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不道德行为影响自尊的社会心理学机制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梁媛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人人都渴望成功、渴望实现价值。有些人会选择采用非常规手段,快速实现目标。当通过不道德方式获得理想的成果、地位、名利后,真的会获得原以为的快乐吗?不择手段“证明”了自己后,真的能获得对自我价值的积极评价吗?本书通过实证研究建构了不道德行为通过道德知觉和能力知觉两条路径影响自尊的双路径权变模型,路径的权衡与选择取决于个体的系统合理化动机。本书提出的双路径权变模型,可以为引导人们注重道德选择、提升“不想腐”的自觉性提供突破口。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 自尊 二 不道德行为 三 不道德行为对自尊的影响 四 系统合理化理论 五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第二章 理论推导及研究概览 一 系统合理化在不道德行为对自尊影响中的调节作用 二 系统合理化调节道德知觉、能力知觉影响自尊的相对强度 三 系统合理化调节不道德行为影响道德知觉、能力知觉的相对强度 四 基于系统合理化调节的双路径模型 五 研究概览 第三章 研究1不道德行为对自尊的影响:系统合理化的调节作用 一 引言 二 研究1.1:基于贿赂情境的相关研究 三 研究1.2:基于合作欺骗行为的相关研究 四 研究1.3:基于回忆的不道德行为的因果研究 五 研究1.4:操纵真实欺骗行为的因果研究 六 总结与讨论 第四章 研究2道德和能力知觉对自尊的影响:系统合理化的调节作用 一 引言 二 研究2.1:道德知觉和能力知觉的测量 三 研究2.2:道德知觉和能力知觉的操纵 四 研究2.3:道德知觉和能力知觉重要性的直接测量 五 研究2.4:排除初始自尊水平和自我构念的影响 六 总结与讨论 第五章 研究3不道德行为影响自尊的双路径机制:系统合理化的调节作用 一 引言 二 研究3.1:操纵真实欺骗行为的因果研究 三 研究3.2:操纵不限种类不道德行为的因果研究 四 研究3.3:操纵系统合理化动机的因果研究 五 总结与讨论 第六章 总讨论 一 研究结果总结 二 研究结果解释 三 理论贡献 四 实践意义 五 局限和展望 第七章 本书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梁媛同志于2008~2012年及2014~2021年就读于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她的博士学位论文主要关注不道德行为的心理后果,围 绕不道德行为与自尊的关系展开,揭示了不道德行为影 响自尊的心理路径,回答了为什么有些人做出不道德行 为后自尊水平降低,而另外一些人做出不道德行为后自 尊水平反而升高,具有重要的理论推进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书是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 不道 德行为不时在社会中出现,它们不仅损害公众利益,还 极大地危害社会的整体运行。就做出不道德行为的个体 而言,为什么有的人做一次之后就不敢再做了,而有的 人却成为“惯犯”?这就与做出不道德行为后个体对自 己的评价有关。有的人做出不道德行为后背负很大的罪 疚感,良心受到谴责,对自己的评价严重降低,不愿意 再继续做出不道德行为;有些人做出不道德行为后却自 我感觉很好,对自己的评价更加积极,从而不道德行为 就会越做越多。心理学中用自尊衡量个体对自我价值的 整体评价,因此,本书重点关注了不道德行为对自尊的 影响。研究不道德行为如何影响个体自我评价,对分析 不道德行为的心理收益与代价以及控制不道德行为有重 要意义。 心理学家们也一直试图厘清不道德行为与自 尊之间的关系。关于自尊如何影响不道德行为,前人已 得出了较为清晰的结论:个体自尊的缺乏,会导致个体 做出更多的不道德行为。然而,关于不道德行为如何影 响自尊,已有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因此引发了研究者更 为广泛的关注。那么,为什么不同个体做出不道德行为 后会形成截然不同的自尊水平?这些不同影响背后的核 心心理机制分别是什么?本书通过3个研究11个子研究 ,深入回答了这些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书基于 一个理论切入点及两条路径进行深入探讨。就理论切入 点而言,本书通过个体与社会互动视角,引入系统合理 化动机以厘清不道德行为对自尊的不同作用。由于不道 德行为影响自尊的矛盾结果主要源于个体或社会的不同 分析视角,而系统合理化动机恰好关注个体与社会系统 的相互作用,即反映了个体对自身的需求、处境、观点 或行为进行合理化时所使用的个体或社会视角的权衡, 因此本书提出,系统合理化动机影响不道德行为与自尊 的关系。基于此,本书引入道德知觉、能力知觉两条路 径,探讨不道德行为对自尊的影响机制。由于道德知觉 和能力知觉既是自尊的主要知觉来源,又是基于行为进 行自我知觉的脚本,因此本书认为道德知觉和能力知觉 是不道德行为影响自尊的两条主要路径。 首先,本书 发现,系统合理化动机在不道德行为提升或降低自尊水 平的过程中发挥边界作用。系统合理化动机反映了个体 维护现存社会系统中规则、制度的动机水平的高低,影 响个体基于不道德行为进行自我评价的视角与方式。当 个体认为系统很合理、维护整体社会运行规则及社会现 状的合理性动机水平高时,其做出不道德行为与维护社 会稳定的动机相冲突,威胁个体心理同一性和完整性, 因此做出不道德行为对自尊有很大的冲击;相反,当个 体认为系统不合理、维护整体社会运行规则及社会现状 的动机水平低时,则会无视现存社会系统中的规范、制 度,忽视其不道德行为对整体社会运行的损害,此时个 体做出不道德行为的心理代价降低,反而会基于不道德 行为获得的利益而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快速获得了资源 、实现了目标,进而提升了自尊水平。该研究结果发表 在国际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专业期刊Self and Identity (2020年第19卷第2期)上。 其次,为了明确上述边界 效应的核心机制,本书从自尊核心知觉基础的角度,发 现系统合理化动机调节道德知觉和能力知觉影响自尊的 相对强度。具体而言,当个体的系统合理化动机水平高 时,道德作为一种抑制个体冲动以维护社会系统稳定的 机制,被内化和维护,此时个体倾向于以道德水平来衡 量自尊;相反,当个体的系统合理化动机水平低时,维 护社会系统稳定的动机减弱,以自利方式为个体利益辩 护的动机增强,由于能力反映的是实现个体目标的实力 ,相比道德,此时个体更倾向于以能力衡量自尊。该研 究结果发表在国际社会心理学领域的权威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021年第97 卷)上。 另外,为了厘清不道德行为影响自尊的完整 心理路径,本书从解读不道德行为知觉框架的角度,发 现系统合理化动机不仅决定了不道德行为影响道德知觉 和能力知觉的相对强度,还决定了道德知觉和能力知觉 在不道德行为影响自尊中发挥中介作用的相对凸显性。 当系统合理化动机水平高时,个体更倾向于以是否符合 社会运行秩序为依据解读行为,进而依据行为道德方面 的信息进行自我评价;相反,当系统合理化动机水平低 时,个体会忽略当前社会系统的制度和规则,凸显个人 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作用。此时个体会自动忽略行为的 道德相关信息,而依据目标实现的相关信息进行自我评 价。综合以上发现,本书提出并验证了不道德行为影响 自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