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劳动基准法研究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作者 林嘉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以劳动基准法为研究对象,立足中国实际、探究理论根基、比较域外经验,旨在对劳动基准法的基础理论、具体制度以及实施机制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研究思路主要呈现如下三个特点:
一是理论研究与制度实践相结合。深化劳动基准法基础理论研究,探讨劳动基准法的性质、效力,在劳动关系调整模式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以我国劳动基准立法与实施现状为研究起点,结合实证调研数据,呈现我国劳动基准法的真实状况及问题,并对我国劳动基准立法各项具体制度实践与实施机制展开研究。
二是体系建构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本书对劳动基准法的理论与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与系统的制度体系,并以此搭建研究框架。同时,在宏观层面,聚焦我国劳动基准立法的争议焦点,就劳动基准的高低、劳动基准的立法模式选择、劳动基准法的时代挑战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又在各项具体制度研究中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
三是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本书以根植中国现实、解决中国问题为研究主线,同时在研究中融入国际化视野,对全球化进程和国际劳工标准对劳动基准立法的影响展开研究,为我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提供理论储备,并在各具体制度研究中对域外立法经验进行比较、分析与借鉴,汲取有益成果。
作者简介
林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字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研究会会长。2005年为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劳动法律讲座。在《中国法学》等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出版多部著作,主编集刊《社会法评论》和多部国家级规划教材。
目录
第一章 绪论:研究背景与研究对象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国内立法背景
二、社会经济背景
三、国际社会背景
第二节 研究对象
一、劳动基准的含义辨析
二、劳动基准的事项范围
三、劳动基准与相似概念的区别
四、劳动基准法的界定
第二章 我国劳动基准法的现状与争议
第一节 我国劳动基准法的立法与实施现状
一、我国劳动基准法的立法现状
二、我国劳动基准法的立法特点
三、我国劳动基准法的实施现状
四、我国劳动基准法的实施情况分析
第二节 我国劳动基准法的争议焦点:劳动标准的高低
一、我国劳动标准的高低之争
二、由劳动基准高低之争带来的劳动基准覆盖范围的宽窄之争
三、由劳动基准高低之争带来的劳动基准执法的宽严之争
四、我国现行劳动标准的高低分析
第三节 我国劳动基准法的立法选择
一、我国劳动基准法立法体例选择
二、我国劳动基准法立法面临的时代挑战与对策选择
第三章 劳动基准法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劳动基准法的理论溯源
一、早期劳动基准法的理论基础——劳动力的可持续性
二、人权理论发展的推动
三、社会法理论对劳动关系法律调整模式的影响
第二节 劳动基准法的性质与调整方式
一、劳动基准法的性质
二、劳动基准法的调整方式
三、劳动基准法的强制性调整与行政法之比较——基于德国行政法理论
第三节 劳动基准法的规范效力
一、关于劳动基准法规范效力性质的争论
二、劳动基准法规范具有双重法律效力——从调整对象的角度分析
三、劳动基准法规范在劳动行政关系上的公法效力
四、劳动基准法规范在劳动关系上的私法效力
第四节 劳动基准法调整模式的弹性协调
一、劳动基准法的国家强制模式与团体自治、个体自治的弹性协调
二、劳动基准法调整模式的弹性协调之一:设定必要的排除性规定
三、劳动基准法调整模式的弹性协调之二:赋予集体合同对特定条款的变更权
四、劳动基准法调整模式的弹性协调之三:赋予劳动关系主体特定的选择权
第四章 全球化与国际劳工标准对劳动基准法的影响
第一节 全球化对劳动基准法的影响
一、全球化背景下劳动法领域的放松管制趋势对劳动基准法的影响
二、社会条款之争、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对劳动基准法的影响
三、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劳动基准法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国际劳工标准对劳动基准法的影响
一、国际劳工标准的概念与历史沿革
二、国际劳工标准的内容与特点
三、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劳工标准对劳动基准法的影响
第五章 工作时间法律问题研究
第一节 标准工时制度研究
一、标准工时制度的全球立法趋势
二、我国标准工时的立法现状与问题
三、完善我国标准工时制度的建议
第二节 特殊工时制度研究
一、特殊工时制的实施机制
二、我国特殊工时制的现状
三、我国特殊工时制的完善
第六章 休假法律问题研究
第一节 休假制度的基础理论与现状梳理
一、休假制度的基础理论
二、我国休假制度的现状梳理
第二节 我国休假制度立法权限研究
一、我国休假事项立法权限行使中存在的问题
二、完善我国休假事项立法权限配置的建议
第三节 我国休假制度具体问题研究
一、我国休假制度中的具体问题
二、各具体休假制度的完善建议
第七章 工资法律问题研究
第一节 我国劳动立法中工资定义
一、我国劳动立法中工资定义的局限
二、国内工资定义主要理论观点评析
三、未来我国劳动立法中的工资定义
第二节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研究
一、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正当性的论争
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三、未来我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工资优先权制度研究
一、工资优先权的性质
二、工资优先权制度的基本内容
三、我国工资优先权的规范构造与完善方案
第四节 欠薪支付保障制度研究
一、工资保障基金制度的基本内容
二、我国现行欠薪支付保障制度观察
三、我国欠薪支付保障基金的建构路径
第八章 职业安全卫生法律问题研究
第一节 职业安全卫生法的概念、适用范围与体系
一、职业安全卫生的概念
二、职业安全卫生法的适用范围
三、我国职业安全卫生法的体系
第二节 职业安全卫生法的“预防为主原则”研究
一、预防为主的概念、必要性及其功能
二、预防为主原则的规范基础及其存在的问题
三、职业安全卫生制度预防为主原则的完善
第三节 职业病诊断和鉴定制度研究
一、职业病诊断和鉴定制度概述
二、职业病鉴定和诊断制度的问题
三、职业病诊断、鉴定制度的完善
第四节 职业安全卫生监察体制研究
一、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监察体制的历史
二、我国职业安全卫生
序言
劳动基准法是指关于基
本劳动标准的立法,即国家
为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基
本生活而制定的,关于各项
劳动条件最低标准的法律规
范。劳动基准法又可以进一
步区分为形式意义上的劳动
基准法和实质意义上的劳动
基准法,前者指直接以“劳
动基准”命名的体系化单独
立法,如美国《公平劳动基
准法》(The Fair
LaborStandards Act,FLSA
)、日本《劳动基准法》(
劳働基凖法)等;后者则指
国家就工资、工时、休息休
假以及职业安全卫生等各项
劳动条件介入干预的法律规
范。实质意义上的劳动基准
法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
1802年的英国《学徒健康
与道德法案》,这也是现代
劳动立法的开端。
我国目前虽无形式意义
上的劳动基准法,但改革开
放以来,实质意义上的劳动
基准法在体系和内容上得到
了相当程度的丰富。1994
年《劳动法》颁布,作为基
础性、综合性的劳动立法,
其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工资、劳动安全卫生以及女
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等
劳动基准作出了一般性规定
,后国务院及其行政部门又
相继出台《国务院关于职工
工作时间的规定》《工资支
付暂行规定》《最低工资规
定》《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
定》等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对各项具体劳动基准予以
规范。我国劳动基准法制的
建设与发展,对保障劳动者
基本权利、构建和谐劳动关
系和发展完善劳动力市场发
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应当看到在改革
开放40多年后的今天,我国
劳动基准法的立法质量与制
度供给仍然存在较为突出的
问题。一是目前我国的劳动
基准性规定以行政法规和部
门规章为主体,规定分散且
效力层级较低,尚未形成相
对独立的劳动基准法律体系
,不同规范之间的协调与衔
接不够顺畅,导致重复立法
与立法空白,甚至有些条款
存在冲突,进而影响法律条
文的理解与适用。二是《劳
动法》对我国劳动基准的主
体内容确立之后,近30年来
未有实质性修改,部分条款
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
性,亦有部分条款已经过时
,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
现实需求。此外,立法的疏
漏与滞后又进一步影响着法
律的实施与执行,影响全而
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的新矛盾和新问题,
对我国劳动基准法的理论与
实践提出了新挑战。例如,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
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运用和
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工
作组织形式和用工方式发生
进一步变革、催生了灵活多
样的新就业形态。不同于传
统的标准用工形态,新就业
形态管理松散化、主体多样
化、关系复杂化,以标准劳
动关系为基础确立的劳动基
准规范实难妥善因应新就业
形态下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缺
失问题。因此,如何规范新
就业形态用工关系,保障从
业劳动者的权益,成为劳动
法学界与实务界近年来关注
与讨论的重点。又如,新近
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结果显示我国人口发展中高
龄少子化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国家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
,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其配
套措施。在此背景下,如何
构建生育友好的职场环境,
平衡劳动者工作与家庭关系
,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
也是劳动法研究的新课题。
劳动基准法是劳动法体
系中的基础支柱之一,发挥
着“奠基石”的作用,对保障
劳动者的生存利益有着重要
的影响。面临法治建设中旧
问题和新时代的新挑战,我
国劳动基准法的理论发展与
制度建设必须充分考虑我国
的具体国情,担负起时代使
命,真正发挥其保障劳动者
合法权益与维护和谐劳动关
系的制度价值,保持法律的
生命力。2018年十三届全
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立法规划
,将基本劳动标准法列入第
三类立法规划;2019年人
社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
次会议第8033号建议的答
复中提到将“适时向立法机
关提出尽快出台劳动基准法
或修改完善劳动法等劳动保
障法律法规的建议”,这给
我国劳动基准法制的完善提
供了新契机。
本书以劳动基准法为研
究对象,立足中国实际、探
究理论根基、比较域外经验
、旨在对劳动基准法的基础
理论、具体制度以及实施机
制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
概观本书,其研究思路主要
呈现如下三个特点:
一是理论研究与制度实
践相结合。深化劳动基准法
基础理论研究,探讨劳动基
准法的性质、效力,在劳动
关系调整模式中的地位和作
用、同时,以我国劳动基准
立法与实施现状为研究起点
,结合实证调研数据,呈现
我国劳动基准法的真实状况
及问题,并对我国劳动基准
立法各项具体制度实践与实
施机制展开研究。
二是体系建构与问题导
向相结合。本书对劳动基准
法的理论与制度进行全面梳
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与
系统的制度体系,并以此搭
建研究框架。同时,在宏观
层面,聚焦我国劳动基准立
法的争议焦点,就劳动基准
的高低、劳动基准的立法模
式选择、劳动基准法的时代
挑战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又在各项具体制度研究中对
存在的突出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8: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