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内容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所在专业能力结构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处理工程地质与水文问题为主线,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目标,科学家精神等融入书中。 本书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处理丁程地质与水文问题为主线,贯穿课程的始终。本书将工程地质与水文项目分解为工程地质现象的认识,工程地质知识的应用,水力水文计算,设计流量与桥孔径、冲刷计算,工程地质技能训练五个学习情境。着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丰富、优化、更新课程数字化资源。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实验、检测技术人员和交通土建类师生及科研人员学习参考使用。 目录 绪论 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学习任务单 学习情境1 工程地质现象的认识 任务1 认识地球及地质作用 1.1 地球概述 1.1.1 地球的圈层构造 1.1.2 地球表面特征 1.1.3 地球的物理性质 1.2 地质年代 1.2.1 地层年代的确定方法 1.2.2 地质年代和地层划分 1.3 地质作用 1.3.1 内力地质作用 1.3.2 外力地质作用 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学习任务单 任务2 认识造岩矿物与岩石 2.1 造岩矿物 2.1.1 矿物的概念及类型 2.1.2 矿物的物理性质 2.2 岩浆岩 2.2.1 岩浆岩的概念及产状 2.2.2 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及矿物成分 2.2.3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2.2.4 岩浆岩的分类及鉴定方法 2.2.5 常见的岩浆岩 2.3 沉积岩 2.3.1 沉积岩的形成 2.3.2 沉积岩的物质组成 2.3.3 沉积岩的结构 2.3.4 沉积岩的构造和特征 2.3.5 沉积岩的分类及主要沉积岩 2.4 变质岩 2.4.1 变质作用的因素及类型 2.4.2 变质岩的矿物成分 2.4.3 变质岩的结构 2.4.4 变质岩的构造 2.4.5 变质岩分类及主要变质岩 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学习任务单 任务3 认识地质构造 3.1 地壳运动概述 3.1.1 升降运动 3.1.2 水平运动 3.1.3 地壳运动的基本特征 3.2 水平构造和倾斜构造 3.2.1 水平构造 3.2.2 倾斜构造 3.2.3 岩层产状 3.3 褶皱构造 3.3.1 褶曲的基本形态 3.3.2 褶曲要素 3.3.3 褶曲的形态分类 3.3.4 褶皱的识别 3.4 断裂构造 3.4.1 裂隙(节理) 3.4.2 断层 3.5 地质图 3.5.1 地质图的基本知识 3.5.2 地质情况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3.5.3 地质图的阅读分析 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学习任务单 …… 学习情境2 工程地质知识的应用 学习情境3 水力水文计算 学习情境4 设计流量与桥孔径、冲刷计算 学习情境5 工程地质技能训练 参考文献 资源索引 序言 本书根据高职高专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道 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以及土木建筑大类等其他相关 专业近些年“工程地质与水文”课程教改的有关要求, 在各高等职业院校积极践行和创新先进职业教育理念, 深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和大力 开展线下与线上在线精品课程教学的大背景下,根据新 的课程标准和教学标准组织修订编写而成。 着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理论学 习、实践目标设计、任务实施过程设计、考核评价设计 融入节能、绿色、环保等理念。进一步深入推进“工学 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线下与线上 在线精品课程教学,丰富、优化、更新教材数字化资源 。 本书的课改编写思路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 以工作实践为主线,以工作过程(项目)为导向,用任 务进行驱动,建立以行动(工作)体系为框架的现代课 程结构,重新序化课程内容,做到陈述性(显性)知识 与程序性(默会)知识并重,将陈述性知识穿插于程序 性知识之中,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本书力求体现以下特 点。 1)体系规范。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所开发的教 材为切入点,在课程标准和教学标准确定的框架下,改 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突出专业教学的针对性,选定 教材内容。 2)内容先进。重点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用新观 点、新思想审视和阐述教材内容,所选定的教材内容适 应交通土建建设发展需要,反映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 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3)知识实用。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应用为核心 ,以“必需、实用、够用”为原则,教材紧密联系生产 和生活实际,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能与相应的职业资 格标准相互衔接。 4)使用灵活。体现教学内容弹性化,教学要求层 次化,教材结构模块化;有利于按需施教,因材施教。 5)资源丰富。推进教育数字化,进一步丰富、优 化、更新教材数字化资源。以主编盛海洋主持结项的省 级在线精品课程和在建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工程地质 ”为依托,包含全套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教学教案、 课程标准、课程授课计划等。本书配有大量的视频资源 、动画等,扫描书中二维码即可观看。本书对应的线上 课程网址:①智慧职教平台网址: https://www.icve.com.cn;②福建职业教育与终身 教育网在线网址: http://www.fjzyiy.com/course/center/index。 6)融合职业素养。育人元素的融入体现系统化观 念,书中巧妙穿插“知识链接”“学后谨记”模块,介 绍世界各国地质、水文情况,我国各地典型地质、水文 特点,地质工程案例等,融入节能、绿色、环保等理念 ,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提升自身严谨 、认真、务实的职业素养。 在课程设计上,本书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城 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中处理工程地质与水文问题为 主线,贯穿课程的始终。本书将工程地质与水文项目分 解为:认识地球及地质作用、认识造岩矿物与岩石、认 识地质构造、认识地貌、认识地下水、认识不良地质现 象、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制、水力与 水文基础知识、水文形态勘测与频率曲线绘制、桥涵布 置、内河桥设计流量的确定、大中桥孔径计算、建桥河 段冲刷计算、室内矿物与岩石鉴别、野外地质技能训练 等任务。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每一阶段工程地质与水文知 识的应用过程。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有关于工程地质与水 文知识的介绍,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知识的不断提 升。 本书打破了以往学科式教学的模式,主要介绍在城 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有关工程地质与水文资料的获取 、整理及其应用等的知识。由于工程地质与水文所要研 究的内容十分丰富,分科也很细,在有限的时间内只能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的需要择其主要的和基 本的内容简明扼要地予以介绍,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 技能,并开展相关问题的科学研究,提供最为必要的工 程地质与水文基本知识及技能。 教材修订过程中兼顾高职高专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 ,注重吸收最新的科技成果,将教学与科研、生产紧密 结合,以“必需、实用、够用”为度,强调高职特色。 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循序渐进、重点 突出、便于自学。工作任务中附有学习目标与要求、任 务重点、任务难点、小结和思考与练习题,并配有学习 任务单供学生检验学习效果,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 掌握核心内容。 本书由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盛海洋教授担任主编 并统稿,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聂莉萍教授担任副主编 ,福建省交通建设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 级工程师洪青主审。编写分工如下:绪论、学习情境1 、学习情境2、学习情境5由盛海洋编写;学习情境3、 学习情境4由聂莉萍编写。 在编写过程中,曾广泛征求有关高职院校及勘察、 设计、施工单位同行对编写大纲的意见,并得到了有关 领导和部门的指导和帮助,同时附于书末的参考文献作 者们对本书完成给予了巨大的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