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东等著的《鸟人鸟事(精)》选择了十位来自各行各业有一定代表性的爱鸟、照鸟、护鸟的之人。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无论你俯视平视仰视正视,也无论你忽视歧视珍视重视,他们都始终如一,坚定的踏上保护生态之路。他们中有的人并非专业摄影家,也并非是鸟类或生态专家,但哪怕是业余,哪怕是爱好、哪怕是兼职。在光怪陆离的今天,他们奋力拼搏寻找一份希望,就是为了能够抓住一切让鸟儿生存的机会,让这个世界更美丽,更丰富,更和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鸟人鸟事(精)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
作者 | 陈晓东 |
出版社 | 科学普及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陈晓东等著的《鸟人鸟事(精)》选择了十位来自各行各业有一定代表性的爱鸟、照鸟、护鸟的之人。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无论你俯视平视仰视正视,也无论你忽视歧视珍视重视,他们都始终如一,坚定的踏上保护生态之路。他们中有的人并非专业摄影家,也并非是鸟类或生态专家,但哪怕是业余,哪怕是爱好、哪怕是兼职。在光怪陆离的今天,他们奋力拼搏寻找一份希望,就是为了能够抓住一切让鸟儿生存的机会,让这个世界更美丽,更丰富,更和谐。 内容推荐 陈晓东等著的《鸟人鸟事(精)》是一本很独特的书。不同于人们常见的有关保护野生动物和鸟类的书籍,这本书讲述了许多作者亲眼所见的鸟类故事,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鸟类的家庭生活、喜怒哀乐,以及它们对付天敌、营救同伴、保护雏鸟的智慧和勇气。本书的作者以非常有说服力的方式向我们证明了:美丽、轻灵的鸟类有着向往自由的灵魂,有着与我们人类一样丰富、复杂和精彩的内心世界。 目录 他序 自序 Ⅰ 美丽的发现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情 / 小翠鸟之恋 南迁夕阳红 坝上天鹅情 有趣环颈鸻 鸟语 / 行者无疆 鸟趣 / 赏鸟 Ⅱ 诗意的遇见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鸟情 / 爱的交融时 海湾争地盘 同城不同境 生死离别情 沙棘的陷阱 鸟语 / 行者无境 鸟趣 / 观鸟 Ⅲ 守护的力量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鸟情 / 窗下白头鹎 蚁穴的克星 神奇魔术池 沙滩孵化场 鸟语 / 行者无界 鸟趣 / 识鸟 拍鸟的方法和策略 跋 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 试读章节 1959年出生的王建民,原来的职业是摄影,开着一家照相馆,清闲时还可以背着相机到处拍拍风光,拍拍鸟,吃喝不愁,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可自从与鸟结缘,成为一名护鸟志愿者,他的生活轨迹完全变了。在他的眼里,鸟儿依然美丽,但自己却增添了一丝忧伤。那是因为鸟儿生存的栖息地越来越少,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因为鸟儿不会讲话,他要用手中的镜头替鸟儿说话。利欲熏心者随时会把黑手伸向毫无戒心的鸟儿,而他必须成为斗士,为保护鸟类的生存环境、为了斩断那些伸向鸟儿的黑手,和他的伙伴一起去战斗! 拍家乡拍出鸟缘 王建民出生在天津汉沽的蓟运河畔,从会爬就长在堤岸上,五六岁时,已经是河里的常客。他记得,清澈的河水里可以看到鱼儿游来游去,家里喝的就是蓟运河里的水;茂密的芦苇荡边,常有大群的鸟儿在飞翔。家乡美丽的风景和纯净的空气伴着他长大,他对这片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 2000年,已经成为摄影家,开着一家照相馆的王建民,动起了要航拍家乡的心思。他花2万元租了一架直升机,开始了航拍。飞在天上,他看到一条条小河蜿蜒起伏,海岸线弯弯曲曲,大群的鸟儿在觅食,一个个古老的渔村独具特色。他激动万分,原来生养自己的家乡有这样纯粹、沧桑的美! 从这次航拍后,他关注到从滨海新区北塘至汉沽东部的大神堂潮间带是鸟的大食堂。那里的鱼虾、贝类很多,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链。每年迁徙季,成群的鸟儿在长途跋涉后,在这里落脚觅食,补充体力。王建民经常去那里拍鸟。记得那是一个冬天,天很冷,有近万只反嘴鹬在此觅食。他看到一只鸟病了,另一只鸟一直守候在身边,当有人走近,那只健康的鸟就飞回鸟群,而人一离开,那只鸟立刻飞回来。原来鸟是很懂感情的!这让王建民大受感动。于是,他与爱鸟的朋友一起,走进了护鸟志愿者的行列。 搞摄影的人都知道,要想出名,就得多参展、多拿奖。自从爱上鸟后,王建民不再参与任何评奖,一心想着要用手中的相机,让人们了解家乡湿地与鸟。拿着照片到中小学去宣传,让孩子们了解鸟的习性,从小保护鸟,是他认为最有意义的事。为此,他关了赖以为生的照相馆,成为中新天津生态城的签约摄影师,就是要腾出更多时间拍鸟、护鸟。 鸟类守护神在战斗 天津滨海新区有153千米的海岸线,是世界9条鸟类迁徙路线中最重要的1条路线。在北大港湿地,每年春秋两季迁徙鸟类可达140多种、数量可达数百万只以上,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7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7种,种类占到全国鸟类资源的1/3。然而目前湿地面积减少与偷猎鸟类等行为,严重影响到候鸟栖息。2012年,负面影响极大的东方白鹳中毒案就发生在那里。 王建民记得非常清楚,2012年11月11日下午2点,志愿者打来电话,告诉他大量东方白鹳在北大港万亩鱼塘中毒。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类保护鸟类,全世界也不足3000只。听到这个消息,王建民心急如焚。当时,老母亲正病重住院。他把母亲托付给家人,急忙赶过去。在东方白鹳集聚的万亩鱼塘中,20多只被毒死的鸟已经被捡了回来,有13只中毒没死的鸟低垂着它们美丽的头,耷拉着翅膀,已经站不起来。 于是,一场抢救13只中毒东方白鹳的战斗打响。志愿者们叫来了野生动物救助站的人,但救助站没有解毒针。如不赶快打解毒针,这13只鸟也会死。王建民赶紧到处寻药,托了很多人,最后终于设法弄到30只解毒针。漆黑的夜里,他与同伴开车1个多小时赶到救助站,马上给鸟注射。由于救助及时,13只东方白鹳全部救活了,1个星期后全部放飞。这是王建民和志愿者们最开心的时刻。 同年的12月15日,志愿者们发现,有300多只东方白鹳飞走了,但有200多只中毒体弱的东方白鹳,滞留在了万亩鱼塘隔壁的老朱家鱼塘。老王和志愿者的心一下又揪了起来。天气寒冷,但志愿者们天天轮流在此守候。当他们发现这些鸟都很瘦时,志愿者立即集资1000多元买鱼投喂,林业局的野生动物保护站也拨出近万元,每天买鱼投喂。12月24日,200多只东方白鹳开始在空中盘旋,然后慢慢消失在视野中。回到汉沽,王建民睡了一个甜美的好觉。他说,那是一个永远难忘的平安夜。 王建民对鸟的爱已经深入骨髓,转化成不离不弃的基因。2014年12月6日,他们救了2只东方白鹳,其中一只翅膀受伤很重。为了给鸟把翅膀接上,王建民和他的伙伴要连夜送到北京。在往车上放时,鸟突然伸出嘴来啄到王建民的左眼上。顿时,血冒出来,满脸都是。同伴们被吓坏了,而他却不着急。他说,我都50多岁了,即便瞎了一只眼,也不影响照相,不影响保护鸟儿。 为鸟儿争取一片生存乐土 不求回报,终日与鸟相伴;爱鸟如痴,不允许任何人伤害;闻鸟而起,伴鸟入睡。这是爱鸟志愿者的真实写照。让爱鸟志愿者难受的是,鸟类栖息环境的不断恶化。作为一位生态摄影师,王建民对此感受颇深。他说自己是“鸟人拍鸟”,因为有着更多的情结,所以照片中少了一些张扬的美丽,而多了一份“鸟之伤”。 王建民等人多次向有关领导提出保护性建议,将北大港湿地建立首个国家公园的意见交给了新区领导,滨海新区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现已决定将北大港湿地建成中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 北大港湿地保护初战告捷,是志愿者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但王建民等人没有满足,从2014年年中开始,他们把保护湿地的重点放到了保护从北塘到汉沽大神堂的潮间带等滨海湿地,建立湿地水鸟公园上。王建民说,知道很难,但再难也要做。他为此不仅耗尽了心血,也耗尽了财力。他的工资70%用来护鸟。 他是一名护鸟斗士,也是一个有着丰富感情的好人。 P17-21 序言 这是一本很独特的书。不同于人们常见的有关保护野生动物和鸟类的书籍,这本书讲述了许多作者亲眼所见的鸟类故事,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鸟类的家庭生活、喜怒哀乐,以及它们对付天敌、营救同伴、保护雏鸟的智慧和勇气。本书的作者以非常有说服力的方式向我们证明了:美丽、轻灵的鸟类有着向往自由的灵魂,有着与我们人类一样丰富、复杂和精彩的内心世界。 特别让我感动的是一只小黑喜鹊落水的故事。这只小黑喜鹊落水后,奋力救助它的不仅有它的同伴,还有一只凤头鹈以及一位公园的游客。虽然小黑喜鹊没能生还,这次跨越物种的救助仍然让人心里感到温暖。 读这本书,我不禁想起,现代哲学奠基人、17世纪法国思想家勒内笛卡尔曾经说过,动物只不过是复杂的机器,无法感受痛苦。300多年后的今天,如果笛卡尔看到此情此景,他一定会更正他的这一论断。科学的发现一次次让人类惊愕不已:动物不仅能够感受痛苦,它们还拥有和人类相似的认知、情感甚至智慧。它们的精神世界复杂、精妙到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观察、探索和了解鸟类以及其他野生动物的精神世界,一定会激发我们反思人类与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采取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动。 在这本书中,作者还介绍了他的很多朋友。他们都是爱鸟人、护鸟人。我也有幸认识其中的几位。这些人大多并非从事动物保护工作,却在自己观鸟的过程中培养了对动物保护的热情,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动物保护的责任。我很敬佩他们为保护鸟类、保护野生动物所做的贡献。同时,也热切期盼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列中来。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 李青文 2015年3月于北京 后记 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 从文体学的角度来说,陈晓东老师自己写的书的后记,理应由他自己来写。我跳出来代笔,似乎有夺爱之嫌。 但历史上出版过的成亿上兆、千奇百怪的书籍中,后记由他人代笔的,也不在少数。我读书不多,但也看过那么一小撮。因此,当陈晓东老师提出让我给他这本书写点什么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书评,第二时间想到的还是书评。 不过本文最终不是书评,而是一点感慨。用这样的感慨,能够忝列陈老师大作的貂尾,也是我的荣幸了。 记得有那么一天,仍旧是严冬时节,我在一个地铁口,等待陈晓东老师。我到得比约定的时间早了那么半个小时。于是,我习惯性地抬起我愿意观察自然、欣赏鸟类的眼睛,开始在高楼宽路间,找一找大自然的奇珍。 果然我在旁边一个小区的几座“孪生楼”间,发现了一小群喜鹊。喜鹊是城市最常见的鸟类,估计也是对人类最有耐心和同情心的鸟类。即使从不观鸟、从不护鸟、从不拍摄鸟类的人,也可能曾经撞见过它们。话说我的观鸟起步物种,似乎就是喜鹊。 这群喜鹊在楼顶上停留,偶尔做小规模的飞行。从它们扇翅的动作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情谊很深,翅膀都极柔和,甚至有些刻意的收缩和强烈的友好。从它们飞行和停落的姿势来看,它们似乎在完成一个什么样的预定动作,它们似乎在比赛,又似乎在嬉戏。 看了10分钟后,我大体明白了。它们真的是在嬉戏。大体的游戏规则似乎是这样:每3只喜鹊组成1个小组,一起起飞后从楼顶边上的1个四方空格里快速降下,然后从下面再起飞返还。停稳身子后,另1个编队再起飞表演。 小分队开始表演的时候,其他的喜鹊在旁边观战或者加油,或者喊口号、讲笑话。反正它们这样一轮又一轮地游玩着,顶着微微的风,晒着薄薄的太阳,呼吸着浅浅的雾霾。 陈老师来找我的时候,喜鹊们的游戏仍旧在继续。不过等我走出一段路,再回头看那楼顶,它们又像从未出现过一般,集体消失得无影无踪。 是的,所有的观鸟人,都有过这样的感慨。你不知道鸟类从天空的哪边飞过来,你也不知道它们来了之后会做出什么样的花繁动作;你更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离开,以什么样的方式离开。 所以,这是最让观鸟者着迷之处,也是最挑战观鸟者的考题。你看到的是什么鸟?它们是雄还是雌?它们有多大年纪?它们从哪里来又将去向何方?这样的问题,是入门级的问题。谁都会问,谁都可能回答。 它们刚刚吃过什么?它们互相之间如何沟通?它们在游玩时如何表达兄弟和同伴之间的情感?它们在你远远地盯着它们的时候是不是感受到了人类的一点点爱意?这样的问题,也许有人会问,但稍微不好回答。 在中国,鸟类很难感受到人类的爱意。更难感受到人类的尊重和爱护。 参与自然保护工作10余年来,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需要更多的爱鸟人,需要更多的护鸟人。当人人都有“高车大马”,当人人都可以有好的相机、好的手机,当人人都想从拍鸟进入生态摄影的诱人之境的时候,一个人带动一群人共同保护鸟类的时代,正在到来。而这样的希望,也许就在陈晓东老师,以及陈老师所描述的这些人身上。这样的人往往都会走过这样的一段心路历程,从观鸟、拍鸟,走向爱鸟、护鸟。如果一个人想拍出好的鸟类照片,却从不参与鸟类保护工作,他的-照片品质一定是低劣的。如果一个保护鸟类的人,却对鸟类行为学、美好学不熟悉也不欣赏,也一样保护不了鸟类。 开始的时候,陈老师是一个拍鸟爱好者。最初,也只是一个传播鸟类之美、传播爱鸟之美的“科普作家”,但变化显然也是每天都在发生的。我认识他的这几年,每次都惊喜地发现,他正在从外围走向核心,从旁观者走向行动者,从志愿者走向志愿力量的引擎。他愿意动用一辈子所有的积蓄,去试图保护自然界中的这些残存的惊魂。 在中国,退休是让人羡慕的。因为很多生命在退休前不得自由,不得表达,不得舒展。而退休之后,才发现自由之可贵,自主之难得。但退休是走向公益还是自私,却仍旧让很多人彷徨。 一个人退休的时候,会发现此生有诸多的“积蓄”。积蓄不仅仅是金钱,更多的是美好愿望。积蓄不仅仅是时间,而是明确了时间的消费方向。积蓄不仅仅是人脉,更多的是如何让与这些“人力资源”共同做些更公益、更阳光、更正大、更纯粹的文明伟业。 而陈晓东老师的选择显然是清晰而坚定的。他从原岗位退休之前,就在尽力参与生态保护。他退休之后,更是在以自己的才华,以自己的苦行,以自己的毅力,以自己的行动,以自己的“生命资源”,唤醒更多的人,影响更多的人,彻底半彻底地转向为守护自然之美、保护鸟类栖存。此等大业,当然可见陈老师为人之伟岸与无私,可见其生命之纯粹。 行文至此,小辈已经颇觉快意。这快意多少带着一点悲怆。但愿有更多的人,能够加入陈晓东老师的团队,一起欣赏美好自然,守护生态文明。 自然大学联合发起人 冯永锋 2015年2月11日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