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国家哲学视域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邹诗鹏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从国家哲学及其社会理论论域,展开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著作挖掘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思想及其多民族国家观,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在全球现代性重构的背景下,揭示现代中国何以从传统的天下帝国转变为现代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分析何以需要在国家民族、国家精神及其认同建构的意义上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论著结合全球资本主义及其新变化,揭示中国何以要摒弃西式的单一民族国家观与帝国观两个极端项,自觉批判民族虚无主义、民粹主义以及无政府主义思潮,积极回应全球化变局及其挑战,着力于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以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 作者简介 邹诗鹏,1966年生于湖北恩施,祖籍湖南长沙,哲学博士(吉林大学)。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副会长。从事研究领域:生存论、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与理论史、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激进左翼理论前沿、社会理论与现代性、当代精神文化分析、民族国家问题研究,出版《生存论研究》、《激进政治的兴起》、《从启蒙到史观》、《虚无主义研究》等学术著作10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新华文摘》、《学术月刊》、《复旦学报》等发表或转载学术论文一百五十余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现代国家民族与国家精神之建构 第一节 现代国家民族及其建构 一、国家民族及其概念考辩 二、建基于民族国家的国家民族 三、国家民族的族性意义 四、当今时代的国家民族重构 第二节 现代国家精神及其建构 一、基于文明传统的国家精神 二、世界历史·民族国家·国家精神 三、国家精神的基本内涵 四、国家精神与民族精神 第二章 中国多民族国家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传统 第一节 大一统多民族国家及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第二节 中国国家文明起源之探讨 一、有关国家及文明起源资源特别是恩格斯理论资源的分析 二、关于中华文明的外部讨论 三、最早的“中国”:作为方国及其集聚 四、西周与华夏一体 五、秦汉帝国与“现实的中国” 第三节 华夷之别与中华民族共同体 一、“中原”与“天下中国” 二、汉民族及其儒家主干传统 三、族群多样性及其互动融凝传统 第四节 华夏文明及其中华民族共同体之核心认同 一、夏夷之通、华夏大统与中华民族之一体 二、儒家的文化融通与兼容 三、中原汉文化与周边族群传统的交流互动 四、中华同心圆及其民族关系结构 五、“昆仑”及其中华民族精神 第三章 全球现代性重建与国家民族建构 第一节 世界历史时代与全球现代性的建构 一、作为问题历史的全球化及其世界历史时代 二、全球现代性重建与非西方国家民族的参与问题 第二节 现代性与民族国家建构的资源 一、确立民族国家形成的两个角度 二、现代世界有关欧洲民族国家建构的探索 三、国家精神建构的自觉问题 第三节 不对称的东西方现代空间与国家民族的建构 一、民族国家建构及其不对称的东西方空间 二、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民族建构及其反殖民化 三、东方主义问题及其开放 第四节 国家民族建构中的民族主义问题 一、非理性民族主义与民族的激进化问题 二、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的文化自觉 第四章 中国多民族国家与国家民族的现代重构 第一节 现代中国多民族国家探索 一、何以不能从西式民族国家“接着讲” 二、“逆着讲”的探索 第二节 从西式民族国家模式到现代多民族国家 一、西式民族国家到超民族国家 二、东方国家民族的主体性问题 三、观照中国多民族国家及其复杂性的国家立场 第三节 现代中国国家民族建构的主体性问题 一、中华民族复兴及其对西式民族国家观的拒斥 二、现代中国多民族国家及其国家民族建构的内生性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多民族国家建构 四、改革开放与现代中国国家民族及其认同建构 第四节 现代中国国家民族之建构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民族建构 二、国家民族建构与中华民族复兴 三、民族平等思想及其对大汉族主义的自觉批判 四、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五、中华民族大团结 第五章 现代中国国家精神的自觉建构 第一节 中华文明传统的现代转化 一、现代性问题与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化 二、转化的生存论性质 三、中华民族复兴与中国精神 第二节 现代中国国家民族建构所定向的国家精神 一、全球化时代中国国家精神建构的内在要求 二、国家精神引导现代中国国家民族建构 三、面向中国国家精神的族群多样性 第三节 现代中国国家精神之构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现代中国国家精神之建构 二、国家精神作为国家意识形态 三、克服强国家主义与无政府主义 第四节 现代中国的国家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现代中国国家民族的精神集聚 二、面向中国国家精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 三、改革开放背景下中国国家认同的内在要求 四、面向国家认同的族群多样性建构 第六章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民族建构问题 第一节 技术一网络社会对国家民族建构的冲击 一、技术一网络社会概念的提出 二、技术一网络社会对民族国家模式的挑战 第二节 后现代性与后民族国家观 第三节 传统的激进化及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的合流 一、传统的激进化以及文化民族观的激进态势 二、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的合流态势 第四节 社会文明之滞后与国家民族精神建构的迟滞 第五节 个体化与共同体精神的缺失及其对国家民族建构的影响 第七章 从国家民族及其认同建构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第一节 国家民族及其认同 第二节 中华民族概念及其国族意义 一、现代语境中的中华民族及其历史意识 二、中华民族与民族意识 三、国族危机时中华民族概念的命义 第三节 中华民族共同体面向国家民族的建构 一、中华民族的国家民族自觉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所巩固的国家民族 第四节 当今时代国家民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之建构 一、两个背景 二、 序言 自近代以来,中国即面 临多民族国家之当代重建或 建构的历史任务。现代中国 始于20世纪初,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于1949年,在马 克思主义指导下,在中国共 产党领导下建立了社会主义 新中国。社会主义新中国的 一项至关重要的政治与历史 成果,即自觉克服了此前现 代中国国家建构的尝试中自 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的民族资 产阶级主导的自由主义的民 族国家模式,实现了从传统 的封建的天下帝国向社会主 义的现代多民族国家的转变 ,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 和开创以中华民族复兴及其 爱国主义为主导的现代中国 国家民族及其认同建构。改 革开放40多年以来,社会主 义中国的多民族国家建设, 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 践,一直在持续有效地推进 ,并积极回应来自全球化时 代的诸多挑战。 国家民族,乃现代国家 及其稳定发展的基础,而其 民族共同体的建构及其建设 ,也应确立起基于国家认同 的基本样态。但是,因为诸 多方面的原因,现代中国在 有关国家民族的研究上是不 足的。不仅相应的实践探索 没有展开相关的理论研究, 而且因为理论研究的不足, 已开始影响到相应的实践建 构。当然,现实实践方面的 挑战,也已经开始“倒逼”理 论研究。迄今为止,学术理 论界尚未真正证成现代中国 国家民族,既往有关国家民 族研究主要在国家学领域展 开,但其强国家主义及其国 族话语,与民族学、人类学 限定性的民族概念及其话语 (族群的或种族的)形成了 不小冲突,在很大程度上使 现代中国国家民族的理论论 证陷入僵局。然而,理论研 究仍然需要进行突破,以吸 纳多种理论及其学科资源, 凸显问题意识并开放应有的 论域,以使理论探讨符合国 家民族共同体建设本身的要 求。 本书主要是从哲学层面 展开的分析。总的说来,民 族理论中引入哲学是必要的 和有益的。这里讲的哲学, 当然不限于学科性的哲学, 而是几千年以来沿承下来的 中外哲学学术及其致思方式 。哲学提供的是整全的、同 时也应是深入的视域与论域 。哲学所倡导的辩证法的思 维方式也有益于克服同样在 民族理论研究方面有所表现 的二元对立思维,比如将族 群自觉与国家认同对立起来 ,并使民族理论研究陷入僵 局,而引入哲学可望打开民 族理论研究的一些僵局。另 外,在目前这种问题的探讨 已经受困于过于庞杂细分的 学科体系的状况下(这当然 不只是民族理论领域几乎所 有关乎实践的研究领域,都 存在这一问题),引入哲学 还有益于发挥哲学跨学科或 者说无学科羁绊的特点及其 优势,使民族理论研究得以 深化。 本书立足于马克思唯物 史观及其世界历史转变的思 想,参考并批判国外相关理 论资源,发掘中国多民族国 家传统,挖掘马克思主义多 民族国家思想:在全球现代 性重构的背景下,析理中国 从传统的天下帝国到现代多 民族国家的内在转变历程, 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 国多民族国家建构的内在统 一关系,揭示现代中国多民 族国家重构及其中华民族复 兴进程中国家民族的建构及 建设过程,论证国家认同对 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基 础意义。 本书分九章。前言交待 本书的意图及其结构安排, 并开放问题意识及其论域。 第一章“现代国家民族与国 家精神之建构”,论证现代 性背景下主权国家何以需要 展开持续的国家民族建构, 分析从族群到国家民族的提 升及其认同建构,分析中国 国家民族话语的滞后及其理 论研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揭示现代国家精神何以是现 代国家民族建构的题中应有 之义,分析现代国家精神的 内涵及其对国家民族的集聚 。第二章“中国多民族国家 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传 统”,揭示大一统的中国多 民族国家传统及其格局,分 析中国国家从最早的“方国” 到西周形成的华夏一体至秦 汉帝国与“现实的中国”,揭 示“天下中国”及其华夷关系 中形成的华夏文明认同。第 三章“全球现代性重建与国 家民族建构”,揭示诸国家 及其民族实质性地参与其间 并不断重构的全球现代性, 特别揭示西方民族国家及其 超民族国家与东方国家民族 之间不对称的发展空间,揭 示不断突显的非西方国家民 族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以及 民族主义及其民族的激进化 所激起的国家民族及其文化 自觉。第四章“中国多民族 国家与国家民族的现代重构 ”,分析马克思有关自由主 义批判所包含的单一民族国 家观批判,辨析马克思主义 传统对于超民族国家及其帝 国主义的自觉批判,揭示马 克思和恩格斯有关多民族国 家思想、近代中国从天下国 家到现代多民族国家之艰难 转变、现代中国的国家民族 建构与苏联国家民族建构的 区分,讨论改革开放条件下 的国家民族建构实践。第五 章“现代中国国家精神的自 觉建构”,揭示全球现代性 重建与中国精神及其文化传 统的现代转化,揭示现代中 国国家民族建构何以必然包 含国家精神的自觉建构;分 析现代中国国家精神的主体 性内涵及其对国家民族建构 的巩固与积极意义,分析国 家精神建构的实现方式,并 展开强国家主义与无政府主 义的甄别及批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