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山海相依的国家,中华民族在数千年衍进中从未远离大海,创造了灿烂的海洋文明,这些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之光的文明成果,在与政治、经济的互动中,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探索中华民族与海洋的互动关系,梳理海洋文明发展脉络,实现征服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的梦想,是历代人民的不懈追求。 本书作者从历史的角度,深入浩如烟海的文献史料,探寻和挖掘与海洋文明相关的一切讯息,选择了“舟船的诞生与发展”“海战兵器的产生与发展”“《山海经》与海洋文明”“瓷器·酒茶与海上丝绸之路”等二十个有重要影响而又鲜为人知的海洋事件,以“论”的方法,阐发海洋文明理论,还原历史发展过程,展示海洋文明独特价值,这在建设海洋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马骏杰,1961年生,山东胶州人,毕业于解放军济南陆军学院、南京政治学院、南开大学。现为海军航空大学教授,全军优秀教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长期从事军事历史与军事思想教学与研究,特别注重中国近代海军史的研究,主持的“中国近代海军史研究丛书”(10本)被列入“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和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著有《中国海军长江抗战纪实》《档案里的中国海军历史》《甲午!甲午!》等。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成功开讲《甲午!甲午!》《中国故事爱国篇之邓世昌》《走近林则徐》《郑和下西洋》等。 目录 第一章 古者观落叶因以为舟——中国古代舟船的诞生 一、早期的渡河泛海工具 二、华夏民族创造船的三个阶段 第二章 从楼船到宝船——中国古代舟船的发展 一、船具的发明与创造 二、造船技术不断成熟 三、舟船形制逐渐完善 第三章 桔槔的启示——中国古代的海战兵器 一、冷兵器阶段的水战兵器 二、火器阶段的水战兵器 第四章 神秘的“海洋经典”——《山海经》蕴含的海洋文化信息 一、《山海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二、《山海经》隐含着怎样的海洋文化信息 三、《山海经》对后世海洋文化的影响 第五章 从“船驶八方风”到“过洋牵星术”——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演变 一、把握季风海流规律 二、实施气象海况预报 三、掌握导航定位技术 第六章 “重返东方大航海时代”——解读“中国地图” 一、“中国地图”是如何来到英国的 二、“中国地图”是何时绘制的 三、“中国地图”是何人所绘 四、“中国地图”隐含着怎样的海洋文化信息 第七章 灯火不灭的东方巨港——西方航海家眼中的刺桐城 一、雅各的身世 二、雅各的中国之行 三、对《光明之城》真伪的争议 第八章 争玉板八仙过沧海——“八仙过海”故事的形成和演变 一、“八仙”源起 二、“八仙”中“八”的含义 三、《争玉板八仙过沧海》故事梗概 四、“八仙过海”的启示 第九章 威容显现大海中——妈祖文化探析 一、妈祖其人 二、妈祖的“正能量” 三、妈祖崇拜形成的原因 四、妈祖崇拜的意义 第十章 阿拉伯古船上的中国瓷——揭开“黑石”号之谜 一、“黑石”号出水文物 二、“黑石”号的国属 三、“黑石”号的航路 四、“黑石”号的出发港 五、“黑石”号沉船的启示 第十一章 海上陶瓷之路——谈中国瓷器的外销 一、陶瓷的产生与发展 二、瓷器的外销 三、外销瓷的销售渠道 四、中国瓷器外销对海外国家的影响 第十二章 从“哥德堡”号沉船说起——论中国茶叶走向海外 一、从“哥德堡”号沉没说起 二、中国茶文化的起源 三、中国茶文化向海外的传播 四、欧洲人引进茶树的努力 五、中国茶文化的传播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第十三章 “甘露”的星辰大海——酒与海洋文化 一、关于酒与人类海上活动的传说 二、酒的出现及其在海洋活动中的作用 第十四章 杖剑去国东涉溟海——解析李白与海洋的关系 一、李白的涉海经历 二、李白向往大海的原因 第十五章 双屿港消失之谜——明代禁海政策下的海外走私贸易 一、葡萄牙人占岛经商 二、葡萄牙人立足双屿港 三、双屿港的“繁荣” 四、双屿港的消失 第十六章 殷人横渡太平洋的猜想——奥尔梅克文明与殷商文化 一、奥尔梅克文明中的商朝文化元素 二、商朝的什么人渡海到了美洲? 三、殷人是如何渡过太平洋的? 第十七章 深藏皇宫的海洋生物图谱——《海错图》解析 一、“海错”含义及《海错图》作者 二、聂璜创作《海错图》的动机及其努力 三、《海错图》的主要内容 四、《海错图》的特色及价值 五、《海错图》的经历和归宿 第十八章 海上丝绸之路——跨越千年的海上贸易通道 一、丝绸在中国的出现与兴盛 二、从“陆上丝绸之路”到“海上丝绸之路 三、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与终点 四、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商品 第十九章 近代海军人才的摇篮——福州船政学堂办学的得与失 一、一个故事引发的沉重话题 二、福州船政学堂的建立及其初衷 三、福州船政学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福州船政学堂为反侵略战争作出了贡献 第二十章 丰岛海战引发的外交官司——“高升号事件”始末 一、日本海军不宣而战 二、“高升”号葬身海底 三、“高升号事件”的处理 后记 序言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 山海相依的国家,中华民族 在数千年发展中从未远离大 海,创造了灿烂的海洋文明 。这些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 之光的精神和物质因素,在 与政治、经济的互动中,产 生了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中 华民族在创造海洋文明的过 程中,留下了清晰、独特而 丰富的足迹,这些足迹深深 印刻在史籍文献的字里行间 ,隐没于历史遗迹的沉封之 内,闪烁着神秘而诱人的光 芒。数千年来,中华民族且 行且珍惜,在与海洋互动的 同时,不断梳理海洋文明发 展脉络,探寻经略海洋的得 与失,以求实现征服海洋、 利用海洋、管控海洋、保护 海洋的梦想。时至今日,经 数百年积淀而形成的建设海 洋强国意识,已上升为国家 战略,成为民族复兴的重要 支撑。 在中华民族灿烂的海洋 文明成果中,最耀眼的莫过 于舟船的创造和发明。据典 籍记载和考古发现推测,中 国古代舟船的诞生至少有万 年以上的历史,远比文献记 载的“三皇五帝”时期要早。 而且这一伟大发明最有可能 是华夏先民在无任何外来文 化影响下独立完成的,体现 了中国古代舟船道路的独立 性和独特性。 在经略舟船的过程中, 中华民族向世人呈现了无数 精彩的发明与创造,橹、舵 、碇、水密隔舱……每一项 技术都让世界惊诧不已,它 们所带来的福祉,至今滋润 着人类世界。而我们对这些 发明创造的认识,源于载体 的重现和我们对海洋世界的 不懈探求与追寻。舟船的诞 生迈出了中华海洋文明发展 的关键一步,为人类认识海 洋世界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通 路,随之而来的海洋思想、 航海技术、海上贸易、海上 战争等领域的出现和拓展, 把世界推上更加绚丽多彩的 历史进程。这一切无不成为 我们构建海洋文明体系的客 观依据。 我关注和研究海军史、 海权史、海洋文明史已有很 长时日,屈指细算,至少在 三十五年以上,可以说,我 大半辈子所做的事,十有八 九与海洋有关。我住在海边 ,几乎天天都要面对大海, 眺望远处的船影,倾听海风 送来的汽笛声,把无尽的遐 想腹编成不同滋味的诗文对 自己吟唱;我加入人民海军 三十三年,在海军建设岗位 上做了很多事,特别是培养 了不少学生,他们分散于海 军的各个战位,履行着神圣 的使命;我研究海军史、海 洋文明史,完成了诸如《郑 和下西洋》《甲午!甲午! 》《重读北洋海军》《中国 海g长江抗战纪实》《论北 洋海军章程》《“一二八事 变”中的中国海军》等一些 小作,为海洋文化之大波澜 增添了几朵小浪花;我常年 奔波于各个讲坛,宣讲和传 播中华海洋文化,特别是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百家讲 坛》栏目开设了海洋文化专 题,七次登上这个平台,成 功开讲《甲午!甲午!》《 走近林则徐》《郑和下西洋 》《海上传奇》《乘风破浪 五千年》等系列节目,收到 了很好的效果。我坚信,先 人们在与海洋的共生中留下 的那些令人神往和惊奇的东 西,将继续伴随我的余生。 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很简 单,就是要把我近十年来接 触文献典籍和历史遗迹的所 得所获、所思所想,用我自 己的方式表达出来,以求对 海洋知识的传播,并引发人 们对海洋、海防、海军、海 权等诸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使我们这个民族更好、更扎 实地形成开发、利用、管控 和保护海洋的意识。2021 年我在央视《百家讲坛》栏 目《海上传奇》讲座的基础 上出版了《海上传奇:中华 海洋文明发展通史》一书, 这是我对讲座内容的全面梳 理和凝练提升,也是我研究 海洋文化相关问题取得的小 小成果。2022年我又完成 了《沧海岁月:中华海洋文 明史论》书稿的写作,把后 续的研究内容再次加以整理 ,作为前者的姊妹篇呈献出 来,以期使我的研究成果系 统化。本书从历史的角度, 深入浩如烟海的文献史料, 探寻和挖掘与海洋文明相关 的一切讯息,以中华民族与 海洋的关系为主线,通过二 十个有重要影响而又鲜为人 知的专题,阐发海洋文明理 论,还原海洋历史真相,展 示海洋文明独特价值,这在 建设海洋强国的时代背景下 ,其意义一定是不小的。 马骏杰 壬寅年于山东威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