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中国老年人的健康与福祉》从生命历程的关键期、转折期等重要阶段,研究老年群体认知功能、主观幸福感等福祉和健康结局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运用经济学和社会统计学等交叉学科方法,从不同视角开展研究,指出了户籍制度对城乡老年人幸福感和健康的差异造成的影响,分析了童年时期成长环境和教育对当前幸福感和健康的长期影响作用,强调城镇化经历对晚年认知功能的影响;从老年生活的角度来研究社会参与度以及退休对老年人幸福感和健康的影响,为中国老年人福祉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丰富的参考。 作者简介 潘峣,1991年1月出生于浙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意大利威尼斯大学经济学博士,本科和研究生毕业于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曾担任欧洲SHARE数据库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和欧洲老龄化问题研究,研究领域涵盖老龄化经济学、健康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参与多个欧洲老年人研究项目和国家社科项目,主持多个校级项目。已有多篇论文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刊物公开发表,并参与撰写多本著作。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人口政策:城乡老年人健康和福祉差异 第一节 中国的户口政策与人口流动的关系 第二节 城乡老年人健康和福祉差异的原因 第三章 早期环境:成长教育认知与老年人健康和福祉 第一节 童年时期成长环境对晚年认知功能的影响 第二节 教育与老年人晚年幸福的关系:来自中国的实证 第四章 成年经历:城镇化变革与老年人认知机制 第一节 中国城镇化政策变革发展及其特征 第二节 城镇化对中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第五章 晚年生活:社会活动参与和幸福认知 第一节 “退而不休”的代际效应:老年人劳动供给与子女生育 第二节 城乡融合背景下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 第三节 “老有所为”的健康效应:社会活动参与和老年人认知功能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