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随笔集。书中分“青海湖的云”、“通往天堂听驿站”、“天籁绝爱”、“黄金在天上舞蹈”4辑,分别讲述作者在青海湖时,在去甘南的路上,在拉萨八朗学旅馆,在去纳木错湖的路上,在额济纳旗一株千年胡杨树下的故事。在作者眼中,黄金在天上舞蹈,聆听我们歌唱,而我们,正行走在自己心灵的天堂。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黄金天堂(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西部独旅)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骆娟 |
出版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本随笔集。书中分“青海湖的云”、“通往天堂听驿站”、“天籁绝爱”、“黄金在天上舞蹈”4辑,分别讲述作者在青海湖时,在去甘南的路上,在拉萨八朗学旅馆,在去纳木错湖的路上,在额济纳旗一株千年胡杨树下的故事。在作者眼中,黄金在天上舞蹈,聆听我们歌唱,而我们,正行走在自己心灵的天堂。 内容推荐 本书为随笔集。书中分为“青海湖的云”、“通往天堂听驿站”、“天籁绝爱”、“黄金在天上舞蹈”4辑。分别讲述作者在青海湖时,在去甘南的路上,在拉萨八朗学旅馆,在去纳木错湖的路上,在额济纳旗一株千年胡杨树下的故事。在作者眼中,黄金在天上舞蹈,聆听我们歌唱,而我们,正行走在自己心灵的天堂。 目录 行走,即是飞翔 青海湖的云 高原的边缘 独立西宁 深蓝的湖水,深蓝的风 日月山上望云开 塔尔寺的绿色哈达 心在路上,随风而行 北山的秋天童话 远山远水之上的佛音 匙阳每天都是新的热的 初识札西 和札西大叔一起转天池 驼峰上眺望者黄珂 一个人的幸福和孤单 高原恰我的回答 通往天堂的驿站 挡车的张掖女人 古遣之上虬云过 奔向同仁 隆务镇,旱晨的游荡 跟者玖美进拉卜楞寺 用眼睛和心灵来呈现 晨风中爬上九层楼 前往郎木寺的艰难旅途 通往天堂的驿站 鲜花插在牛粪上 天葬台上开者蓝色小花 只差一百步到花湖 天籁绝爱 初上格尔木 唐古拉山只百万古如一的沉寂 早安,拉萨 八月十五,拉萨没有月光 藏北的狂奔 天籁绝爱 拉萨的拒绝 八朗学201房的艳遇 在布达拉宫中迷路 拉萨的味道 在那东方山顶,升起皎洁的月亮 坐在玛吉阿米的角落 傍晚走过大昭寺 阳光照在岗拉梅朵 拉萨,我在 拉萨的秘密 蹦迪一样奔向羊卓雍湖 米拉山口的照片 献给南迦巴瓦峰的绿色哈达 在色拉寺看辩经 寻段红珂吞 在大昭寺的院墙下晒太阳 黄金在天上舞蹈 为了一种想像的心情 胡杨的叶子黄黄黄黄的 二道桥,胡杨叶子的七种表情 坐着QQ去旅行 巴丹吉林,夕阳露出了金边边 额齐纳的生活 额旗哈密瓜,打着谁的牌子 怪树林的日出 黄金在天上舞蹈 后记 试读章节 高原的边缘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去高原旅行?我想如果简单地说,那是因为两个字——“诱惑”,再具体一点,就是“透明的诱惑”。不是吗?惟有高原,在人们心中才是真正的诱惑,惟有高原,才真正配得上用“透明的诱惑”来阐释。高原在上,在人们的仰望之中,在人们行走的心愿之中,任何一次哪怕是十分短暂的高原旅行,都会带给一个普通人无限的心灵慰藉。 而此次出门,我便是为着自己行走高原的心愿,开始一个小小的尝试。 在列车的行驶中,我无数次眺望窗外,隔着土黄色的丘陵,想像高原那无限深远而又神秘缥渺的隆起。也许是因为向往太厚重,当我一步步向高原靠近的时候,那地动山摇、排山倒海般的错觉,便随着平和的阳光在我眼前闪现。 明明是列车上安详的午间时光,靠在窗前,我似乎仍能感觉到被一种孕育生命般的疼痛和兴奋包裹着,我知道,是我多年来集聚体内的有关高原的认知、想像以及渴望,在宁静中开始了进发。因为我已经走到青藏高原的边缘,我所有的思绪在高原的伟力下,获得了一种力量,甚至毫不夸张地说,这种力量有如高原隆起时的大海消退潮汐,山脉支起骨骼,河流涌出血液。作为女人,我曾经幸福地体验过一个生命的完美诞生,而今,更幸福地以这种感觉来体验着这个地球上最年轻的高原。 “青藏高原”,当我想到这片土地就用这四个字揭示着世界的终极,耳边不禁回想起那个高亢、嘹亮的女声,心里也回荡着从那歌声中感受到的震颤。在奔向高原的路上,我就这样打开自己的思绪,不经意间却发现它已经开始变得厚重与透明,在我还没有涉足高原的时候,我已经领略到它的伟力,它可以使一个小女子在瞬间感觉到自己脚步的匐响,在高原上,也在自己的心路上。 虽然我并不知道,在奔向高原的路途上,有多少人能够领悟,有多少人能够到达,又有多少人在高原的气息中能够平缓自己的心跳和呼吸?但我明白,高原,它始终是敞开的,包容着每一个生命,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脉,它以亿万年不变的姿态告诉人们,只有自然才配得上真正的伟大与不朽。 当我坐上火车出发时,其实是有一些遗憾的,因为我无法实现自己很久以来所计划的理想方式——从新藏线搭乘军车前往高原。我最初有关高原的模糊记忆,原本与一条绿色的脉络有关,那是我曾于一些电影、图片和文字中勾勒出的线路。那是由一辆辆载重的汽车、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起伏的高原上留下的绿色行旅,绿色的守望,绿色的生命印痕。 当我此刻踏上通往高原的道路,一次次心有触动地想着,就是这条路吗? 是在这条路上、这寂寞的荒野、无边的黑暗上,一个个年轻血性的生命,勾画着深刻的生命瞬间,在风雪中,在艰难中,在荒凉中,承受着不同于常人的命运。我一直在想,到底有什么在支撑着他们? 有人说,在高原上,人的生命并不比一块普通的石头更具有特殊的意义,那么这些年轻生命在高原上的行走,还需要肩负什么浅薄的理由吗?在这条路上,服从、承担、坚持所昂扬起的,是军人的使命更是一个普通生命的使命,因为这一条路,高高向上,它给予人生的最好馈赠,便是朝天的方向。 而我呢,一个不甘于平淡生活的小女子,只能用旅行的方式完成对高原的拜谒。 当我站在高原的边缘,我知道,自己并没有多少底气和资格来完成高原的行走甚至人生的叩问。我只想说,我只有一颗平凡之心,还有着对于激情的强烈渴望,对于完美人格的绝望幻想,凭借此,我想托起自己轻薄的思想和平淡的生命,朝着我向往的高度。我会用全部心灵和身体去体验高原的升腾、草地的漫延、庙宇的辉煌、生命的宁静,去体验一片云的聚散,一阵风的掠过,一枝草叶的萌动,一滴泪水的坠落。我会坦然地面对激荡、冲动、郁闷、宁静甚至片刻窒息,只要我能清晰、疼痛、幸福地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我便会为此而满足。
独立西宁 列车到站西宁,出站后可能是因为长途赶路,再加上海拔升高,我有些气息不匀。站在那里仔细打量了一番车站周围,并没有太明显的高原气息。车站后是一列起伏不大的山脉,山色有些说不清楚的特别。 就这样一个人来到了青海,漫无目标地站在西宁街头,我又一次迟疑地向周围顾盼,四周的街道、行人、建筑都普通得过于内敛,更使我有些不知所措。青海是这样的吗,在我的想像中,它应该如大海般带给人波涛翻滚的视觉冲击,现在却只有夕阳下慢慢黯然失色的街景。 在脚步缓慢的走动中,我渐渐地有了一种特别的感觉。心里被什么东西重重地向下压着,越压反而心跳得越剧烈,血液也好像并不是在循环而是朝着一个方向挤过去,想大口吸气却引得头痛了起来。 我知道,是高原的感觉来了。它虽不强烈,但足以让我清楚地感到一个人的孤单和渺小,让我心绪波动地回味自己对于青海的种种联想。 青海在我的心中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呢?从地图上看,青海的地理位置其实可以算得上是西藏、内蒙、新疆、甘肃、宁夏各省共同的门户。一些历史人文资料介绍中,也把青海描述成一个特殊的地域,在它的地域中没有一个单独的主体民族,却有汉、藏、回、土、撒拉、蒙古族六个主体民族,也成了历史上西部各民族以至全国解决纷争的地方。 有人曾评价:“青海,哪个民族的大本营也不是,却成了解决各个民族矛盾的地方;成了各民族风流志士的大舞台;成了历代英雄豪杰比武斗胜的地方;成了历代草盗野寇发泄兽欲的地方;成了历代风流骚客寄托闲情逸致的风月场所。她不仅是各个民族矛盾的纠集地,而且还成了各个民族无家可归的漂泊者暂日寸的避难所。” 我觉得这说的确有道理,如果我是一个落难而来的行者,我一定选择这里休养生息,因为它的地域荒僻,也因为它的位置显要。我也一定会选择这里重新崛起,因为它注定要成为历史风云中凝重的一笔。 我想起自己读到的关于青海的诗句,“青海城头空有月,黄沙碛里本无春”;“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诸如此类,李白也好,杜甫也罢,抑或是王昌龄,于历史的风云面前,仅凭自己的如椽之笔,评点几句,对于那些血腥的、苍凉的、悲壮的,除了感慨之外,还能够如何? 后来,我在街上找到了一个普通的旅馆,它虽然简陋,但不仅离火车站近,还离汽车站挺近。车站附近总是比较杂乱,不过在我看来,这种住宿方式,比较适合一个没有什么旅行经验的单身女人——去哪里都很方便,甚至于坚持不了想要逃走,也一样方便。 P8-10 后记 在那一年去青海时,我并没有想到,自己会这样一直在远行的路上走下去。当四年来我每次从新疆出发,独旅中途换乘来到兰州——那个我始终没有深入过却数次路过的城市,或者准确地说是车站,便一次次被触动着内心某个隐秘的情结。 我想说,当生命的降世使我们如尘埃落于某个特定的地域时,命运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注入了某种被诱惑的符咒,这与生俱来的,是生存的诱惑,快乐的诱惑,更是远行的诱惑,它深深地潜藏在我们的身体里,或者就潜伏在我们生命的路途上,就像一颗表面死寂,内里喧嚣的种子,等待着风过雨落的那一刻,被点燃,被释放。 我无力考证从古至今那些路上的行者,都有着怎样的意念,都在抵御或放纵着怎样的欲望,我甚至都问题法说清自己,当面对一个车站时,我所有的感情和渴望,是怎样在刹那间喷涌而出。 我只记得,幼不经事时就随着母亲一次次乘火车东行而去,在漫长的旅途中,当车窗外依次掠过荒凉的、蓊郁的土地,当挤在那些形形色色奔波于路途的人群中,当一次次停留在大大小小的车站,当想到与远方亲人即将相聚又会很快分离,那所有复杂的感情,全都渗透在我成长的经历中。而兰州——出新疆之后的第一个大站,每次都是它第一个给予我真正在路上的暗示。 从青海开始,此后的高原之旅中,我始终都将兰州当成一个驿站般的换采之地。随着远行渴望的愈加激烈,随着在路上心意的逐渐沉稳,那个在我心中只是一个车站的城市,也越来越多地给予我温暖的感觉。我也在一次次路过它时,抑制不住内心波动而思量着自己的旅行。 记得年幼时在那个偏远地域的平淡生活中,我并没有认真想过将来有一天出门之后的路能够走多远。只有那一次,我和小伙伴蹲在家门口的坎儿井明渠前讨论过这个问题。那是黄土夯筑的院墙旁一道垂柳交错、波光清亮的渠水,我们打算趁大人不在时,将家里那只洗衣服的大木盆偷出来,两个人坐上它,顺着渠水漂下去,看看到底能走到哪儿。尽管这个小小的心愿当时并没有实现,但此后多年,我总会不经意地想起,自己蹲在柳树下所看到的渠水流动,我知道,那渠水,它一直向前流着,向着我看不到也想不到的那么远的地方。 许多年后,当我终于能够随着自己的心愿,一次次出门远行,奔走于那些末知的旅途之上,我偶尔便会想起自己内心铭刻着那一渠水的缓缓流动。我也早已明了,在我第一次面对它的时候,内心那种朦脆的感觉,那流水的方向便是远行的诱惑,而我们实际上是在用一种与生俱来的,却在城市中成长时几乎荒废的本领,在行走中实现那隐秘情结中的渴望。而《黄金天堂》和另一部将与它同期面世的西部旅行记《月色走廊》,便是我用文字达成的一次完美之旅。 回想一个人的旅行中曾昼夜兼程,一路狂奔,我深深地为“那偶然的相遇、暂时的停留,撒落在荒野里的斜阳,消散在沟渠边上的余温”而沉醉和感伤,我一次次问自己,为什么上路,然后一次次告诉自己,因为快乐,行走的快乐,到达远方的快乐,了解未知的快乐,发现自己的快乐! “无穷的远方、无穷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我为此而上路,也为此而快乐。 人在旅途,方会明白,远行的诱惑给予自己多么美妙的心灵和多么坚定的勇气,它使我们在朝向那个未知的地域和时间时,不回避国难,不悲悯青春。不惧怕衰老甚至死亡,因为奔走中我们绽开着灿烂的笑容,那是如阳光一般不会黯淡的光芒。 “总有一天,短暂而漫长的时光会把我变成一个老人,我仍会记住我耳轻时写下的诗和文字,它们卑微又高贵,欠缺又完美,它们是属于我的永不衰故的花,它们复活的灵魂像日子一样容纳我的年年岁岁。当这个时候真的耒临,我将从岁月的尘埃中惊醒,我做的第一件事是双手合十,诚心实意地感恩。这是上苍赐予我一生的母想和爱,引导着我生命之旅一次次激情的纵横和穿越,面对它们,我还会像从前那样,为它们热泪盈眶,为它们怦然心动。”(桑丹《老人与花》) 2006年3月24日·乌鲁木齐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