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烟四起,高树勋首举义旗;临阵倒戈,佩剑将军露真容;风卷残云,西南四十万军众大反戈;顺应潮流,傅作义倒戈保古城。
攻心为上,成功策反,国民党军百万爱国将士反戈一击、倒转枪口,加快了蒋氏集团崩溃的进程……
本书首次全景式地再现了解放战争中110余万国民党将士大倒戈的传奇历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倒戈(修订版百万国民党军起义纪实)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傅建文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狼烟四起,高树勋首举义旗;临阵倒戈,佩剑将军露真容;风卷残云,西南四十万军众大反戈;顺应潮流,傅作义倒戈保古城。 攻心为上,成功策反,国民党军百万爱国将士反戈一击、倒转枪口,加快了蒋氏集团崩溃的进程…… 本书首次全景式地再现了解放战争中110余万国民党将士大倒戈的传奇历史。 内容推荐 抗战结束后,国民党断然发动内战。面对其强大攻势,中共中央制定策反大策,我地下党员冒险频繁活动,成功地策反了一大批国民党高级将领领衔倒转枪口,反戈一击,大大地消弱了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加快了国民党统治在大陆的覆没。 本书首次全景式地再现了解放战争中110余万国民党将士大倒戈的传奇历史。 目录 第一章 邯郸第一枪 第二章 黑土地上的惊雷 第三章 泉城摇摆曲 第四章 长春城下盟 第五章 淮海奇将传 第六章 北平和平大变奏 第七章 要塞风云录 第八章 金口举义兵 第九章 古城咏叹调 第十章 塞外烽烟熄 第十一章 春城易帜记 第十二章 川康大倒戈 附录 解放战争国民党军起义改编大事录 试读章节 向树勋违令兵出伏牛山,蒋介石大为光火,孙连仲献计:故擒欲纵。刘伯承、邓小平正告高树勋:就地起义!李达和靖任秋夜使敌营。 “特别使者”王定南正走在通向赤岸我晋冀鲁豫军区指挥部的路上。 高树勋选择王定南充扮这一角色不是偶然的。 1944年5月,王定南在河南组织“河南人民自卫军”,同年9月,自卫军被汤恩伯部缴械,王定南亦被捕,押赴汉中。其时,高树勋部正驻守镇平,当他得知王定南要押经镇平时,便留住审问了几次。审问中,他感到王定南说话条理分明,有理有节,像个有学问的人,顿生好感,表示一定要把他营救出来。 果然,高树勋不食前言。1945年5月,他通过国民党第2集团军总司令刘汝明将王定南保释出狱,并邀来镇平,委以参议之职,留在冀察战区总部。此后,两人时常在一起议论时局,谈天说地,论古道今,十分投机。 1945年6月,我河南军区司令员王树声奉命率河南人民抗日自卫军自豫西向卢氏、南召一带挺进,拟在伏牛山开辟新区。胡宗南闻讯惊恐,急令高树勋率兵进驻南召、嵩县地区拦阻。高树勋听从了王定南的建议,和我河南军区代表、第3分区司令员兼政委陈先瑞进行了会谈,表示愿意和我党、我军建立联系,后因陈先瑞率部转移,联系中断。 1945年7月底,高树勋又听说彭德怀副总司令在太行山区,遂在白绸上疾书一封,交王定南去联系。8月1日,王定南从南召县李青店高树勋总部,奔太行山我晋冀鲁豫解放区。不料天气作怪,霪雨绵绵,路途行走十分困难,半个月后他才到河南新乡孙殿英总部。在此,王定南巧遇在孙部做地下工作的朱穆之,两人一同结伴前行;8月底至河南伍村,又巧遇从延安回华东的陈毅和回晋冀鲁豫军区的薄一波、滕代远,他们告诉王定南,刘邓两位首长都在河北涉县赤岸,要他去找刘邓两位首长详谈。 两天后,王定南来到河北涉县赤岸,受到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黄镇同志和总部情报处副处长申伯纯同志的热情接待。因刘、邓首长正在黎城前线指挥上党战役,翌日凌晨又由申伯纯备快马疾驰黎城。次日,刘、邓从激战的战场回黎城,当即在黎城县政府接见了王定南。刘伯承司令员告诉王定南,彭副总司令已回延安,其具体工作可与晋冀鲁豫军区联系。与此同时,刘伯承司令员疾书一封,中心意思是欢迎高树勋将军派人与我党联系,希望他不断前进,站在人民的阵列。 之后,晋冀鲁豫军区党委研究了对高树勋部的争取工作。任命了申伯纯为组长,靖任秋、路展、李新农、席一、刘岱、辛良智、郝文祥、徐双海为成员的高部争取工作组,同时派出一个小分队,携电台到河南汲县塔岗情报站,以各种方式与高部建立联系。 当王定南与刘、邓首长会谈时,正是高树勋违令兵出伏牛山的时节。 高树勋部原驻伏牛山麓的南召县,抗战胜利后,这支以旧西北军杨虎城部军官为骨干的“杂牌”部队享受了与八路军同等的“待遇”:原地驻防待命。 接到蒋介石的电报后,高树勋火冒三丈,毅然违令兵出伏牛山,挥师北上,拟至北平以北,接受日军投降,抢一块地盘再说。 至郑州,为了“安慰”一下蒋介石和重庆军政要员们,高树勋这才给蒋介石发了一封电报,称要到石家庄、北平一带去接受日军投降。 未接回电,高树勋又连夜率队从广武一带渡过黄河,向新乡开进。 蒋介石是9月13日在重庆林园官邸接到高树勋的电报和高部进驻新乡的消息的,不由他不冒火,一拳砸在桌子上,把宋美龄都惊动了! 宋美龄是蒋介石肚里的蛔虫,柔声问道:“达令,又有什么事使你不愉快?” 蒋介石虽然可以雄视天下,却不敢轻视夫人,三分是怒,三分是真地把情况说明了。宋美龄眼珠一转,提醒道:“孙连仲不在重庆么?” 蒋介石一声长“哦”,眉眼间都有了笑意。 翌日,孙连仲奉召晋见蒋介石,蒋介石突兀地问:“你知道高树勋已经出兵伏牛山?” 孙连仲把双手压在大腿外侧,诚惶诚恐:“知道。” 蒋介石诧异地问:“你知道?” “这正是属下的意思。” 蒋介石更加吃惊了:“为什么?” “您不是说,华北和东北是两颗定心丸,吃下了就心安了嘛?我拟率第30军、40军和新8军沿平汉路挺进,占驻华北中心,高不是与八路军有联系嘛,我正想利用这一点。” 孙连仲的打算正与蒋介石的计谋不谋而合,但蒋介石不露声色:“你打算怎么办?” “我想任命高为我的副司令长官。” 蒋介石眼睛一亮:“哦”。 “故擒欲纵!” 9月18日,蒋介石的特使王仲廉飞赴河南新乡,带着蒋介石的任命命令。 9月19日,蒋介石委派国民党第1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在郑州主持军事会议。会上,胡宗南宣布,高树勋部正式编入第11战区序列,归属孙连仲指挥,同时宣布高树勋为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 接着,孙连仲传达蒋介石企图打通平汉路,抢占平津战略要点的军事部署,命令第30军进驻北平,第40军占驻邯郸、邢台,新8军进占保定。 会后,孙连仲找高树勋谈“心”:“建侯兄(高树勋字建侯),你年岁大了,兼任新8军军长太辛苦,具体工作还是交给池峰城吧?” 高树勋明知池峰城是孙连仲的心腹,孙连仲在打他部队的主意,但他不好当面戳穿,又不想自己牵扯进去,便回敬道:“池峰城赶不上30军副军长黄樵松,等我们占领石家庄后,再交黄樵松指挥如何?” 孙连仲不置可否地“哼”了一声。 其后,孙连仲带第11战区司令部部分人员飞抵北平,部队交马法五、高树勋和战区参谋长宋肯堂指挥。 9月下旬,高树勋部和其他两个军进驻新乡,王定南带着晋冀鲁豫军区两个情报人员赶回。高树勋看了刘伯承司令员的信和听了王定南的汇报后,十分高兴,当即来到我情报人员辛良智、郝文祥的住处,表示了他的欢迎,并告之:“此地情况复杂,不宜久留,我想把你们留在家里(太太唐宏强处,在西关一家粮店里),既方便联系,又安全可靠。” 此后,高树勋又任命辛良智为少校副官,并亲手签发了特别通行证。 9月底,国民党第11战区在新乡完成了向北推进的准备,高树勋无奈间想出了单独北上的主意,为此,他又写信给刘伯承司令员,又发电报给孙连仲,不料,此计划在两边都一样的行不通。 从此,高树勋被推到了浪峰上。 10月17日,到达汤阴、逼近解放区的高树勋再次急火急燎地派出王定南与八路军联系。 再说,王定南通过我情报人员,急如星火地赶至我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刘、邓首长又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会见了他,指出:原来我们曾同意高树勋率新8军北上,但现在沿平汉路北进的已不仅仅是新8军,还有马法五的第40军,鲁崇义的第30军,这是蒋介石进军解放区的大阴谋,为此,从整个全局出发,我们决不会允许这三个军继续北进,实现蒋介石的意图。 王定南明白了战局情况,一时哑了。 P7-10 序言 天下大势 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 历时8年之久的抗日战争终告结束。 日本宣布投降的当天,蒋介石“万急”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之后又在8月20日和8月23日连发两封电报催驾,其言“切切”:未可蹉跎延误,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谅国家之安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兹已准备飞机迎迓,特再驰电速驾”! 蒋总裁可谓是用心“良苦”! 然而,还是在日本刚要求投降的第二天,即8月11日,蒋介石便以“抗战最高统帅”的名义接二连三地发布命令了! 命令国民党军队“一切依照既定军事计划与命令积极推进,勿稍松懈”,占领解放区; 命令伪军配合国民党行动,维护地方治安,阻止八路军、新四军受降; 命令八路军、新四军“原地驻防待命”,不许收缴日伪武器。 与此同时,蒋介石则是急如星火地调兵遣将,摆出四路进军的架势,企图先打通津浦、平汉、平绥、同蒲四条铁路线,分割解放区,然后抢占华北、东北,进而占领全国。 这四路进军的态势是: 第10战区李品仙集团为东路,辖6个军,沿津浦路北犯,先抢徐州,再攻济南。这也是敌重点进攻方向。为配合其北犯,敌还以第7军、第48军、第3战区和第3方面军占领了蚌埠、浦口、上海、南京、南通、六合等广大地区。 第1战区胡宗南集团为西路,辖3个军,从关中经临汾、太原向石家庄发动进攻,第2战区阎锡山集团则占领上党地区配合其东进。 第11战区孙连仲集团为中路,辖3个军,从豫西经郑州、安阳北犯,企图打通平汉路,和胡宗南部在石家庄会师。 第12战区傅作义集团则为北路,辖3个军,从绥西向东进犯绥东、察西地区,占领张家口,以张家口作为发动全面内战的北方补给基地。 面对这严峻的局势,远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是异常清醒的:蒋介石在磨刀了,我们也要磨刀! 8月13日,朱德总司令致电蒋介石,坚决拒绝不准八路军、新四军向日伪受降的命令。 8月15日,朱德总司令向美英苏三国驻华大使送去备忘录,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同样有权接受日伪军队的投降。 8月16日,我党以朱德总司令的名义,向国民党提出了制止内战的6项主张。 与此同时,我军各解放军部队,则遵照朱德总司令的命令,继续向敌战区进攻…… 山雨欲来风满楼! 当然,国共两党针锋相对的不仅仅是争取军事上的主动,同时也需要争取政治上的主动。面对着蒋介石别有用心的“万急”邀请电,毛泽东悠然而幽默:“看来,我要到重庆走趟亲戚喽。” 不过,幽默之中,毛泽东没有忘记给蒋介石来一个小小的回敬“礼”,用的是“特急”电,电文不卑不亢:“随即赴渝,晤教有期。” 8月28日,毛泽东在国民党中号称“和平将军”的张治中先生的陪同下,率周恩来、王若飞等飞赴重庆。 8月29日,国共两党的谈判代表坐到了谈判桌前。 谈判伊始,中国共产党便提出了会谈提案11条,中心围绕政治、军事、和平建国等重大问题,但国民党代表毫无准备,仓促上阵,留在脸上的只有尴尬了。一直到六天后,才由蒋介石亲自拟就4条复案交国民党代表,作为他们与中共代表团谈判的依据。 这4条复案都是从致命处针对中国共产党的,第1条便是极度限制共产党的人民武装,以12个师为最高限度,第2条便是拒不承认解放区…… 事实上,这是从政治和军事上拒不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当然不能为共产党的代表所认同。 以后十余天,国共两党代表围绕这两个话题唇枪舌战,寸步不让。首先,我党代表提出我人民军队缩编为16个军48个师,并保留原有的解放区,而国民党代表则一口咬定4条复案的条件不变,谈判几致僵局。至9月19日,我党代表抱着和平和克让的原则,就军队问题提出了7比1的比例方案。其时,国民党军队有263个师,我军则缩编为43个师,以后的缩扩依旧按此比例。这下可好,国民党代表得寸进尺,不仅不同意我党代表提出的方案,甚至称他们允许中共军队有12个师都是在照顾情面,以后得取消,至于解放区,更是“非法”物,压根儿不许存在! 9月21日,谈判陷入僵局,不得不休会。 当然,国民党谈判代表的强硬态度是有其深刻的缘由的。在蒋介石的命令下,敌4路大军正向解放区“积极推进”,配合第1战区的阎锡山部也完成了对上党地区的占领。蒋介石的目的很明确,企图用一种强大的军事力量,来迫使我党中央就范。 针对这一点,我党中央早有准备:“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同时,具体拟就首先在上党地区聚歼来犯之敌。 8月23日,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赴延安领受任务。 8月25日,刘、邓乘飞机急驰太行山,组织太行军区、太岳军区、冀南军区的主力和地方部队共31000余人,准备和上党地区的敌人角逐。 9月1日,上党地区外围战斗开始,我太行纵队先克武乡,再克襄垣; 9月12日,我太行纵队又克屯留; 9月17日,我冀南纵队攻克潞城; 9月19日,我太行、太现纵队同时攻克壶关、长子; 至此,上党地区的外围战斗结束,上党地区敌首府长治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状态。 9月20日,我军投人了围攻长治的战斗,采用其三面攻城,一面诱敌的战法,很快夺取了许多城关据点…… 上党之敌败象已呈。 9月27日,国民党谈判代表被“打”回谈判桌了。 其后,双方边打边谈,谈打几乎同时进行。 10月8日,长治之敌全面溃逃,我军追驰合击,经几天艰苦作战,毙敌5000余人,俘敌30000余人,其第19军军长史泽波亦被生俘。 10月10日,国共两党代表在重庆签订了著名的《双十协定》。协定中提出了避免内战,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实现政治民主化,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党派合法平等,保证人民民主自由,取消特务机关,释放政治犯等重大问题。 10月11日,毛泽东飞回延安。 10月17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向全党汇报谈判的情况,同时指出:纸上的东西,要变成现实的东西,恐怕还要经过很大的努力喽。 也许,这时的毛泽东早已明白内战是不可避免的了!因而他俯瞰的目光是凝重的。是啊,国民党拥有430万军队,接收了100万日军的全部军事装备,占领着3亿人口以上的地区,控制着大城市和部分铁路交通线,且有美国作后盾;而共产党仅有120万的军队,装备低劣,解放区人口也仅有1亿多……两者相较,这是怎样的一种殊异呢?在这场不可避免的全面的内战中,军队的素质、数量、武器装备又占有什么样的比重呢? 也许,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是通读兵书的大家:攻心者为上!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