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小说的博物学叙事研究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李洪青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重点考察盛行于维多利亚时代的博物学话语如何为当时英国著名女作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再现阶级、性别、地方及帝国殖民活动等重要话题提供了叙述策略,其小说如何展示了用旨在研究自然的博物学分类法研究人类社会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博物学和其现实主义创作美学之间的关联。博物学叙事彰显了盖斯凯尔多元、跨界的艺术创作理念。在学科分化日益显著的维多利亚时代,盖斯凯尔始终保持着在科学和人文之间自由游走的能力和精神需求。 作者简介 李洪青,安徽合肥人,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现为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主持完成厅级课题两项,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目前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和校级课题各一项。在《外语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等刊物发表论文近20篇。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博物学分类法与盖斯凯尔小说中的阶级政治 第一节 《玛丽·巴顿》:官方博物学分类法和社会愿景 第二节 《妻子和女儿》:比较解剖学和英雄话语 第二章 开花叙事与盖斯凯尔小说中的性别话语 第一节 《露丝》:“私密婚姻”叙事 第二节 《南方与北方》:“公开婚姻”叙事 第三节 《妻子和女儿》:“消极恋爱”叙事 第三章 原型生态学与盖斯凯尔小说中的地方想象 第一节 《克兰福德镇》:地方的全球化想象 第二节 《西尔维娅的恋人》:地方的诗意化想象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 (Elizabeth Gaskell, 1810- 1865),也称盖斯凯尔夫 人(Mrs.Gaskell),是维多 利亚时代英国文坛上颇具影 响力的女作家。盖斯凯尔原 名伊丽莎白·克莱格雷恩·斯 蒂文森(Elizabeth Cleghom Stevenson), 1810 年出生于英格兰切尔 西一个牧师家庭,周岁丧母 ,后被寄养在柴郡纳茨福德 镇(Knutsford)的姨妈家 ,该镇的风土人情后来成为 她创作的主要素材。1832 年,伊丽莎白和唯一神教派 牧师威廉·盖斯凯尔 (William Gaskell)结婚, 迁居曼彻斯特市。1837年 ,盖斯凯尔和丈夫合作发表 诗歌,之后又发表多部短篇 小说。1848年,她的首部 长篇小说《玛丽·巴顿》( Mary Barton)一经问世, 便引起广泛关注。查尔斯· 狄更斯随后邀请她为其主编 的期刊《家常话》 (Household Words)撰稿 ,并亲切地称她为“亲爱的 山鲁佐德”(dear Scheherezade)。此后, 盖斯凯尔又陆续发表了长篇 小说《克兰福德镇》 (Cranford, 1853)、《露 丝》(Ruh, 1853)、《南 方与北方》(Norh and South, 1855)、《西尔维 娅的恋人》 (Silria'sLovers,1863)和《 妻子和女儿》(Wives and Daughters, 1865)。此外 ,她还创作了包括《拉德洛 夫人》(My Lady Ludlow, 1859)、《表姐菲利斯》 (Cousin Phillis, 1864)等 在内的大量中短篇小说、为 数不少的非虚构作品,以及 一部非常有影响力的传记作 品《夏洛蒂·勃朗特传》 (The Life of Charlotte Bronte, 1957)。1865年, 盖斯凯尔在汉普郡逝世。从 19世纪40年代中期到1865 年意外去世,盖斯凯尔的写 作生涯持续了将近20年,此 间她一直享有极高的文学声 誉。然而,她去世后,声名 一度跌落,在相当长的一段 时间内,始终屈居“二流作 家”阵营。20世纪中期以后 ,盖斯凯尔的文学声誉呈回 暖之势。20世纪末,维多利 亚文学研究界掀起了一股盖 斯凯尔研究热潮。 近年来,盖斯凯尔的文 学声望再度高涨。2006年 英国Pickering & Chatto出 版公司整理出版了一套长达 五千多页的十卷本《伊丽莎 白·盖斯凯尔全集》(The Works of Elicabeth Gaskell ),几乎涵盖了她的所有作 品,既有备受瞩目的长篇小 说,也有不受重视的短篇小 说,还包括她撰写的《夏洛 蒂·勃朗特传》及其早年创 作的诗歌,在报刊上发表的 评论文章等。可以说,这是 迄今为止出版的一部最全面 详尽的盖斯凯尔文集。自 2006年至2010年,“牛津世 界经典系列丛书”先后出版 或再版了盖斯凯尔的六部中 长篇小说和传记作品。此外 ,大众影视传媒将盖斯凯尔 小说进行改编并搬上银幕, 进一步扩大了盖斯凯尔的影 响力。英国广播公司(BBC )在1999年、2004年、207 年和2009年相继改编拍摄 的系列短剧《锦绣佳人》( 改编自《妻子和女儿》)、 《南方与北方》、《克兰福 德镇》以及《重返克兰福德 镇》(圣诞特辑)让盖斯凯 尔重新出现在全世界观众和 读者的视野中,切实提升了 她的知名度。2010年9月25 日,盖斯凯尔诞辰两百周年 之际,她的名字被绘到了“ 哈伯德纪念彩绘花 窗”(Hubbard)上。进驻 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诗人角 ,则意味着盖斯凯尔经典作 家的身份得到了国家官方文 化机构的承认。 盖斯凯尔最初凭借她对 当时维多利亚社会问题,尤 其是劳资冲突这一阶级问题 的思考走上文学舞台,并因 其工业小说“向世界揭示的 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 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 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而 获得了马克思“杰出小说家” 的美誉(马克思,1956: 686)。因此,阶级问题和 工业化进程始终是盖斯凯尔 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 20世纪30年代,维多利 亚文学研究专家戴维·塞西 尔(David Ccecil)在其专 著《维多利亚时代的早期小 说家》(Early Victorian Novelists:Essays in Revaluation,1934)中将盖 斯凯尔称为缺乏天赋的“次 要小说家”,认为她身上典 型的“女性气 质”(femininity) (Cecil,1948:154-155)是 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 在分析盖斯凯尔的工业类小 说时,塞西尔严苛地指出, 由于工业题材涉及经济学和 历史等女性理解力难以企及 的知识领域,所以盖斯凯尔 再怎么善于讲故事,也无法 摆脱失败的命运,因为“整 个时代精神都在和她作对” (ibid.:236)。塞西尔过 于专断的言论,在此后较长 的一段时间内,始终是评判 盖斯凯尔文学才能的主要基 调。20世纪40年代,弗·雷· 利维斯(F.R.Leavis)在其 极具影响力的著作《伟大的 传统》(The Great Tradition)中再次将盖斯凯 尔贬为“次等小说 家”(Leavis,1948:1-2) ,这进一步将盖斯凯尔打入 文学声誉的冷宫。 …… 第三章研究盖斯凯尔对“ 地方”(locale)的再现方式 如何回应了吉尔伯特·怀特 的原型生态学再现模式,重 点分析《克兰福德镇》和《 西尔维娅的恋人》这两部小 说。盖斯凯尔在《克兰福德 镇》中再现了当地居民/物 种的“繁衍、保存、死亡”等 生命事实,并通过对居民/ 物种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