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样本》是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和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的书稿。作者裔兆宏以报告文学的形式,用优美的文字,全方位叙述事关中国未来发展的南水北调巨大工程的由来、决策、实施的全过程。作者以独特的角度,向读者展示这一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南水北调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大事,讴歌先进事迹,歌颂先进人物,鞭笞丑陋现象和行为,歌颂它的历史功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美丽中国样本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裔兆宏 |
出版社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美丽中国样本》是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和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的书稿。作者裔兆宏以报告文学的形式,用优美的文字,全方位叙述事关中国未来发展的南水北调巨大工程的由来、决策、实施的全过程。作者以独特的角度,向读者展示这一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南水北调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大事,讴歌先进事迹,歌颂先进人物,鞭笞丑陋现象和行为,歌颂它的历史功绩。 内容推荐 《美丽中国样本》勾勒出南水北调工程在水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的积极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效,再现了南水北调十年治污历程的艰辛,凸显了南水北调工程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美丽中国样本》由裔兆宏编著。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水患的九州 ◎上苍的眷顾 ◎先人的遗憾 ◎洪涝,民族的心腹大患 第二章 大国行动 ◎干渴的北方 ◎一代伟人之梦 ◎从梦想到蓝图 ◎天津为何不要长江水 第三章 绝望中的河湖 ◎哭泣的“母亲河” ◎古老运河不堪重负 ◎淮河,还能叫“河”吗 ◎呻吟的南四湖 ◎清水河怎成了“黄水河” ◎堪忧的水土流失 ◎黄姜为何成了“黄祸” ◎东线取水口安全吗 第四章 面临向北方送水“大考” ◎开工,更让“治污”成热点 ◎一位“淮河赤子”的抗争 ◎东线人努力了 ◎堵污源,中线紧锣密鼓 ◎“大考”岂能过关 ◎寻找难治的污染源 第五章 “大考”带来的深思 ◎哪来的“拦路虎” ◎为何没生态补偿的机制 ◎呼唤法制的约束力 第六章 勇于争先的江苏 ◎运河源头碧水流 ◎“运河之都”的智举 ◎水绿宿迁的奥妙 ◎煤城果断“亮剑” 第七章 凤凰涅槊的山东 ◎哪里来的压力 ◎治污,就是“战争” ◎污水变清流的妙用 ◎斩断“戈尔迪之结” ◎湿地,生态治污的奇迹 第八章 丹江口拒绝污染 ◎告别黄姜之“痛” ◎撬动一个地级市的绿色转型 ◎为了庄重的承诺 第九章 清流北上启迪什么 ◎“库兹涅茨曲线”不适应中国 ◎节水,生态文明的破题之作 ◎被逼的循环经济之路 ◎如何考核官员政绩 ◎生态文化显魅力 尾声 试读章节 郧县位于中线水源区,在其境内,丹江口库区回水总长140公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淹没区和重要的水源区。然而,郧县当时的水土流失却有206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3.5%,是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较大的县之一。 陕西省水利厅提供的数据显示,水源区急需治理的水土流失还有29878平方公里,占流域总土地面积的45%。 水土流失,土地肥力下降,迫使农民增加化肥使用量。而土壤中残留的化肥,残留的农药,又被大量携带入水库,造成面源污染。 …… 盗挖滥采矿产资源,是丹江口库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另一大原因。 河南淅川县矾矿资源储量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矾矿资源产地之一。由于国内外矾价飙升,暴利驱使之下,一些不法业主盗挖滥采矾矿资源。一些县乡干部在利益的驱动下,也涉嫌参与其中。 淅川县寺湾镇矿管所干部申某、土地所干部张某、兽医站干部叶某。还有下街村支书白某等人,在没有任何合法采矿手续的情况下,不顾柳林沟村干部群众的反对,带着两台挖掘机,雇用五六十人来到柳林沟村6组北面的陈碳沟,用炸药炸山开挖矿口,将矾土挖出,雇用几十辆农用机动三轮车,浩浩荡荡,或被拉到山外高价倒卖,或被拉到周边县市进行冶炼,赚取高额利润。 在陈碳沟里面有矾土矿的一面山坡,无论是从沟上,还是到沟下,均被非法采矿者破坏得千疮百孔。爬到山坡之上,只见每个矿口内部岩石裸露,矿口边缘树根裸露。而在矿口之上,原先茂密的山林被采矿者伐掉之后,已经变得光秃秃的。 村民们气愤地说,如此乱采滥挖,不仅破坏矿产资源,也破坏自然环境,最终必定造成大量水土流失,祸害百姓,殃及子孙。 而采矿者往往趁着早晨,聚集五六十人来到陈碳沟,非法采矿。甚至在半天时间,到陈碳沟拉矾土的农用机动车就有近百辆之多。 柳林沟村组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曾联名向镇里举报非法采矿行为。非法采矿点也曾被查封过,村民们也确实高兴了一阵子。然而,仅仅过了两三天,非法采矿死灰复燃,这让他们大失所望。 由于当地政府对非法采矿整治不力,陈碳沟的乱挖滥采行为十分嚣张。 登上淅川县马蹬镇离水库最近的山坡,放眼望去,四周的坡面上沟壑纵横,展露出的大片光秃秃的“黄土高坡”景像! 这一带都是红色砂岩,其状态松散,容易流失。而这里年降雨量是800毫米,且60%集中在夏季,坡度陡,植被差,一遇暴雨,洪水泥沙,夹带着面源污染,统统泻到了丹江口水库里面。 严重的水土流失,是长期不合理开发造成的。水土流失刮走了地表土层,淤塞河道及库区;还将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带入水体,使得土地肥力下降,水质遭到污染。 据全国第二次卫星遥感调查资料显示,在河南、湖北和陕西3省南水北调的水源区,水土流失共有4.74万平方公里,占其国土总面积的54%。而在这样的土地上,当地农民又开垦出大片的耕地,这无疑又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按照林业部门规定,坡度大于25度的山地不宜开垦种地,应该退耕还林。然而,由于地貌限制,丹江口水源区超过25度以上的耕地,比比皆是,有些地方甚至还把地种到60度以上的陡坡! 水利部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副总工程师彭彪认为:“坡耕地很多,占了相当的比例。它施用大量的化肥以后,一下就冲到了河里,那么最终就冲到丹江口水库里了。” 水源地各县市为扭转水土流失的局面,虽已采取了多种措施综合治理,但因难度大,加上财力困难,治理面积每年仅为3%,水土流失每年给丹江口水库带来的是12亿吨的泥沙、600多万吨的化肥和5000吨农药。 丹江口水库出现了一些水质污染的情况,面源污染是水库氮磷超标的主要原因。而库区周边严重的水土流失,则直接加剧了污染的程度。 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局局长翁立达说,丹江口水库受面源污染的影响,已接近纳污能力的上限,部分功能区的污染物现状人河量,已超过水体纳污能力。 而丹江口库区人口密度大,土地负荷重,面源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很脆弱。 还有,陕南地区多为国家级贫困县,无资金投人防污治污的项目。 看来,保护好汉江中上游水源,任重道远。 P100-102 序言 “南水北调”的文学记录——评裔兆宏长篇报告文学《美丽中国样本》 李炳银 水,乃人的命脉所系。没有了水,人类以至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将无从谈起。 可是,中国的华北、中原等很多北方地区,如今严重缺水。“北京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天津地处“九河下稍”,却没有水用;华北平原如今是因为过量抽取地下水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漏斗区;山东、河南等地区严重缺水,人们的生活生产和发展局势因缺水而变得非常严峻。历史上,北方其实并不缺水,《吕氏春秋》中说“河出孟津,大溢遂流”。可以说,华北平原、中原厚土、山东平原,都是因河而来。这是河之患,亦是河之利。但在这患利的表现过程中,却明白地说明着水量丰富的信息。可是,如今河细断流,丰水不再,大地干渴,人困于水。是人阻断了河流,还是河流抛弃了人类。这是个问题,实在需要叩问和面对。 北方缺水,为了生存发展,无奈之下,只有从南方设法调水。于是,有了看似激情豪迈的设想和主张,有了改天换地的壮烈行动,一个再造江河——“南水北调”的宏伟工程开始实施建设。其中线、东线已经接近完成,“南水北调”即将部分地成为现实。作家裔兆宏的长篇报告文学《美丽中国样本》,就是在真实的接触面对过程中,对“南水北调”工程从提起的缘由和具体的实施过程情形的文学表现。在我的接触范围看来,此前有单从移民角度、有从某一工程建设(如调水穿黄工程)角度反映调水工程的文学报告,但这部作品,是迄今全面和内情客观地报告这个宏大工程的文本,为人们比较轻松和具体生动地了解感知“南水北调”历史与实际进展结果提供的很好文学读本。亦可以说,裔兆宏用文学的笔墨为“南水北调”工程,写下了一本可资参照记忆的真实史志作品,十分难得和珍贵。 像《美丽中国样本》这样的事件报告,对于文学家的要求和困厄都是明显和强烈的。在这里,作家已经失去了自由选择驰骋的可能,对象和目标是已经设定的,这就排他地决定了作家的写作方向和基本的叙述内容。因此,作家必须有才能和方法在有限制的范围内将自己的本领功夫给予释放,让自己面对的对象以文学的形态得到很好地展示和表现。面对“南水北调”这个信息内容浩如烟海的对象,裔兆宏摆脱了可能走向因堆砌资料而卷轶浩繁的歧途,在总共“九章”主体叙述和“引子”“后记”的线性布局结构与组团呈现下,就很清晰简练地将中国历史和现实的水环境情形给予描述,将过去中国一些相关“治水”的情形,如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等给予了适当的引入,将工程中如勘测、施工、移民、水患、治污、纷争、用度等等相关内容纠合到一起,系统而分别有重点地进行报告,最终使书写对象的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原貌毕现。这种统摄全局,重点把握的驾驭手段,使得这部作品全面丰富而不臃肿,过程迁移自然而信息情节丰富,有气势,有故事人物内容,有工程进展情形,也有人的情感命运窘困局面和或高尚或丑陋,或无奈的行为选择,林林总总,厚重丰润。 裔兆宏以其艰辛的采访和历史现实的追踪,向读者提供的大量相关信息及内情故事,令人得益多多,感受深刻。对北方缺水的严峻局面,其描述介绍就非常地令人开阔眼界和深感震惊,像北京的21条河流全部断流;像天津原本有140多亿立方米的水入海,可现在却因缺水导致地面沉降2米多等这样的严峻局面,未必是所有人都了解的,但却与所有的中国人都相关。对于作品,这些内容是必要的部分,作为“南水北调”工程,这是最原始和基本的根源。所以,北方缺水,大地在干枯,生态在恶化,生存危机就在当下这些内容自然成了作家最早关注的部分。这些内容是调水的背景,也是说明调水必须与无奈的必要文字。在进入工程的实施阶段之后,作品即开始有重点地对决策、选线过程及需要面对的许多问题展开叙述。作品最多涉及的是如何解决预防水源地和输水过程中保证水质的问题,因此而对水源地和沿途很多地方存在的可怕污染情形及其艰难管控治理行为做了真实充分的报告。如汉江流域对“黄姜”污染的管控、湖北、江苏、山东、河南等地对其境内河湖污染可能对输水威胁的防范治理情况等。在这所有的过程中,都时时存在着个人,局部和大局的利害、牺牲与奉献、崇高与卑劣、权利与义务等等矛盾问题,而恰恰是在许多的矛盾中,作家发现并用事实的表现,以人物的选择故事,将对象给予文学的描写和价值的褒贬,具有形而上的激情力量。像“一位‘淮河赤子’的抗争”一节中对霍岱珊多年关注淮河污染形势和自发抗争,他不顾被人监视、窃听、威胁以至打骂而不放弃斗争的情形描写,就很使人感慨和沉思。江苏的扬州等地在处理“加快沿江开发”和保证调水质量的矛盾过程中科学决断努力情形;陕西、湖北、山东、河南相关地区_放弃矿山开发、关闭化工、造纸等容易成污企业、承担沉重的移民搬迁任务等,都是在牺牲自己的经济利益维护大局的精神行动,在非常矛盾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无私动人的力量。作品在报告某些河水污染危害时不避尖锐(如沿淮流域的“癌症村”),在面对不少地方自觉牺牲行动时常常动情,从而使很多似乎政策性的举措带有了人性和情感的成分,也很好地体现了在落实“南水北调”这个大的惠民工程过程中高扬以人为本,以大局为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自觉逼近文明的努力情形。我想,作家将自己的作品题为《美丽中国样本》,或许是同这多方面的追求有密切关系吧! 这部报告文学,在人的无奈中书写人的豪情壮志,在艰难调水的过程中表现人们的无私奉献和大局精神,在尽可能接近科学的规划、调度、管理、要求中书写组织建设者的目标理想追求,在很多可能会危害调水目的的严重污染对象描述中提醒人们防止灾难发生等,既是对调水工程真实的报告,也是对所有以不同的方式行为参与了这项工程的人们的报告,还是作家自己在这次报告过程中丰富知识积累和复杂感受的报告,有身在其中,又置身事外的眼光和把握,很见心力功夫与真诚态度。 “南水北调”是注定会影响久远的人造工程。对于这样的对象,有及时真实记录社会重大事件人物功能的报告文学,是不应该忽略和错过的。这次,裔兆宏不避采访过程的繁重艰难,不避真实表达的限制约束,甘愿投身期间,并获得很好结果。这在现实的报告文学创作和裔兆宏个人的人生及文学创作经历中,都是应当提倡和鼓励的选择。也许,在写作中作者述事甚多,而突出人的行为及精神情感命运的笔墨显弱,文学感染力也许会受到影响。但是,作为重大的事件报告,因为有了这部《美丽中国样本》,“南水北调”这样的人类宏伟工程,方在大量浩繁的工程建设档案资料之外,有了一部更多文学特点而又简练易读的真实报告,这对于所有参与决策、领导、建设、管理和很多作出了无私贡献和牺牲的人们的心血劳动付出,对于包含在这些行为中的智慧、豪情、高尚精神、坚毅性格、复杂情感、命运际遇等丰富内容,是一次很好的检阅记录。这种“史志”式的文学书写,会成为历史和文学的一个部分,并伴随“南水北调”工程的存在而保留,甚至其生命价值还会悠久于工程本身。墨写的文字,比雕刻在石头上的痕迹还难以抹去! 二○一三年九月 后记 “美丽中国”,一个久违的词汇,一个令人憧憬的乐园。 “美丽中国”,呈现的是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 “美丽中国”,体现的是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 “美丽中国”,展现的是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 春天里,我置身东线源头的江都水利枢纽,阳光明媚之中,通扬运河与芒稻河静若处子、波澜不惊,抽水站里到处佳木郁葱,绿草如茵,花丛中彩蝶飞舞,草坪上小鸟漫步,就连空气里也透着一股股清香,沁人心脾。尤其是河岸边那成排的垂柳,犹如爱美的扬州女子,梳理着长长的青丝;让人油然而生“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美感。走进这里,我们就仿佛走进了一个“世外桃源”。 春天里,我走进滕州微山湖湿地,10万亩野生红荷、数十平方公里的芦苇荡惊现眼前,不知名的水草,在那浅浅的流水里恣意摇曳;大片大片逶迤的芦竹,任性生长,棵棵高高的,壮壮的,径直向上;善于铺陈的芦苇翠绿,满眼皆是,任意奔向到湖岸水处;还有葳蕤、茂腾的蕨类植物,宽厚的叶子,在阳光照射下,或显得赭红,或露出青绿的颜色。 登上海军弃用的舰艇,穿越在烟波浩淼的湖面之上,春风如意拂来,湖水碧波荡漾,极目远眺,波光粼粼,鸥鹜翔集,风光旖旎,万千气象。 春天里,我穿越在鲁西南的原野之上,透过车窗凝望大地,绿色的田野,纵横的阡陌,整洁的村庄,清澈的河流,碧波的湖水,还有一处处大小不一的湿地,不时地从眼前闪过。看聊城泉林纸业“生物指示池”,水中水草茂密,鱼翔浅底;观菏泽赵王河人工湿地,飞鸟争鸣,哇声一片。 春天里,我走进燕赵大地,登上静谧的漕河渡槽,这个早已肩负了向首都送水使命的“立交桥”,竟然到处喧嚣着生命的热烈气息,不仅渡槽之上鸟鸣虫吟,就连渡槽之下庄稼拔节的声音、花萼破裂的声响,也能传进耳鼓。灵动的水,诗意的水,带给人类的是神奇的亲切。 春天里,我走进了中线渠首的南阳陶岔时,一座座荒山、荒滩都披上了绿色的新装,真是万山绿遍,氤氲如黛。明媚的阳光中,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各展英姿,相映成趣,正成为当地吸引游人的另一张“绿色名片”。 春天里,我站立在雄伟的丹江口大坝之上,远眺群山苍翠,湖面水天相连;近观“天池”碧水浩淼,碧蓝明净,犹如一个巨大的天然镜面,折射出大自然瞬息万变的景色。一阵阵轻风徐来,平静的湖面又像美人身上锦缎一般微微皱起,形成千万条细纹,顿时令人浮想联翩,撩人豪情万种。迷恋美丽的风景,陶醉于晶莹剔透的碧水,我禁不住走下大坝,与司机小许师傅一起走向汉水之畔,掬一捧清水,入口甘甜清冽,绝非加工的纯净水所能比拟也!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美妙的中线源头,汉水汤汤,大江北上,我不由得想起了这美妙的诗句!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我不知道当年的屈公何不在汉江之畔徜徉一番? 南水北调,无论是东线,还是中线,均为一江清水北上,这岂不是“美丽中国”最好的样本吗?!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