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作者几十年在工作中写的教学文章。作为一名中文教师,作者对于自己的文笔要求很高,所以作品呈现出的价值也很高。文章从字、词、句等各方面对中文进行详细的探求,在理论讲述的过程中加上例句,使文章生动有趣。本书对中学语文教学有一个很好的启示。本论文集完全按照当年写作的时间顺序编排,收入笔者退休前写的论文17篇,退休后写的论文6篇,共23篇。 目录 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刍议 “像+名+一样(这样、那样)+形/动”结构 结构话题与主语——兼与朱德熙先生商榷 关于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质疑 释“隰”辨正 博奇雅谑达——《围城》喻苑遍异葩 钱氏“通感”格的建格理论与写作实践 读报有感话“规范” 一个扑朔迷离、似是而非的例句——与黄廖本《现代汉语》编者商榷 口语表达的制约因素说略 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若干问题的思辨 空穴来风≠毫无依据 漫议“辉煌”语法意义的嬗变 树立大教学观,开好教师口语课 关于熟语和固定语的分类问题 “一肌一容”不宜讲得过死 现代汉语形转使动词的句法语义考察 怎一个“弑”字了得——“崔杼弑君”情状辨 我劝定盦重抖擞,另作《“病书”馆记》篇——读《病梅馆记》有感 沙孟海先生的“雄强”书风所从何来——从其极力推崇《裴将军诗帖》说起 高中语文“自学研讨”教学模式刍议 树立大教学观,拓展作文教学视野 只要有“爱心”,“顽石”亦可雕 序言 这本论文集收入笔者退 休前写的论文17篇,退休后 写的论文6篇,共23篇。完 全按照当年写作的时间顺序 编排,早期的过于稚嫩,后 期的稍好一点。有的篇幅很 短,两三千字;有的较长, 几万字。说是论文,有的其 实不成其为论文,充其量只 是评论,或是经验总结。很 多人出论文集是在职期间, 为了评职称,而笔者则是在 退休后,不是为了评职称。 因为笔者在职期间已经评上 了正教授,无须出书、出论 文集抬爱和托举。那么,为 什么还要结集出版呢?除了 儿子一片孝心想要满足笔者 的“虚荣心”外,自身的原因 很简单,那就是敝帚自珍。 尽管笔者的论文学术性不强 ,没有多少学术价值和现实 借鉴意义可言,但写作者面 对它就像母亲面对生得丑陋 、愚笨甚至呆傻,或患有先 天性重病的自己的孩子,几 乎无一不是不舍不弃,非要 养大,非要给他治病不可, 因为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来 的肉!这些论文,有的公开 发表过,有的只是在当时尚 未取得公开出版发行资格的 校刊上发表过,有的从未发 表过,现在把这些零散的论 文补衲联缀,结集出版,便 于保存,留作纪念。笔者所 在的学校位于高等院校的最 低层次,没有科研任务,只 有教学任务。也正因如此, 教学任务相对较重,几乎每 学期每周每天(法定休息日 除外)都有课,没有休整时 间,更没有学术假。这些看 起来并不起眼的论文则是笔 者在紧张繁忙的教学工作之 余,结合教学科目,围绕自 选课题,查资料记卡片,冥 思苦想绞尽脑汁撰写出来的 。此次付印,除当年发表时 因排印错漏而不得不填改外 ,余者一仍旧章,保持原貌 。笔者的想法是宁以毛坯面 世,不愿以磨砖把玩、失掉 真实。回首笔者半生教学生 涯,先是讲授了一段时间写 作课和当代文学课,后来大 部分时间讲授现代汉语课, 再后来又讲授一段时间语言 学概论和教师口语课,现在 以时间为序结集出版,算是 对当年在教学与科研之路上 蹒跚学步的一个回望吧。 作为一名中文教师、一 个语文工作者,笔者企望在 中国语文的汪洋大海中深潜 龙宫,摘取龙王颔下的宝珠 ,怎奈水性太差,沉不下去 ,只得在海滩上捡拾几枚贝 壳就回来了,甚为遗憾。这 也就是本论文集的命意和初 衷。 因健康欠佳,更因水平 所限,错讹之处在所难免, 诚望方家不吝指正。预致谢 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