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浙江自然博物院和深圳博物馆联合推出的“向海之旅--重返海洋的爬行动物”展览,以100余件珍贵的古生物和现代海洋爬行动物标本,展示了古脊椎动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过程。展品包括三叠纪海洋爬行动物各个类群的精美化石、与中生代海洋爬行动物一起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和无脊椎动物化石以及现生的海龟、海蛇、海鳄标本,很多展品系首次展出。其中,近7米长的关岭鱼龙化石,带胚胎的黔鱼龙、混鱼龙、贵州龙化石,以及康氏雕甲龟龙、东方豆齿龙、双列齿凹棘龙等三叠纪海洋爬行动物化石尤为珍贵,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本书稿为展览配套图录,共收录古生物和现代海洋爬行动物标本,并配有相关文字说明。书后附有两篇相关专题论文。 目录 前言 一、化石与地层 (一)认识化石 (二)化石分类 (三)到哪里寻找化石? (四)地层和地质年代 二、爬行动物的演化 (一)从海洋到陆地 (二)从陆地返回海洋 三、中生代海洋爬行动物家族 (一)鳍龙类 1.楯齿龙类 2.肿肋龙类 3.幻龙类 4.纯信龙类 5.蛇颈龙类 (二)鱼龙类 (三)湖北鳄类 (四)海龙类 (五)海生原龙类 (六)沧龙类 四、新生代海洋爬行动物家族 (一)海龟 (二)海蛇 (三)海鳄 (四)海鬣蜥 结语 相关论文 重返海洋的爬行动物一蛇颈龙 应用数字化技术提升古生物展览的传播效果——以“向海之旅一重返海洋的爬行动物”展览为例 序言 生命,在时间维度里呈 现出不断延展和转瞬即逝两 种形态,生老病死,循环往 复,踽踽独行。“物竞天择” ,生物与环境、生物之间、 生物本体协同发展又互为干 扰,从而生物的适应机制触 动演化机制。这是生物学基 本命题,也是人类对未来旅 程探索的核心命题。 广袤大海拥有丰富的生 态位同时也存在严苛生存环 境。古老的生命在生存压力 驱动下奔赴海洋,向海而生 的旅程淋漓尽致地展现着生 命的顽强、适应、变化、智 慧、脆弱……生物需要解决 的终极问题只有两个:生存 与繁衍。个体如何在复杂环 境和食物链系统中存活,完 成生殖繁衍后代,从而保证 种族的存活,中生代海爬完 整地诠释了这一过程。 在展览策划时,我们得 到浙江自然博物院鼎力支持 ,挑选了完整中生代及现代 海爬序列,展品间逻辑关系 清晰,不乏多个首次出馆展 出的珍贵化石和模式标本, 冀期能完整展现海爬的演化 历史。在内容策划上,我们 将阐释重点放在爬行动物从 陆地环境到海洋环境变化过 程中生物性状的演变,由此 突破生物分类的框架,很好 地解决了演化亲缘缺失问题 ,使得展览可以拓展视角, 从趋同演化角度对比不同时 空下同一性状产生的原因。 这种选择是基于深圳博物馆 历年自然演化通史系列展已 经对达尔文进化理论、演化 树和演化里程碑事件进行完 整介绍。类似断代史的海爬 展览更聚焦于“适者生存”。 多年来,深圳博物馆坚 持策划推出演化主题展览, 旨在青少年心中种下一粒种 子:对大自然的敬畏、对自 然科学的好奇、对自然学科 的热爱。我们希望孩子们不 仅仅对恐龙欢呼雀跃,更可 以认识到古老生命的繁盛与 强大;希望学生们不局限于 书本知识,可以近距离直面 自然:希望青少年不沉溺于 繁杂信息空间,可以在博物 馆社交空间中寻找自己的道 路,培养终身学习习惯。 “穷山候至阳气生,百物 如与时节争。”一年复一年 ,这些爬行动物向海之旅的 故事依然在地球某一角落正 在发生。 杜鹃 深圳博物馆副馆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