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权力资本与商帮(中国商人600年兴衰史全新修订版)(精)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作者 王俞现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一部追溯中国商帮从明朝到现在600年脉络的大著作,是一部真正完整的中国商帮变迁史,也是一部跌宕起伏的中国商人命运史,更是一部鲜活的政商博弈史。
在中国商帮、商人崛起与衰落的过程中,权力与资本之间的纠缠博弈从未曾停止。盐商、海上私商、外贸商人、买办、票号商人和近代金融实业家;晋商、徽商、粤商、闽商和甬商……无论是以行业区分,还是以地域代表,中国商人群体每一次的崛起、没落与再出发都离不开政商博弈,更受制于社会的开放或封闭。
什么是600年政商关系中的变与不变?中国未来的政商关系能走向何方?政商的边界在哪里?中国商帮史能给当代商人怎样的启示?本书整合中国货币史、朝贡史、贸易史、官宦史及明清不同身份商人的演变史等多种角度,为你一一解开这些问题,还原一部真正完整的中国商帮史,带你从时空看中国商脉走向,真正参透中国商人的历史与未来命运。
作者简介
王俞现,原名王治国,青年学者,从事中国商帮变迁、商业趋势走向、政商关系、老子管理思想、家族传承等方面的研究,曾任《郑州日报》《大河报》《东方今报》等报纸财经记者、主笔、专刊部主任等。著有《中国商帮600年》《凭什么要学张瑞敏》等书。
目录
第一部分 晋徽盐商崛起1370—1643年(上)
第一章 作为试验田的山西盐政
屯军百万:一个古老的趋势
亲信的建议:一石三鸟
屯军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何以是明朝
第二章 白银货币化的徽商起点
1424年,明朝货币史的拐点
白银帝国的货币化实践
叶淇变法:徇私的乡情
第三章 盐商豪势与官场地震
户部尚书辞职
盐商家族与政治大地震
第四章 徽州盐商翻盘
徽州盐商称雄两淮
盐业总商与江氏家族
特权与腐败之路
第二部分 海商至宭1370—1643年(下)
第五章 巅峰之争:“夹心化”的海外贸易
朱元璋的创新:朝贡贸易一体化
海盗人贡:缺位的私人海商
角逐南洋:若隐若现的影响力
文官丑化下西洋:海权的尴尬
太监与文官之争:海外贸易“夹心化”
第六章 海盗交欢:开封之间
争贡事件与葡西商人闯人
双屿结盗:走私商的狂欢
朱纨之死:去衣冠之盗难
徽商王直:在对抗与招抚之间
四任首辅老臣之死
第七章 海上私商:最后的屏障
徐阶晋升与梁材罢官
四港成就的白银帝国
白银帝国是这样“炼”成的
飞来横祸:死里逃生马尼拉
一张单薄的华人贸易网
华商力量:不战而屈人之兵
最后的海商大佬
帝国央行搬到拉美矿山
第三部分 外贸商人的天下1644—1842年
第八章 晋商第一次转型
张家口:从八大皇商到普世商人
从张家口到恰克图的常家样本
泛山西化的北疆:山西贸易商人版图
山陕商人:“术”字形的会馆见证
群商闪烁的百年商业家族
第九章 十三行商人:从边缘到中心
从塌房、官牙到十三行
广州外港:从澳门到黄埔
四口争胜
“中国通”改变的历史
1760年,进入生产巨富时代
十三行里的福建人
国际投资家:灰色的财富人生
第十章 南太平洋大撤退:海商宿命
自生自灭的海外华商
被肢解的金刚
鸦片战争前夕的帝国行商
明清朝贡贸易体系的崩溃
第四部分 山西票商简史1843—1948年(上)
第十一章 晋商的第二次转型
从赌博房学徒到票号创始人
雷履泰对毛鸿翔:两个人的较量
第十二章 山西票业发迹史
一场突如其来的物价上涨
1862年,国之倚重
汉口:被隐没的双中心
弃茶从票由汉及沪
1900年,慈禧西行
第十三章 晋商:心性的尽头
集体呐喊:李宏龄的远见与执着
闭口结舌之痛:一个人的偏狭
银行与钱庄:夹缝之中
梁启超站台,一场华丽的公关
日升昌倒闭: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平介票号独领风骚
品牌四线,谁主沉浮
祁帮走到最后
第五部分 买办时刻1843—1948年(中)
第十四章 最澎湃的迁徙
沪津政经地位的升格
上海崛起:第三次商人大迁徙
第十五章 买办上位
澳门成就的买办之乡
沪港买办香山制造
港沪的买办家族
第十六章 新旧气象交织
政治气象:重商洋务派上位
一场起义,一把大火
闽粤商人的分水岭
徽商走向下坡路
“买办三剑客”转型
第十七章 甬商站稳上海滩
慈镇商人活跃上海滩
从“郁半天”到“李大王”
上海道台多浙籍
柏墅方家:执牛耳而立
做人当如叶澄衷
两次四明公所事件
拐点人物严信厚
三地买办,甬帮后来居上
第六部分 沪上王者的沉浮1843—1948年(下)
第十八章 正统苏商
钻天洞庭人走向上海滩
东山席氏:沪上第一买办世家
香山买办颠覆者
胡雪岩垮台
误国首恶
状元实业家张謇:形神张之洞
荣氏兄弟:君子天行健
由苏而锡
苏商三大气质
第十九章 沪津商人
沪商的四个圈
津商:风起北洋
第二十章 沪上王者
钱业大商非甬即苏
钱业领导人的传承脉络
湖绍帮银行业力压粤常帮
本土银行经理人的源头家族
两位世界船王的宁波读本
中国电影业的雨商力量
第二十一章 粤帮逆袭
粤籍电影人全产业链开花
1917年、1918年的不约而同
缘何又见香山帮
第二十二章 巅峰对决与商帮没落
被撕裂的乡情:朱葆三坍塌
宋汉章 与傅筱庵:甬绍对决
粤雨帮总商会之争
1935年,商帮孱弱
闽粤帮侨化:惊艳的存在
闽粤侨商:世界级富豪群体
结语
附录
后记
序言
长期以来,中国商人给
人一种宿命的印象:但凡大
商,无不是政商,一旦涉及
政治,他们又命运多舛。何
故?没有一个政权不需要经
济基础,政商需要协和,但
边界在哪里?时至今日,中
国甚少有百年商业家族,是
外来侵略打乱了这一进程,
还是中国社会本身的基因使
然?
一部中国商帮史堪称一
部政商关系史,如果不能够
从政商关系的角度切入审视
中国商帮乃至商人的历史命
运,就难免失之偏颇,但历
史业已形成的惯性会在多大
程度上影响当下的政商关系
演变,中国未来的政商关系
会走向何方,能走向何方,
这些问题,中国商帮史能给
出怎样的启示?
但要真正参透中国商人
的历史命运,如果仅仅关注
政商关系,又难免有没有抓
住要害之惑,怎样才更接近
政商关系之本质?
种种问题,我们无法给
出确切的答案,但基于对中
国商帮起承转合历史的梳理
,我们希冀通过对中国式政
商关系的根源与逻辑的剖析
,为当下中国新型政商关系
的重构,以及探视中国商人
的历史命运,提供一种思考
路径、镜鉴抑或诠释的方向

从时空看中国商脉走向
通读本书,古今对照,
悉心揣摩,时空穿梭,你会
对中国600余年的商业脉络
及走向有一个整体印象。它
赋子你的将是另一双眼睛,
让你得以从更为广阔的视野
去徜祥明清以来的中国商业
史,而一旦你的时空观被打
开,你对当下及未来的商业
事件、走势,或许会生发并
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研判体系

对中国商帮诞生的历史
背景及其更替演变的内在逻
辑的追寻,构成本书的主要
脉络。为什么是明朝而非更
早的朝代拉开了中国区域商
人称之为“帮”的序幕,是本
书首先涉及的命题。普遍的
说法,明初的“开中”(一项
重要的食盐专营制度)和军
屯、商屯、民屯的存在,导
致山西商帮的出现。问题是
,宋元时期也实行了同样的
政策,为什么没有催生商帮
萌芽,而到了明朝,商帮为
何就那么自然而然、不可阻
挡地萌芽了?
历史总有其微妙之处,
业已沉淀下来的林林总总的
史料总是左右着人们的视线
。哪些是表象的浮尘?哪些
更接近于事实的内核?哪些
是无关宏旨的具象?脉络与
具象之间的逻辑又是如何构
建起来的?
其实,中国商帮史的源
起也是白银在明朝上升为本
位货币的历史。这一过程折
射的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共振
的全球化图景。白银到底如
何改变了明朝历史,中国商
帮的诞生与白银之间到底发
生了什么?这也是本书要着
力阐述的一个问题。
1424年,明仁宗做了一
件改变整个明朝命运的事情
:同意户部尚书夏原吉开放
银禁交易的建议。尽管明仁
宗在位仅一年,但他的这个
决定影响了整个明朝。从之
后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此
举成为整个明朝货币史的拐
点,也是徽商取代晋商在盐
业领域地位的时间拐点。当
我们将一个个孤零零的节点
通过商帮这一脉络串起来时
,你会突然有一种恍惚感:
历史的脉络竟然如此紧密地
咬合在一起。
到了清朝,由四口通商
到广州集万般宠爱于一身的
一口通商,成就了广州十三
行商人。为什么十三行商人
中福建商人最为厉害?为什
么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北上上
海滩,首先得势的是广东香
山商人?为什么李鸿章主持
洋务时最早对香山商人十分
倚重?香山商人在中国近代
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一
地位是如何形成的?
就浙商而言,为什么以
雨商为代表的浙商稍后碾压
粤商而在上海滩崛起?何以
粤商又有卷土重来力压浙商
之势?两地商人是如何角力
的?
同是起义,为何太平天
国运动将山西票号推向了巅
峰,小刀会起义却风云际会
地改变了整个福建人在上海
的生存生态和命运?就这一
脉络而言,为何近代海外侨
商以福建、广东、浙江等地
人居多?洞察了这段历史,
你就可以明白为何邓小平主
持改革开放时要率先在广东
、福建两省创建四个经济特
区,尔后又提出“把全世界
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
宁波”的口号。
为什么说山西商帮是中
国商帮史上绵延历史最长甚
至堪称最伟大的商帮?在张
之洞将汉口打造成洋务重镇
之前,汉口是晋商的大本营
,晋商是在何种情况下弃汉
投沪的?这段历史与香山买
办有何交集?山西票号凭什
么能够无以取代地与浙苏金
融势力在上海滩相安无事?
在向近代金融业转型中,山
西票商占据先机又错失,这
与晋商自身的特点有何内在
关系?
……
解放战争,让中国重新
走上独立、自主之路。改革
开放,让中国迈向复兴之路
。这是中国走出鸦片战争以
来被欺凌历史和洋务运动失
败渊薮的奋斗结果。
如今,中国国有经济在
卫星导航、量子计算机、量
子通信、高铁核工业等高精
尖技术领域,民营经济在
5G、新材料,以及移动互
联网、AI+电商、支付、物
流、共享单车、无人驾驶、
无人机、医疗、智慧城市等
领域,实现从一路跟随到逐
渐领跑的历史演进,令全球
为之瞩目。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起
点,最高层眼观六路,耳听
八方,从善如流,不断将有
关新经济及各隅发展的建议
导语
一部真正完整、全面梳理中国600年商业脉络的商帮史,国内再无第二本。本书从商帮最初的源起,到当下商帮的再出发,横跨从明到近代的600年时间,包涵中国本土所有重要的商帮,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关于商帮大历史的图书。
以史为鉴,启示当下。梳理中国商帮的历史,总结中国商人的精神价值、商业思想和兴衰规律,剖析政商博弈的经验与教训,可对新时代下的企业家们有所启迪,更好地厘清社会责任定位,把握未来的商机与命运。
本书不同于大多数的通俗读物,史料运用丰富严谨、考据翔实,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同时书中也讲述了家国变革、政商博弈、商海拼斗等方面具有史诗性的传奇故事,有很强的阅读性。
后记
2011年8月本书初版时,
我着力于史实的铺陈,希望
大家见仁见智,每个人能都
从某个侧面得到应有的东西
,做出自己的判断,大家各
得其所。所以我力避结论,
以免偏颇。
我在初版的扉页写道:
爱国是商人最高社会属性的
表达,仅以此书献给中国商
帮史上那些伟大的商人。有
人别有用心,在当时不惜撰
写书评,鼓吹“商人无祖国”
的观念。在美国以一国之力
打击一家中国企业华为之时
,想必这种观念的荒谬感立
现。
科学有无边界,商人是
否应有祖国,这已经无须讨
论,这不仅事关一介商人的
问题,也事关商人的国家立
场和国人最为朴素的感情。
过去多年,中国有耐性、有
节奏地清理社会各个角落留
下来的戾气,这很契合本书
写作的心境。当下中国大国
气象越发显现,时代最为迫
切需要解决的远不是物质财
富以何种方式积累的问题,
而是如何重塑价值观、秩序
、规则与边界。
“《中国商帮600年》是
对600年中国商人史的深度
调查。它的出版表明,只有
自觉着自己的历史,才能产
生真正的文化与思想自信,
才能真正开始制度的创新”
,这是《五百年来谁著史》
著者、北京大学教授韩毓海
给本书初版时写下的推荐语
,放在当下仍甚为妥帖。
时豫企五百网创始人孔
维国的评论也提供了一种视
角,“钱穆的《中国历代政
治得失》在政治上提供了大
历史观,而这本《中国商帮
600年》在商业上提供了大
历史观,可供中国商人更好
地看清规律、看清趋势、看
清自己。”
一本书不需要承载太多
的微言大义,能有幸将一段
历史的脉络连贯地记录下来
,作为作者已经好比掉进了
蜜罐,独坐冷板凳时的那种
煎熬也随之烟消云散。
最近三四年,中国商人
在诸多维度已然超越中国商
帮史上的商人,商人的社会
地位也堪称史无前例。最高
层重塑政商关系的清晰表述
,显示了其作为政治领袖的
政治敏锐、抱负、气魄与格
局。作为当代企业家尤其是
商业领袖,如果不能搭载时
代和大势而立,那将是对这
个时代的辜负。如果本书的
观点能够伴随一批匹配中国
国运及具有家国情怀的未来
商业领袖出现,那将是最让
人欣慰不过的事情。
当然,最后还要特别感
谢资深出版人、山顶视角创
始人王留全,没有他的悉心
、用心、专业及尊重,本书
的分量将逊色甚多,再次修
订完成也不知要到猴年马月
精彩页
尽管明朝对北元军队采取强击之势且有所胜利,但北部边区仍存在20万北元骑兵,时刻威胁着明朝安全。1372年的一场大战,明军大败,由此拉开明朝以修整长城为屏障的内敛守势的序幕。
明朝百废待兴,持续用兵,财政力有不速。朱元璋自圆其说,“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不自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1
他告诫后世子孙,不要“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杀伤人命”2,并特别嘱咐,要永不征伐朝鲜国、日本国、大琉球国(曾存在于琉球群岛的封建政权名,位于中国台湾岛和日本九州岛之间)、安南国(今越南)、暹罗国(今泰国)、爪哇国(古代东南亚古国,其境主要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一带)等15个国家。
从更长时空来看,中国北部边境的安防问题比长城的历史更为久远。从春秋时各国在形势险要之地筑城防御,到秦始皇为北御匈奴,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筑起绵延万余里的长城;从汉武帝重新修缮秦时边塞,到北魏为防御柔然,北齐、北周为防御突厥,隋代为防御突厥、契丹,都不约而同修筑长城,如影随形的都是同样的命题。
但长城千年的修筑、修缮史并没有成功破解华夏民族来自北边的安全问题。《剑桥中国史》至少在辽西夏金元史和明史中两次提到这一命题。中国北部“从来就不存在一条连续不断的防御线或经过划定的边界。倒是有一连串设防的边疆州和县,战略要地筑有少量要塞,一些屯田、军马场、烽火台和警戒哨所散布各处”。这一东西走向的防御体系,“其中坚力量由灵州、太原、大同和北京等地强大的藩镇军队所组成”'。
“自从拓跋魏兴起以来,一个接一个的中央集权政权,都是以北部边疆的失控地区为根据地,由那些边疆军事大员们所创建”2,这是一个古老趋势的延续。3
北宋初年,宋朝曾两度对辽用兵,企图把契丹势力驱逐到长城以北,结局是全然失败。1004年,在交战获胜的情况下,北宋拱手而与契丹签订“澶渊之盟”。
1044年,再签城下之盟。对此,黄仁宇评论道:“它(赵宋)的军旗从未在北方草原地带展开过,更用不着说向东北或西北角延伸到中亚的腹地里去了。”他的结论是,“全宋朝319年的记录,无非是军事的挫败和退却,所有的例外则是以‘岁币’为名向北方少数民族购得的和平”。
尽管告诫后世要与四邻择善从之,但朱元璋也不无警示地说,“必选将练兵,时谨备之”。1371年,朱元璋曾表明心迹,“日本、朝鲜和安南只是蚊虫而已,北方夷狄才是最危险的心腹之患”。5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耿昇看来,“明王朝是东亚没有竞争对手的大国,其周围的许多小国,都需要向中国学习并向它纳贡。当时俄罗斯帝国还是一个政治侏儒,萨法威王朝的波斯与莫卧儿王朝的印度尚在襁褓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胁迫中国,只有北部的蒙古人或瓦刺人对明王朝形成了一种真正的威胁。”1
长城与连绵的群山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而长城北面,地域一马平川或微有波澜,虽有大量的山峦耸立其间,却并不具有连贯性,明王朝只在事实上管理着万里长城沿线和辽东柳条边以南的北疆区域。尽管奴儿干(今东北黑龙江下游东岸特林地方)、归化(今呼和浩特)、河套相继归属明朝,但这里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或沙漠,“只是以一系列自永乐时期起已经熄灭的烽火台作为标志,仅仅由中国的骑兵巡逻”。2
P4-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8:2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