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小学家长不能忽视的那些事
分类
作者 赵晓庆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小学家长不能忽视的那些事》为东北育才学校一线教师赵晓庆亲自操刀,打造43个对小学家长们的建议集合,结合了家长自身、亲子关系、全人教育、家校学习、家校合作共五个板块,从学校和家长两方面角度对孩子的整体教育进行了立体化的整合,全方位打造适合中国小学家长的教育读物,旨在教育孩子从家校两方助跑,两方互补。
作者简介
赵晓庆,教育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任职于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从事一线教学二十年。东北育才学校语文学科备课组长,语文学科特色教师。荣获国家、省级、市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目录

自序
第一部分 自我成长——努力活成“别人家的妈”
01 做家长,不是无师自通的
02 你努力的样子,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03 家长不盲从,要因材施教
04 甩掉虚荣心,目光放长远
05 父母不暴躁,平和才有效
06 处理好家庭关系
07 反思自己是改变孩子的第一步
第二部分 亲子关系——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01 空洞的表扬夸不出自信
02 相信孩子,但是不能全信
03 有一种爱叫作放手
04 别怕孩子犯错
05 试着把孩子当客户
06 孩子的暴脾气需要对症下药
07 这样沟通才有效
08 少点唠叨,多点宽容
09 给孩子写封信吧
10 青春期悄然而至
第三部分 全人教育——培养一个幸福的好人
01 只学习好不能一白遮百丑
02 喜欢自己,从性别开始
03 教孩子学会爱
04 教养是最贵的名牌
05 要宽容,但不懦弱
06 有主见,不做老好人
07 孩子不用太懂事
08 好习惯,益终身
第四部分 关于学习——你家孩子也能成绩好
01 明确孩子学习的意义
02 科学奖励,逐步激发孩子内驱力
03 坐得住——培养坚毅学习品质的第一步
04 坚持是兴趣之母
05 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
06 提高学习效率
07 家长要看到分数的真实意义
08 补课不是多多益善
09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10 刻意练习书写技能
11 数学其实挺有趣
12 兴趣班那些事
第五部分 家校合作——一场“封建包办婚姻”
01 别忘了自己的家长身份
02 不用和老师处朋友
03 状告老师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方式
04 把握好和老师的沟通尺度
05 正确处理意外伤害
06 一定要来参加家长会
后记·敢问路在何方
序言
晓庆嘱我为其出版的著
作写序。发给我这个信息之
时,是她生病住院之际。作
为她的老师,我深受感动:
如此病重,心心念念的依然
是她即将出版的著作。
一年前,晓庆发信息给
我:“老师,我的书稿还在
修改中,理想的状态是从案
例入手,然后是理论深度分
析,最后是具体方法指导,
希望您再给我点建议。”她
还让我推荐一些理论书籍给
她,以便深入学习。我感受
到了她的认真!
两年前,晓庆将基本写
就的初稿发给我,并说“酝
酿多年了”。能够于忙碌的
日常教学之中,用心写一本
书,是不容易的。我尚未读
完,她提醒我“不能拖延症
啊”,又将修改稿陆续发给
我,自言“道阻且跻”。我感
受到了她的诚恳!
三年前,我在公众号“为
教师服务”上发表《体悟与
道》一文,以表达人与道之
关系。晓庆阅后留言:“我
要去听课”。我感受到了她
的努力!
二十年前,晓庆毕业临
别之际告诉我,她将到东北
育才学校工作。我为她而高
兴,因为东北育才学校是国
内乃至国际都享有很高声誉
的一所学校,到这样一所学
校工作,对她的成长一定非
常有益;我为她所鼓舞,因
为她说这句话时眼神中充满
着坚定和希望,她带着这样
的精神去工作,也令我对她
充满期待。
今天,期待成为现实!
她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书中既有生动有趣的教育案
例,又有鞭辟入里的理论分
析。其中有术,其中有道!
晓庆作为一位认真、诚恳而
努力的老师,一位优秀的家
长,写就的著作,值得一读

这本书源自她的自我经
历:晓庆是一名从教二十年
的小学教师,教的学生大多
就读于剑桥大学、北京大学
、早稻田大学、复旦大学、
中科院大学、厦门大学等国
内外名校;也是一位母亲,
女儿就读于东北育才学校高
中部,全面发展,拥有钢琴
和舞蹈特长,还担任学校学
长团成员、民乐团大阮乐手
等多项兼职。
这本书也源自她的理论
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
知识只是表象,是载体,而
它承载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比如学习动力、学习品质
、学习技能、学习习惯。知
识上的内容,只要你想,随
时都可以开始,但是学习动
力的激发、品质的磨炼、技
能的习得、习惯的养成,并
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培
养一个正能量的小孩,
将来他会成长为一个幸福的
好人。人生中难免遇到挫折
、不如意,而善良的底色、
豁达的人格、坚固的道德底
线、坚毅的品质等等都能让
他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本书更源自她的教育
情怀:“教育孩子是每个家
长一生的事业,对孩子教育
的成功是对一个家庭、一个
国家最大的贡献。”在俗世
纷扰之中,她依然能葆有这
份教育情怀,是如此难能可
贵!
二十年前,我对晓庆充
满期待。今天,她的书稿即
将付梓,我对她充满更大的
期待!
那就先让各位家长带着
彼此的期待,走进晓庆的教
育世界吧!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
学院研究生导师
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研
究中心主任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
训中心教研员 冯旭洋
2023年6月3日
导语
学习动力的激发,学习品质的磨炼。
学习技能的习得,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育孩子的过程是不断学习、反思、自我完善的过程。
作者在一线从教二十年,帮助过无数家庭走出教育困境。
也许,这本书会帮助你,也会改变孩子的人生。
不鸡娃,不躺平,怎么赢?
招招击痛点,句句戳人心。
赵老师教您怎样帮孩子打好小学基础。
人生不重来,不给孩子留遗憾。
让你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别人羡慕的好家长!小说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写了一个情商智商双高的嘎小子,奋斗成财富大鳄的故事。
后记
敢问路在何方
——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
什么样的人
从教二十年,为母十五
载,教师和母亲的双重身份
,让我上班是教育,下班亦
是教育,教育成了我生活的
全部。脑子里却时常紫绕这
样一个问题:我要把孩子培
养成什么样的人?
刚工作的时候,不放弃
每一个孩子是我的教育信条
。然而女儿入学后,已有十
年教龄的我却是前所未有地
焦虑、迷茫、无助,以至于
盲从,她差点就成了第一个
被我放弃的教育对象。在我
那些优秀的学生的光环之下
,黯淡的她却让我切身体会
到了每个孩子之间的大不同
,教育真的要因材施教。从
此,我明白了人类不是大自
然中的异类,植物有的喜干
旱,有的喜湿润;小动物有
的食肉,有的食草。我们的
孩子更是如此啊,我开始观
察学生,观察他们的不同。
在家长会上,我也告诉家长
,教育需要发现,需要我们
去发现孩子的优势,虽然我
们如何努力都无法培养出完
美的孩子,但是我们可以扬
长避。实在不适合学习的孩
子,就去发现他的其他专长
;实在找不到其他专长的,
就培养孩子的情商;实在无
法提升情商的,就教会他吃
苦耐劳。
孩子和孩子不一样,同
一个孩子在不同的成长时期
也是不一样的。随着孩子的
成长,我们要不断调整自己
的教育方式,从陪伴养成良
好习惯到放手让孩子自我成
长。我们还要不断调整自己
在孩子身边的站位,不能一
直在孩子前面为他冲锋陷阵
。从小时候的前方引领,到
大一点的并肩前行,最后,
我们要默默地站在孩子的身
后,做他的后方支持。
家庭教育不是无师自通
的,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提升
自己的教育能力和认知水平
。同时,我们还要有对生命
、对教育、对成长存敬畏之
心,不能自以为是。二十年
,我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毕
业生,有的学生已经工作了
,他们有些长成了我曾经预
想的样子,大多数却都远远
超出了我的预期,长成了我
从未想到的样子。我很喜欢
天马行空地展望他们的未来
,想象着关于他们的未来的
N种可能,然而他们却长成
了N+1。曾经腼腆的小男孩
如今大方得体,侃侃而谈;
曾经写不完作业的小男孩,
已经自己做了老板;曾经天
天惹事的淘小子,如今戴着
眼镜做起了科研……不是我
这个算命先生算得不准,而
是因为我的N就是我的认知
范围。所以,在教育中,我
们不能自以为是,因为我们
坚持的未必就是对的,孩子
坚持的未必就是错的。今年
,我的女儿——曾经的一枚
小学渣——考入了东北育才
高中部。九年,陪她走过了
小升初,初升高,经历了她
的青春期的洗礼。一路过关
斩将之后,我也如同涅粲重
生,这让我再一次思考教育
:我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
的人?我们每个家庭对孩子
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财力,就是为了把孩子送进
“清北复交”吗?然后呢,又
怎样?天津的“七连跳”有没
有让我们做家长的都心有余
悸?我想教育中不止有“鸡
娃”和“躺平”两条路。我们
每个家庭都要不断去摸索适
合自己家庭和孩子的教育目
标、教育路径。虽然每个家
庭的具体目标和路径不同,
但是我们也有共性的内容,
那就是我们的培养目标。我
们要给孩子的成长指明大方
向——做一个幸福的好人。
我们要为孩子的生命填充上
善良的底色,筑牢坚固的道
德底线,然后给他们足够的
成长空间。这个过程中,我
们一直在做的其实就是帮助
孩子找到自己,成为他自己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
标准》,此次修订由从两院
院士到骨干教师组成的近
300人的修订组,历时3年
完成。后又组织15省近6万
学生进行课程标准测试,并
广泛征求各级专家学者、教
师意见建议,进行修改完善
。最后、为保证其思想性、
科学性,又进行多次审议审
核。作为一线教师,作为家
长,当我第一次看到《义务
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的时候,我的内心非常激动
。因为它对于我关于孩子的
培养目标的困惑,给出了非
常明确、非常清晰的解答。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2022版)》的“培养目标”中
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要在
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
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
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
、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使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
担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
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班人”。这就是在告诉我们
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啊!还指出“为落实培养目
标,义务教育课程应遵循以
下基本原则:坚持全面发展
,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聚焦核心素养
,面向未来;加强课程综合
,注重关联;变革育人方式
,突出实践”。这就是在告
诉我们应该如何培养人啊!
并明确了“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
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
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这就是我们希望孩子具备
的能力啊!
我们教育孩子也要与时
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不能
闭门造车,因为我们的孩子
不是自产自销。当今世界,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新
媒体迅速普及,人工智能的
发展,ChatGPT的发布,这
精彩页
01 做家长,不是无师自通的
在生孩子之前,很多年轻的父母自己还是家里的宝贝,自己还是个孩子。但是当你有了孩子之后,真的就是“女本柔弱,为母则刚”,以前很多你觉得自己做不到的事情都能做到了,有的父母学会了做饭,有的学会了给宝宝洗衣服,有的学会了兼顾家庭和工作,有的性格更圆润,更耐心了。
你会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懂得责任,理解自己的原生家庭。这种快速成长,我自己的感触也很深刻,有了孩子之后,当我多出了这一重新的社会角色之后,之前的二人世界变成了多口之家,各种问题更是层出不穷,生活给出的这道考题难度骤然上升,这时候只能逼迫自己成长,必须学会兼顾自己的各种角色,因为你没有退路,你只能往前走。这种克服各种困难,应对各种问题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但这还远远不够,要想成为合格甚至优秀的家长,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我们做很多工作都需要经过学习,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比如教师、医生、律师等等。而家长,不是一种职业,却需要你具备多种职业的技能,更像是医院里的综合门诊。
然而,我们做父母时却没有任何强制性的学习,也不需要资格证书,只要把孩子生下来,就直接荣升为家长了。正因为如此,在后续的家庭教育中才会有层出不穷的问题,就像我们没有学过开车,没有驾驶证直接上路,随时出现问题再随时纠正,有些小问题还能纠正,但有些问题一旦出现,也可能很难挽回。所以,会有家长在孩子成年后感叹如果当年我怎么样,今天孩子就不会这样。为了尽量少给自己留遗憾,我们就要在早期多学习。从准备生孩子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带着对另一个生命的敬畏,终身学习。
家庭教育的学习和其他的学习一样,也可以分为预习、学习、复习这样几个步骤。
一、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家长在孩子出生之前就要开始预习。虽然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我们要尊重个体差异,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还是有一些普遍规律的。如果你能提前知晓这些,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自己就会多几分从容,少几分焦虑。
比如,我女儿在将近一岁的时候有过一次高烧,除了发烧没有任何症状。新手妈妈慌乱中的第一反应就是去医院,到了医院就在孩子的哭声中开始各种检查,然后开始打点滴,因为孩子小,要在头上扎,孩子哭,我也跟着哭。几天后,孩子退烧了,起了一身红色的疹子,医生说是幼儿急疹。这时候,我上网查才知道大部分孩子在这么大的时候都会出幼儿急疹,一般只需要在家精心照顾,对症治疗就可以。但是由于我之前“预习”不够,对此没有一点儿的了解,才导致了孩子遭罪我糟心的情况。
后来,当我再和朋友提及这件事,朋友劝我无须自责,医生都没有判断出来,你一个非专业人士又如何能判断出来呢。然而我还是不能这样劝解自己,因为医生每天要面对很多病人,在接诊流程方面,医生没有任何问题,都是针对发烧的正常检查、正常治疗。对于孩子的情况,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更了解,所以说,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
从我这个过来人的经验看,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成长,提前的预习还是有必要的。孩子一岁的时候,父母要了解一下两岁的孩子通常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孩子学前的时候,父母要了解一下孩子上小学后可能出现的情绪波动;孩子青春期之前,父母要了解一下孩子在青春期通常的表现有哪些。这些未雨绸缪的做法,都会让我们的家庭教育更加有的放矢。
二、学习
读书是最方便的学习方式,现在各种网络资源也很多,可谓琳琅满目,但也是良莠不齐,在选择方面给大家几点建议:
首先,读经典。买国内外的那些真正的教育家的书,大家千万不要觉得,有些教育专家无论在地域上还是在年代上,都距离我们太遥远了。你不觉得孔子、老子他们很多思想我们至今受用吗?当我第一次看到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时,我特别激动,觉得在那个遥远的国度,竟然有个和我祖母同龄的男人,和我在教育上有那么多的共鸣。所以说,教育不分国界,经典不会过时。
其次,了解作者。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历背景、工作背景,还有就是他自己的孩子的情况。
通过学历背景了解他是否接受过专业的教育方面的学习,现在各行各业的人都涌入教育,而教育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的,需要专业的学习。
只有具有一线教育工作背景的人才会看到最真实、最全面的教育样态,比如,他的教育对象如果只是自己的孩子,或者只是数量有限的咨询者,那么他所讲的内容就会过于个性化,不具有普遍意义。
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1 21: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