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为了实现课程知识体系内在的贯通和平滑过渡,电子科技大学将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主干课“模拟电路基础”和“电路分析”整合成“电子电路基础”课程,本书是该课程的配套教材。第一部分主要讲述电路的模型以及基本的电路定律,“电路分析”实际上是对电路的模型进行分析,学习基尔霍夫等基本的电路定律才能对电路模型进行正确的数学求解。叠加定理是线性电路的一个重要定理,叠加定理也是后续基本放大电路交直流分析的重要理论依据,同时配合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将会大大简化电路分析的难度。第二部分讲述模拟电路,基本放大电路的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是“模拟电路基础”的核心所在,也是后续研究生课程“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的重要铺垫,对有志于从事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的学生而言,基本放大电路的知识是重中之重,同时需要配合仿真工具加强理解。第三部分主要讲述应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的范例,通过集成运放和反馈实现对数、指数运算电路和乘法、除法运算电路,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滤波电路,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商用集成运放芯片搭建运算或者滤波电路,以加强实践能力。 本书可作为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电气类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提供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樊华,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电路分析与电子线路”“模拟电路基础”“电子电路基础”,主讲研究生专业基础课“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近五年总计授课852学时,每年评教结果为五星(优秀),所授课程均为解决我国“缺芯”之痛、打通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的集成电路重要理论基础课程。主持8项教育部教改项目,4项校级教改项目,在IEEE Transactions on Education、《实验技术与管理》等期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5篇。获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总分第一,2021年)、广东省“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之科技海归领航赛特等奖(2022年)、四川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020年)、电子科技大学科技特别奖。入选四川省妇联女性科技典型,被评为全国创新创业优秀博士后。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历史回顾 1.2 概述 1.3 仿真工具 第2章 电路模型 2.1 集总电路 2.2 电阻器及其电路模型 2.2.1 电阻器 2.2.2 电阻器的电路模型 2.2.3 电位器以及电路模型 2.2.4 开关及其电路模型 2.2.5 电阻定义的推广 2.3 电源及其电路模型 2.3.1 电源 2.3.2 电源的电路模型 2.4 电感器及其电路模型 2.4.1 电感器 2.4.2 电感器的电路模型 2.4.3 电感定义的推广 2.5 电容器及其电路模型 2.5.1 电容器 2.5.2 电容器的电路模型 2.5.3 电容定义的推广 2.6 二极管及其电路模型 2.6.1 二极管 2.6.2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2.6.3 二极管的电路模型 2.6.4 稳压管 2.6.5 稳压管的电路模型 2.7 场效应管及其电路模型 2.7.1 场效应管 2.7.2 增强型MOS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 2.7.3 场效应管的电路模型 2.8 晶体管及其电路模型 2.8.1 晶体管 2.8.2 晶体管的主要参数 2.8.3 晶体管的电路模型 2.9 基尔霍夫定律 2.9.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2.9.2 KCL的推广 2.9.3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2.9.4 KVL的推广 2.10 仿真实验 2.10.1 实验要求与目的 2.10.2 二极管伏安特性电路 习题 第3章 电路分析方法 3.1 两类约束与电路方程 3.1.1 两类约束 3.1.2 电路方程 3.2 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3.2.1 一阶RC电路 3.2.2 指数的性质 3.3 叠加定理及其应用 3.3.1 叠加定理 3.3.2 叠加定理的应用 3.4 网络等效与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应用 3.4.1 网络等效 3.4.2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3.4.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应用 3.5 节点分析法 3.5.1 节点电压 3.5.2 节点方程的列写 *3.5.3 阶跃输入的RC串联电路 *3.5.4 方波输入的串联RC信号 3.6 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模型 3.6.1 正弦信号激励下的动态电路 3.6.2 正弦稳态电路 3.6.3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3.6.4 正弦量的相量计算 3.6.5 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模型 3.7 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 3.7.1 正弦稳态电路相量分析的基本方法 3.7.2 正弦稳态电路相量分析中叠加定理的应用 3.7.3 正弦稳态电路相量分析中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应用 3.7.4 正弦稳态电路相量分析中的节点分析法 3.8 正弦稳态电路的频率特性 3.8.1 正弦稳态电路的传递函数与频率特性 3.8.2 一阶低通特性 3.8.3 一阶高通特性 3.9 仿真:戴维南等效电路和诺顿等效电路 习题 第4章 基本放大电路 4.1 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4.1.1 放大和放大电路 4.1.2 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4.2 共源放大电路 4.2.1 静态工作点 4.2.2 基本性能 4.2.3 频率特性 4.3 共漏放大电路 4.3.1 静态工作点 4.3.2 基本性能 4.3.3 频率特性 4.4 晶体管放大电路 4.4.1 共射放大电路 4.4.2 共集放大电路 4.4.3 共基放大电路 4.4.4 等效电阻总结 4.5 射极跟随器仿真实验 4.5.1 实验要求与目的 4.5.2 射极跟随器电路 习题 第5章 多级放大电路与集成运算放大器 5.1 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5.1.1 直接耦合 5.1.2 阻容耦合 5.1.3 变压器耦合 5.1.4 光电耦合 5.2 阻容耦合多级放大电路 5.2.1 静态工作点 5.2.2 基本性能 5.2.3 频率特性 5.3 多级放大电路仿真 5.3.1 实验要求与目的 5.3.2 实验电路 5.3.3 实验步骤 5.3.4 结论 习题 第6章 运算放大器 6.1 集成运放 6.1.1 集成运放简介 6.1.2 集成运放电路结构特点 6.1.3 集成运放电路的组成及其各部分的作用 6.1.4 集成运放的电压传输特性 6.2 镜像电流源 6.2.1 晶体管镜像电流源 6.2.2 场效应管镜像电流源 6.2.3 多路电流源电路 6.2.4 有源负载共射放大电路 6.3 差分电路 6.3.1 长尾差分放大电路 6.3.2 电流源差分放大电路 6.3.3 有源负载电流源差分放大电路 6.3.4 MOSFET电压差分放大电路 6.4 互补输出电路 6.4.1 基本电路 6.4.2 消除交越失真的互补输出电路 6.4.3 MOSFETAB类输出级电路 6.5 集成运算放大器 6.5.1 三级CMOS运算放大器 6.5.2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6.5.3 集成运放的低频等效电路 习题 第7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7.1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概念 7.1.1 反馈的判断 7.1.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组态 7.2 深度负反馈 7.2.1 反馈网络的模型以及反馈系数 7.2.2 深度负反馈电路的放大倍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