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老杭州(钱塘风韵)/老城记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朱自清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精选鲁迅、朱自清、郑振锋、周作人、施蛰存、夏丐尊、张恨水、庐隐、梁得所等30余位文化名家的40余篇美文佳作,从多个角度生动活泼地展示了老杭州的湖光山色、市井百态、文坛逸事、老杭州人的娱乐消遣、杭城印象等内容,带领读者追溯人文奇趣,感受历史沧桑,重温老杭州的旧日风华。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教育家、批评家。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 朱自清的散文素朴缜密、隽永深刻、沉郁顿挫,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思想沉厚著称,极富真情实感和感染力,他的散文作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家庭小品,如《背影》《给亡妇》等;二是海外游记,如《欧游杂记》《伦敦杂记》;三是写景美文,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春》等。 目录 第一辑 湖光山色 忆西湖 梁得所 丑西湖 徐志摩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俞平伯 西溪 赵景深 湖上 黎烈文 西湖 俞子夷 西湖风光 徐宝山 西子湖上 孙席珍 湖畔印象记 陈醉云 西泠片羽 谢国桢 白云庵 陈学昭 城里的吴山 郁达夫 皋亭山 郁达夫 重游玉皇山小记 许钦文 湖山怀旧录 张恨水 第二辑 三餐四季 略谈杭州北京的饮食 俞平伯 玉玲珑阁丛谈 施蛰存 笋 梁实秋 醋熘鱼 梁实秋 西湖莼菜 陆晶清 忆龙井 胡同光 杭州的风俗 徐宝山 春日游杭记 林语堂 湖上探春记 清波 超山的梅花 郁达夫 杭州的八月 郁达夫 杭州之秋 傅东华 冬天 朱自清 第三辑 钱塘旧事 五十年前之杭州府狱 周作人 记风雨茅庐 郁达夫 杭州湖楼话雨 黄炎培 岁暮还乡记 倪贻德 一个追忆 夏丐尊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弘一 湖楼小撷 俞平伯 湖上庄屋 阮毅成 移家琐记 郁达夫 涌金门外谈旧 陈蝶仙 访康有为故宅 张天畴 白云庵中的革命典故 冬藏 胡雪岩之世系 郑逸梅 宣平旅杭学会的过去 潘漠华 浙江第一师范回忆录 姜丹书 第三辑 杭城情结 杭州之得名 钟毓龙 美术的杭州 林风眠 杭游杂感 宋春舫 杭州 曹聚仁 忆杭州 艾青 杭州 郁达夫 说杭州人 郁达夫 杭州人的“那个” 许钦文 杭州回忆 经亨颐 和洪深游杭州 田汉 导语 本书为《老城记》丛书中的一册。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杭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风景旅游胜地。 本书图文并茂,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几十幅珍贵的杭州老照片,帮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老杭州的城市风貌。 精彩页 丑西湖 徐志摩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我们把西湖看得太理想化了。夏天要算是西湖浓妆的时候,堤上的杨柳绿成一片浓青,里湖一带的荷叶荷花也正当满艳,朝上的烟雾,向晚的晴霞,哪样不是现成的诗料,但这西姑娘你爱不爱?我是不成,这回一见面我回头就逃!什么西湖?这简直是一锅腥臊的热汤!西湖的水本来就浅,又不流通,近来满湖又全养了大鱼,有四五十斤的,把湖里袅袅婷婷的水草全给咬烂了,水浑不用说,还有那鱼腥味儿顶叫人难受。说起西湖养鱼,我听得有种种的说法,也不知哪样是内情:有说养鱼干脆是官家谋利,放着偌大一个鱼沼,养肥了鱼打了去卖不是顶现成的;有说养鱼是为预防水草长得太放肆了怕塞满了湖心;也有说这些大鱼都是大慈善家们为要延寿或是求子或是求财源茂健特为从别地方买了来放生在湖里的,而且现在打鱼当官是不准。不论怎么样,西湖确是变了鱼湖了。六月以来杭州据说一滴水都没有过,西湖当然水浅得像个干血痨的美女,再加那腥味儿!今年南方的热,说来我们住惯北方的也不易信,白天热不说,通宵到天亮也不见放松,天天大太阳,夜夜满天星,节节高的一天暖似一天。杭州更比上海不堪,西湖那一洼浅水用不到几个钟头的晒就离滚沸不远什么,四面又是山,这热是来得去不得,一天不发大风打阵,这锅热汤,就永远不会凉。我那天到了晚上才雇了条船游湖,心想比岸上总可以凉快些。好,风不来还熬得,风一来可真难受极了,又热又带腥味儿,真叫人发眩作呕,我同船一个朋友当时就病了,我记得红海里两边的沙漠风都似乎较为可耐些!夜间十二点我们回家的时候都还是热乎乎的。还有湖里的蚊虫!简直是一群群的大水鸭子!你一生定就活该。 这西湖是太难了,气味先就不堪。再说沿湖的去处,本来顶清淡宜人的一个地方是平湖秋月,那一方平台,几棵杨柳,几折回廊,在秋月清澈的凉夜去坐着看湖确是别有风味。更好在去的人绝少,你夜间去总可以独占,唤起看守的人来泡一碗清茶,冲一杯藕粉,和几个朋友闲谈着消磨他半夜,真是享清福。我三年前一次去,有琴友有笛师,躺平在杨树底下看揉碎的月光,听水面上翻响的幽乐,那逸趣真不易。西湖的俗化真是一日千里,我每回去总添一度伤心:雷峰也羞跑了,断桥折成了汽车桥,哈得在湖心里造房子,某家大少爷的汽油船在三尺的柔波里兴风作浪,工厂的烟替代了出岫的霞,大世界以及什么舞台的锣鼓充当了湖上的啼莺。西湖,西湖,还有什么可留恋的!这回连平湖秋月也给糟蹋了,你信不信? “船家,我们到平湖秋月去,那边总还清静。” “平湖秋月?先生,清静是不清静的,格歇开了酒馆,酒馆着实闹忙哩,你看,望得见的,穿白衣服的人多煞勒瞎,扇子?得活血血的,还有唱唱的,十七八岁的姑娘,听听看——是无锡山歌哩,胡琴都蛮清爽的……” 那我们到楼外楼去吧。谁知楼外楼又是一个伤心!原来楼外楼那一楼一底的旧房子斜斜地对着湖心亭,几张揩抹得发白光的旧桌子,一两个上年纪的老堂倌,活络络的鱼虾,滑齐齐的莼菜,一壶远年,一碟盐水花生,我每回到西湖往往偷闲独自跑去领略这点子古色古香,靠在栏杆上从堤边杨柳荫里望滟滟的湖光。晴有晴色,雨雪有雨雪的景致,要不然月上柳梢时意味更长,好在是不闹,晚上去也是独占的时候多,一边喝着热酒,一边与老堂倌随便讲讲湖上风光,鱼虾行市,也自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但这回连楼外楼都变了面目!地址不曾移动,但翻造了三层楼带屋顶的洋式门面,新漆亮光光地刺眼,在湖中就望见楼上电扇的疾转。客人闹盈盈挤着,堂倌也换了,穿上西崽的长袍,原来那老朋友也看不见了,什么闲情逸趣都没有了!我们没办法,移一个桌子在楼下马路边吃了一点东西,果然连小菜都变了,真是可伤。泰戈尔来看了中国,发了很大的感慨。他说:“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民族像你们这样蓄意地制造丑恶的精神。”怪不得老头发牢骚,他来时对中国是怎样的期望(也许是诗人的期望),他看到的又是怎样一个现实!狄更生先生有一篇绝妙的文章,是他游泰山以后的感想,他对照西方人的俗与我们的雅,他们的唯利主义与我们的闲暇精神。他说只有中国人才真懂得爱护自然,他们在山水间的点缀是没有一点辜负自然的;实际上他们处处想法子增添自然的美,他们不容许煞风景的事业。他们在山上造路是依着山势回环曲折,铺上本山的石子,就这山道就饶有趣味,他们宁可牺牲一点便利,不愿斫丧自然的和谐。所以他们造的是妩媚的石径。欧美人来时不开马路就来穿山的电梯。他们在原来的石块上刻上美秀的诗文,漆成古色的青绿,在苔藓间掩映生趣。反之在欧美的山石上只见雪茄烟与各种生意的广告。他们在山林丛密处透出一角寺院的红墙,西方人起的是几层楼嘈杂的旅馆。听人说中国人得效法欧西,我不知道应得自觉虚心做学徒的究竟是谁? 这是十五年前狄更生先生来中国时感想的一节。我不知道他现在要是回来看看西湖的成绩,他又有什么妙文来颂扬我们的美德!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