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公园城市导向下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与实践/新时代公园城市建设探索与实践系列丛书 |
分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海绵城市的建设不仅仅只是强调城市下垫面具有类海绵的效应,更是要针对城市建成环境特征,尤其是水文过程特征,系统研究城市的自然降水、下垫面属性、水资源的“渗、滞、蓄、净、用、排”等系列过程。因而相关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理论上需要针对城市水环境构建系统思维,海绵城市的系统意义不在于解决单一问题,不在于对雨水的保留、净化或利用,而在于在系统的架构中满足不同的条件、不同的要求以及不同的使用诉求,实现水绿交融下的城市发展;方法上需要辩证统筹城市蓝绿灰三大基础设施系统的协同作用,以灰色骨架为城市支撑,以绿色和蓝色纽带为贯穿手段是公园城市、海绵城市的有效推进手段,各系统彼此有效整合必将产生“1+1>2”的高效能;技术上则强调科学定量,以数字技术贯穿前期的分析与评价、中期的模拟与设计、后期的监测和管控等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全过程,充分提高其客观性、科学性和精准性。 作者简介 成玉宁,1962年4月出生于南京市,1984年获南京林学院园林专业农学士学位,1984年8月至1987年8月,就职于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1990年、1993年分别获东南大学建筑系工学硕士、博士学位,1993年起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任教,现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主任、东南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东南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带头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保部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土建学科风景园林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论与历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土木学会风景园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园林》杂志编委。 成玉宁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景观建筑设计、景园历史及理论、数字景观及技术等领域的研究30余年,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著有《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湿地公园设计》等,主编《园林建筑设计》《中国园林史教程》等教材以及《数字景观》《现代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等丛书;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设计作品获国家及省部级优秀设计奖20余次。 目录 第1章 公园城市与海绵城市 1.1 城市水环境问题 1.1.1 水资源短缺 1.1.2 旱涝灾害频发 1.1.3 水污染严峻 1.1.4 水生态系统脆弱 1.2 “海绵”理念的历史溯源 1.2.1 传统适水人居的智慧 1.2.2 当代可持续涉水理念的发展 1.2.3 我国“海绵城市”的提出 1.3 基于系统思维的海绵理念 1.3.1 城市旱涝问题的本质 1.3.2 系统协同思维引导 1.3.3 解决城市旱涝问题的耦合途径 1.4 公园城市导向下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与实践 1.4.1 公园城市导向下旱涝兼治的海绵系统协同观 1.4.2 公园城市导向下以绩效为目标的海绵技术观 1.4.3 公园城市导向下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海绵实践观 第2章 因天地制宜的海绵城市原理 2.1 因天地制宜的海绵城市建设要点 2.1.1 系统性的海绵城市体系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2.1.2 生态性的城市水文过程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出路 2.1.3 前瞻性的蓝绿灰耦合方法作为海绵城市建设有效途径 2.2 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机制 2.2.1 海绵城市建设的多元目标 2.2.2 海绵城市建设的评价标准 2.2.3 海绵城市建设的机制 2.3 蓝绿灰耦合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法 2.3.1 蓝绿灰耦合的生态系统服务 2.3.2 蓝绿灰耦合的空间关系 2.3.3 空间优化和决策系统 第3章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关键技术 3.1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3.1.1 海绵城市空间格局规划 3.1.2 海绵城市总体规划 3.1.3 海绵城市分区管控规划 3.1.4 与其他专项规划的衔接 3.2 海绵城市设计 3.2.1 道路 3.2.2 广场 3.2.3 建筑用地 3.2.4 公园绿地 3.2.5 地表水体 3.3 海绵城市工程技术 3.3.1 绿色海绵技术 3.3.2 蓝色海绵技术 3.4 海绵城市模拟技术 3.4.1 水文模拟的意义 3.4.2 水文模型 3.4.3 软件模型的构建 3.4.4 模型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3.5 海绵城市测控技术 3.5.1 测控技术 3.5.2 测控系统 3.5.3 测控技术应用 第4章 典型案例 4.1 南京河西建邺区海绵城市规划 4.1.1 现状条件与问题分析 4.1.2 规划目标 4.1.3 关键技术 4.1.4 规划成果 4.2 南京市官窑山、李家山山地公园海绵系统构建 4.2.1 现状条件与问题分析 4.2.2 设计目标 4.2.3 关键技术 4.2.4 设计成果 4.3 低影响开发下的江宁区格致路街区尺度景观水环境设计 4.3.1 现状条件与问题分析 4.3.2 设计目标 4.3.3 关键技术 4.3.4 设计成果 4.4 徐州市襄王路节点海绵绿地设计 4.4.1 现状条件与问题分析 4.4.2 设计目标 4.4.3 关键技术 4.4.4 设计成果 4.5 华侨城CO商业广场复杂地下空间景观及低影响开发设计实践 4.5.1 现状条件与问题分析 4.5.2 设计目标 4.5.3 关键技术 4.5.4 设计成果 4.6 南京市河西天保街生态路系统研究与实践 4.6.1 现状条件与问题分析 4.6.2 设计目标 4.6.3 关键技术 4.6.4 设计成果 4.7 苏州市城北路海绵系统设计 4.7.1 现状条件与问题分析 4.7.2 设计目标 4.7.3 关键技术 4.7.4 设计成果 第5章 公园城市导向下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展望 5.1 筑牢城市生态本底,全尺度保护和修复城市生态系统功能 5.1.1 生态保护与利用优先,全方位共建城市生命共同体 5.1.2 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时制宜,尊重生态过程与自然形态 5.1.3 依托生态敏感性和建设适宜性进行拟自然规划设计 5.2 推动蓝绿空间融合发展,构建城市蓝绿生态系统格局 5.3 系统论引导蓝绿灰基础设施协同规划与设计 5.3.1 蓝绿灰基础设施系统协同做工,共建多元化的海绵城市 5.3.2 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完善城市蓝绿灰基础设施系统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共创智慧海绵城市建设与管理模式 5.3.3 系统引导完善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