式令我反感。 “啊,是这样,听说您这 里出租房屋,我来看看。” 他说明了来意。 于是我和姑母带他上楼 去看房间,这时我才得以仔 细打量他。他身材不算高大 ,但他走路时昂首挺胸,倒 也不显矮小。他身着冬衣, 看上去既舒适又时髦,只是 不大整洁,但还算体面。他 的脸刮得干干净净,头发极 短,里面夹杂着些许白发。 起先,我一点也不喜欢他走 路时的沉重步伐,这与他轮 廓分明的外表以及他讲话时 的腔调和性情形成了鲜明的 反差。直到后来我才注意到 他有病,因而腿脚不便。他 四处察看,楼梯、墙壁、窗 户以及楼梯上那些高高的旧 橱柜,脸上带着一种怪异的 微笑,这一点同样令人不快 。他似乎很喜欢这里的一切 ,但又觉得这里有些可笑。 他就像一个来自异域番邦的 访客,尽管这里的一切都吸 引着他,但同时也让他觉得 有些可笑。但不得不说,他 很有礼貌,也确实很友好。 很快他就表示,他对这里的 一切都很满意,包括公寓楼 、房间、租金以及早餐的价 格,等等。然而,在我看来 ,他整个人依然存在着某种 敌意和恶意,显得格格不入 。他租下了一间阁楼以及旁 边的小卧室,接着询问了供 暖、供水、清洁以及房客规 定等情况。他友好而专注地 倾听着各种事项,然后答应 了一切条件,并立刻预付了 房租。然而,整个过程中他 都显得心不在焉,似乎觉得 自己的行为很可笑,因此敷 衍了事。好像租房、用德语 交流对他来说是一件新奇而 古怪的事情,而在内心深处 ,仿佛他早已置身事外。这 就是我对他的大体印象—— 一种不好的印象,然而,后 来的种种小事改变了它。首 先,我从一开始就喜欢他的 脸,尽管它带着疏离的表情 。他的脸的确有些奇特,甚 至挂满了忧伤,但它不乏机 敏,而且很有思想,人们可 以从中读出他的睿智以及丰 富的精神世界。另外,他的 礼貌和友好更让我对他的印 象有所改观,尽管他能做到 这一点似乎颇为不易,却毫 无傲慢。相反,这里面有一 种令人近乎动容的恳切。对 此,我后来方才找到原因, 但它在当时就折服了我。 …… 谈到哈勒尔的自述,我 不得不说,如果我偶然得到 它——一本怪诞的、病态的 ,同时又充满奇思妙想的手 稿,在完全不了解作者的情 况下,我肯定会义愤填膺地 将它扔掉。我与哈勒尔的相 识可能使我在一定程度上理 解这本手稿,甚至认同它们 。如果我仅仅把它们看作是 某些可怜的精神疾病患者的 病态幻想,那么我很可能不 会将这些手稿的内容公布于 众。然而,我在这本手稿里 看到了更多内容:它记录的 是我们这个时代,因为现在 我终于认识到,哈勒尔的精 神疾病并不局限于他个人, 而是我们这个时代本身的疾 病,是哈勒尔他们这整整一 代人的精神疾病;患者也不 仅仅局限于那些弱者或社会 底层的人,那些最坚强、最 聪明、最有天赋的人反而更 容易被影响。 至于这本手稿到底有几 分贴近现实生活,我们暂且 不论,但它 导语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代表作,当代年轻人的精神指南。 全新译本,沉浸式体验孤独的自我疗愈之旅。 超现实主义风格的不朽经典,畅销欧美两个世纪的现象级小说。 比肩《尤利西斯》,引领读者探寻人性更深处。 荒原狼的目光刺穿了整个时代,直指现实背后的魔幻与荒诞。 书评(媒体评论) 他(黑塞)的写作充满 了人道主义精神和对人类的 爱心……它(《荒原狼》) 是德国的《尤利西斯》。 ——托马斯·曼 德国作家 读黑塞的书,就像在暴 风雨的深夜,感受到灯塔的 闪耀。 ——卡尔·荣格 瑞士心理 学家 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 ——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 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 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与高尚 的风格。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精彩页 日子如流水般悄然逝去。我又浑浑噩噩地度过了一天,以我那特有的简朴而怯懦的生活方式,安详地度过了一天:工作了几个小时;翻阅了几本旧书;像许多上了年纪的人那样,被疼痛折磨了足足两个小时后,服了一剂药粉,然后欣喜地发现,疼痛居然被蒙骗了过去;躺在充满热水的浴缸里,享受那令人惬意的温暖;收到了三份邮件,然后匆匆浏览了一遍那些无关紧要的信件和印刷品;做了一些呼吸锻炼,但我那懒散的毛病又犯了,所以今天就免了思维锻炼;花一个小时散步,发现薄纱似的云朵挂在天幕上,呈现出柔美珍奇、绚丽多彩的图案。这的确让人心旷神怡,就像阅读古书,或是沐浴在温暖的浴缸里一样。但总的来说,这根本谈不上是令人愉快的一天,至少不是个特别欢乐幸福的日子。对我这个上了年纪、对生活尚不知足的绅士而言,这只是个我早已经习以为常且再平凡不过的日子:一个不好不坏、不冷不热、尚能忍受和凑合的日子,一个没有特别的痛苦、没有格外的忧虑、也并无真正的苦恼或绝望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我既不会焦虑不安,也不会心烦意乱,只是心态平和地考虑下述问题:是否时辰已到,我该效法阿达尔贝特·施蒂弗特,用剃须刀结束自己的生命? 任何经历过另一种极度糟糕日子的人——他饱受痛风病或剧烈头痛的折磨,这种疼痛牢牢根植于眼球后部,像魔鬼一样,把眼睛和耳朵的每一个活动都从快乐变成痛苦;他经历过灵魂几近消亡、内心极度空虚而又绝望的可怕日子;在这片遭受了毁灭性破坏的土地上,他随时都在遭受股份公司无处不在的盘剥;人类世界及其所谓的文化就像小型游乐场里的小丑们一样,在那虚伪、卑俗、喧闹、变幻交错的灯光中冲他狞笑,并如影随形地纠缠着他,在他病态的自我中逐渐聚集,直到他无法继续忍受——任何品尝过这种地狱般生活的人,他都会对今天这样普通平凡、好坏参半的日子感到心满意足;他都会心怀感激地坐在温暖的壁炉旁阅读晨报,非常庆幸今天没有爆发战争,没有新的独裁政权产生,政界和商界没有爆出什么惊人的丑闻。然后他会拿起那把久已生锈的七弦琴,满怀感激地弹奏一首感谢上帝的赞美诗,曲子柔和适中,稍带欢快,近乎愉悦。这首曲子让他那宁静温和、好坏参半、被些许镇静剂所麻痹的苟安之神感到了无聊。在这令人满足而又无聊沉闷的平淡氛围里,在这非常值得感激的无痛状态中,他们两个——百无聊赖、昏昏欲睡的苟安之神和鬓发斑白、低声吟唱赞美诗的苟安之人——就像一对孪生兄弟那样相像。 能过上这种日子何尝不是一件幸事:知足安命,远离痛苦。在这种差强人意的日子里,你低调内敛,竭力控制自己的痛苦和欲望;你说任何话都低声细语,做任何事都小心翼翼。但遗憾的是,这种生活并不适合我。过不了多长时间,我就会厌恶它,再也无法忍受它,最终不得不选择一个新的环境作为庇护所,也可能诉诸感官上的愉悦,甚至可能选择一条充满痛苦的道路。尽管有那么一小会儿,我可以敞开胸怀呼吸那所谓的美好日子里不冷不热、平淡无奇的空气,暂时摆脱欲望和痛苦,但我毕竟有着幼稚可笑的灵魂,我的心只会变得更加痛苦,我想将那把生锈的、演奏着感恩乐曲的七弦琴扔向昏昏欲睡的苟安之神,砸在他那自鸣得意的脸上。我宁可让那剧烈的痛苦灼烧我的心,也不愿接受这种轻松安逸但波澜不惊的生活。此时,一种强烈的欲望点燃了我内心渴望已久的情绪和感觉:这是对这种平庸、肤浅、刻板而毫无生气的生活的一种愤怒,一种想要砸烂某些东西的疯狂渴望,比如百货商店、教堂,甚至我自己。我渴望做一些鲁莽而愚蠢的事情:扯下几个受人膜拜的偶像头上的假发,资助一些叛逆的学生渴望已久的去汉堡的车票,诱拐一个小女孩,或者扭断某个古怪的中产阶级势力代表人物的脖子。因为在所有的事物中,我最痛恨、最憎恶和最想诅咒的正是这些:安于现状,所谓的幸福安乐,中产阶级精心装扮的乐观主义,以及一切滋生这种平庸无奇、普通正常事物的肥沃土壤。 P19-2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