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为作者多年关于翻译与文化的思考,分四个部分:一、翻译的文化传通特质,二、翻译的文化史研究,三、翻译之于语言文化,四、翻译之于思想沟通。在第一部分,作者着重从理论上阐释翻译的本质,讨论翻译研究的分类与研究的焦点问题。第二部分,阐述翻译文化史研究的意义与方法。第三、四部分使用典型案例分析翻译对语言、文化、思想沟通的影响,特别着力于中日近代翻译文化上的比较。 全书聚焦于翻译对于文化传通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亮点是既有理论上的论述,又从文化史的立场加以解析。特点是作者将翻译视为具有双重意义的中介,一方面探究源语源文化直接带给译语的印迹,一方面更深入发掘译语间接地、持续地施加于目标语语言文化的影响。 作者简介 王克非,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讲席教授,《外语教学与研究》主编,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学和翻译学,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等十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获评北京市和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高等学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首都劳动奖章等,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第一部分 翻译的文化传通特质 导言 一 翻译:在语言文化间周旋 1.翻译:语言文化间的使者 2.翻译:语言功能的有益补充 3.翻译:不是翻译语言,而是翻译文化 4.翻译:两种文化间周旋的产物 5.翻译:语言因素和文化因素同等重要 二 关于翻译本质的认识 1.对于翻译的认识 2.翻译的技艺特性 3.翻译艺术:实践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4.翻译的定义 三 论翻译研究之分类 1.翻译的含义 2.翻译研究的分类 3.研究分类之于翻译教学 4.分类与翻译的定义 四 翻译问题的哲学思考 1.绪言 2.翻译的哲学基础 3.翻译的基本问题 4.翻译的难处 5.翻译的价值 6.结语 五 翻译研究的焦点、迁移与整合 1.翻译研究的焦点 2.翻译的语言底色 3.翻译的文化底色 4.翻译研究焦点的迁移 5.翻译研究的整合 第二 部分 翻译的文化史研究 导言 六 论翻译文化史研究 1.界说 2.研究的意义与特点 3.研究的范围与方法 4.研究课题 七 论翻译文化研究的基础工作 1.分类进行译学研究 2.翻译文化研究框架 3.国际上开展的译史研究 4.翻译文化的基础研究 5.基础研究中书目的重要性 八 从文化史的立场考察翻译 ——读André Lefevcre编《翻译.历史文化》 1.翻译: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媒介 2.翻译对文化的影响 3.语言、文化、译者三 结合 4.思想观念对翻译的重要作用 九 译史研究,以人为本 ——谈皮姆《翻译史研究方法》 第三 部分 翻译之于语言文化 导言 十 汉字与日本近代翻译 ——日本翻译研究述评之一 1.主动接受西方文明 2.汉字——接受西方文明的桥梁 3.汉字新生——词义再造 4.汉字与翻译共存共荣 十一 若干汉字译名的衍生及其研究 ——日本翻译研究述评之二 1.题解 2.汉字译名的研究——学者和书目 3.若干汉字译名的衍生 4.结语 十二 日本明治时代翻译史概论 ——日本翻译研究述评之三 1.明治时代——翻译的时代 2.关于明治时代翻译的作品 3.明治时代的译者及其翻译观 十三 从莎译看日本明治时代翻译文学 1.莎译概况 2.莎译之盛——《汉姆雷特》 3.结语 第四 部分 翻译之于思想沟通 导言 十四 论严复《天演论》的翻译 1.概说 2.译法 3.译名 4.按语 5.文体 6.结语 十五 从中村正直和严复的翻译看日中两国对西方思想的摄取 1.绪论 2.关于On Liberty 3.译者的自由观 4.自由译名的考虑 5.译本与译者心态分析 6.结语 十六 中日近代引入进化论之比较 1.关于进化论思想 2.中日对进化论的引入 2.1 日本对进化论的引入 2.2 中国对进化论思想的引入 3.加藤弘之对进化论思想的摄取 3.1 加藤弘之的思想背景 3.2 加藤弘之因何引入进化论 3.3 加藤弘之如何摄取进化论 4.严复对进化论思想的摄取 4.1 严复为何引入进化论 4.2 严复如何摄取进化论 5.进化论思想摄取后的影响 5.1 《人权新说》之于日本 5.2 《天演论》之于中国 6.比较分析 序言 27年前,在吕叔湘、柳 无忌等前贤的关心和支持下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获 得民政部和教育部批准成立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如今,研究会规模不断扩大 ,旗下二级机构已达29家, 其发展有生机勃勃之态势。 研究会始终保持初心,秉持 优良传统,不断创造和发展 优良的研究会文化。这个研 究会文化的基本内涵是: 崇尚与鼓励科学创新、 刻苦钻研、严谨治学、实事 求是、谦虚谨慎、相互切磋 、取长补短,杜绝与反对急 功近利、浮躁草率、粗制滥 造、弄虚作假、骄傲自大、 沽名钓誉、拉帮结派。 放眼当今外语界,学术 生态受到严重污染。唯数量 、唯“名刊”、唯项目,这些 犹如一座座大山,压得中青 年学者透不过气来。学术有 山头,却缺少学派,这是一 个不争的事实。在学术研究 方面,理论创新不够,研究 方法阙如,写作风气不正, 作品细读不够,急功近利靡 然成风,这一切导致草率之 文、学术垃圾比比皆是,触 目惊心,严重影响和危害了 中国的学术生态环境,成为 阻挡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障 碍。如何在中国外语界、对 外汉语教学界树立一面旗帜 ,倡导一种优良的风气,从 而引导中青年学者认真探索 、严谨治学,这些想法促成 了我们出版“英华学者文库” 。 “英华学者文库”的作者 是一群虔诚的“麦田里的守 望者”。他们在自己的领域 里,几十年默默耕耘,淡泊 处世,不计名利,为的是追 求真知,寻得内心的澄明。 文库的每本文集都收入作者 以往发表过的10余篇文章, 凝聚了学者一生之学术精华 。为了便于阅读,每本文集 都会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部 分,每个部分都附有导言, 以方便读者追寻作者的学术 足迹,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 。 我们希望所有收入的文 章既有理论建构,又有透彻 的分析;史料与语料并重, 让文本充满思想的光芒,让 读者感受语言文化的厚重。 我们整理出版“英华学者 文库”的宗旨是:提升学术 ,铸造精品,以学彰德,以 德惠学。我们希望文库能在 时下一阵阵喧嚣与躁动中, 注入学术的淡定和自信。“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我们的欣慰莫过于此。 我们衷心感谢高等教育 出版社为本文库所做的努力 。前10本即将付梓,后20 本也将陆续推出。谨以此文 库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 |