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早期中国的鬼(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蒲慕州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中国古代有一个鬼的世界,它在广被接受的文化话语体系或宏大叙事中并不明显。然而,这个阴暗的鬼世界一直是中国过往的一部分。想要完整认识中国,洞察历史与人心,就不能不了解鬼。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蒲慕州,采用跨学科的方法,从宗教、历史、社会理论、心理认知等多角度,追溯了从远古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所存在的鬼观念;并将中国的鬼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美索不达米亚的鬼进行比较,揭示每种文化的个体特征。
作者简介
蒲慕州,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埃及学博士(1984年)。专长为古代埃及史、中国古代宗教社会史,以及比较古代史。曾在加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葛林耐学院等地工作,是少数能够从事埃及学及汉学研究的中国学者,近年亦致力于比较古代史的研究。
目录
第一章 鬼:人性的另一面
论鬼
鬼的跨文化类型
探索早期中国的鬼
本书章节说明
第二章 早期中国鬼的初迹
“鬼”的含义与起源
鬼的形象
鬼与人的关联
仪轨与驱鬼
鬼概念的宗教与社会背景
第三章 帝国规制与在地变化
秦汉官方宗教的本质
秦汉时期的鬼信仰
傩:驱鬼之术
鬼与阴间
鬼形象的变化
第四章 启明幽暗的鬼故事
追寻志怪中的鬼
鬼的类型
志怪文学的创作理念
志怪故事的宗教意涵
第五章 早期道教文化中的鬼
道教信仰中鬼的起源
鬼的形象
驱鬼仪式
新鬼,抑或旧鬼?
第六章 早期中国佛教对鬼的降伏
早期佛教文本中的“鬼”
早期佛教对鬼的降伏
与在地信仰系统的竞争
比较佛教中鬼的起源
第七章 比较研究视野下的中国鬼现象
参考文献
序言
本书原以英文写作,书
名为Ghosts and Religious
Life in Early China,2022年
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关出版缘由,在英文版
序言中已经说明,在此不再
重复。必须补充说明的是,
中译本译者黄咨玄博士在翻
译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错误,
尤其是注脚中体例不一,现
在在中文版中已尽量改正,
在此要特别致谢。
有关引用资料方面,由
于本书原以英文写作,为方
便英文读者,书中有关历史
背景之参考资料,多引西文
著作,中日文方面的作品,
尤其是现代学者之研究成果
,相对较少列出在参考文献
中。中文原始资料则尽可能
引用。如今中译本出版,原
始材料均引用原文,不再翻
译成白话。原英文版中有关
英译之资料亦不再列出。
由于新星出版社的邀约
,使本书中译本得以迅速出
版,在此也要特别感谢编辑
孙立英女士的大力协助。
导语
鬼作为人性的另一面,补充了生者的世界;对鬼的研究,可以为我们理解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历史特性和洞察人性幽微提供一个特殊的窗口。
作者蒲慕州,是少数于古代埃及、古代中国社会与宗教、比较古代史研究三方面均有建树的学者。他将之前自己关于鬼的诸多研究成果融入一书,内容上化繁为简,叙述上简约流畅,更适合大众阅读。
精彩页
论鬼
在现代汉语中,“鬼”的概念或术语经常出现,尽管如今人们可能并不真正相信有鬼。我们经常听到诸如“见鬼”(当不可思议或难以想象的事情发生)、“鬼打架”(无能或不负责任的人闹成一团的混乱局面)、“鬼迷心窍”(一个人的心智被鬼迷惑)或“鬼话连篇”(胡说八道)等说法。所有这些表达都暗示了一种普遍的看法,即“鬼”一词具有负面含义,是邪恶或有害的。它给人们带来混乱、恐惧和焦虑,更不用说鬼魅般幽灵所能造成的真正伤害了。不过也有兼具鬼和神、意思较为中性的用词,它们通常表示一定的敬畏和惊奇。例如“鬼神莫测”(鬼和神都不能预测)、“鬼斧神工”(使用鬼的斧头和神的工艺技术才能完成,意指器物的工艺水平极高)或是“神出鬼没”(如同神一样的出现,鬼一般的消失)。值得注意的是,当“鬼”一词单独出现在文本或对话中时,通常具有否定意义,但当它与“神”一词连同出现,其含义通常是中性的,且实际上可能与神具有相同意义。这与古代文献中“鬼”和“神”这两个词的使用方式有所关联。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第二章详述。
此外,在汉文化世界的许多地方,人们仍然很重视鬼。人们经常会遇到某些鬼附身在施术者身上的宗教仪式,或道士为驱除邪灵而进行的驱鬼仪式。在台湾和许多海外华人社区,人们仍然过中元节和鬼月——所谓鬼月即农历七月,该月饿鬼从地狱(佛教术语)中被释放出来并在世间寻求食物供养。人们会避免在这个月结婚,建筑工程往往在这个月之前或之后动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台湾和香港地区,大量的流行电影利用了人们对鬼故事的好奇,新编或改编传统文化来作为创作题材。清代作家蒲松龄(1640—1715)的《聊斋志异》是现代鬼片的源泉宝库。然而蒲松龄还有他的前辈。宋代作家洪迈(1123—1202)给后世留下了一部名为《夷坚志》的故事集,其中就保存了许多鬼故事。在宋代之前,有大量关于鬼魂怪事的短篇小说,其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先秦。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来自唐代的传奇和故事,以及“志怪”——意指关于鬼魂的超自然事件的一些故事集,流行于六朝时期,统称志怪。这些故事大多已失传,仅见于后来作品的摘录,特别是有宋代文学百科全书之称的《太平广记》。我们可以将这个文学传统进一步追溯到汉代甚至更早的时代,但由于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几页中讨论这一点,在此可以先说的是,鬼观念是现代中国语言和文化活生生的一部分,而有关鬼的说法在中国社会有着悠久的传统。即使在现存最早的文字——商代甲骨文——中,“鬼”因为经常被怀疑给国王和王室带来疾病,也已经占有突出地位了。
追溯鬼现象之所以流行的根源,会发现其与人类生命的永恒谜题相关,那就是不可避免的死亡。当我们的生命越过白昼的边界,进入那个未知的“幽都”——公元前3世纪《楚辞》中给冥界的名字——时,我们将去向何方?又会发生什么?当生命结束是否就是终结,或是还有别的什么?对此,人们从很早就开始有各种各样的猜想。一些古代哲学家,出于他们的理性思维,否认来世的存在。公元前3世纪哲学家庄子的著作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当庄子的妻子去世时,一位朋友发现他并不悲伤,反而坐着鼓盆而歌。他的朋友很不以为然,问他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冷酷无情。庄子提出他著名的宇宙观并解释说,人出生时身体是由“气”凝结而成;而当人死后,这股气会再度散入宇宙。所以生死是宇宙中气的自然运行,没有什么可悲伤的。古希腊哲学家阿布德拉的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 of Abdera,约前460—前370)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原子(atom)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原子的功能与气非常相似。然而庄子和德谟克利特只是两个极端的例子。他们的观点显然无法为东西方的普通人提供令人满意的答案,来回应生命的起源和终点,或者死者是否能够以另一种形式在另一个地方生存等问题。无论如何,早在任何思想家能够提出解释或推测之前,社会中所流行的信仰或积累的智识就已经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案。对于那些假设除此之外另有生命或世界的信仰系统,它必须假设一个人死后会以某种形式继续存在,无论称之为灵魂、幻影还是鬼。此外,这种形式必须具有人类思维可以想象的某些属性,无论是颜色、形状还是重量。因为,无论好坏,人们假设这个存在会进入那个未知的死后世界。也正是这种存在,无论是否讨人喜欢,有时会回到活人的世界,导致生者与死者之间的所有问题,这也就是本书的主题。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3: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