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风骨兴寄(唐宋散文十二讲)(精)/鸣沙 |
分类 | |
作者 | 高璐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以“唐宋八大家”为主,通过对诸多唐宋著名散文作家作品进行讲解与赏析,介绍该时期散文发展脉络、作家的创作情况,以及各流派之间的继承关系和独特风格。本书撰写秉持求真与务实两大原则,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吸收现有研究成果,以时代和人物为线索,分为十二讲,每讲下设若干小节。各讲之间互相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了合理的结构体系。 作者简介 高璐,女,陕西榆林人,文学博士,现任兰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出版《明代诏狱与文学研究论稿》《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论稿》《明代诗文涉医文化文献辑要》等多部学术专著与古籍整理著作,在《光明日报》《文史》等重要报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目录 引言 第一讲 魏徵与王绩:初唐时期的仕与隐 第一节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第二节 王绩《五斗先生传》 第二讲 陈子昂:风骨与兴寄的呼唤 第一节 陈子昂与他的时代 第二节 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第三讲 李白与王维:盛唐的信笺 第一节 李白《与韩荆州书》 第二节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第四讲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 第一节 韩愈的传道之志与如椽之笔 第二节 议论篇:《论佛骨表》 第三节 写人篇:《张中丞传后叙》 第五讲 柳宗元:“独钓寒江雪” 第一节 柳宗元的贬谪心结与真切笔触 第二节 山水篇:《始得西山宴游记》 第三节 寓言篇:《蝂传》 第六讲 吉光片羽:唐代散文遗珠 第一节 李华《吊古战场文》 第二节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第三节 皮日休《读司马法》 第七讲 风雅再临:北宋初期的散文 第一节 宋初散文的发展脉络 第二节 王禹偁《黄冈竹楼记》 第三节 范仲淹《岳阳楼记》 第八讲 欧阳修:“醉翁”的胸襟 第一节 欧阳修的散文成就与文坛贡献 第二节 山水篇:《醉翁亭记》 第三节 写人篇:《祭石曼卿文》 第九讲 曾巩与王安石:平和简练不寻常 第一节 曾巩《醒心亭记》 第二节 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 第十讲 苏洵与苏辙:劲健沉稳有余响 第一节 苏洵《六国论》 第二节 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第十一讲 苏轼:“坡仙”的文法 第一节 议论篇:《留侯论》《日喻》 第二节 山水篇:《后赤壁赋》 第十二讲 李清照与文天祥:忧国伤时正气彰 第一节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第二节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后记 导语 唐宋时期散文名家名作迭出,呈现出极为繁荣的创作局面。赏析名家名作,阐述文脉流传。 全年龄适合、无门槛阅读的文学史通识著作。逐字解析、娓娓道来,带你入门中国古代文学史。本书既具有贴合专业特点的优势,又能够满足当下社会大众了解古代文学知识的需求。 后记 回想第一次给本科生讲 授“唐宋散文欣赏”这门课, 是在2015年的春季学期。 当时,我的手中只有薄薄的 一册自编讲义,殊为简陋, 但学生们却对这门课充满热 情。这使我得到了莫大的支 持和鼓励,使我想把这门课 程内容打磨得更精细、更丰 富。此后,我几乎每个学期 都要开设“唐宋散文欣赏”课 程。课程结束后,我会根据 课文的难易程度和课堂教学 的反馈情况做一些修订,既 补充一些言而未尽的知识, 也删汰一些芜蔓的枝节。八 年过去了,讲义的内容就好 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 越来越厚,已非从前规模之 可比。今天,我把它奉献给 喜欢唐宋散文的人,希望我 的讲解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 唐宋散文,并由此更加喜爱 我们的传统文化。 本书的编纂得到了许多 人的支持和鼓励,最初是我 的前辈庆振轩教授建议我面 向本科生开设“唐宋散文欣 赏”。在他的支持下,这门 课程才得以与莘莘学子见面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郑 庆寰编辑给我许多鼓励,窦 知远编辑为书稿提出了许多 中肯的意见,如果没有他们 的帮助,这部书稿是万万难 以面世的;王瑞霖等小友帮 我校对书稿引文、补充注释 ,其间历经许多辛苦,使我 感念不已;还有选修这门课 的学生们,我们因“唐宋散 文欣赏”这门课程相聚,度 过了一个学期充实、丰富、 快乐的课堂时光。现在他们 当中的一些人已经走上了工 作岗位,还有一些人选择继 续深造。虽然身在祖国的四 面八方,但我们仍时常联系 。每当提起学习这门课的点 点滴滴,他们总会说,这是 一段令人难忘的、美好的大 学回忆。这让我感到很荣幸 ,也很欣慰。 我来兰州工作,不知不 觉已经九年了。窗外可以看 到皋兰山上的皑皑积雪,耳 畔可以听到黄河的阵阵涛声 ,这使我常常想起白居易在 《庐山草堂记》中的话:“ 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 获所好,又何以求焉?”是 为记。 高璐 2023年6月30日于金城兰 州 精彩页 中国古代散文具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程,其产生可以上溯到上古时期的官府文书。唐宋散文则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长河中的一个新高峰,它继承了先秦两汉时期散文的创作传统,同时还吸收了六朝骈文中的一些艺术技巧,在这些基础上形成了具有自身文学特色和审美意蕴的优秀作品。其中所确立的书写范式和展现的艺术力量,又深深影响了明清散文的创作。即使是在现代白话文兴起一个世纪后的当下,唐宋散文的章法结构、语言艺术仍对今天的写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散文史的发展,按照前人的意见,大致可以分为先唐和唐以后两个阶段。先唐时期是古代散文产生和发展时期。文学史家认为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尚书》,它是上古官府文书的总汇,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文学特征。《尚书》中的文章结构趋于完整,有些篇章注重人物的口吻和语气,有些篇章注重语言的形象化,有些篇章则注重对场面的具体描写。后世的制诰、诏令、章奏,都明显地受它的影响。由于《尚书》距离我们的时代太过于遥远,其中的一些记言文章佶屈艰深,晦涩难懂。所谓“周诰殷盘,佶屈聱牙”,从这种描述中可以窥见上古散文的最初面貌。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孕育出了各种新的思想,它们互相不断碰撞,迸发出耀眼的火花,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情状。散文在该时期也进入了全面兴盛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前者以《春秋左氏传》《战国策》《国语》等为代表,后者以《老子》《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等为代表。这些散文言语犀利、情采并茂,力求在表达上具有最大的说服力和鼓动性,从而展现出一种崭新的文风。不仅如此,这些散文还非常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意义。其中的许多小故事写得饶有风趣,常隐含着耐人寻味的意旨,成为流传后世的成语典故。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狡兔三窟”“南辕北辙”“鹬蚌相争”“亡羊补牢”等成语,沿用至今,极具生命力。大家在学生时期或许已经接触过一部分这类文章,譬如《烛之武退秦师》《城濮之战》《孟子见梁惠王》《逍遥游》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篇。 两汉散文艺术又在前代基础上有了新的突破。司马迁以生命的体验来实现立言的崇高目标。他饱含着深厚的情感运笔行文,使《史记》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表现出磅礴的气概和雄浑刚健的艺术力量,对后世传记文学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汉初贾谊、晁错、枚乘、邹阳等人创作的政论文风格朴实,议论酣畅,意气纵横,尽所欲言,具有将说理与情感、气势、形象相结合而动人心魄的特色。《淮南子》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基础上,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它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保存了许多神话材料,呈现出宏大雄奇的特色。东汉时期,班固的《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注重史事的系统、完备,力求有始有终,记述明白,以实录精神叙写社会各阶层人物,平实中见生动,与《史记》一道,堪称后世传记文学的典范。整体来看,汉代散文风格朴实,造诣突出,得到了后世的有力肯定,唐宋以来的诸多习文者也往往以三代两汉文章作为学习的典范。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